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根管糊剂内封药物治疗难治性根尖周炎效果观察

2023-12-13 03:49张晓君
北方药学 2023年10期
关键词:根尖周炎糊剂管内

张晓君

(霞浦县医院口腔科,福建 宁德 355100)

根尖周炎多发于患有龋齿、牙周病、牙髓病等口腔疾病的患者,根尖周组织发生细菌感染,或是受到物理刺激,进而引发炎症反应[1]。根尖周炎患者的患牙存在疼痛、肿胀等症状,会影响正常的咬合、咀嚼功能,严重妨碍日常饮食。在牙齿咬合、咀嚼时,往往会导致疼痛、肿胀症状的加重。长时间受到根尖周炎的影响,会出现牙槽骨流失、根尖囊肿形成等情况,增加疾病的危害性。在根尖周炎发生后,应及时进行治疗。根尖周炎的临床治疗,对症实施药物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炎症、缓解疼痛,但是无法治愈疾病,主要用于控制疼痛症状的急性发作。根尖周炎患者需接受根管治疗,能够有效清除根管内感染物质,防止炎症的扩散,逐渐消除炎症[2]。在难治性根尖周炎患者中,经根管治疗后,患牙仍存在明确的不适感,与根管内感染物质未能完全消除有关,在残留感染物质的刺激下,症状反复发作。难治性根尖周炎的根管治疗过程中,需要将根管内的感染物质完全清除[3]。通过常规的根管换药治疗,针对根管内进行消毒,进而减少细菌、毒素的刺激。但是在常规根管换药治疗中,对于根管内感染物质的清除不够彻底,根尖周组织的炎症消退较为缓慢,导致病情恢复效果不理想。难治性根尖周炎患者的根管治疗期间,在根管成形干燥后,应用自制根管糊剂内封药物治疗方法。将药物糊剂导入根管内,一方面可以发挥消毒作用,有效杀灭细菌和清除毒素,避免根尖周组织持续受到刺激。另一方面,药物糊剂还具有诱导硬组织形成的作用,对于修复牙齿形态、功能有着积极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96例难治性根尖周炎患者(观察组48例,对照组48例)。纳入标准:①符合难治性根尖周炎诊断标准。②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牙周疾病严重。②精神障碍。观察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23~61岁,平均(41.12±5.64)岁。BMI为(23.57±1.86)kg/m2。对照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21~65岁,平均(40.87±6.11)岁。BMI为(23.61±1.44)kg/m2。基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在根管治疗的过程中,行局部麻醉,在患牙表面钻孔,暴露牙髓腔。开髓后,将坏死组织清除。然后进行根管预备,使根管扩大、成形,进行消毒冲洗、干燥,向根管内置入药物(甲醛甲酚,樟脑酚),暂封1~2周,换药2~3次。最后进行根管充填和牙体修复。

1.2.2 观察组

根管治疗的操作步骤同对照组,在根管预备环节,针对根管内进行消毒冲洗、干燥后,应用自制药物糊剂(成分:氢氧化钙,碘仿,抗生素,丙二醇,蒸馏水,丁卡因),置入根管内,暂封1~2周,换药2~3次。最后进行根管充填和牙体修复。

两组均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

①满意度:以十分满意(满意度评分>85分)、满意(满意度评分60~85分)、不满意(满意度评分<60分)为评价标准,满意度=(十分满意+满意)/n×100%。②牙周指标:治疗前后,对牙龈指数(CI)、出血指数(BI)、菌斑指数(PLI)进行检测。③炎性因子指标:治疗前后,对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进行检测。④疼痛VAS评分:治疗前后,基于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对静息状态、咬合状态的疼痛症状进行评价(0~10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满意度

观察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满意度对比(n,%)

2.2 牙周指标

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CI、BI、PLI均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I、BI、PLI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牙周指标对比

2.3 血清炎性因子指标

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IL-6、TNF-α、hs-CRP均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IL-6、TNF-α、hs-CRP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血清炎性因子指标对比

