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地下一体化设计对城市综合体地下商业空间活力的影响研究
——以徐州苏宁广场为例

2023-12-11 10:01洪小春李胜才
中国名城 2023年11期
关键词:人流量商业空间苏宁

洪小春,许 立,武 波,李胜才,陈 涛

引言

地上地下一体化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表现,这种发展是由城市人口增长、土地利用压力、环境保护要求等多方面因素驱动的。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地面资源越来越紧张,因此需要将地下空间充分利用,以满足城市的需求。地上地下一体化设计可以有效利用地下空间,将原本被忽略的地下空间转化为有用的城市空间,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城市交通布局,提高交通运行效率,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地上地下一体化设计可以将地上和地下空间相互衔接,形成一个统一的城市空间系统,这种空间系统可以增加城市空间的利用功能,提高城市的空间质量和舒适度。地下商业空间的开发利用是地上地下一体化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其一,地下商业空间可以节约城市用地。其二,地下商业空间的建设可以增加城市商业服务功能,扩大城市商业服务的范围,提高城市的商业服务水平。其三,地下商业空间的开发也可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分散地面商业活动的集中度,减少地面交通拥堵和人流拥挤。地下商业空间的建设还可以提高城市空间利用效率,将城市的商业活动向地下转移,充分利用地下空间,避免城市地面空间的浪费[1]。由于目前缺乏系统的地上地下一体化设计,导致地下商业空间与地面的关联性较弱,直接表现为城市综合体地下商业空间活力弱于地面[2],地下商业空间开发精细效益低[3]。因此,探究地上地下一体化对空间活力的影响,可促进地下商业空间可持续发展[4]。

本文所选的徐州苏宁广场,运用地上地下一体化设计模式开发,对地下商业空间活力起到积极作用,是一个已取得成效的案例。本文尝试从空间层面和环境行为学层面分析,探讨地上地下一体化设计模式下地下商业空间的活力因素。结合有关地下商业空间地上地下一体化设计的相关研究,确定从地下空间出入口设置方式与地下商业活力、地下中庭等地下公共空间与地下商业人群、地下商业街布置与人群活力,以及主力店设置对消费人群的影响4个方面开展研究。

1 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徐州苏宁广场地下商业空间作为研究对象,苏宁广场位于徐州老城中心区,占地面积约4.5万m2,周边商业氛围浓厚,人流密集,土地价值高且经济效益好。交通方面,除地面便捷的城市道路环绕外,地下有地铁1号线和3号线经过,形成立体且可达性高的交通格局(图1)。苏宁广场总建筑面积约12.5万m2,其中地下商业面积约2.5万m2。

图1 徐州苏宁广场区位

1.2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1.2.1 调查研究法

通过对徐州苏宁广场调查了解并直接获得地下特定点位的人流量、相关店铺的人流量和消费时长等地下空间活力的表征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由于调查研究法存在局限性,如数据收集可能受到访问权限、资源和时间的限制,研究结果可能受到调查方法、样本和研究者主观性的影响。因此,在调查研究法的基础上,采用模拟实验法进一步分析地上地下一体化设计对城市综合体地下商业空间活力的影响。

1.2.2 模拟实验法

空间句法是一种研究城市和建筑空间结构的方法[5]。它通过量化空间的连接性、集成性和其他特征,分析空间对人类活动、社会互动和认知行为的影响[6]。空间句法的优势在于提供了一种量化和客观的空间分析方法[7],其关键概念和变量,如连通性、集成性、深度和介数中心性等[8-9],构成了一套独特的空间语言。结合地下商业空间特点,主要采用轴线、视域、智能体分析(agent analysis)对苏宁广场地下商业空间进行分析[10],其中智能体分析是模拟个性化的运动行为,其中视线范围来源于视线关系及运动方向分析,反映了空间内任一点的可视信息,进而表征空间内人的潜在行为。

