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探究

2023-12-15 09:44梁维江苏省淮安生态文化旅游区开明中学江苏省淮安市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17期
关键词:诗词内容传统

■ 梁维(江苏省淮安生态文化旅游区开明中学/江苏省淮安市)

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人文性等特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搭建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在知识运用的过程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文字学习经验;同时在语言文字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审美意识等的培养,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同时积累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而达到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一、中学语文教学种渗透传统文化意义分析

传统文化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

首先,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有效丰富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内容;传统文化的渗透并不是生搬硬套地将传统文化引入到语文课堂活动中,而是要选择合适的契机以及结合点进行内容的延伸与拓展。比如,在诗词教学中,写作背景的延伸或者风土民情的拓展等都能够成为传统文化渗透的有效依托,从而达到借助传统文化的渗透更加有效地发挥出语文学科的育人功效。在其他体裁文章的教学中,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着手,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品读文本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其次,从学生角度分析,传统文化的渗透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接受更多的情感教育,语文学科内容丰富,本身就包含非常优质的育人素材,将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中,能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语文学科相关的知识,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阅读、写作素材,也为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可见,将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课堂中不仅能够提升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综合质量,而且能够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综合素养,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也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融文化于课前

随着年级的提升,课前预习、前置性学习等成为学生高效学习语文学科不可或缺的学习方法,因此,在传统文化渗透的过程中,课前预习环节也是不容忽视的。

课前预习环节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一,教师可以充分借助微课等现代化教学工具的便利性,从文章的背景入手,将与课堂教学相关的传统文化资源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分析,然后在学生自主预习或者完成教师布置的导学案过程中,边看边完成任务,同时也能够初步了解文本内容,达到高效预习的目标。其二,在课前预习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借助学习任务单的方式,引导学生结合所学文本内容,通过互联网等渠道搜集整理与当堂课相关的传统文化内容,这样不仅能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搜集、整理、提炼信息的能力。

例如,在文言文《〈论语〉十二章》的课前预习活动中,首先要有明确的导学目标:了解孔子以及《论语》的相关知识,能够有感情地进行课文朗读。掌握重点文言词汇,感受古代典籍的魅力所在,汲取古代思想家的思想精华。……

基于此,在预习课的安排中,教师可以将自主学习的要点之一放在“背景文化”方面。比如孔子的生平履历,《论语》的相关内容介绍。以《论语》的相关介绍为例,作为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中阐述的为人、为学的道理,一直传承至今,那么你能从其中总结出哪些为人处事、古人为学的道理呢,试着说一说吧!

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尝试自读课文,对文章中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为人处事、修身做人的看法等进行初步分析与研讨,并进行归类整理,在整理过程中自由诵读,标明生字词读音、释义以及语句节奏等,做好后续合作探究的准备工作。

如此,在文言文预习活动中,教师将文化背景、课文中包含的古圣先贤倡导的文化精髓等融入学生的学习任务当中,将文化与知识紧密结合,从而在预习阶段就能够发挥出“文化育人”的功效,为后续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奠定基础。

(二)融文化于课中

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渗透方向、教学思路以及思维等也都是非常灵活的。

1.挖掘内容

在传统文化的渗透过程中,首先要从语文学科的特征入手,寻找教材内容与传统文化的契合点;其次,要挖掘教材内容中的传统文化内容,然后将两者有效融为一体。

以汉字文化融合为例,汉字文化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从小学阶段的识字教学开始,汉字文化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汉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展现了几千年的中华文化的发展史,因此,在语文课堂中将汉字文化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成为传统文化渗透的有效途径。

汉字文化的融合并不是模式化的讲解汉字的发展史,而是要结合教学内容将汉字文化融入教学活动中。通过汉字文化的融入,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言词汇,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理解深度;同时针对一些文言文中的生僻字等,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元化的解字方法对文言字词进行品字探源等,结合学生之前了解的汉字发展史,通过对字形、字音、字义等方面的多元分析,尝试解读古文字的含义。

如此,将汉字文化与文言文教学有机融合起来,既能够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同时也能够丰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汉字文化,领悟传统文化精神的深层内涵。

2.善用工具

在语文课堂渗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借助多元化的学习工具,通过线上线下教学工具的应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传统文化了解路径,从而更进一步发挥出语文学科的育人功效。

例如,在诗词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涵以及诗词中蕴含的精神,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从不同维度入手,打造符合初中语文学科发展以及提升初中生语文学科素养的教学活动平台。

例如,在教学古代诗歌五首中的《钱塘湖春行》时,这首诗的教学目标除了要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诵和背诵之外,还要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体会古诗词的意境;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同时通过诗词鉴赏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那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教学的便利性,借助微课等教学工具,进行新课导引,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诗词内容的探讨,从不同维度对诗词内容进行研讨与分析。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在我们学习过的诗词中,有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呢?(通过问题情境的引导,同学们开始回想、朗诵自己熟知的诗句。)

教师:春天真是个美丽的季节啊,在这些诗人的笔下,同样的春天却有不同的“韵味”。那么,今天我们就再来认识一下春天还有哪些美景呢?

