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烹饪中蒸制工艺的分析及其优化路径探讨

2023-12-12 06:18王德彦杜月红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30期
关键词:中式口感食材

王德彦,杜月红

(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常州 213000)

蒸制工艺作为中式烹饪的一种重要方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蒸制工艺以其保持食材原汁原味、保持营养、烹饪过程简单快捷的特点受到了人们的喜爱。然而,随着人们健康和环保意识的提高,传统蒸制工艺操作复杂、能耗高和成品质量难以控制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亟待进行优化和改进。因此,对中式烹饪中蒸制工艺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优化路径,对于提高蒸制工艺的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可为中式烹饪中蒸制工艺的改进和提升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以满足人们对美食口感和营养的需求。同时,也能促进中式烹饪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创新,不断丰富我国饮食文化。

1 蒸制工艺的原理和分类

1.1 蒸制工艺的原理

中式烹饪中的蒸制工艺是指通过蒸汽加热对食材进行烹饪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水蒸发产生的蒸汽使食材受热,从而完成烹饪过程。

1.2 蒸制工艺的分类

常见的中式蒸制工艺有清蒸、泡蒸、包蒸、封蒸等,不同的蒸制方法大多是通过调整加热的方式和时间来适应不同食材的烹饪需求,以保持食材的口感和营养。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食材特点进行变化和创新。

1.2.1 清蒸

清蒸是最常见且简单的蒸制工艺,是将食材直接放入蒸锅或蒸格中,加入少量的调料如葱姜蒜、盐、酱油等,不加盖,用中火或小火慢慢加热蒸制。清蒸能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使食物更加鲜嫩。

1.2.2 泡蒸

泡蒸是将食材放入碗中,加入少量的调料如酱油、料酒、蒸鱼豉油等,然后用碗盖或铝箔纸盖好,再将碗放入蒸锅中,用旺火加热至水分蒸发。泡蒸能充分保留食材的汤汁,并能够让食材更加入味。

1.2.3 包蒸

包蒸是将食材包裹在纱布、蒸纸或保鲜膜中,然后将包裹好的食材放入蒸锅中,用旺火加热至熟透。包蒸能更好地保持食材的形状和滋味,同时避免食材中水分的流失。

1.2.4 封蒸

封蒸是将食材放入密封容器中,如瓷碟、玻璃罐或密封袋中,然后用旺火加热至熟透。与其他蒸制方法相比,封蒸能更好地保持食材的滋味和营养,并且能够避免其他食材气味的干扰。

2 蒸制工艺的特征和优势

2.1 蒸制工艺的特征

蒸制过程中,食材受到温和加热,不会造成明显的水分流失和营养成分破坏,因此在中式烹饪中得到广泛应用。①蒸制能够使食材均匀受热,不易破坏其细胞结构,使得食材保持嫩滑的口感。无论是蔬菜、肉类还是鱼类等,在蒸制后都可以保持其原有的鲜嫩口感[1]。②蒸制工艺最大的特点是温和加热,食材在蒸制过程中水分流失较少,使得食材本身的味道更为突出,特别适合一些口感清淡的食材。③蒸制过程中,食材的营养成分得以保留,尤其是水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不会受到明显的破坏,所以相对健康。④蒸制工艺适用范围广,可用于多种食材,无论是蔬菜、肉类、海鲜还是豆制品等,均可进行蒸制。

2.2 蒸制工艺的优势

2.2.1 可保留食材营养成分

相对于其他烹饪方法,蒸制能更好地保留食材中的营养成分。蒸制过程中不需要加入大量的油脂,减少了热量和脂肪的摄入,保证了食物的营养与健康;炒、炖、煮等烹饪方法中常常需要使用大量的油脂,不仅增加了热量和脂肪的摄入,还可能导致营养物质流失[2]。

2.2.2 可保持食材口感

蒸制能够保持食材的嫩滑口感,蒸制过程中食材受到的加热比较均匀,不易出现表面糊化或变硬的情况;炒、炖、煮等烹饪方法中,食材受到过高温或过久加热易出现口感变硬、变糊等情况。

