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超大城市率先壮大中等收入群体、促进共同富裕研究

2023-12-22 01:06李春玲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收入者共同富裕群体

李春玲

(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 100732)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2021 年10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的重要文章《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中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握发展阶段新变化,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①习近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求是》2021 年第20 期。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增加低收入者收入,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推动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同时也是构建橄榄型社会结构、实现社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2021 年作为“十四五”时期的开局之年,代表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发展阶段。如果说“十三五”时期我国社会发展进程是以“消除绝对贫困”为核心目标,围绕“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战略,取得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巨大成就;那么,迈入新发展阶段的“十四五”时期,我国社会发展进程就应把“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列为核心目标之一,围绕“脱贫入中”和“精准扩中”战略,“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构一个良好的社会基础。

长期以来,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一直保持全国领先地位,尤其在社会治理和建设等方面勇于进取创新,引领时代,追求卓越。进入新发展阶段,北京和上海市政府都提出人民城市建设要迈出新步伐,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上海市“十四五”规划提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自觉践行人民城市建设重要理念,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把依靠人民、造福人民、植根人民转化为切实行动,激发全市人民创新创业创造的伟力、共建共治共享的动力,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①《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2021 年1 月30 日,https: //www.shanghai.gov.cn/nw12344/20210129/ced9958c16294feab926754394d9db91.html。北京市“十四五”规划也提出,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率先探索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更加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坚持共同富裕方向”“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②《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2021 年1 月27 日,http: //fgw.beijing.gov.cn/fgwzwgk/zcgk/ghjhwb/wnjh/202104/P020220614554396990009.pdf。可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使“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是目前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核心要务。

研究北京、上海中等收入群体发展状况、实现共同富裕的进展情况,提出北京、上海率先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政策思路,将有助于我国超大城市率先形成橄榄型现代化社会结构,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全国各地区的社会发展提供表率和先进经验。

二、北京和上海具备率先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和优势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响应,各省市政府纷纷把“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列入本地“十四五”规划,探索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2021 年7 月浙江省先期制定了《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 年)》③《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 年)》,2021 年7 月20 日,https: //www.zjzx.gov.cn/zxyw/content_101527。,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方面先行一步。北京和上海作为我国经济实力最强、人均收入最高的城市,更不应落于浙江省之后,要充分发挥领头羊和风向标作用,率先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近年来,虽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但北京和上海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经济发展韧性增强,新兴动能加快成长,实现了“十四五”发展良好开局。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 年北京和上海的GDP 规模都首次突破了4 万亿元,依次为41045.6 亿元和43653.2 亿元。2022 年两个城市的GDP 继续增长,依次达到41610.9 亿元和44652.8 亿元,位列国内城市第二位和首位。同时,北京和上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也位于全国最前列,两座城市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于2021 年都首次突破了8 万元,2022 年北京和上海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84023 元和84034 元。可以说,北京和上海具备率先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和优势。

目前,北京和上海两地中等收入群体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迈向共同富裕的步伐大大超前于全国平均速度。参照世界银行、OECD、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等国际组织和智库研究报告提出的全球中等收入群体定义标准(日人均收入10—100 美元)①参见Milanovic B,Yitzhak S.,“Decomposing World Income Distribution: Does the World Have a Middle Class?”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 2002,48 (2) , pp.155-178; Kharas, H.,“The Emerging Middle Clas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OECD Development Centre Working Paper, 2010,285(1),pp.1-20; Pew Research Center,“A Global Middle Class Is More Promise than Reality,” July 8, 2015, https: //www.pewresearch.org/global。,采用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和新时代特大城市居民生活状况调查数据,以家庭人均收入作为指标估算②米兰诺维克和伊茨哈克等人设定的10—100 美元(最初是10—50 美元)中等收入标准是以2000 年国际美元(PPP)转换各国收入标准,这种转换方式与现今汇率差异很大,因此本文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相应年份美元兑人民币年平均汇率为基准并通过购买力平价转换设定各年度中等收入标准。,2019 年上海中等收入群体比重达到83.6%,与北京中等收入群体比重(83.7%)仅相差0.1 个百分点,两者都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3.9%),同时也明显高于全国城镇平均水平(45.5%)。北京和上海的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是全国平均比例的约2.5 倍,是全国城镇平均比例的约1.8 倍(见图1)。这说明北京和上海迈向共同富裕的步伐大大超前于全国平均速度,应该加力推进,进一步“提低”“扩中”,壮大中等收入者队伍,发挥先进示范作用,引领全国促进共同富裕。

北京和上海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分别高达83.7%和83.6%,这表明中等收入者已经成为北京和上海社会结构中的主流人群。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北京成年人口约为1600 万人,家庭户约为832 万户,按83.7%的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推算,北京大约有1300 万成年人口和696万户家庭迈入了全球中等收入群体的行列;上海成年人口约为1800 万人,家庭户约为964 万户,按83.6%的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推算,上海大约有1500 万成年人口和806 万户家庭迈入了全球中等收入群体的行列。

