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氯地平联合培哚普利治疗高血压的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2023-12-13 03:50郑动碧
北方药学 2023年10期
关键词:培哚副作用氨氯地平

郑动碧

(惠安县医院,福建 泉州 362199)

氨氯地平和培哚普利是常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氨氯地平是一种钙通道阻滞剂,通过阻断钙离子通道而降低心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的游离钙离子浓度,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1]。培哚普利可以降低血管收缩素Ⅱ的生成,从而引起血管扩张,降低血压[2]。这两种药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其效果和安全性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3]。通过对已有临床数据和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收集本院2021年-2022年的高血压患者80例,观察和总结氨氯地平和培哚普利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以期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科学、准确的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21年-2022年的高血压患者80例,按照电脑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48~65岁,平均(52.29±2.29)岁,观察组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48~65岁,平均(53.39±3.0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晨起后服用,每天1次,治疗半年。

观察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用法用量同对照组,同时口服培哚普利8mg,晨起后服用,每天1次,治疗半年。早晚各测量一次血压,根据患者血压情况进行药物的适当调整。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临床治疗有效率,临床疗效[4]:显效:疾病症状消失,血压复常;有效:高血压症状减轻,或收缩压下降 30 mm Hg,或舒张压降低 10~20 mm Hg; 无效:高血压症状无变化,血压下降不明显。总有效=显效+有效。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软件SPSS 27.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设定为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2.2 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不良反应发生率(n,%)

3 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多种因素。一般而言,高血压的发生和很多原因都息息相关,比如说患者自身的饮食习惯和家族遗传史以及一些外部环境因素等[5-6]。此外,高血压还与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高血压在体内引起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如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增加、心脏负荷的增加等[7-8]。患者在患有高血压病之后也会出现躯体症状,常见的有气短、头晕等,如果严重时还会引发并发症,严重危害身心健康。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到高血压患者血管的功能和结构异常[9]。血管的收缩和扩张是由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共同协调完成的,而高血压会导致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从而减少一氧化氮的释放,阻碍血管扩张[10]。同时,高血压还会引起血管壁增厚,并使血管壁的弹性减弱,导致血管扩张功能下降。除此之外,高血压还会增加心脏的负荷,导致心脏的收缩功能下降,进一步加重血压升高[11]。高血压患者还可能存在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增加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活性增加等异常情况,进一步加剧了高血压的发展。因此,了解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对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及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具有重要意义。

氨氯地平和培哚普利是两种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氨氯地平主要通过抑制钙离子通道来松弛血管壁,降低血压[12]。因此,将氨氯地平和培哚普利联合应用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发挥协同降压效果。许多研究表明[13],氨氯地平联合培哚普利在高血压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一项对400名高血压患者的研究结果显示[14],与单独使用氨氯地平或培哚普利相比,联合应用这两种药物可以更有效地降低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降压效果显著。此外,氨氯地平和培哚普利联合使用还可以减少患者用药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科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因药理作用存在差异,所以这两种药物分别适用于不同类型的高血压患者。例如,对于合并有高血压性心脏病或糖尿病的患者来说,氨氯地平和培哚普利的联合应用可以更好地控制血压。改善心血管功能。研究结果显示,氨氯地平降压的效果比较快速,尤其是对一些重症高血压患者来说,培哚普利的降压效果也比较理想,其原理是通过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抑制效果使血管收缩功能减弱,降低血压。两种药物在降压效果上并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是在不良反应方面略有不同。氨氯地平可能会引起头痛、面部潮红等不适反应,而培哚普利则可能导致咳嗽和低血压等反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个体差异,在选择治疗药物的时候医生应该综合多因素考虑。此外,还有一些研究表明氨氯地平和培哚普利在降压效果上可能存在互补作用。一项研究发现[15],将氨氯地平和培哚普利联合使用可以显著降低血压,疗效更好。另外,这种联合治疗也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因此,在一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考虑联合应用氨氯地平和培哚普利来更好地控制患者的血压。

氨氯地平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头痛、头晕等。这些副作用通常是轻微的,并可在治疗期间逐渐减轻或消失。培哚普利的副作用包括咳嗽、头痛、乏力和胃肠道不适等[16]。咳嗽是培哚普利最常见的副作用,可能会导致一些患者不愿意继续使用这种药物。然而,这些副作用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可接受的,并可以通过适当的药物管理和剂量调整来控制。因此,在使用氨氯地平和培哚普利治疗高血压时,医生和患者都应密切关注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此外,还有一些罕见但严重的副作用可能与氨氯地平和培哚普利的使用相关[17]。氨氯地平可能会引发心律失常、低血压和过敏反应等,尽管这些副作用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出现,就需要立即就医或向医生报告。培哚普利虽然严重副作用较为罕见,但可能会引起血液问题、肝功能异常等,存在较多的药物相互作用。因此,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并在治疗过程中监测患者的反应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根据对氨氯地平和培哚普利治疗高血压的效果和安全性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氨氯地平和培哚普利都是有效的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氨氯地平能够通过抑制血管收缩,降低血压。培哚普利则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活化,从而降低血压。两种药物在降低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方面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安全性方面,氨氯地平和培哚普利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且较轻微,且长期应用也相对安全。此外,研究还发现使用氨氯地平和培哚普利联合治疗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联合使用这两种药物可以发挥互补的作用,从而更有效地降低血压[18]。在临床实践中,对氨氯地平和培哚普利的使用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首先,患者应该定期进行血压监测,以确保药物的治疗效果。同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剂量调整。此外,患者还应该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如头痛、乏力等,如果出现不适应立即就医。总的来说,氨氯地平和培哚普利作为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具备良好的效果和安全性。然而,对于每个患者而言,最适合的治疗方案应该根据其个体情况来确定。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应该与医生密切合作,共同制定最合适的治疗计划。

综上所述,氨氯地平、培哚普利治疗高血压的效果理想,患者耐受性较好,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培哚副作用氨氯地平
分清氨氯地平和左氨氯地平
徐长风:核苷酸类似物的副作用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非杓性高血压宜选用左旋氨氯地平
培哚普利和螺内酯对大鼠糖尿病肾病水通道蛋白表达的影响
培哚普利及氨氯地平联合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及胰岛素抵抗和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表达的影响
别被副作用吓倒
彼格梨
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培哚普利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系统评价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