儒家传统文化与梯度化德育的融合

2023-12-09 18:22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楚遵星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德育学科融合

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 楚遵星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明确指出:“关注学科间的联系与整合,增强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的内在联系。”可见,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教育本土化、生活化。而儒家文化作为济宁文化的重要内容,所彰显的正是济宁文化典型的本土化特征。基于此,将儒家传统文化与德育结合起来,能丰富济宁地区德育的形式、内容等。另外,高中阶段,学生已经有了扎实的知识储备,探究欲较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逐渐形成,开展本土文化探究性教学,有利于学生综合发展,推动地方文化传承。

一、规整儒家文化思想,过程实施梯度化德育

儒家文化思想内涵丰富饱满,既能为学生德育培养提供道德条目借鉴,又涉及多元的德育先进理念与方法。在进一步挖掘后,进行当代诠释,学生德育内容、方法等势必得到极大拓展,德育体系建设亦将更趋完善。

(一)“知行合一”,务实求是,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知行合一”由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提出,强调人们行事“去掉私欲,遵照良知,要求行事自然”。换言之,并不是要求人们克制私欲,而是让人们在没有私欲的状态下去行事,做到务真求实,实事求是。

教师以班级为单位,让学生基于自身对“知行合一”的理解,收集古今做到或没做到“知行合一”的历史人物或奇闻轶事,以这些人物、事迹为原型,进行以“我知故我行,我行必合一”为主题的系列性诵读活动,由学生独立完成诵读内容的撰写。例如,“向善立省,知行合一”的明朝廉吏袁了凡,勤政爱民,自省自律,成为民心所向、民心所爱的好官吏的故事。又如,“知行合一,民革榜样”的共产党员、社会推动者葛剑雄,坚持教书育人,更新和规范教育观念等的系列性故事。然后以分享、读一读等形式,让学生把个人对“知行合一”的理解和收集的案例讲出来。还可以让学生收集时事人物,挑选其中“合一”者与“未合一”者进行对比分析和分享。事实上,让学生直接收集经典著作篇目中的内容进行解读与分享,更能凸显诵读价值。但相关经典作品主要集中在王守仁所著书籍及对于王守仁观点的评价、解读,仅学习此类内容过于狭隘。因此,可以将“诵读”的形式、范围扩宽,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开展文化实践活动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最早出现在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原句是:“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意指君臣以爱国、巩固政权为己任,老百姓则以苍生、民族、文化兴衰为己任。换言之,家国兴衰以万万民为己任。

尽管当前人们已经过上富足安康的生活,但应始终铭记革命先烈以血肉之躯铺就的康庄大道。其一,带领学生演唱歌颂英雄烈士的红歌,让学生在“一对一”的情感传递中,感受先烈的爱国情怀和无私奉献。例如,让学生演唱摘录自《雷锋日记》的《唱支山歌给党听》,让学生在体会“三部曲”式红色歌曲的过程中,体会歌曲所传递的爱国深情。又如,让学生演唱《英雄赞歌》,在体会英雄人物壮烈牺牲的大无畏精神的同时,感受创作者对英雄人物的缅怀与崇拜,表达革命先烈殊死同归的坚定信念。其二,带领学生观看《建党伟业》《建国大业》《地道战》《开国大典》《闪闪的红星》等红色电影,让学生在视觉、听觉、颜色、留白、对话等丰富的表现形式中,基于冲突、对比等感受爱国之情和革命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加强学生的爱国忠党、自信自强意识与能力。其三,带领学生参观本地的红色遗址、建筑等,走进街头巷尾,和老年人谈一谈“印象中的中国”,体会中国近些年的快速变化,让学生明白国之强大与发展,坚定学生“听党指挥跟党走”的理想信念。

