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叙事空间理论的传统村落空间营造方法研究
——以湘西墨戎苗寨为例

2023-12-11 10:03戴宏杰
中国名城 2023年11期
关键词:苗寨苗族村落

吴 越,戴宏杰,张 平

引言

在当今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传统村落的空间营造、建筑建造等,不同程度地受到现代化发展冲击,传统村落经过千百年沉淀的文化精粹与自然景观逐渐没落。村落不仅承载人们的乡愁记忆,而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基于叙事理论的空间营造有利于传承村落原有历史文化、激活内部活力,提升空间品质。实体空间作为文化生活的载体,具有承载与表达的功能,非物质叙事要素的表达需要实体空间作为依托,传统村落中的文化遗产与空间设计通过叙事性表达,能够营造一个具有自身特色的空间,对于提升村落文化底蕴、发扬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1 叙事空间营造方法研究综述

最初的叙事学发源于对文学作品的研究,而将叙事研究落实到实践层面则是在20世纪初对于小说的研究。约斯夫·弗兰克1954年首次在文学作品中提出了空间形式的问题,通过将时间与空间上的叙事结合起来,将空间作为叙事的主体。张楠[1]发表的《城市故事论——一种后现代城市设计的建构性思维》,标志着叙事空间理论首次运用到国内城乡规划学科的研究当中,他提出“以城市故事的概念来建立一种后现代城市设计的建构性思维,分析城市意义要素类型和营构特性,追求城市的整体生态价值以及环境的公正价值观”,为后续叙事空间理论应用于城乡规划学科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城乡规划学科的研究中,张平[2]主张重构城市叙事环境,使城市生活在历史与时代的融摄中充满活力与魅力。张子仪[3]将古典叙事学的叙述方法转译为空间情节编排手法,并以古村落的“民俗生态化保存”为切入点,通过重塑群体性活动、生产互动等场景空间,进而重塑村落肌理。赵昕[4]运用“城市意象+叙事化手段+多维触点”的设计方法,构建城市意象的提升策略,提出了维护城市记忆与风貌、提升城市视觉形象特征的方案。李鹏波[5]、李珊珊[6]等对传统村落文化及历史的表达载体进行研究,从景观节点、道路、建筑、小品4个方面承载文化表达;赵玮[7]、王乃霞[8]等基于空间的叙事性的角度,通过对叙事空间节点设计、要素重构、镜头剪辑等方面,提出传统村落保护活化的策略;唐成龙[9]、陈铭[10]等基于叙事理论对传统村落的景观、公共空间路径等从设计角度进行研究,探索叙事线索梳理、叙事空间转译和叙事场景再现3种叙事可能性。

通过分析这些研究成果,发现叙事空间营造理论主要运用在空间的营造方法、保护活化、文化及历史表达等方面,其能够很好地表达空间及其蕴含的非物质要素,从而达到保护与表达的目的。

2 传统村落与叙事空间

2.1 传统村落概念

在当今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对村落的经济、生态、文化、生活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要求。从我国村落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空心化、同质化问题较为明显,建筑风格模糊,缺乏内在的文化与精神。而这些问题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原有的村落空间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从而导致人口外迁或盲目建设。部分村落脱离了其原生风貌,民族气息与保护意识变得淡薄。纵观这些问题,传统村落的建设引入叙事空间理论是必要的。只有充分尊重当地风俗、文化与历史才能营造出一个原真且具有吸引力的传统村落,同时也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树立文化自信。

2.2 传统村落空间营造引入叙事空间理论的必要性

“传统村落”原名为“古村落”,2012年9月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商讨后决定将其更名,指的是我国民国以前所建的村。传统村落相较于“古村落”这一叫法,更具有代表性与典型性,是“古村落”概念的延伸。传统村落具有丰富的历史、人文、艺术、文化、制度的价值,是我国农耕时期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的依托载体,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与一般村落区分开。传统村落的基地选址、街巷格局、历史风貌、建筑形制等都具有一定的在地性与代表性,是人与自然的相互适应、相互改造的结果,是村民生产与生活的重要场所。