1.3 数据来源及处理

首先,以徐州苏宁广场最新的地下商业空间平面图作为底图,加上地下商业空间实地调研获得的细部尺寸数据,在AutoCAD 2014软件中对平面图进行矢量化,建立地下商业空间数据库;其次,严格遵循轴线“最长最少”的定义绘制轴线地图,并绘制空间图谱;最后,在Depthmap中进行空间句法分析,得出各形态变量值。

2 地下商业活力分析

地下商业空间的活力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体现:①入口人流量体现吸引力;②业态布局、中庭设置和室内步行街的路径体现功能;③消费者的行为体现客流量;④大数据统计及主力店布置反映店铺的人气值。

2.1 室内空间

如图2所示,徐州苏宁广场地下商业空间主要由2个室外下沉广场、1个室内中庭下沉广场、3部室内扶梯、3部室内升降梯与外界连通。地下商业空间内还有防火疏散楼梯直接通向室外地面或建筑首层。主要特征如下:地下交通主要包括水平交通和竖向交通,水平交通由1个“中庭环”、1个“商业通道环”和3段“商业通道弧”构成,其中“中庭环”与椭圆形中庭相连,共同构成苏宁广场地下商业的节点空间,3段“商业通道弧”与地块内3个下沉广场相连。地下空间的垂直交通由若干楼梯、扶梯(FT)和垂直电梯(DT)构成,其中INFT-1是中心下沉广场的直跑楼梯,作为室内一层与地下商业空间联系的主要通道。总体而言,苏宁广场地下商业空间中交通空间种类丰富,功能齐全。

图2 徐州苏宁广场地下一层交通要素

苏宁广场地下商业相关的公共空间也较为丰富,遵循地上地下一体化设计模式,形成以中庭为主,西南角和西北角的下沉广场为辅的公共空间节点,这些节点通过水平通道串联成地下公共空间网络,形成苏宁广场地下商业空间中商业与公共空间相协调的空间布局模式。同时,椭圆形中庭贯穿苏宁广场商业地上地下空间,在为地下商业空间带来自然光的同时,促进了地上地下空间交融。贯穿东西的地下轴线通道和南北向的另一条轴线通道共同与下沉式广场连接成为地下主要的公共空间,立体的格局将地下商业空间融入地面的空间中。目前苏宁广场地下空间与周边空间的联系仅通过两侧下沉广场连接,地上地下一体化的设计主要是内部空间与交通要素在竖向上的联系,西侧毗邻彭城广场的北下沉广场NQFT-1处和南下沉广场SQFT-1处分别预留了接驳口,为日后与彭城广场商圈及轨道交通站点连通提前布局。

2.2 业态布局分析

提袋型消费和体验型消费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消费观念和行为模式。提袋型消费主要关注物质商品和有形产品,如服装、家具、电子产品等。体验型消费主要关注非物质的体验和活动,如旅行、音乐会、餐厅用餐等。通过对徐州苏宁广场地下商业空间消费业态的调查发现,提袋型消费空间面积约占地下商业面积的65%,体验型消费约占地下商业面积的35%(图3)。在功能上,零售、娱乐和超市占了地下商业的大部分(图4)。

图3 徐州苏宁广场地下一层消费业态

2.3 人流量分析

行为分析是一种研究和评估人们在特定环境和场景中的行为模式的方法。在消费领域,行为分析可以直观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喜好和行为习惯,从而制定更有效的空间活力提升策略,人流量和消费及时度是行为分析中的两个重要指标。为确保数据覆盖工作日和休息日,本文所述人流量和消费及时度数据来源于对苏宁广场地下空间2022年7月1—4日每日10:00—12:00、13:00—16:00、18:00—21:00各出入口和商铺的观测。

