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技工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探索

2023-12-09 18:22菏泽技师学院赵允丽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技工专业课程教学活动

菏泽技师学院 赵允丽

学前教育专业承担着培养幼儿教育和职业教育专业人才的任务,需要培养本专业学生浓厚的文化素养,使其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及能够更加全面地使用技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重要的教学任务,需要为学生营造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环境。这也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但是现阶段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文化底蕴有待提升,教师在基础课程教学、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以及专业技能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工作不到位,没有将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和其未来的职业规划进行紧密结合,这充分说明需要针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进一步的弘扬,让学生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和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及技能训练之间的关系。首先应针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现状,以及技工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探索的具体情况进行探讨。

一、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专业课程的现状

(一)部分学生的文化底蕴有待进一步提高

部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没有兴趣,受到自身学习经历和教育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缺乏主动性、创新性和积极性。在面对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优秀传统文化时没有探究的欲望,并且自身的文化基础较为薄弱,缺乏文化底蕴,而他们又承担着为祖国培养花朵的重要任务,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对这些学生,应当加强教育的力度,不断丰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从而改善现阶段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文化底蕴薄弱的现象。

(二)没有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嵌入方式

部分教师所开展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活动形式单一、内容匮乏,只是按照教材的顺序以及自身的喜好开展教学活动,没有进一步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师没有将绘画、书法、乐器、歌舞等优秀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皮影戏、剪纸等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导入课堂教学。没有对中国传统民俗元素进行多样化解读,让学生感受农耕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节庆文化以及传统习俗和市井生活。有的教师虽然导入了优秀传统文化,但是只是作为正式教学内容的补充,认为导入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对嫁接式嵌入、完全式嵌入以及融合交互式嵌入等导入方式没有进行活学活用。

(三)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结合程度较低

技工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以后大多会走上一线教学岗位,成为幼儿教师,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呵护祖国的花朵,承担育儿教育的主要任务。应以此为基础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但现阶段部分学校教师在开展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时没有将优秀传统文化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结合,导致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意识薄弱,对丰富的民间童谣、五彩斑斓的民间绘画、形式多样的民间游戏没有相应的认识,也就不会将其应用于未来的育人工作。学校所开展的声乐、绘画、琴法等专业技能课程教学也未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理念,及以之为主题开展主题表演,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这充分说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技工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任重道远。

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专业课程的具体方法

(一)优化教学过程

技工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教材中含有部分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教师可以从教材和课程的特点出发,提炼出每门课程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并且结合具体的章节及授课要求将更多优秀传统文化的表达形式进行导入,并且开展优化设计工作。可以在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中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工作。

首先,在语文、数学和外语等基础性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对与课程教学紧密相关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渗透,贯穿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语文教材中包含大量的传统文学素材,而数学教材中则包含传统哲学和数学逻辑、数学思维相关的内容。在开展英语授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英语口语,开展书写活动,导入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鼓励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资料进行翻译,开展口语化表达活动,向学生进行展示。学生可以书写阅读心得,介绍自己感兴趣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这可以让基础性的学科教学活动发挥独特的育人功能,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其次,在专业理论课程中也可以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导入工作,优化教学过程。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可以导入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和相应的流派,让学生畅谈孔子的教育理念和墨子的政治主张、老子的治学思想,让学生更好地去体会“有教无类”“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等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可以在幼儿园环境创设类课程教学中,让学生独立自主地收集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素材,并且根据文化主题来进行环境创设,在开展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教学活动时,可以导入这些素材,让学生以节日素材、节气素材、风俗习惯素材以及更多的实物素材作为主题来开展探索工作,设计教具进行试讲,并且开展教学总结与评估活动,从而优化原有的教学过程。

