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融合能力培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分析

2023-12-15 09:44范长娟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福州路小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17期
关键词:培育法治道德

■ 范长娟(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福州路小学)

根据有关实践调查得知,在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能力及思维等多方面的发展,可以让学生围绕多个角度来看待不同的道德与法治问题,培育学生正确的“三观”,这样他们在遇到道德相关问题时,将很好地处理问题,第一时间做出合理的选择。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很多教育人员都开始注重培育学生的融合能力,然而根据有关研究发现,很多研究还停留在理论层面,并不具备针对性,实践效果也比较差。由此,应基于已有研究,联系具体情况,培育学生的融合能力,从而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学生融合能力的意义及必要性

1.培养融合能力的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小学道德及法治教学也走上了改革的道路。组织道德及法治教学活动,可以显著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促使学生树立较强的法律意识。在道德及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融合能力的培育。为增强学生的融合能力,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明确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积极加入课堂活动。另外,教师还应借助多元化教学方法,比如构建科学的学习方案,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对教学方案进行设计时,应强调方案的实用性,做到承前启后,保证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经验,利用创设问题情境或是联系实际生活等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培育其融合能力。课堂教学属于双向互动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营造优异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融合意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实现融合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2.培养融合能力的必要性

第一,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针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来看,它是根据小学生生活开展的道德培育课程,具有综合性特点,不但可以对学生实施系统性教育,还能培育学生的融合能力,是关键的教学素材。从小学生方面来看,他们的思想观念还在萌芽阶段,这导致他们极易进入“岔路”,由此,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应注重对学生的融合思想开展培育,同时要求教师探讨科学的教学策略及方法,全面增强学生的融合能力。

第二,可以提升教学效率。根据现阶段道德及法治教学来看,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主要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但却并未重视对学生知识融合能力的培育,实际开展课堂教学时往往都是照本宣科,有关的教学内容一般都很单调,运用的教学方式也不够先进,这对学生积极性的提升非常不利。在这一背景下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往往会很吃力,学生也会觉得比较无聊,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为培养学生的融合能力,应补充课堂教学方法,引入大量融合教学内容,持续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在无形之中增强教学效率。

第三,可以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素质教育的持续发展,使学校及教师不再过于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强调学生的综合发展。融合能力的培育,有助于学生的良好发展,是其必备的重要技能,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应对多种问题,延伸他们的思维,帮助学生围绕多个角度来分析问题,探讨相关的解决办法,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应注重培育学生的融合能力,这一点尤为关键。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

小学生的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对一些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理,往往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同时他们的认知能力也不够强,没有良好的明辨是非的能力,因此,他们极易被不良行为所影响,在判断力比较薄弱的情况下,可能会做出违法的行为,不利于他们后续的发展。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很多教育工作人员逐渐明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为增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成效,教师要采用多种积极措施,然而还是有一些学生没有意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这对教学质量及效果的提升造成了不良影响。与此同时,大部分教师还是比较注重学生的成绩,而没有注重其融合能力,长期发展下去,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教学模式相对单一。就以往的教学模式来看,教师通常都是通过板书进行教学,而没有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导致教学过程比较单一。长时间处于这种环境下,学生极易产生烦躁的情绪,降低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一些教师仍旧采用以往的教学模式,并未改善他们的教学观念,对新教学方法及设备的使用缺少全面的认知,这也不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增强,对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造成了影响。

第二,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比较少。从课堂教学实际情况来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往往表现为教师提问,然后由学生来回答,二者之间并无其他互动。该背景下,教师难以有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也无法将他们的学习状况反馈给教师。该教学模式下的“教”及“学”是比较独立的,对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开展极其不利。

第三,学生的融合能力不强。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精力比较充足,性格相对活泼,比较喜欢体育类学科。道德及法治课程理论性相对较强,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些学生在课上总是无法集中注意力。因为对学科不感兴趣,他们也不会积极学习有关内容。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往往借助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没有对学生的主体性加以重视,也没有融合其他内容开展教学,这对学生融合能力及学习能力的培育是极其不利的。另外,一些教师并未意识到融合能力培育的重要性,几乎没有教师会在课堂中营造相应的学习氛围。因此,导致道德与法治课程无法顺利实施。

三、基于融合能力培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1.开展课前预习

若是直接让学生学习不熟悉的内容,极易让学生形成畏难心理,也就是在面对问题时,往往不会主动思考。为有效解决这样的问题,应引导学生开展课前预习准备活动,以此帮助他们攻克难关。

比如,对“清新空气是个宝”进行教学时,可收集有关空气污染的资料,加强学生对空气质量的认识。在进行预习时,可让学生自主查阅有关的信息,将其当成教材内容的补充。对于道德与法治教学来说,它并非独立在生活以外,实际上它和实际生活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由此,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不仅能够根据实际生活经验学习相关教学内容,还能从学科角度重新看待生活,从而全面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其学习能力。

