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历史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2023-12-15 09:44郑雪峰甘肃省礼县第六中学甘肃省陇南市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17期
关键词:初中生班级班主任

■ 郑雪峰(甘肃省礼县第六中学/甘肃省陇南市)

将历史教育和德育相结合既能让学生关注历史事件又能让他们在具体的实践中感受英雄人物的优秀品质,构建自身的价值体系。作为一种先进的班级管理方式,历史教育和德育的衔接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有效利用历史知识,发挥历史学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无论是历史教师或是班主任都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通过对班级管理、历史教育等概念的重新界定,教师从青少年出现的诸多问题出发,依托丰富的历史智慧,创新管理模式以及管理内容。

一、将历史教育和班级管理相融合的先进性

对于任何一门学科而言,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其育人的价值。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师经常陷入“理论知识讲解—习题布置—知识点复习、提高”这一怪圈。然而,作为一门极具人文性的学科,单一的习题不仅不能突破“唯成绩论”的教育理念,还会让学生忽略了历史原有的育人功能。一直以来,人们经常说,读史使人明智,读史能通古鉴今。基于上述说法,历史教师尤其是兼任班主任的历史教师需要认识到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以及“双减”政策的落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意识到传统管理方式以及教学方式的弊端。为了突破这一桎梏,教师开始发挥自己的教学经验并试图找到历史教育和班级管理间的平衡点,从而实现两者的合作与共生。对于班主任来说,将德育和班级管理相结合未尝不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一般来说,初中班级管理是一项系统且复杂的工作,如果教师过于依托严苛且烦琐的班规去约束学生,就会影响他们的创新思维以及实践能力。所以,如何促进初中生全面发展逐渐成为班级管理的主要内容。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积极调动自身的能力,从丰富的历史素材中获取教育理念和德育素材,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历史教育和班级管理相融合的内涵

1.初中历史教育

从广义上来看,历史是人类社会各界进行的活动的集合。历史教育和历史教学不同,其中,历史教学更加强调理论知识,历史教育旨在将知识教学和学科素养相结合,依托有序且系统的引导,学生能够站在历史的视角上思考问题。值得一提的是,本文所述的历史教育指的是狭义上的历史教育,即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历史知识、历史观点的集合。目前,初中生要在7年级到9年级学习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和世界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除了上述专业知识,还包含诸多的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尽可能地将历史学的教育功能与班级管理相连,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大部分学者认为,班级管理囊括了三个方面。其一是学校领导对班级的管理,其二是班主任对学生、班级整体的管理,其三是学生的自我管理。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内容,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旨在依照教育计划和教育目标拟定约定俗成的班级规定。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构建高效课堂并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基于这一变化,平等逐渐成为师生间良性沟通的前提。此外,为了培养初中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学习能力,教师在德、智、体、美、劳等诸多方面需要加强引导和协调。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同时也作为一名班主任,如何兼顾教学、管理的使命成为历史教育和班级管理相融合的重要前提。

三、历史教育和班级管理相融合的困境

初中生正处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重要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的情绪问题、社交问题以及学习问题经常是教师开展班级管理的主要障碍。一般来说,中学生的情绪波动较大,如果教师不及时加以引导就容易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区别于小学教育,初中时期的学习任务更多也更复杂。一方面,初中生需要学习的学科增多,教师的授课方法、管理方式均发生了改变。另一方面,初中生在面临师生交流、同学交流以及异性交往等问题时往往产生困扰以及焦虑。比如,很多学生会将尊重教师视为溜须拍马,将顶撞教师视为勇敢,将与教师沟通视为“打小报告”。针对上述现象,教师不仅要深入挖掘历史教育的价值,拓宽教育的内涵,还要从实际生活出发,加强对历史这一学科的实际应用。

四、历史教育和班级管理间的联系

1.目标一致

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许多教师容易将历史教学与历史教育相混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历史教育有着更丰富的内涵。首先,从历史学习的目的上来看,《易经》曾指出,君子要通过历史的学习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读史使人明智。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被定义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在日常的学习中,学生要了解我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了解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走向,坚定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信念。此外,通过学习世界历史,学生还要了解世界多元文化,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

区别于其他学科,历史的学习更加关注我国的传统文化,以及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与班级管理的最终目标不谋而合。由于历史教育和班级管理的德育目标具有一致性,所以,我们可以说,历史教育内容为班级管理提供多元的教学资源,与此同时,班级管理的效果能够通过历史教学过程中的德育体现出来。

2.历史教育是班级管理的前提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曾提出,观察是创新的前提。就历史这一学科来说,诸多历史人物为学生树立了行为、道德、思想上的榜样。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不仅要创新教学方式,构建高效课堂,还要从一个又一个的历史事件中引导学生了解某一事件发生的社会原因。依托多个维度的分析,初中生能够了解、掌握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产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并形成相应的道德行为。

五、历史教育和班级管理相融合的原则

1.古为今用

要想让历史教育成为班级管理的前提就要遵循古为今用的原则。一般来说,历史作为一种经验总结,囊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针对具体的历史知识,教师可以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将其运用到班级管理中。然而,历史知识毕竟和现实生活有一定的区别,因此,我们不能简单、粗暴地挪用历史经验,而是要坚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从发展的眼光引导学生们独立思考,逐步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2.动之以情