(三)“百善孝为先”,孝之行,开展家长进校园活动

“百善孝为先”出自清朝王永彬的《围炉夜话》,指的是子女应尊重家里父母长辈的意愿,以此来保证伦常关系的稳定。“孝”之一字,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谈论或涉及的。人们常说“哪一家的子女不孝顺”,每每此时,听者心底总会涌上一股荒凉之感。如今的社会,父母过于溺爱子女,造成子女对父母失尊失敬,子女过于依赖父母,认为父母之付出理所当然,导致“孝”之价值大打折扣。甚至连“养儿才知父母恩”都成为表象。

基于此,循序渐进、家校合力进行“孝悌”教育极为重要。一方面,教师应发挥“中间人”作用,引导广大家长合理爱护子女,让父母与子女之间呈现“尊”“爱”“敬”“友”的关系,让子女在感受到父母之爱的同时,保留对父母这个“职业”的尊敬;父母应避免打破双方关系的壁垒,由于过度溺爱,让子女走上“啃老”之路。另一方面,教师应重视“孝悌”美德的专项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历史人物等对“孝悌”的解读,引入社会现象分析,让学生对个人行径自知、自省,鼓励学生在自我意识、行为等的不断改变和完善过程中,获得“孝”之能,成为自立自强、自尊自爱、尊重他人的优秀人才。

二、规整学科育人价值,分层落实梯度化德育

(一)“三人行,必有我师”,打造互助互学德育课堂

“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圣师孔子的《论语·述而》,强调人们应学习别人的长处,反省自身的不足,并不断改进完善。当前的社会是需要高素质人才的社会,也是强烈竞争的社会。因此,学生应具备“鉴学自省”的能力和意识。

一方面,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相互之间的评价,让学生写一写“本周”“这个月”“这学期”最崇拜的同学,让学生列出最想学习的同学的优点,同时列出个人的优点,在以他人之优点补足个人的同时,以个人之优点来加强学习与成长的自信;另一方面,将学生按照综合表现划分为三个层级,每个层级抽选一个学生组成“学习共进组”,由综合表现最优者担任小组长,让三个学生在组内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同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需对每个小组成员的优势、不足有较明确的认知,并将其优势、不足在小组内提出,形成三人一组的学习监督,让大家在各自发扬优势的同时,弥补不足,既达到了分层教学的目的,又落实了合作学习理念,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有积极意义。另外,教师还可以直接将学生按照综合表现划分为三个层级,每个层级的所有人为一组,组内形成合作学习与竞争进步的关系,互为榜样,也能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

当然,无论是哪个阶段的教学实践,都应该尊重学生的学龄段、年龄段方面的综合特征,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个性化”教育,促进“立德树人”目标的全面实现。

(二)“和而不同,执两用中”,打造辩证中庸德育课堂

“和而不同,执两用中”是孔子的观点,强调凡事“过犹不及”,体现儒家的中庸思想,强调做事有原则。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网络信息资源极为丰富,这造成学生很容易受各类不同信息资源的影响,难以“持中”,遇事左摇右摆,或受外界环境影响,做事失去准则和底线。因此,基于“和而不同,执两用中”的中庸观点开展德育,极具现实价值。

基于此,教师需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自我意识,让学生能遇事及时做出主观判断,而不是随大流。例如,学生看到一则新闻,并不知晓新闻事件的真实性,却随波逐流对其中的主角做出恶意抨击,尽管是隐藏于网络背后的行为,但这样的行为反映出的是学生为人处世的原则和对事物整体客观判断方面的缺陷。

三、立足儒家文化内容,学科融合梯度化德育

(一)“慎独内省,见贤思齐”的德育实践

“慎独内省,见贤思齐”作为儒家思想中典型的修身之术,由孔子提出。其中,“慎独内省”旨在要求个人即便独处时也要严格要求自我,以便对个人内心深处的隐蔽思想意识亦有较强的自律修养,以防出现思想错误,产生邪念。“见贤思齐”则希望个人能积极跟有才德之人学习。