2.2.3 能源消耗小

蒸制需要的热量较小,因此蒸制工艺的能源消耗相对较小;炒、炖、煮等烹饪方法需要大量的油脂和热量来进行加热,因此能源消耗较高。

通过对比研究可以发现,蒸制工艺在保留营养成分、保持食材口感以及节能环保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蒸制成为一种受欢迎的烹饪方法,并在中式菜肴烹饪中占有重要地位。

2.3 蒸制工艺的优化路径

2.3.1 改进蒸制设备设计

为使蒸制设备更加高效、节能,提高传热效率,减少能源的消耗,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需对蒸制设备进行改进,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使用高效的热传导材料。选择具有良好热传导性能的材料,如铜、铝或不锈钢,以提高热能的传导效率,使蒸汽可以更快速地传递到食材上,从而缩短蒸煮时间,降低能耗。

(2)设计合理的传热路径。通过改进蒸制设备的设计,使热量更加均匀、高效地传递到食材上。例如,设计合理的蒸汽喷嘴和蒸煮腔室,可以增大热量传递的表面积,提高传热效率。

(3)提高设备的密封性能。蒸制设备的密封性能直接关系到蒸汽的损失和能源的浪费。改进设备的密封结构,如使用优质的密封材料、加强密封槽的设计等,可以减少蒸汽泄漏,提高传热效率。

(4)使用隔热材料。在蒸制设备的设计中加入隔热材料,可有效减小设备表面的热量散失,减少能耗。常用的隔热材料包括保温棉、陶瓷纤维等。

2.3.2 优化蒸制时间和温度控制

优化蒸制时间和温度控制策略可以确保食材的熟度和口感,最大限度保留食材的营养成分。该策略不仅提高了蒸制工艺的效率和品质,还减少了能耗和资源浪费,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1)研究食材的特性和热传导机制。不同的食材对热能的传导方式和速度有不同的要求,通过对食材的特性进行详细研究,如热导率、比热容等,可以确定最佳的蒸制时间和温度。例如,某些食材需要更长的时间来逐渐达到理想的熟度,而其他食材可能需要更高的温度以快速达到理想状态。

(2)精确温控技术的应用。采用先进的温控技术,如PID 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蒸汽温度和压力的精确控制。PID 控制系统通过实时监测温度和压力,对蒸汽量进行调节,以达到设定的目标温度和压力,可以避免过度加热或不充分加热,保持食材的质地和营养成分。

(3)优化蒸制时间。在确定蒸制时间时,应考虑食材的大小、形状和蒸煮需求。一般来说,较大和较厚的食材需要更长的蒸制时间,而较小和较薄的食材可以缩短蒸制时间。此外,根据食材的质地和口感要求,也可以调整蒸制时间。例如,某些食材需要在特定的时间段内进行加热和冷却,以实现最佳的质地和口感。

2.3.3 引入智能化技术

引入智能化技术可以提高蒸制工艺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工操作的错误和不确定性。智能化技术还可以提高蒸制效率和质量,实现节能减排,降低食材损失和食材变质的风险。此外,智能化技术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创新和个性化的蒸制方式,满足消费者对口感和营养的不同需求。

(1)传感器监测与控制。可以使用温度、湿度、压力等传感器来实时监测蒸制设备和食材的状态。通过分析传感器监测到的数据,调节蒸汽的温度和压力,以及食材的蒸制时间,可以实现对蒸制过程的精确控制,保持食材的理想状态和口感。

(2)自动化控制系统。通过引入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蒸制工艺的自动化控制和管理。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根据食材类型、大小和蒸制要求等设置参数,并根据传感器数据进行实时调整。这可以大大减少人为因素的干预,提高蒸制的一致性和效率。

(3)数据分析与优化。利用智能化技术,可以对蒸制过程中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通过分析数据,可以对蒸制工艺进行优化,找到最佳的蒸制时间和温度。此外,还可以通过学习和调整模型,不断提升蒸制工艺的精确性和稳定性。

2.4 注重烹饪化学理论与蒸制工艺结合

注重烹饪化学理论与蒸制工艺结合可以进一步优化蒸制工艺,通过研究食材的烹饪化学特性、控制蒸制温度和时间、考虑食材的酸碱性以及探索蒸制过程中酶活性的变化,可以提高蒸制的效率和质量,保证食物的营养和口感。这将有助于满足消费者对于食物健康、方便、美味的需求,推动中式烹饪的发展。

