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插图教学研究

2023-12-15 09:44刘长钰喀什大学人文学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17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文教材

■ 刘长钰(喀什大学人文学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

一、初中语文教材插图概述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插图按分布位置情况分可以分为封面插图,单元插图,文本插图。

(一)封面插图

封面插图即教材封面的图片,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选用了中国传统水墨画,教材一共六册,共有六个封面插图。这些插图都具有很强的观赏性,精致淡雅,充分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幽深神秘,源远流长。同时,这也是文化自信的表现,选取水墨画作为教材封面插图,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使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并发扬中华文化。

(二)单元插图

单元插图是指每一单元导读部分的插图,部编本语文教材每册6个单元,即36副插图,这些插图具有引导提示性作用,提示着各个单元相对照的主题。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插图,是一幅风景图,杨柳与草丛生机勃勃,绿意盎然,这与第一单元的课文《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形成对应,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生生不息,体会多姿多彩的四季美景。学生学习每一单元前,通过观察插图,可初步了解本单元的基本内容与主题。

(三)文本插图

文本插图是课文内的插图,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插图。可细分为人物插图,山水风景插图,书法作品插图,故事情节插图,纪实插图。

1.人物插图

2.山水风景插图

山水风景图片大多穿插于散文古诗之中,且大多是绘画作品。优美的绘画作品,不仅能陶冶情操,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体现出美育的特点。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插图中也不乏许多精美的山水风景绘画插图,如八年级上册第二十一课《梦回繁华》,配了《清明上河图》的局部插图,向学生展现出了北宋汴京繁华的市井风情,插图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热闹的街市,神态各异的男女老少,这些都对学生理解课文,感受中华传统民俗文化有着很大帮助。

3.书法作品插图

除了山水风景插图,还有精美的书法作品插图,书法插图大大提升了教学中的美育教育效果,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如七年级下册第十六课后配了赵孟頫的书法《陋室铭》,他的字体形秀骨挺,气韵浑然天成,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学生通过欣赏书法作品,感知《陋室铭》中传达出的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慕名利权贵之气魄。

4.故事情节插图

与故事情节相匹配的插图,让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活,可以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身临其境之感,仿佛置身于故事之中,对文章理解得更加透彻。如九年级下册第五课《孔乙己》中选取了丰子恺先生的漫画,栩栩如生地描绘出孔乙己穿着破旧长衫倚靠柜外站着喝酒,还有围观人群打趣说笑的场面。插图诙谐有趣,把人物特点和故事背景一下子就描绘了出来,学生看到插画,能够充分了解孔乙己的形象。

5.纪实插图

选取真实的历史图片往往会更具有说服力与权威性,使学生对文章感同身受。如七年级上册第九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取了三味书屋的图片,并配有图注,便于学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学生看到三味书屋的照片后,就能自动联想,将自己代入鲁迅幼时在这里读书的场景,理解课文内容也就更容易了。

根据描述的模型,编制了“MathCAD 6+”系统的程序。该程序用两个已知解进行了测试:一个在均匀失重理想弹性介质中的截面的格里菲思问题和半平面中的热弹性应力问题。试验结果表明,数值模型计算与理论解吻合较好。

二、初中语文教材插图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兴趣

中学课堂一般为45分钟,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于文本。而相对于文字,学生往往对图片更感兴趣,教师只要意识到这一点,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带领学生去观察插图,激发学生兴趣,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插图是教材中的“第二语言”,对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发展思维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只要善于开发与运用插图,它就会成为教学进程中的一潭活水,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对于初中阶段的孩子来说,其正处于青春期,对各类事物都保持着好奇心,此时,丰富精美的教材插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快速进入课堂中。

以八年级上册第二十课《蝉》为例,课文配有蝉的图片,学生看到蝉蜕皮的插图,都会产生好奇,此时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了解蝉的习性与成长规律,感受生命历程的丰富多彩,由此,一篇说明文就会变得生动有趣。

(二)丰富课文内容,培养审美创造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了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其中包括审美创造,“审美创造是指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涵养高雅情趣,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

以九年级下册第二十三课《过零丁洋》为例,这首诗慷慨激昂,以磅礴的气势展现出了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这样的千古绝唱,激励着无数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勇敢献身。教材也选取了毛泽东的书法真迹作为该诗的插图,这幅书法作品气势豪迈,用笔轻重错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犹如高山流水,一泻千里,学生可以感受其书写过程中的强烈情感。诗歌和插图不仅在文本内容上有所关联,更在情感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学生结合书法作品,能够获得独特的审美感受,提高对美的感知力和鉴赏力。

插图这种生动形象的图像符号,大大丰富了课文内容,成为加强学生情感体验的重要载体,能够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其审美创造能力。

(三)活跃课堂,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的能力,“语言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一些积累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语感;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则,形成个人的语言经验;具有正确、有效运用语言文字的经验意识和能力,能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能感受文字中的丰富内涵,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有深厚感情”。语言运用能力作为新提出的语文核心素养中的一方面,其地位不容忽视,任何一种能力的培养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可见在语文课程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非常重要,而这一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可以通过口语交际活动来进行,还可以通过插图来引导。