2.提升融合学习意识

为实现对学生融合能力的培育,应先提升他们的学习意识。只有形成较强的学习意识,才能实现融合学习,提升融合能力,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保障。相较于课后作业的完成,融合学习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认知能力,在这一过程中还要端正学习态度。为培育融合学习意识,应对融合学习的优势加以了解,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开展相关的研究及实践。若是没有教师的讲解,那么学生就会迷失在学习过程中。因此,在培育学生学习意识的同时,还应事先选取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全面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及主动性。根据教学特点来看,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理论性非常强,还具有一定的故事性,属于综合学科,融合相关的故事案例可以对学生形成较强的吸引力,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

3.引入多元化教学方法

道德与法治课堂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实际进行课堂教学时,小学生的身心都非常放松,这也会促使其思维逐渐发散。对此,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可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对课堂教学氛围的建设加以重视,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全面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唯有如此,学生才能主动学习。为增加课堂教学内容,可通过多媒体来进行教学。现阶段,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获得了普遍的运用,道德与法治教学也不例外。这就要求教师提高对实践教学的重视,这是由于道德与法治教学同学生的实际生活存在密切的关系。不管是课本上的案例还是教师增设的案例,都应围绕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讲解。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利用生活化案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融合学习,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

比如,在对“假期用心过”进行教学时,可让学生以对自己已经过去的暑假生活进行回顾。利用搜集到的素材站在学生的视角和他们聊一聊,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安排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生活状态,从而让学生明白:有打算,不忙乱。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师来说,应充分利用学生的闲暇时间,组织他们进行实践活动,然后在后续的课堂上开展交流。

4.全面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时,学生发挥着主体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全面增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实际进行教学时,应明确教师的定位,科学处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鼓励他们开展融合学习。加强他们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促进其学习能力的良好发展。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应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掌握科学的教学思想,还要对学生的主体意识进行培育。教师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将学生当成课堂的主人,引导他们积极加入实践活动中,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激发表现欲的方式,提升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也能够全面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可事先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预习,然后让他们分享有关的案例故事,或是结合课本内容,对教材案例开展分析。该教学模式将显著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引导学生开展全面思考。

5.融入热点话题

对小学生来说,其知识储备相对较少,思维方式比较简单,对热点事件缺乏关注,这对道德与法治教学是非常不利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道理开展总结,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指导。对热门事件开展分析,只借助课本是完全不行的,可借助课堂讨论的方式,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培育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科学理解事物。由此,融入热点话题可以显著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比如,在对“我爱我们班”进行讲解时,可录制有关的视频,如集体荣誉在身边,其中涉及的内容可以是学生做课间操时候的样子,教师借助手机开展录制,再在课堂之上播放,在该视频中能够看到,部分学生在窃窃私语,部分学生在认真跳操,整体比较混乱。在这之后,再把大家认真做操的视频播放出来。对两个视频开展比较,引导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使其明白课间操并非个人的事情,会对班级整体造成影响。同时还应让学生了解集体活动中要明确自身的定位,切实完成自身的任务,这样才算履行自身职责,可以促进学生责任意识的提升。实际进行教学时,还应注重鼓励学生开展讨论活动,这是其独立思考的过程。在学生表达想法的过程中,将全面体现他们的主动性,有利于增强其学习意识。

6.加强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很多智能设备开始运用于实际生活及工作中。学生也可以利用多个渠道来获取所需的信息。为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培育其融合能力,可鼓励其在学习中使用智能设备,增强他们的课堂体验。实际进行教学时,教师也应科学利用多媒体设施,学习相关的信息技术,为学生融合能力的培育提供帮助。

7.打造趣味课堂

小学生的个性相对活泼,单一的教学模式往往不能吸引他们的兴趣,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还会降低其学习兴趣。对此,实际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应注重培育学生的融合能力,尽量增加教学模式及方法,补充趣味性内容,调动课堂的氛围。如此,不但可以让学生全面掌握道德与法治的知识,还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培育其融合能力,增强教学效果。为建立趣味性课堂,教师要对语言艺术开展深入研究,借助趣味性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或是借助趣味游戏活动,构建趣味情境,以及分享趣味故事等方式打造趣味课堂。

比如,在对“上学路上——交通信号要知道”开展讲解的过程中,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利用多媒体展示红绿灯的场景,然后由学生依次扮演行人及司机,在这一过程中,有的学生知道遵守交通规则,而部分学生则不会遵守交通规则。在完成角色体验之后,由教师对其行为开展评价。该教学方式不但可以丰富学习方式,还可以利用相对轻松的氛围,培育学生的思考能力,进而培育其融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融合能力的培育,有助于促进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是学生学习及生活必备的能力。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学习能力的培育需要漫长的过程,应有目的地培育学生的融合能力。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促使学生明德识礼,结合课堂教学状况调动学生的兴趣。实际进行课程教学时,应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及模式,优化教学理念,融合多学科内容,培育学生的思维、情感态度,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增强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培育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