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规模学校内生式发展路径探索

2023-12-09 18:22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燕崖镇安乐小学许立锋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内生教育资源特色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燕崖镇安乐小学 许立锋

基于乡村振兴背景,农村教育也应当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尤其是农村小规模学校更加需要对内生式发展的路径进行深入的探究。现阶段,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将全面增强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建设力度作为战略发展的目标,由此希望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可以实现公平、快速、均衡的发展,从而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同时加大对农村教育建设的扶持力度,并且注重建立健全各项保障措施。但是,大部分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育观念依然较为滞后,逐渐成为我国教育均衡化发展的短板。因此,我们应当对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入思考,鼓励农村小规模学校对内生式发展路径进行积极探索。

一、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小规模学校是农村地区教育体系的基础

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的人口聚居规模与城市相比要小得多,并且各个村庄之间往往有一定的距离,因此也使农村地区的学校规模相比较小。近年来,虽然政府部门高度重视落实“散点并校”政策,但在一些相对较偏远的农村地区,这一政策的落实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难度。目前,一些地区依然存在着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原因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农村小规模学校虽然办学规模相对较小,但是其总体办学规模与数量却较大。与此同时,农村小规模学校是农村地区教育体系的基础,并且农村小规模学校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实际情况来看,农村小规模学校在农村教育中仍然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如此也使得社会大众越来越关注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

(二)小规模学校在农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及变化

首先,我们应当关注小规模学校在当今农村教育体系中所占据的地位。其次,我们也应当从国家长期规划的角度对农村小规模学校地位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随着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许多农村地区的居民选择到城市中生活与发展,并成为城市中的常住人口,在此种背景下,农村小规模学校现阶段的办学规模也在逐渐减小,并且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农村地区的教育最终会与城市教育接轨。随着新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各种现代先进的教育模式的广泛应用,农村教育要想实现现代化发展,就必须将农村的物质条件与教育投资作为支撑。怎样才能促使农村小规模学校快速实现转型发展,已经成为教育科研领域需要深入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

(三)小规模学校内生式发展的意义

要想全面认识到农村小规模学校稳定发展具备的重要意义,就必须从“乡村振兴”战略与“教育扶贫脱贫”战略的角度进行审视,重视提高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育质量。小规模学校是农村地区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特别是能为农村一些处境不利的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机会。因此,办好农村小规模学校,有利于降低农村地区学生的教育成本,可以让一些偏远地区的学生不用在很小的时候就寄宿在学校。另外,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稳定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社会、学校与家庭的协同育人优势。在我国农村地区的教育形式中,不仅包括了生活教育,同时还涵盖了知识教育,能将生活与知识自然而然地融为一体。农村地区的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还可以掌握一些生活常识、农村传统文化等。村庄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也是农村传统文化有效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阵地,学生可以在农村深入了解本地区的文化、价值、规范与习俗等文化知识与经验,如此也使农村地区学生的健康发展有了保障。而农村小规模学校在办学规模、班级教学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并且教师与学生之间也逐渐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学生在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中的参与度也较高,因此保证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内生式发展具备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观念普遍较滞后

就农村教育现状来看,目前依然有很多小规模学校的教育观念较滞后,教育工作者的认识、观念依然较为传统。其根本原因在于,首先,小规模学校的教育工作者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逐渐失去了自主发展的自信心,无法有效开发与利用地区特色教育资源,观念过于传统,使得其创新能力被严重制约;其次,外部因素对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从而致使学校过于依赖外部扶持,内生力过于薄弱;最后,从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小规模学校在向城市的大规模学校过渡的过程中,缺乏自主发展探索的能力,只是生搬硬套城市学校的教学模式,使地区特色文化逐渐衰败,导致农村小规模学校逐渐迷失了自我。

社会大众对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的发展没有信心,并且许多小规模学校的“趋城化”特点过于明显,从而导致这些学校的师资力量与生源持续流失,加之未能引起内部的高度重视,使得农村教育资源的流失越发严重,农村教育发展的内生力越发薄弱,进而使得农村小规模学校的自主发展能力严重不足。教育工作者观念过于传统,不具有较强的自主发展信心,许多小规模学校的管理人员和教育工作者利用各种手段要求调离农村小规模学校,这些均成为阻碍农村小规模学校改革创新的不利因素。教育工作者的离开往往会使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陷入困境。

(二)严重缺乏内生力

为了能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目标,现阶段农村小规模学校只依靠外部资助进行发展,借助上级提供的教育资源扶持,大力倡导实现“趋城化”发展,“城市优越”的观念过于顽固。在外部力量的主导下,农村小规模学校虽然能实现高效发展,但是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受到限制,并且开发与利用的方法过于单一。农村的优质教育资源主要包括:各种教育基础设施、师资力量、教育经费、教学模式等,此外,还有农村特色文化中的所有内部资源,这些往往会被忽视,这样会致使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内生力过于薄弱。即使为农村学校建设好外部环境,提供优越的办学条件,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农村教育可以实现优质、均衡的发展,以及可以吸引师资与生源。所以,如果能够在外部力量的支持下,充分激活内生式发展的动力,增强农村小规模学校的自主办学能力,将有利于实现振兴乡村教育的目标。