如在七年级上册的《皇帝的新装》中,插图是皇帝正得意扬扬地穿着“新衣服”在大街上大摇大摆,站在街上和窗台上的人,有的惊讶,有的偷笑,还有的挥舞着手帕欢呼,场景十分滑稽。在教学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利用插图让学生们讨论,图中各个人物的表情是怎样的,猜测这是个怎样的故事,最后用简短的语句来描述插图。这样既充分利用了插图,还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三、初中语文教材插图的问题

(一)色彩过于沉闷

笔者发现,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的大部分插图都以黑白灰为主,颜色过于沉闷,不能瞬间抓住学生眼球。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期,正处于对世界的好奇阶段,明亮鲜艳的事物能很快吸引他们的注意,提高他们阅读的兴趣。过于昏暗的色彩使人难以捕捉到重点,如七年级上册第二课《济南的冬天》,文中有这样的描写“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就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等到快日落的时候,阳光照在山腰上,那薄雪好像害了羞,微露出点儿粉色”。但是课文中选取的是一幅水墨画,黑白色调看起来很模糊,难以突出济南冬天的特点,学生也难以想象这是怎样的雪景。因此,笔者认为,教材中应该适当增加彩色插图。彩色插图无论是从观赏性还是直观性来看,都比黑白插图更具参考价值,鲜艳的色彩更具冲击力,与文字相搭配更能凸显画面感。

(二)与文本主题不搭

教材中的部分插图与课文主题并没有完全契合,如八年级上册第十五课《白杨礼赞》,插图选用了作者的图像,这与全文赞扬白杨树完全不切合。文中大篇幅描绘了白杨的坚韧挺拔,但却没有一张白杨的图片,课文中说:白杨树是西北极其普通的一种树。可是,对于南方学生来说,或许并没有见过白杨,如何去想象它的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呢。如果这篇课文可以选择一棵傲然耸立的白杨作为插图,可能会让学生对这种树产生更直观的了解,更能体会到白杨树的坚韧不拔,从而联想到抗日军民也是如此不屈不挠,顽强坚韧。

(三)插图缺少

在七年级下册的《紫藤萝瀑布》一文中有这样的描写:“从没有见过这样的藤萝,只看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似的,从空中垂了下来,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而文中没有任何插图,对于初中学段的学生来说,难以想象这种美丽景象,且很多学生都没有见过紫藤萝,更何况紫藤萝瀑布的景色。因此,笔者认为,如果插入紫藤萝茂密盛开的图片,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体会生活的美好。

四、初中语文教材插图使用建议

(一)利用插图,导入新课

学生翻开课本,很容易被图片所吸引,这个时候,教师要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巧借插图来导入新课,这样可以吸引学生兴趣。

如在课文《范进中举》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观看文中插图,描述图中的人物形象,学生会发现图中的人好似在欢呼着什么,他高举双手,披散着头发,鞋子也掉在一旁。引得路上的行人都在看他。通过观察插图,教师导入新课:“那为什么这个人会做出如此行为呢?他高举着手到底是在欢呼还是受到了惊吓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入今天的课文来学习吧。”兴趣就是最好的教师,相信通过这样有趣的导入过程,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枯燥的文言文也有了读下去的欲望。

(二)图文结合

图文结合对于低学段学生来说尤其重要,此时学生对色彩丰富的图片非常感兴趣,而他们往往缺乏利用插图学习知识的能力。这时候教师要利用好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根据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习。

如学习《秋天的怀念》时,学生通读完全文后会发现这是一篇纪念亡母的作品,全文平静却有力量,可以感受到史铁生对母亲浓浓的思念。但课文插图并不是母亲的图像,而是史铁生双手交叉,开怀大笑的图片。此时教师可以抛出问题,为什么课文会选用这一幅插图呢,明明是思念母亲,为何作者还笑得如此灿烂?通过进一步阅读思考,可以得出结论,作者这是笑对人生。作者因为腿疾一直郁郁寡欢,脾气暴躁,而母亲生前唯一的心愿就是希望孩子们好好生活。选择史铁生开怀大笑的插图看似与文本内容不搭,而实则是呼应了文中的“要好好儿活”,这是一种告慰母亲的方式,作者终于放下了心结。这样图文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全部学生都参与进来,一起思考,深入理解课文,读出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与对自己少不更事的懊悔,读出作者笑对人生,乐观豁达的心境,这是对文章的深入理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介绍作者史铁生的背景,他一身病痛,后期要靠透析维持生命,可是他并没有自暴自弃,向病痛屈服,而是顽强乐观地活下去,并写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当学生了解了作者后,再结合史铁生开怀大笑的插图,可以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教师适当拓展

对于教材中有些课文插图缺乏的情况,教师可以进行适当拓展。如《紫藤萝瀑布》,教师可以提前搜集紫藤萝花海的图片,在课上与同学们一起分享,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比如,八年级上册课文《中国石拱桥》,只有桥上的狮子图片,却没有石拱桥的插图。笔者认为教师可以拓展赵州桥,卢沟桥等石拱桥的图片,让学生去仔细观察石拱桥的特点,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样学生既学会了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又认识了石拱桥,还使学生对我国桥梁事业感到骄傲和自豪。

综上所述,插图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语文课堂的教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对于哪个阶段的学生来说,插图的作用都不容忽视。教材插图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它本身承载的文化内涵是非常巨大的。教师要重视起插图,合理运用插图,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提高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课文教材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背课文的小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