2.3 叙事空间概念

从城乡规划学科的角度解析叙事空间,可以理解为一个承载并表达叙事要素的空间。叙事要素可以概括为:在一定地域范围内,长期发展演变过程中流传下来的历史事件、群体记忆、传统文化、民风民俗等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叙事要素的表达则需要依托空间,进行可视化处理,将其承载的情感融入空间当中。可以理解为将叙事要素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融入空间当中,因此叙事空间也可称为“讲故事的空间”。

从叙事空间的组成来看,分为叙述者、受述者、叙述内容和叙述媒介。叙述者可以通过不同的叙述策略、表现形式,以村落空间作为载体,通过一定的叙述媒介,将叙述内容及其精神传达给“受述者”,从而达到叙事的目的。

2.4 传统村落空间营造引入叙事空间理论的可行性

传统村落作为我国农耕文明留下来的最大遗产,具有丰富的叙述内容,如名人事件、历史事件、文化事件等,为叙事空间的营造提供了优质的叙事要素。传统村落的叙事空间营造能够促进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利用,在提升村落本身环境风貌的同时,有利于向“受述者”展示历史留下的宝贵财富,传承乡愁记忆。村落独特的空间结构、建筑形态、自然景观及人造景观等具有承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能够为叙事要素提供良好的空间载体。

2.5 传统村落与叙事空间的耦合

叙事空间作为“讲故事的空间”,其核心在于“故事”与“空间”之间的关联。传统村落具备众多叙事要素即“故事”,且有空间作为载体,因此传统村落具备叙事空间营造的天然条件。但目前,学者关注更多的是城市中的空间及其叙述内容,传统村落中众多叙述内容缺乏深度的挖掘与表达,空间变得无序。基于叙事空间与传统村落良好的耦合关系,对传统村落地域事件及其依托的空间进行分析与整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展示传统村落的精神风貌。

3 叙事空间营造方法

从叙事空间的组成来看,可以将其分为4个部分,分别是:叙述者、受述者、叙述内容、叙述媒介。本节将从这4个要素着手,分析叙事空间营造方法。从空间的受众来看,主要为当地原住民及游客,空间对于两者来说具有同一性,也具有差异性。因此,在空间营造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两者的和谐共生。

3.1 叙述者:用空间讲述故事

3.1.1 优化空间结构

传统村落的空间结构受自然、文化、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影响,应注重村落节点的串联和叙事资源的整合,以形成有引导性的叙事路径。村落的空间结构是营造叙事空间的基础,它通过多条路径串联多个节点,构建村落的生活叙事线。在构建空间结构时,需注重环境对“受述者”的心理引导,创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村落格局,让“受述者”在行进路线上感受村落的历史记忆,最终形成村民有归属感、游客有沉浸感的村落。

3.1.2 塑造叙事景观

村落景观是叙事空间的关键要素。通过景观元素的布置,如构筑物、景观节点等,塑造具有村落特色的叙事景观。景观作为“叙述者”,强调了村落的历史文脉,赋予“受述者”体验及想象的空间。村落景观的多样性与民俗文化的丰富性为“受述者”提供了丰富的“场景”,营造出沉浸式的场所,带来认同感。

3.1.3 营造建筑空间

村落的建筑反映了人、村落和环境的融合,是叙事空间中的重要元素。村落建筑分为保留完整、保留但破损和已毁坏的建筑,每类建筑都蕴含着独特的叙事性。通过控制空间尺度、平面布局、建筑色彩等,建筑空间能够达到叙事的目的。除建筑本身,其朝向、开门方位、平面布局等也具有叙事效果。

3.2 受述者:向受众讲述故事

3.2.1 打造记忆空间

传统村落的空间本身无法直接向“受述者”表达场所精神,需要在规划建设中重构事件的精神内涵与文化价值,将抽象事件可视化表达,使空间超越物质层面,形成场所,向人们传递文化信息与情感。打造记忆空间并非要完全恢复村落往日样貌,而是可以通过再现“文化基因”,如置入共鸣的物件、文化符号、村落图腾等,引发“受述者”联想与想象,唤醒与刺激其对历史的回顾,实现可视化叙事。

