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性流产患者行地屈孕酮片联合绒毛膜促性素治疗的效果观察

2023-12-13 03:49邓牡英
北方药学 2023年10期
关键词:孕酮复发性流产

邓牡英

(漳州正兴医院,福建 漳州 363000)

复发性流产发病因素复杂,多和免疫因素、遗传因素、黄体功能不全等有密切的联系[1]。临床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主要采取肌注黄体酮联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进行治疗,但效果欠佳[2-4]。地屈孕酮属于口服孕激素,在治疗这一病症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复发性流产患者,多为孕早期流产。针对这些患者,我院通过地屈孕酮片联合绒毛膜促性素治疗,效果较好。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拟接受的944例患者进行研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两组各472例。观察组:年龄24~38岁,平均(29.31±2.51)岁;流产次数2~5次,平均流产次数为(3.21±0.48)次。对照组:年龄25~38岁,平均(28.78±2.87)岁;流产次数2~5次,平均流产次数为(3.25±0.57)次。上述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学比较显示,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相关诊断标准[5];染色体检测正常;男方精液检测正常;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染色体异常者;生殖器官异常者;合并感染者;存在内分泌异常情况的患者;肝肾功能异常者;免疫功能异常者;接受过相关治疗者。

1.3 方法

对照组:B超监测,在患者确定排卵后的第2d,为患者肌内注射黄体酮,1次/d,20mg/次,治疗14d。为患者肌内注射绒毛膜促性素,隔天注射,1次/d,2000U/次,治疗5次。患者妊娠后,继续为患者注射黄体酮,根据患者血清HCG的水平,对黄体酮剂量进行调整20~60mg,直至12周;继续注射绒毛膜促性素,隔日1次,每次2000U,直至10周。然后根据患者情况,在无明显先兆流产情况下,减少绒毛膜促性素用量至1000U,隔2d注射1次,直至孕12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在患者确定排卵的2~3d后,指导患者口服地屈孕酮片,10mg/次,2次/d,直至孕12周。

1.4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干预前后T淋巴细胞因子水平、炎症因子水平、性激素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干预前指的是孕8周,干预后指的是孕12周。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所有计量数据表示为均数±标准差,进行t检验,所有计数数据表示为百分率,进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T淋巴细胞因子水平对比

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前T淋巴细胞因子IL-4、IL-6、IL-10、IL-17水平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后IL-4、IL-10水平高于干预前,IL-6、IL-17水平低于干预前,数据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IL-4、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干预后,IL-6、IL-17水平低于对照组干预后,数据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T淋巴细胞因子水平对比

2.2 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前炎症因子INF-γ、TNF-α、hs-CRP水平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后INF-γ、TNF-α、hs-CRP水平低于干预前,数据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INF-γ、TNF-α、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干预后,数据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2.3 性激素水平对比

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前性激素E2、P、hCG水平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后E2、P、hCG水平高于干预前,数据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E2、P、hCG水平高于对照组干预后,数据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性激素水平对

2.4 不良反应对比

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4。

3 讨论

已有研究认为,复发性流产主要是由于患者本身的免疫调节异常所致[6-8]。已有研究认为,当机体相关指标发生异常时,会增加机体发生复发性流产的情况[9-11]。地屈孕酮是临床常用的天然孕激素药物,该药物在子宫内膜受体亲和反应机制方面,效果较好,可以增强子宫内膜容受反应,恢复免疫调节功能,从而降低机体发生流产的风险[12-14]。孕酮属于孕激素,机体发生流产,是因为孕激素不足导致的。提高孕酮的使用,能够使孕激素数值升高,从而缓解流产症状。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前T淋巴细胞因子IL-4、IL-6、IL-10、IL-17水平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后IL-4、IL-10水平高于干预前,IL-6、IL-17水平低于干预前,数据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IL-4、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干预后,IL-6、IL-17水平低于对照组干预后,数据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患者的T淋巴细胞因子水平改善较好。复发性流产,和患者机体的免疫调节功能有关。已有研究显示,当Th2型免疫反应相关细胞因子出现紊乱表达的时候,就会增加复发性流产的发生风险。其中,IL-4、IL-6、IL-10、IL-17等能够影响到胚胎生长发育和滋养层细胞活性,Th1型细胞因子表达增加,使得胚胎植入的难度相应的增加。IL-6对B细胞形成刺激从而影响母体的免疫功能,IL-10可以调节Th1细胞因子的表达。Th17/Treg失衡会对妊娠结局、免疫耐受等产生不良影响。IL-4、IL-6、IL-10、IL-17是Th2型免疫反应相关细胞因子,其中,IL-4、IL-6可以对B细胞形成刺激,从而影响母体免疫,而IL-10、IL-17则可以调节Th1细胞因子表达。复发性流产的发生,和机体的微炎症环境有关系,会加重母体免疫排斥反应,从而造成胎盘组织局部缺氧缺血等情况[15-17]。对于怀孕后INF-γ、TNF-α、hs-CRP炎症水平较高的患者,则更容易发生流产。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前炎症因子INF-γ、TNF-α、hs-CRP水平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后INF-γ、TNF-α、hs-CRP水平低于干预前,数据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INF-γ、TNF-α、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干预后,数据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可见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恢复较好,利于患者的妊娠安全。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前性激素E2、P、hCG水平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后E2、P、hCG水平高于干预前,数据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E2、P、hCG水平高于对照组干预后,数据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患者的性激素水平改善较好。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见药物的增加,并没有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地屈孕酮可以对淋巴细胞产生较强的刺激作用,从而保持胚胎的正常发育。绒毛膜促性素则可以提高妊娠率,改善机体的激素水平,从而降低患者发生流产的风险。从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通过联合干预,可以获得较好的预后,患者的性激素水平获得改善。

总之,复发性流产患者行地屈孕酮片联合绒毛膜促性素治疗的效果较好,可以改善患者的T淋巴细胞因子水平、炎症因子水平、性激素水平,并不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猜你喜欢
孕酮复发性流产
从扶正祛邪法探讨免疫性复发性流产的防治
复发性流产的中医治疗思路
经前烦躁障碍症发病与四氢孕酮敏感性中西医研究进展
流产后需要注意什么
别自责,自然流产不一定是你的错
为什么不能隐瞒不愿提及的流产史
流产后需要注意什么
自拟加味理中汤辨治复发性口疮分析
腹腔血与静脉血β-HCG与孕酮比值在诊断异位妊娠中的价值
探讨BA,EMAb及ACA与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