教师借助现代化教学工具的应用,通过微课件的方式对整首诗进行示范阅读,同时引出白居易的生平履历,引入《长恨歌》等代表作,感受白居易诗的特征。在微课引导下,学生初步认识了“七言律诗”的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等。在后续探究过程中,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对诗的内容进行深度分析,在分析过程中,为了提升课堂探究的效果,教师同样可以借助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引导学生高效探究:本文围绕哪两个字来描写春天的景色呢?诗人在途中看到了哪些景色呢?你能用原文简单地阐述一下吗?你能说出哪些属于初春的景色吗?哪几句诗句能够证明诗人已经陶醉在大好的湖光山色中呢?……

借助问题情境的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等方式对诗词内容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明确了诗词的赏析手法——抓题眼、寻景物、悟诗情等方法。

如此,借助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措施,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更深层次地探讨诗词的内涵,在探讨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了基础的语文知识,同时也了解了诗词的背景、作者的生平履历等,同时也掌握了诗词鉴赏的方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加深了学生对诗词内涵的理解,在领悟内涵的过程中有效培养了学生对传统诗词文化的热爱之情,为后续学生自主学习诗词以及其他形式的传统文化产生积极的影响。

如此,在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相融合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丰富课堂知识,而且能够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有效提升初中生语文课堂学习质量,促进初中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融文化于课后

传统文化与中学语文教学的融合,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中,同时还要拓展到课后活动中,充分借助语文学科活动的各方面优势,巧妙渗透传统文化内容,从而更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与语文学科的深度融合。

1.社团活动

“双减”政策之后,学生的课后作业量相对减少,可供学生支配的时间逐渐增加,学生的课余活动时间也明显增多,那么,将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课后活动中,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具体的场景之中,同时也能够对课堂上遗留的问题或者重点问题进行深入研讨与后续研究。

在社团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主题活动的方式,活动的主题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综合选择,比如,学生感兴趣的传统节日、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类型。比如从学生接触过的、语文教材中涉及过的传统节日入手,教师可以从重阳节、端午节、春节等节日的活动入手,借助社团活动时间,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活动流程、活动内容等。

例如,在以春节为主题的活动中,学生们从《北京的春节》等一些教材中的文本内容入手,同时结合课外阅读材料、互联网材料等,搜集整理不同地区过春节的习俗有哪些不同;在风俗习惯调查中,可以按照不同的类别,比如南北方春节美食的不同、南北方年俗的差别等;还可以选择一两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深入研讨,比如贴春联等习俗的来历。

借助多元化活动,教师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课后活动环节中,能够有效发挥出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桥梁作用,同时通过不同类型传统文化的渗透,学生也能够接触更多的文化精髓,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精神文明。

2.作业设计

“双减”政策推行之后,多样化作业设计成为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活动的有效渠道,传统文化融入作业设计也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措施之一。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那么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作业设计过程中就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话题。

比如,以语文为基础的跨学科作业设计,可以采用诗词配画等形式,通过对诗词内容的解读,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出诗词的内容,同时借助画面表达自己的情感,不仅能够考查学生对诗词内涵的理解深度,而且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以及鉴别欣赏能力。

再者,语文作业中传统文化的渗透还可以延伸到假期作业中,比如寒假期间为学生布置特色年俗作业,写春联、贴春联、画年画等,感受传统春节文化的魅力,体会不同的年味儿。通过特色作业的布置,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自主发现、感知、传承传统文化的机会,让更多的学生从内心深处对传统文化形成更加系统、全面的认知,从而走出传统文化老、旧的认识误区,这对于学生科学价值观的建立以及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都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

可见,多元化的语文课后活动的组织,不仅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举措,同时也是有效落实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借助多种活动的组织,将传统文化与语文课堂紧密连接起来,能够更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与发展。

总而言之,中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不能将眼光盯在几十分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而是要通过系统的活动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从课前预习开始,借助导学案、学习任务单等将传统文化内容细化到基础知识的预习中;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将传统文化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机融合,在探究、合作的过程中有效挖掘传统文化的育人功效;在课后活动中,教师要借助课后活动、作业设计等诸多渠道,将传统文化与学生的课后生活有机结合,有效拓展语文课堂的内涵与外延,将传统文化无形中渗透到学生的语文学习与生活中,达到“润人无声”的教育境界。

猜你喜欢
诗词内容传统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主要内容
诗词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