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前教育剪纸艺术课程思政探索
——以非遗徐州剪纸为例

2023-12-09 18:22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徐州剪纸思政

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 黄 楠

剪纸在幼儿艺术教育中正在变得越来越常见。而且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其他相关政策的要求,幼儿艺术教育和语言、社会、健康、科学等领域的教育活动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要实现彼此之间的相互联系,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剪纸活动也就被赋予了更多的价值和意义。

一、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中职学前教育剪纸艺术课程落实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层面。首先,课程思政能为剪纸课程添加丰富的精神营养,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要认真学习这门课程,以及学好这门课程之后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对自身和幼儿能产生何种积极影响。这将成为学生学习动力的一部分。其次,剪纸艺术本身就在课程思政方面有着丰富的内涵。以本文涉及的非遗徐州剪纸为例,其题材反映着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与革命文化也有一定的联系,这些都是教师落实课程思政的有利条件。

二、课程思政的普遍不足

中职学前教育剪纸课程在课程思政方面的落实必须放在大环境下进行审视,要思考目前是否已经有良好的条件和肥沃的土壤可供教师所用。而从以往的相关探索和实践中可以发现,中职学前教育在课程思政方面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也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不足。例如,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不深,没有把思政课程和日常的思政渗透放在同等的层面看待,思政渗透有时仍然只是教育工作中的点缀,达不到课程思政应有的效果。其结果就是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提升不够,不符合教育工作目前的发展趋势。

三、非遗徐州剪纸与课程思政结合的优势

非遗徐州剪纸艺术的特点,使得它的应用能帮助教师解决上述问题,开创中职学前教育剪纸艺术课程思政的新局面。徐州剪纸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是由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艺术,有着别具一格的地方特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员。促使学生了解、热爱、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本来就是思政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特别是对徐州本地学生来说,这样有本土特色的教育工作能帮助他们了解徐州的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乃至热爱祖国的情感,成为教师顺利引入更多思政内容的突破口。

徐州剪纸艺术教育的有效开展将极大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创新思考,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完全可以指导学生将剪纸艺术创作和思政方面的内容结合起来,使得课程思政不仅是对学生的被动输入,还能由学生进行主动输出。输入与输出相互结合,为学生在思政领域的认知构建提供高效渠道。学生对思政教育的枯燥无聊印象将得到有效的扭转,而且通过自己的双手为课程思政添加丰富的色彩,实现师生双方共同促进课程思政积极开展的全新局面。

四、剪纸案例中的课程思政

为了做好中职学前教育徐州剪纸课程的课程思政工作,体现出徐州剪纸艺术的优势,教师应积极探索适合徐州剪纸艺术、适合学前教育专业、适合中职学生特点的教学路径,找到科学、合理、高效的教学方法。

(一)筛选适合课程思政的内容

徐州剪纸艺术历史悠久,是由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反映着劳动人民朴素的思想和情感。这固然使得徐州剪纸艺术具有了课程思政方面的潜力,但也意味着其海量的内容并不都适合课程思政的需要。

比如,有些作品的寓意是期待更加美好的生活,内容上以“鱼”的形象为重要代表,象征“富裕”。这些作品可以与课程思政相联系,如说明中国的发展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愿望,但太过“拐弯抹角”,并不容易被学生所理解,效果不好。所以,教师或者师生共同筛选适合课程思政的内容是非常必要的。有形象、具体、有趣、美观的徐州剪纸艺术作品作为启发和引导,学生就不会感觉开展课程思政很突兀。而优秀的审美鉴赏又会成为学生审美创造的开端,在合适的主题、材料和实践组织下,学生可以把自己在课程思政中的感受再表达出来,成为其思政水平提升的体现。

(二)采用有利认知建构的方法

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认知构建也有着巨大影响。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审美鉴赏的时候,是如何引导学生的,学生是否处于主体地位并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审美理解是否到位,是否能支持他们完成有效的审美创新以及实现课程思政的最终效果。因此,教师必须采用适合中职学生建构认知的教学方法,要让合适的教育内容产生应有的效果。

例如,教师应该带领学生按照“红色精神谱系”的基本内涵,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并总结出相对应的时间轴,完成手绘创作。然后继续以小组形式为基础,鼓励学生自主生成主题故事内容,对剪纸作品的主题进行设计。因为是小组形式,所以内容不妨复杂一些,能较好地包容小组内每一名学生的想法,大家都有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和空间。完成之后,则要组织展示和评比活动,对表现优秀的学生应该予以一定的奖励,鼓励该小组分享经验和技巧,帮助其他学生进步。在最终的总结环节,则要为下次教育活动的成功开展做好准备,与学生讨论新的主题、内容和形式,选定大致的审美鉴赏与创作方向。

(三)开发新颖多样的学习资源

丰富资源的引入对徐州剪纸课程的开展及课程思政效果的取得意义重大。必须承认的是,有些传统的徐州剪纸作品并没有特别深刻的思想内涵,仅仅是劳动人民朴素情感的反映。在作为课程思政的教育资源时,其价值有所不足。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弥补这一不足。比如,选择合适的教材或者开发校本教材,搭建线上学习平台,根据学生特点和不同的学习任务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材料和教案等。

比如,教师可以广泛收集不同地区剪纸艺术的代表作品,放在班级的公共学习空间,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运用,增进学生对剪纸艺术的整体认识,突出显示徐州剪纸艺术的特色;另一方面指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在公共学习空间中自主学习,鼓励学生主动为公共空间添加其他自己认为质量较高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创作愿望。平时可以每隔一段时间选择一个主题,师生共同收集资源,尝试与红色文化相结合,组织小范围、低难度的剪纸练习,促进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用学生的作品美化教室、宿舍或学生家庭,实现徐州剪纸艺术的价值。在条件合适的时候,还可以邀请非遗传承人来校担任兼职教师,召开专题讲座,为学生现场展示剪纸技术,展现剪纸如何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现场创造优秀的学习资源。

(四)建立完善有效的评价体系

教学中的评价对师生双方都有着重要意义。对教师来说,要通过评价判断学生的成长情况,分析目前的教学工作中是否存在某些不足并及时加以调整;学生则要通过评价构建完善的自我认知,发现自身的学习成长需要,从而能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或向教师提出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相比之下,评价最终体现的所谓“好坏”并不重要,关键在于要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

为了准确反映教学情况,教师应该进行阶段性的评价方案设计,促成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的结合。其中,考核应该只是作为评价中的一部分,而且要同时面向师生双方进行考核。例如,在完成以“北京冬奥会”为主题的剪纸艺术创作后,学生提出希望能了解并创作更多紧贴时代主题的剪纸作品,认为早期的一些学习资源趣味性不是很强。教师要反思以往的做法,同时指出学生要完成此类作品所需要具备的能力,如本身对时代主题有深入理解,而且可以将徐州剪纸艺术审美与之结合起来。

综上所述,中职学前教育剪纸艺术课程落实课程思政不仅是可行的,还是必要的。一方面使得该门课程成为课程思政的一部分,推动课程思政的全面落实;另一方面则让剪纸这一传统艺术体现出时代精神,向学生生动地展现了为什么说优秀传统文化是“活”的文化,剪纸艺术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

猜你喜欢
徐州剪纸思政
疫散待春回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爆笑三国 第三回 三让徐州
徐州过年纪实
苏翠2号梨在徐州的引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剪纸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