2.3.1 交通空间人流量统计

如表1,地下空间的入口分为3类:下沉广场(其中包含室外下沉广场、室内下沉广场)、室内扶梯和室内电梯。下沉广场的人流量最高,占比约60%,是进入地下商业空间的主要通道。具体而言,(1)下沉广场:室内下沉中庭(INFT-1)依托其中心位置和视觉焦点的优势,成为人流量最高的空间出入口;南下沉广场(SQFT-1)主要以吸纳淮海东路方向的人流为主,其人流量也较高;北下沉广场(NQFT-1)吸纳西北侧由彭城广场和金鹰百货而来的人流,其人流量和南下沉广场相差较小。(2)室内扶梯:室内扶梯(FT-1)的人流量最高,接近于室内扶梯(FT-2)和室内扶梯(FT-3)之和,室内扶梯(FT-1)位于商场的西北角,可以快速吸纳西北侧由彭城广场和金鹰百货而来的人流。(3)室内电梯:3部室内电梯的人流量都较少,主要将消费者输送到楼层中。

2.3.2 店铺人流量统计

商业消费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的过程中发生的消费行为。根据消费者购物的动机和目的,商业消费可以分为随机性消费和目的性消费。随机性消费指消费者在没有明确购物计划或需求的情况下,受到环境、情感、促销活动等因素的影响而进行的购买。随机性消费通常具有较强的冲动性和不确定性,可能导致消费者购买一些非必需品或超出预算的商品。目的性消费是消费者在具有明确购物计划和需求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寻找和购买商品或服务。目的性消费通常具有较强的理性和计划性,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会更加关注商品的性价比、品质、功能等因素。目的性消费的人流量一般高于随机性消费,实地调研(表2)发现,苏宁广场地下商业空间的目的性消费店铺主要有超市、高性价比服饰店、咖啡店等。其中家乐福超市的人流量最大,其次是优衣库等休闲购物商铺。与此同时,以国际连锁快餐品牌为主的体验型业态店铺也拥有较高的人流量。

2.3.3 消费及时度统计

消费及时度统计是一种统计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间的方法。通过对消费及时度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了解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购物习惯和消费体验等方面的信息。选用平均消费时长作为统计指标,计算所有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间的平均值(图5),可以看出及时度高(花费时间长)的店铺主要为以国际连锁快餐品牌为主的体验型业态店铺,及时度较低的店铺主要为提袋型业态,说明及时度与业态类型相关,及时度高的业态空间灵活,面积相对较小,及时度低的业态需要一定的展示空间,面积相对较大。

序号 类型 平均流量(人数/2 min)1 南下沉广场(SQFT-1) 79.50 2 北下沉广场(NQFT-1) 72.75 3 室内下沉中庭(INFT-1) 90.50 4 室内扶梯(FT-1) 61.00 5 室内扶梯(FT-2) 33.75 6 室内扶梯(FT-3) 22.75 7 室内电梯(DT-1) 14.50 8 室内电梯(DT-2) 12.75 9 室内电梯(DT-3) 5.50

图5 店铺及时度统计

2.4 大众点评网数据

收集大众点评网中苏宁广场地下商业空间各店铺点评和人均消费情况,可以从侧面反映地下商业空间的活力情况[11]。将苏宁广场地下商业的店铺大众点评评论数量进行统计,再与实际调研的数据对比分析。获得最高评论数的是家乐福超市,其次是以优衣库、H&M、无印良品和名创优品为代表的高性价比服饰店。将大众点评获取数据与实际调研得到的目的性消费与随机性消费数据对比发现,两者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

序号 店铺名称 平均流量(人数/2 min)1家乐福精选 42 UNIQLO 优衣库 34 3 H&M 32 4 MUJI 无印良品 21 5 MINISO 名创优品 21 6星巴克 19 7 UR 19 8 DQ 冰雪皇后 18 9乐欧酵室 17 10 COCO 都可 14 2

3 基于空间句法的空间形态分析

3.1 轴线分析

分析结果(图6—9)表明:(1)连接值:以中心庭院下沉广场为主和南北两个下沉广场为辅,组合延展而形成的3个弧形轴线区域,是轴线连接值最高的区域。该区域连接值明显高于其他区域,对周边空间有较强的渗透值。(2)控制值:地下空间整体轴线控制值较为均衡,说明整个空间系统的易达性均较好。(3)整合度:整合度最高的区域是3个下沉广场延展轴线的聚集区域,也是垂直交通FT-1、FT-2和DT-1所在区域。(4)选择度:选择度高的区域和连接值高的区域范围一致,说明在平面中目的性强的空间也位于连接度较好的区域。