2.4 疼痛VAS评分

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静息状态、咬合状态的疼痛VAS评分均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静息状态、咬合状态的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疼痛VAS评分对比分)

2.5 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n,%)

3 讨论

根尖周炎是一种常见的口腔健康问题,疾病引发的疼痛症状,对于患者的日常饮食、睡眠均会产生不良影响[4]。长期受到根尖周炎的困扰,患者容易出现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根尖周炎患者多患有口腔疾病(龋齿、牙髓炎等),根尖周组织容易受到细菌侵袭,进而引发根尖周组织炎症[5]。炎症的持续扩散,则会增加患牙的受损程度,导致疼痛症状的频繁发作。患者做咬合、咀嚼等动作时,患牙的疼痛感愈加严重,无法正常进食,影响机体对于营养、热量的正常摄取[6]。牙齿意外遭受创伤,慢性咬合创伤的形成,会对患者的根尖周组织形成不良刺激,诱发炎症反应。另外,牙髓炎、牙周病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器械、药物引起的局部刺激,同样也会增加根尖周炎的发生风险。长期受到根尖周炎的影响,患者的根尖周会形成肉芽肿、脓肿、囊肿等病变,疾病的危害性显著增加[7]。

根尖周炎的临床治疗,需要将感染、坏死组织清除,促进炎症消退,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在病情急性发作的情况下,可通过抗菌、止痛药物,暂时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在此基础上,需要采取根管治疗方法。通过根管治疗,清除感染物质。针对根管内进行清洗、消毒,进而清除细菌、毒素。感染物质的清除效果,直接影响着根尖周炎的治疗效果[8]。在感染物质清除不彻底的情况下,则会导致根管治疗效果不佳,增加病情复发风险。为了提高根管治疗的成功率,在根管治疗中,进行清洗、消毒后,使用具有抗菌、抗炎功效的药物,置入根管内。在封药期间,进一步清除根管内残留的细菌、毒素。通过多次换药,可以有效提高感染物质的清除效果[9]。

但是在常规根管换药的过程中,抗菌、抗炎的作用有限,难以将感染物质完全清除,仍存在着根管治疗失败的风险。自制根管糊剂内封药物治疗方法的应用,则是根据抗菌治疗的实际需要,配制药物糊剂。药物糊剂中的氢氧化钙、碘仿,具有消毒功效,能够有效杀灭根管内细菌[10]。糊剂中的氢氧化钙,可以灭活内毒素,对于根尖周组织形成良好的保护作用,促进根尖周组织的良好修复。氢氧化钙作为碱性物质,能够提高pH值,进而抑制细菌的生长,促使细菌死亡。在药物糊剂中,配合使用抗菌药物,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11]。封药期间,氢氧化钙、碘仿、抗菌药物可以充分发挥其作用,更加彻底的清除根管内感染物质。难治性根尖周炎患者的根管治疗中,多存在着无法完全消除炎症的情况。应用自制根管糊剂内封药物,能够有效解决该问题,达到根治疾病的目的[12]。

本组研究结果数据证实:相比于常规根管换药,自制根管糊剂内封药物在根管治疗中的应用,可以减轻难治性根尖周炎患者的疼痛。另外,自制根管糊剂内封药物在根管治疗中的应用,在预防并发症发生方面存在优势。

综上所述,难治性根尖周炎患者接受根管治疗期间,应用自制根管糊剂内封药物,可以提高根管内的抗菌、消炎效果,进而促进患者的良好康复。

猜你喜欢
根尖周炎糊剂管内
一次性根管治疗慢性根尖周炎感染的效果探讨
上倾管内油水两相流流型实验研究
持续性根尖周炎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
Metapex根充糊剂对瘘道型根尖周炎患儿的治疗效果
氯锌糊剂合清暑汤治疗黄水疮的临床体会
根管治疗联合瘘道刮治治疗慢性瘘道型根尖周炎的疗效探讨
扬矿管内高速螺旋流的数值模拟与仿真
不同根管充填糊剂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效果观察
腕管内原发性腱鞘结核误诊1例
新癀片糊剂治疗化疗致组织损伤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