历史知识不是简单且生硬的,作为一种对过去的总结,初中历史教育不仅承载了大量的专业知识,还包含了诸多的人文素养。从新发布的课程标准来看,学生要从历史的演变中认识到生态保护,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性,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认识到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提高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的识别判断力。

针对上述教学目标,如何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青少年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形成良好的道德思想品质成为一名历史教师以及一名班主任应该考虑的主要问题。

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为例。在前期的“晓理”中,教师仔细阅读教材内容,并尝试将探索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预学、导学等阶段,学生能够依托自己的理解能力提取教材的核心内容,感受历史人物的爱国精神。在后续的“动情”中,教师致力于通过平等的互动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托此前的论述,我们发现,初中生的情绪波动比较大。如果教师不重视学生的自然兴趣点、心理状态、情感诉求以及学习需求,就会导致学困生产生倦怠感进而影响学习效率。因此,我们可以从教材内容出发设计主题活动。凭借多元且具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活动,教师以充沛的感情,丰富的教学资源,动人的历史故事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从而为师生间的交流提供便利。

其次,师生间的良好互动还建立在学生被尊重,教师被信任的基础之上。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教师秉承“生本”理念,施爱于细微之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沟通的积极性。

3.加强实践

将历史教育应用于班级管理的前提是:教师以历史知识为基础分析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一直以来,教师根据管理目标深入挖掘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中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初中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如果教师不创新管理方式,很容易让他们产生厌学、焦躁、抑郁等不良心理。

六、历史教育和班级管理相融合的举措

1.营造学习氛围,展开平等交流

课堂既是教师输出知识的平台,又是课堂管理的重要前提。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遵循生本理念,充分尊重个体差异性。区别于传统意义的教学流程,教师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前期的预学和导学中,学生们依托有逻辑的、有层次的导学案初步构建知识体系。与此同时,教师从作业的完成情况出发,全面了解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在课堂讲解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在自由且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展开平等交流。一方面,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逐步构建起一个系统且完整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经验,将专业知识与价值观融合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新课改的推进也为历史教育和班级管理的融合提供了方向上的指引。在新发布的课程标准中,我们发现,新时期的初中历史教育不仅讲求专业知识的输出,还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基于这一转变,教师既要凭借生动、有趣的讲述让学生感知历史,形成对历史的理解以及合理的判断,又要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完成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

从实际的教学效果和管理效果来看,新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能够最大限度地改变学生的学习理念以及逻辑思维方式。受以往的教育理念影响,学生经常将自己放在教师的对立面,这就导致教师在班级管理中会遇到或多或少的阻碍。相比于训导式的对话方式,初中生往往更能接受朋友式的交流方式。

2.优化管理内容,助推学生全面发展

相比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教师,历史教师兼任班主任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阻碍。一方面,家长会不自觉地产生疑问:历史教师担任班主任会不会影响孩子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也会觉得历史教师不适合担任班主任。针对上述疑问和质疑,教师首先要向学生和家长证明:历史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历史教师担任班主任是很有必要的。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备课、预学、导学、授课、复习、作业设计、作业讲解等多个环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丰富的互联网信息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在此过程中,学生既可以跟随教师的授课思路构建系统化、完整化的知识体系,又可以从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中感受历史的学科魅力,学习历史人物的先进精神。

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教师结合历史档案为每一名学生建立一个“时间档案”。时间档案旨在从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合作与沟通能力等多个维度评价一名学生。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每一个时间档案里都放置了一张六维雷达图。每当月度总结时,学生都会得到自己的“时间档案”。根据档案中的内容,学生们既可以发现自身的问题,又可以在后续的学习与生活中完成纠错。

3.组织历史活动,加强班级管理

历史活动具有专题讲座、故事会、演讲等多种形式。依托多元的历史活动,学生逐渐感受到历史的学科魅力,形成学科核心素养。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意识到具体实践对课堂教学以及班级管理的作用。一般来说,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要在班集体中度过。因此,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形成有效的沟通、交流方式,成为初中生在班级活动中思考的主要内容。

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教师往往无法设计大量的课外活动。为了加强班级管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有关历史的电影、电视剧和纪录片。依托视觉、听觉的结合,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历史活动。如果说历史教育为班级管理提供了形式上的支持,那么关键的时间节点就为班级管理填充了具体的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形式多样的历史活动,还是生动形象的课堂讲解,教师都要将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放在首要地位。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已经认识到主观能动性对初中生的作用。为了将正向的价值观与历史教育相结合,实现由学校教育到自我教育的转变,教师需要转变角色,做好班级管理中的促进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综上所述,历史教育区别于历史教学,旨在辅助学生形成系统且完整的判断标准和行为准则。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如何让初中生树立正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教师考虑的主要问题。一般来说,历史教师担任班主任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难度。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经验,通过构建自由且宽松的学习氛围、沟通氛围,设计多元的实践活动,逐步加强班级管理效果。

猜你喜欢
初中生班级班主任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班级“四小怪”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夸夸我的班主任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班主任
不称心的新班级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