图6 连接值(轴线法)

图8 整合度(轴线法)

图9 选择度(轴线法)

3.2 视觉整合度分析

在地下空间中,全局视觉整合度分析可得到空间的可达性,适用于分析公共空间的合理布局和垂直交通的相对位置[12]。可理解度反映了个体通过局部空间来感知整体空间的难易程度,当其值为1时可识别性最好,反之值为0时可识别性最差[13]。根据既有研究,当可理解度数大于0.6时,则整个空间系统较易识别。本文选取全局尺度进行分析。

分析结果(图10—12)表明,垂直交通FT-1和DT-1均分布于视觉整合度高的区域,且此区域的垂直交通人流量远远高于其他区域。同时,环形轴线相较弧形轴线有更好的可见性和可达性。因此地下中心下沉广场布置于环形轴线中。视线相对熵值最高点位于FT-1、DT-1和地下中心下沉广场处,是垂直交通所在区域,该区域较开阔,便于顾客通行。可理解度值为0.32,表明徐州苏宁广场地下空间组织结构并不清晰,在空间中行人较难通过局部空间来认知整体空间系统,容易给行人寻路造成较大障碍。其主要原因是城市综合体的功能比较多元,形态较为复杂。根据平面图分析,由3个下沉广场延展的弧形轴线产生多个三岔路口,造成空间的拓扑形态复杂。及时度高的店铺分布在靠近出入口处或选择度较高的交通轴线上,反映出及时度与空间人流量成正相关。

图10 整合度(视域法)

3.3 Agent分析

分析结果(图13—14)表明,(1)Agent随机投放机器人,苏宁广场地下空间活力值最高的区域与视线相对熵值最高的区域重叠。(2)Agent定点投放机器人,加入了SQFT-1(室外南下沉广场)和NQFT-1(室外北下沉广场)两个人流入口。通过分析图可以明显看出,南侧下沉广场延展出的弧形轴线活力明显大于Agent随机投放下的活力,北侧下沉广场也如此。由此可见,地上地下一体化设计时考虑到地下人流的引入,其对地下空间活力起到积极作用[14]。

图13 Agent随机放置下空间活力

图14 Agent定点放置下空间活力

4 结论与建议

4.1 苏宁广场地下商业空间特征

(1)遵循地上地下一体化设计模式,通过地下中心下沉式广场椭圆形平面的设计可展现动态、活泼的空间特质。同时,二层以上裙房也围绕下沉式广场,形成特色空间,层层退台增添视觉上的层次感,成为商场显著的视觉兴奋点之一。由地下中心下沉广场延展出弧形轴线,穿过东西向的地下轴线通道和南北向的另一条轴线通道,共同与下沉式广场连接成为地下主要的公共空间,立体的格局将地下商业空间融入地面的空间中。

(2)空间的交通性方面,南北两个下沉广场与城市地面直接连通,可将城市地面人流导入地下商业空间。中心下沉广场由于其处于中心位置并且是视觉焦点,可以将首层平面的消费者引至地下商业空间。因为3个下沉广场延展的弧形轴线产生多个三岔路口,造成空间的拓扑形态复杂,空间结构不明确。苏宁广场地下商业并没有直接与彭城广场地铁站相连通,无法充分利用地铁人流红利。

(3)商业活力方面,提袋型业态以国际零售为主,其统一性形成聚集效应,提升了商业空间的消费目的性,同时位于交通便利的区域。尽端位置的大空间主要以国际零售为主,其商业活力明显高于随机性商业。轴线两侧分布着以快消餐饮为主的体验型业态,充分利用与城市地面相连通的下沉广场和中心下沉广场的人流量。这种布局策略使得地下空间商业活力得到有效提升。