最后,在专业技能课程中也可以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优化教学活动。技工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需要让学生掌握舞蹈、绘画、手工、声乐、琴法等诸多内容,在声乐教学中可以导入民族歌曲,可以直接对诗词歌赋进行改编,并且让学生口耳传唱,进行广泛的传播。这都是对现有教学手段的创新,都可以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声乐教学。在琴法课程中可以导入有针对性的篇目,让学生进行弹奏,让古朴的古琴焕发光彩;在舞蹈类课程中,可以导入更多关于民族舞以及民间舞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舞蹈品味、中国风,从而为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路径的探索提供更多思路;在绘画类课程中,可以导入专门的国画教学活动;在手工类课程教学中可以导入剪纸、泥人、蜡染、布艺等传统工艺,让学生夯实基础,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并且了解幼儿园课程教育教学活动和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既能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完善校本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建设对技工院校的发展而言至关重要,技工院校应当注重依托本校的特色资源和社会企业发展的需求来设置相应的专业类课程,从而提高各专业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专项能力和专业意识。在进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技工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探索的过程中,同样也可以增设和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选修类课程,更好地增强学生的职场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未来将进入幼儿园以及相应的单位,需要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应储备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技工院校可以按照绘画、音乐、舞蹈等多个门类开设有针对性的选修课程,如古筝、葫芦丝、二胡,民族舞,粉彩、水墨、丹青等,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技能和特长,从而提高自己的职场竞争水平。在选修课中还可以开设和地方文化鉴赏相关的课程,让学生了解地域文化,了解民俗民风,从而更好地适应工作地和工作环境。总之,增设和优秀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选修课程,既能完善技工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发挥教育资源的巨大作用,又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表达载体和发扬形式,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提高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水平

针对现阶段部分技工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没有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没有明确的成长目标,专项能力提升较慢的问题要进行及时的解决。这些学生是未来的幼师,承担了呵护祖国花朵、守候花开的重要使命,应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从而在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为我国幼儿教育添砖加瓦。同时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将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每个幼儿的心中,让幼儿的成长更有方向性。要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工作,进而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水平,在探索融入路径时应将优秀传统文化和学生的职场生活紧密连接。幼儿教育注重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旨在通过更多的实际操作和游戏活动来让幼儿有更好的表现,学前教育专业在引导本专业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适应职业背景的过程中可以以此为基础,导入更多的传统游戏或者民间游戏,探索更加多样化的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路径,让学生储备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可以在幼儿文学课程教学中融入民间的童谣和歌谣,设计表演类游戏、竞赛类游戏,以民间游戏为素材来进行课堂教学的升级改造。这既能加深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又能让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培养专项能力。

(四)优化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嵌入方式

优秀传统文化是优秀的文化,是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的文化,对提高职业教育活动的效率和水平有重要的贡献。针对现阶段部分技工院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嵌入方式落后,对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不到位的问题,应进行及时的解决,可以考虑使用嫁接式嵌入、完全式植入以及融合式导入3种方式,开展渗透工作。第一种方式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部分表达形式直接进行导入,从而让课程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教师要注重导入的时机,避免出现强硬融合以及盲目嫁接的现象,在确保提高学生分段式学习效率和理解能力的基础上开展导入工作。第二种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但是在进行导入时容易出现和课堂教学活动融合效率较低的问题,对学前教育专业中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工作而言十分不利,可以考虑开展专项课程教学,对部分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全课程导入,要注重课程内容的衔接性,确保课程前后教学活动的完整度,以通识课的形式来进行传统文化渗透。第三种方式则是将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特征进行了有机结合,在制定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方面更多地导入了优秀传统文化。教师通过优化语言、优化教材、优化内容来实现二者的高效融合。总之,应当优化优秀传统文化的嵌入方式,才能更好地提高融入工作的效率。

(五)加大资源投入力度

优秀传统文化在融入技工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时,需要有相应的物质基础作为保障,还需要有强大的师资力量作为后盾,更需要有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和硬件设施作为支撑,这就需要加强保障工作。首先教育部门和财政部门应针对技工院校的实际情况,拨付专项资金,用于购置和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以及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相关的设备,改造相应的场地,打造优秀传统文化长廊、优秀传统文化体验中心,并且对现有的乐器、书法教学用具以及其他专业的教学用具进行修缮和更新。还可以对多媒体进行维护,购置相应的图书,用于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教育以及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工作。学校还需要组织本校教师外出学习,或开展理论培训工作,针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表达载体、导入原则、导入方法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认知水平和重视程度,从而打造一支高质量的专业教学队伍,为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技工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探索工作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一线教师和后勤人员都需要对优秀传统文化保持足够高的关注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优秀传统文化体验环境,让学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滋养,为学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技工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活动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丰富职业教育的内涵,优化幼儿教育的形式,提高学前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同时让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地滋润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内心,使之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成长为合格的幼师,从而正确地理解教书育人的真谛。技工院校的教师应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道德水平,培养学生的民族归属感、文化传承使命感、职业生涯规划紧迫感,为本专业学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技工专业课程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从技工到英雄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ZPSTUDIO TOOLS与意大利技工共同制作的手工艺品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