将这一思想与当前的德育实践结合起来,可以从另一个视角去落实德育。众所周知,历史学科、政治学科、化学学科、物理学科等不同的学科,在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方法等方面有诸多不同。而德育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以政治学科的培养为主,但学生如果仅是在政治学科内完成德育能力培养和相应知识学习,或者基于学科内的知识、观点或方法等来获取相对应的文化传承、德行发展,最终所获毕竟有限。学生如果能将不同学科的理念方法等融合起来,同时结合学习过程中的不断自省,跟各学科表现优异者学习经验,久而久之,就会将这些内容融合起来,形成系统性的、内在的学习体系,这样学生不仅能不断内省,做到“慎独内省”,还能打破德育素养和核心素养之间的界限,完成综合能力的真正提升,甚至学生还能在与其他学生的交流沟通和学习借鉴中,以能者为师,发现自身的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最终,达到品性的内外兼修与知识的全面把握。

(二)“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德育实践

“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思想源于孔子,这一思想中包含了丰富的华夏儿女的处世态度,也解决了人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旨在强调:有志有德之人,既要刚毅坚强、不惧困惑,又要积极向上、永不懈怠。因此,强调学生有志有德,坚毅向上。

无论是德育,抑或其他教育,本质上都是为了让个体能获得自身发展和社会建设的综合能力,但是就教育实施的本质而言,其所起到的育人作用往往是外在的。因为,教育是教师教、学生学、评价总结的过程,但事实上,教师居于教学的首位,而且评价总结的主要实施者仍是教师。这就弱化了教育中学生主动学习、自我提升方面的内在发展因素对学生落实德育的作用。而将“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思想融入其中,就是对学生内在发展的一定程度上的补充。教师可以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我提升的视角出发,让学生在面对德育知识与能力学习时,自主去探索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将同一种德育素养不同学科的案例内容整合起来,对比提升,这样的过程,不仅是融会贯通的过程,还是坚持探索与提升的过程,对学生德育能力提升和综合素质发展有积极意义。

(三)“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的德育实践

“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出自《大学》第三章,原意是“如果能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旨在让人们学会于动态提升、发展与革新。当前人们所处的时代,是现代化的互联网科技时代,新鲜事物随处可见,而现实社会发展对人们创新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基于此,结合儒家思想,引导学生强化创新意识与理念,让学生于不同学科的融合发展中提升德育素养,是当代教师德育实践的重要任务之一。

其实基于学科融合的创新能力培养,于教师而言,落实难度相对较低,一方面,教师只需要重视教学中的学科融合,就可以引导学生把不同学科的知识、内容、教学方法等融合起来,让学生在体系化的、完整的知识系统中融会贯通,将不同的知识汇聚于同一处,引导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教师需要重视学科融合实践的方法,在融合学科的教学内容、方法等的选择上一定要坚持现实性、实用性、生活化等原则,这样才能真正从学生的生活视角落实德育,让学生于生活实践中提升素养,获得更多长远发展的综合能力。

不过需注意的一点是,整个学科融合实践中,教师需尽可能弱化学科融合的界限,避免让学生觉得融合过程与结果过于生硬,这样不利于学生的知识联结,也会影响学生的德育知识学习体验与综合能力提升。

四、规整评价体系指标,促进完善梯度化德育

教学实践评价是一直以来都有的,但传统的评价侧重于学生成绩方面的反映,对其他方面的重视并不足。随着教育的改革发展,教育评价体系更趋完善,教育界越来越重视对评价多维度、多层次的追求。高中德育同样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发展。一方面,拓展评价维度,既要关注学生成绩,又应关注学生德育发展的过程和结果;另一方面,还应将教育层次化与评价层次化结合起来,针对性制定不同评价内容与方法,让教育评价契合学校、班级、学生的现实需要。此外,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和应用也应得到重视,让结果回归过程、过程体现结果,真正打造现代化的教育评价制度体系。

五、结语

总而言之,儒家传统文化内涵丰富。而现代教育越来越强调梯度化德育。基于此,从儒家文化思想、学科育人价值、儒家文化内容、评价体系指标四个不同角度出发,于过程实施、层次教学、学科融合、维度层次中分别落实高中生梯度化德育教学实践,极具现实价值。

猜你喜欢
德育学科融合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学科新书导览】
《中国德育》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