4.2 空间特征与商业活力值关联度

苏宁广场地下空间活力值与业态类型、商铺位置相关。地下商业空间的业态类型选择会影响其活力值。不同的业态类型对地下商业空间的活力值有着不同的影响,例如,餐饮业和娱乐业可以吸引更多的顾客,增加其消费时长和消费金额,从而提高活力值。因此,通过科学合理的业态类型选择,可以提高地下商业空间的活力值,增强其竞争力和吸引力。地下商业空间的位置也会影响其活力值。一般而言,地下商业空间的活力值与其位置的可达性和可见性成正相关。如果地下商业空间的位置比较偏僻,不容易被人们发现和注意,那么其活力值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15]。因此,地下商业空间的规划和设计应该注重空间位置的选择,尽量选择交通便利、人流量大的位置,增加其可达性和可见性。

如图15—16,以餐饮为主的体验型业态分布在南、北下沉广场出入口以及扶梯1附近,这几处的人流量较大,是交通轴线起始点,目的性消费者在前往意向商铺时会经过此区域,对此区域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图15 目的性和随机性消费分布

4.3 基于地上地下一体化设计的地下商业空间活力提升建议

(1)业态类型选择:应该注重多样化和差异化,根据市场需求和人口特征选择合适的业态组合,提高其吸引力和活力值。同时,还可以适当引入新的业态类型,丰富地下商业空间的内容和形式。

(2)空间布局和设计:应该注重创新和人性化设计,通过多元化的空间形态和体验设计,提高其空间品质和舒适度,增强顾客的体验感。例如,可以在地下商业空间中设置公共休息区、艺术展示区、景观花园等,提升其文化内涵和品质形象。

(3)消费者体验:应该注重消费者体验,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增强消费者的黏性,提高忠诚度。例如,可以通过提供个性化的购物推荐、优惠券和会员服务等,改善消费者的消费体验,提升归属感。

(4)管理和服务:好的经营管理和服务质量是提高地下商业空间活力值的关键。应该注重管理规范和服务质量,加强对租户的管理和服务,提升品牌形象和竞争力。例如,可以通过积极的品牌推广和品质服务,提升地下商业空间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5)与周边空间协同发展:从香港、深圳等发达地区地下商业空间发展趋势看,地下商业空间活力除了与地块内部的地面空间一体化发展外,还应积极寻求与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衔接,将城市轨道交通乘客流转化为商业顾客流。随着徐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网的不断完善,此举可以进一步提升苏宁广场地下商业空间活力。此外,随着彭城广场周边商业地块地下公共空间逐渐开发建设,应结合轨道交通建设进一步实现苏宁广场与周边地下公共空间的连通,进一步塑造三维一体的地下公共空间系统,提升地下公共空间活力。

5 结语

地上地下一体化设计是一种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越来越普遍的设计理念,它将地上和地下空间无缝地结合起来,使得城市空间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在这种设计理念中,地下商业空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地下商业空间的活力是影响其吸引力和使用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对于城市综合体地下商业空间活力的影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地下商业空间常常被认为是“隐蔽”的,不容易被人们发现和注意,但一体化设计可以提高地下商业空间商业吸引力,吸引更多的顾客前来消费。地上地下空间的一体化设计可以创造出更多的活动空间,例如地下商业空间和地上公共广场、步行街等的结合,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休闲和娱乐场所,提高地下商业空间的使用率和吸引力。地上地下一体化设计对地下商业空间的活力提升具有重要影响,可以通过商业设施布局、地面地下空间一体化、内部外部空间一体化和地下空间内部的一体化来实现。本文可为地下商业空间的规划和设计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促进城市空间的多样化和立体化发展。

猜你喜欢
人流量商业空间苏宁
苏宁极物旗舰店
苏宁并购亦喜亦忧
提高高职院校图书馆现刊阅览室人流量的策略研究
苏宁通“网”简史
三级客运汽车站服务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光环境下的新商业空间光氛围研究——概念书店照明设计
our children
电子商业影响下社区商业空间发展趋势及策略分析
小吃店选址实战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