(三)难以有效开发与应用地区特色文化资源

近年来我国持续深入“乡村振兴”战略,在“趋城化”观念的引导下,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各种配套硬件设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但是外部环境的改善并没有使农村教育的整体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农村学校在教学质量和办学模式方面依然与城市学校存在明显的差距。受到“趋城化”观念的影响,许多农村小规模学校一味效仿城市大规模学校的办学模式,从而导致它们逐渐失去了农村地区优秀文化的特色,在劣势越发明显的同时,逐渐失去了自身的优势,迷失了自我。农村小规模学校逐渐成为城市大规模学校的“仿生品”,而学校中的学生往往会感觉到自己与农村社会之间存在着脱钩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在特定的地区中应给予农村学生文化方面的慰藉。缺乏正确的办学理念、课程体系、教学目标及特色文化,从而使农村小规模学校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村学校”。

三、农村小规模学校内生式发展的路径

(一)尽快转变教育观念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小规模学校要想实现内生式发展,就必须注重尽快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充分激发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力,引导他们树立自主发展的自信心。众所周知,教育的领导者与工作者是促进教育稳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这就要求教育的领导者必须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切实认识到自己是教育的引导者、教育观念的革新者,以及教育资源的开发者,应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极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及领导管理能力等。现阶段,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师资力量过于薄弱,许多教师需要承担多个学科的教学工作,所以,国家应在职业教育中开设全科教师专业,课程中应包括地区特色文化的相关知识,强化相关人员对家村教育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二)有效激活内生式发展的动力

农村小规模学校应确保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实现相互结合,以此有效激活内生式发展的动力。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在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农村小规模学校不能只依靠政府与强校带动获取教育资源的支持,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教育改革与发展最终还是会回到各个学校的核心工作上。农村小规模学校要想实现内生式发展,就必须重视在多个方面实施转型,将发展的重心放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实现自主发展;由依赖外部教育资源的支持实现发展转变为积极开发与利用内部优质教育资源实现自主发展。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内生式发展不仅应当突出“形”,同时还应突出“实”,促进学生、家长、教育工作者及学校的全面发展,积极开发与利用优质的地区特色教育资源,拓展自身个性化发展的空间,以此确保农村教育实现优质、均衡发展。

(三)深入开发与应用地区特色教育资源

由于农村教育本身具有浓厚的地区特色、乡村文化基因等,因此,农村小规模学校应当结合自身的特点,积极主动地探寻内生式发展的路径,重新塑造农村地区文化特色。农村小规模学校在进行内生式发展的时候,应根据本校的人文历史、具体情况、农村情怀,选择符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农村特色文化元素,并将其融入学校的地方特色课程的教学体系中,以此使农村小规模学校焕发新生机,具有浓厚的地区文化特色。不同地区的农村拥有独特的优秀传统文化与优质的教育资源,由此也使农村学校的农村文化特色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这就要求农村小规模学校积极应用集群化发展的模式,通过对优质教育资源进行集群化开发与应用,使集群内的各个学校可以共享资源,保证农村小规模学校实现快速发展。以四川省广元市的农村小规模学校为例,其依靠同质横向联盟,实现了内生式发展。由此可知,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应当振兴农村的特色文化,以此重塑农村的人文情怀,从而为农村小规模学校实现内生式发展夯实基础。

(四)重视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与城市教师相比,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师专业能力依然较弱,而农村小规模学校要想实现内生式发展,就必须重视缩小与城市教育之间的差距,尤其是在教师综合素质、教学模式及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差距。国家也应当继续鼓励城市教师到农村地区支教,进一步加大扶持政策的落实力度。与此同时,还应当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农村支教。农村小规模学校也应当重视教学模式与教育方法的改革与创新,鼓励教师积极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与综合素质,使教师能将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熟练地应用到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从而有效提高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为农村小规模学校实现内生式发展提供保障。

四、结语

总之,对农村小规模学校来说,必须重视有效解决自身发展中存在的教育观念普遍较滞后、自主发展的信心不足、严重缺乏内生力、无法充分开发与应用地区特色文化资源等问题,对内生式发展的路径进行深入探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必须尽快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有效激活内生式发展的动力,并注重深入开发与应用地区特色教育资源,如此才能使自身快速找到内生式发展的路径,实现振兴乡村教育的目标。

猜你喜欢
内生教育资源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植物内生菌在植物病害中的生物防治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内生微生物和其在作物管理中的潜在应用
中医的特色
“党建+”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授人以渔 激活脱贫内生动力
完美的特色党建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