3.2.2 民居再利用

传统村落面临保护与发展的问题,民居再利用能赋予村落新活力。通过修缮濒危房屋、功能调整,保留原生空间与地方特色。利用民居前,分类统计其功能及意义,将展览展示、商业、居住等功能融入其中。满足村民需求,提升游客对村落的感知度,激发认同感与归属感,目的是建立独特的空间意向,向受众传达独特的文化价值。

3.3 叙述内容:挖掘可叙述的故事

传统村落的叙事空间营造要聚焦于村落内发生的事件。虽然一些文化遗产已不符合现代需求,但它们代表着先辈的智慧和对自然、社会、精神的追求。因此,挖掘和保护这些叙述内容对激活村落历史、唤起记忆、讲好故事至关重要。通过事件复现方式,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仪式、手工艺等,激活非物质文化的保护,让“受述者”感受历史记忆,激发空间的历史价值。注重场所精神的表达,运用文化符号,引起“受述者”的共鸣。

3.4 叙述媒介:引入新载体

采用多种方式表达事件,传统的文字、雕像、图画等可表达空间故事,但随着科技进步,影像、虚拟现实(VR)、三维技术等更能还原叙述内容。村落本身作为事件发生的载体,其叙述能表达大部分内容。引入新媒介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能重新呈现失传的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

4 叙事空间理论下墨戎苗寨叙事空间营造

4.1 墨戎苗寨基本概况

墨戎苗寨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南部(图2),被誉为“古丈县的南大门”。该村寨是中国首批认定的“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墨戎”这个名字源自苗语,意为“有龙的地方”。墨戎苗寨境内有龙吉高速公路和省道229线贯穿(图3),西南部环绕龙鼻河,东部及北部为山地。

墨戎苗寨以其独特的特色发展乡村旅游,以苗族风情为基础,于2012年正式对外开放。墨戎苗寨拥有深厚的民间文化底蕴,苗族鼓舞、苗族民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良好的保护与传承。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民居、卧龙关、风雨桥等,直观地展现了墨戎苗寨在发展历程中无法磨灭的历史印记,也是社会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物证。

4.2 叙事要素的梳理与整合

传统村落经过千百年的发展,从叙事空间角度来看,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具有历史底蕴且利于文化传承的叙事要素,本节将通过对墨戎苗寨传统村落叙事要素进行梳理与整合,挖掘其叙事价值。

4.2.1 物质要素

空间及空间中的物质要素,是事件的重要载体。历史事件的发生赋予了空间及其中的物质要素历史意义与独特性,同时对“受述者”来说,这类物质要素具有可读性。

墨戎苗寨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如龙鼻河、跃龙滩、大坡山等,这些景观构成了墨戎苗寨背山面水的村落格局。同时,人文景观也十分独特,如风雨桥、卧龙关、蚩尤雕像等。这些物质要素的形成与出现是自然与人互相适应、共同创造的产物,反映了地区独特的人文历史,满足人们在物质与精神方面的需求。

4.2.2 非物质要素

自古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表1),代表着强大的凝聚力和不竭的创造力。部分文化由于具有跨越时代的意义流传至今,也有部分文化在历史的变迁中消亡,但其仍旧是村落历史记忆的一部分。截至目前,墨戎苗寨拥有17项省级及以上的非物质遗产代表性项目,其中包括湘西苗族鼓舞、苗族赶秋节等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苗族傩歌、接龙舞等9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墨戎苗寨还被誉为“苗族花鼓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这些非物质叙事资源丰富多样。为了发扬与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墨戎苗寨建立了众多非遗传习所,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和传承性保护。

4.3 叙事空间营造方法

4.3.1 叙述者

(1)优化空间结构。墨戎苗寨在旅游发展规划中,对景观节点进行归纳整理、设计改造,并据此对行进路线(图4)进行规划。其中一条旅游线主要依次连接风雨桥、卧龙关、屯兵房、巫傩堂、苗族文化历史博物馆、苗绣作坊、乖乖楼等,通过串联这些景点,带领“受述者”感受传统村落中的历史故事。

(2)塑造叙事景观。墨戎苗寨整体布局顺应自然,民房建在山坡上,村落入口处即山脚,龙鼻河流经于此,构成层次丰富的山地景观叙事格局。村民种植柚子树以祈祷家庭美满和睦,而具有苗族特色的银器文化符号,如巫傩面具和银雕(图5)等也通过营造与其他村落不同的空间景观,展示苗族文化历史。