(1)烹饪化学理论可以帮助了解食材在蒸制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和变化。例如,在蒸鱼时会放一些姜丝和葱丝,是因为鱼腥味是由三甲胺、氨基戊醛等胺类分子组成,而生姜中含有的姜醇、姜烯、姜酚以及生葱中含有的挥发油等都可以很好地掩盖腥味,同时可以与食物的腥臭分子发生氧化以及酯化反应,最终生成富含香味的酯类分子,达到了很好的去腥效果。

(2)烹饪化学理论可以帮助确定最佳的蒸制温度和时间,以最大限度地保留食材的营养成分和口感。例如,通过研究不同食材的热稳定性和蛋白质变性温度,可以确定最佳的蒸制温度范围。比如蒸水蛋、清蒸鱼等,就是受高温蒸制后,食材表面的蛋白质变性凝固,锁住了食材内部养分和水分,保存营养同时也鲜嫩可口。

(3)烹饪化学理论可以帮助了解食材的酸碱性质对蒸制过程的影响。不同的食材具有不同的酸碱性质,而酸碱环境的变化可能会影响食材的质地、颜色和味道。通过调整蒸制过程中的酸碱平衡,可以更好地保护食材的质量和口感。比如,在蒸制面点、馒头、包子时会加入酵母菌,同时也会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钠,这是因为面在发酵后会产生酸性分子,加入碳酸钠可以中和酸性,在高温蒸制的过程中产生的碳酸也会进一步分解生产二氧化碳,使面食口感更松软[3]。

(4)烹饪化学理论可以帮助了解蒸制过程中的酶活性变化。在蒸制过程中,一些酶的活性会发生变化,烹饪化学理论可以帮助了解这些变化对食物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蒸制策略。例如,某些酶在高温下活性较高,可能会导致营养物质被氧化分解;低温下酶活性较低,可能导致食物老化和口感下降。因此,通过控制蒸制温度和时间,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酶活性平衡。

2.5 提升烹饪人员的职业素养

通过提升烹饪人员的专业素养,可以提高蒸制工艺的质量和效率,推动蒸制工艺的优化和发展[4]。烹饪人员的专业化素质是蒸制工艺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因此烹饪人员需要注重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食材认知、安全卫生意识和创新能力。

(1)提升烹饪技能水平。蒸制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烹饪工艺,要求烹饪人员掌握不同食材的蒸制时间和温度,了解食材特点和熟化过程。通过系统的培训和实践,使烹饪人员熟练掌握不同类型食材的蒸制技巧,提高整体的烹饪技能水平。

(2)深化食材认知。烹饪人员需要深入了解各种食材的特点和性质,应对食材的质地、口感、烹调特点、营养价值等有全面的认知,并能够根据不同食材的需求进行相应的蒸制处理[5]。通过持续的学习和实践,烹饪人员可以不断提升对食材的认知和理解,进一步优化蒸制工艺。

(3)强化安全卫生意识。蒸制工艺的成功与否与烹饪人员的安全卫生意识密不可分,烹饪人员需要了解食材的储存和处理要求,严格遵守食品加工操作规范,保证蒸制食品的安全和卫生。完善的安全卫生培训和监督机制可以提高烹饪人员在蒸制工艺中的专业素质。

(4)提升创新能力。蒸制工艺在不同食材和口味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烹饪人员应具备对食材和蒸制工艺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够开发出新颖的菜品和蒸制工艺,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3 结语

本文深入分析了中式烹饪中蒸制工艺的原理、特点和影响因素,提出了改进蒸制设备的设计、优化蒸制时间和温度控制、引入智能化技术、将烹饪化学理论与蒸制工艺结合等一系列优化路径。通过这些优化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蒸制工艺的效果,满足消费者对于食品健康、方便、美味的需求。

猜你喜欢
中式口感食材
新年最美中式穿搭
巧用食材铺“地锦”
青菜口感嫩的办法
每天吃20种食材 可能吗?
新·中式生活美学Chinese NewAge
最美中式酒店,你去过几个?
有ID的放心食材
庄园熟酸奶 品味奢华口感
中式烹饪营养与健康
酸奶加热口感更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