(3)营造建筑空间。重点营造苗鼓传习所(图6)、巫傩堂(图7)、苗绣作坊等,展示了民风民俗、传统手工技艺、歌舞艺术,以及生产和表演器具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苗鼓传习所作为国家级传统舞蹈——“湘西苗族鼓舞”的传播中心,承载了苗寨关于迁徙、战争、祭祀等历史记忆。通过营造非遗空间,提供一个回顾村落发展历史、传承本土非遗文化的场所,吸引游客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同时赋予空间场所精神,增强对“受述者”的体验吸引力。

4.3.2 受述者

(1)打造记忆空间。墨戎苗寨展现了浓厚的苗族文化氛围。从寨门口的文化石(图8)到挡土墙上的浮雕,墨戎苗寨通过物质要素讲述着苗族的历史。浮雕生动地展示了苗族人的迁徙文化和战乱时期的抗争精神,激发“受述者”对历史的记忆和情感。同时,寨内的浮雕也表达了苗族的节庆文化和日常生活场景,让“受述者”更深入了解苗族的生活和传统文化。

(2)民居再利用。在墨戎苗寨中,民居得到巧妙的再利用。部分堂屋成为茶室,供游客使用,伙房则为当地居民所用。值得一提的是主要公共建筑长龙宴餐厅,提供了苗族待客礼仪的体验。游客在用餐时不仅可以品尝美食,而且能欣赏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演,参与苗族特色活动。通过民居再利用,“受述者”能更深度融入苗族文化,感受历史和传统的魅力。

4.3.3 叙述内容

墨戎苗寨的叙述内容涵盖了历史、事件、文化、民俗、人物等方面。通过景观小品如“炮台”和“城墙”(图9),再现了苗族先民被迫迁徙和奋起反抗的历史斗争事件。苗族鼓舞在苗族历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先民迁徙途中提供凝聚力和娱乐载体,因此墨戎苗寨还设立了苗鼓传习所,让“受述者”深度体验苗族鼓文化。除此之外,苗族银饰锻制技艺、苗族民歌、苗族服饰(图10)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得到了广泛传扬。

图1 叙事过程

图2 墨戎苗寨地理区位

图3 墨戎苗寨交通区位

图4 墨戎苗寨总平面

图5 风雨阁中的银雕

图6 苗鼓传习所

图7 巫傩堂

图8 苗寨入口处的文化石

图9 龙鼻河旁的炮台

图10 正在绣花的苗族阿嬷

4.3.4 叙述媒介

墨戎苗寨巧妙运用多种叙述媒介,如印有文字解说的标志标牌、风雨桥传来的苗族民歌、具有历史意义的生活物件、就地取材的建筑材料、保留至今的历史建筑以及苗家阿妹的歌声等,向“受述者”讲述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故事。标志、标牌用文字呈现建筑和场所的历史,而通过二维码与视频结合,墨戎苗寨也借助网络媒介对外宣传村落故事。通过多种媒介表达叙述内容,即使有些苗族活动无法直接呈现给“受述者”,也能从不同角度全面呈现,达到叙事的目的。

5 结语

城市化进程导致大量人口涌入城市,村落趋于落魄。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政策的驱使下,部分村落开始了大刀阔斧的保护与建设。为了建设具有差异化、在地化的村落空间,本文以传统村落的空间营造为切入点,选择湘西墨戎苗寨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叙事空间的4个组成成分,即叙述者、受述者、叙述内容、叙述媒介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归纳出空间营造方法。这些方法旨在提高空间的可读性与意象性,激发人们与场所互动并产生空间记忆的潜能。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叙事性的空间营造方法将帮助保护和传承传统村落的历史与文化。并且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为村落注入新的生命力,增强其吸引力与活力。我们期待这些叙事性的空间营造方法能够成为传统村落发展的可持续模式,为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贡献力量,让村落成为时代变迁中闪耀的瑰宝,为未来的乡村振兴注入更多生机与希望。

猜你喜欢
苗寨苗族村落
苗寨晨曲 袁峰 中国画 178cm×145cm 2020年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西江苗寨
苗寨小记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千户苗寨的早市
苗族民歌
苗族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