另外,与国际数据相比较,虽然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与发达国家存在极大差距,但北京和上海的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根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2015 年发布的《全球中产阶级报告》,2011 年北美地区的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为75%,欧洲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为80%。2019 年北京和上海的中等收入群体比重都已经超过了2011 年北美和欧洲国家中等收入群体平均比重(见图2),不过,距离美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90%)还有一定差距。

图2 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国内国际比较① 全国和全国城镇数据来源于2019 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北京和上海数据来源于2019 年新时代特大城市居民生活状况调查;北美和欧洲数据来源于美国皮尤研究中心《2015 年全球中产阶级报告》。国内数据各群体分类标准如下:经济困难群体(2美元以下);低收入群体(2—10 美元);中低收入群体(10—25 美元);中间收入群体(25—50 美元);中高收入群体(50—100 美元);高收入群体(100 美元以上)。国际数据各群体分类标准如下:贫困人口群体(2 美元以下);低收入群体(2—10 美元);中低收入群体(10—20 美元);中间收入群体(20—50 美元);皮尤研究报告没有区分中高收入群体和高收入群体,而是把50美元以上都归类为高收入群体,为了与国内数据进行比较,作者把这个群体区分为高收入群体(固定比例为5%)与中高收入群体(原文归类的高收入群体比例减去5%)。

三、北京和上海中等收入群体发展仍处于较低质量的初级发展阶段,中等收入群体层级结构亟须进一步优化调整

目前北京和上海中等收入群体比重虽然都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但其内部构成形态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鲜明差异。参照全球中等收入群体细分标准,即日人均收入10—25 美元为中低收入者,25—50 美元为中间收入者,50—100 美元为中高收入者,我们可以对中等收入群体内部结构的合理程度进行判断:理想的中等收入群体的层级构成形态应该是中间收入者成为中等收入群体中的主流,而中低收入者和中高收入者占比低于中间收入者。由图2 可知,欧洲中等收入群体的层级构成即为较为合理均衡的结构形态:中间收入者比例(36%)高于中低收入者(24%)和中高收入者(20%),中间收入者成为中等收入群体的主流人群,45%的中等收入者处于中间收入位置。合理均衡的中等收入群体结构形态既有利于中等收入者地位的稳定,也表明收入分配格局较为均衡公平,合理均衡的中等收入群体层级结构是橄榄型社会结构的核心基础。

相较于欧洲,美国收入差距和贫富分化较为突出,并且许多全球富豪和高收入者都集中于美国,这导致北美地区的中等收入群体层级结构呈现为倒金字塔型态,中高收入者占比(36%)高于中间收入者比例(27%),而中间收入者占比又高于中低收入者比例(12%)。中高收入者成为北美中等收入群体的主流人群,接近半数(48%)的中等收入者是中高收入者。这种结构形态虽然表明美国中等收入者整体收入水平高于其他国家,但同时也反映出美国经济社会发展使一部分人获益很多而另一部分人获益较少的两极化发展趋势。由图2 可知,北美地区收入分布形态是:一方面,中高收入群体(36%)比例远远高于欧洲地区(20%);另一方面,低收入群体比例(18%)也高于欧洲(15%)。更令人吃惊的是,北美地区低收入群体比例(18%)明显高于中低收入群体比例(12%),这是两极化发展趋势的结果。

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层级结构则呈现为金字塔型态,中等收入群体中的中低收入者比例(23.4%)高于中间收入者(7.9%),中间收入者比例又高于中高收入者(2.6%)。我国接近7/10 的中等收入者居于中等收入区间的低端,中间收入者在中等收入群体中的比例不到1/4,中高收入者比例极低,所以说,中低收入者成为我国中等收入群体中的主流人群。中低收入者占据绝大多数的中等收入群体的层级构成形态,意味着许多中等收入者刚刚迈入中等收入的门槛,而其收入进一步增长面临困难,并且在经济不确定条件下(比如新冠疫情流行时期)他们存在回落至低收入群体的风险,从而导致中等收入者队伍不稳定,中等收入群体增长后续乏力。

层级结构不合理问题,同样存在于北京和上海中等收入群体之中。北京和上海中等收入群体的内部构成也呈现出金字塔型态,绝大多数中等收入者处于中低收入群体。在北京,中低收入者占比高达37.5%,高于中间收入者(31%)和中高收入者(15.2%);在上海,中低收入者占比高达43.3%,高于中间收入者(27.1%)和中高收入者(13.2%)。上海与北京相比,中等收入群体的层级结构不合理问题更加突出,超过半数上海中等收入者(51.8%)是中低收入者,这一比例明显高于北京(44.8%)。这充分说明,尽管北京和上海的中等收入群体比重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但其质量还处于初级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中等收入群体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北京和上海中等收入群体发展亟须进一步优化调整内部结构形态,让更多的中等收入者升级加入中间收入群体,提升中等收入群体发展质量,稳固中等收入者队伍,促进橄榄型社会结构形成。

四、北京和上海中等收入群体高质量发展需要目标升级,从追求数量规模的脱贫致富阶段转向追求内涵质量的共同富裕阶段

针对当前北京和上海中等收入群体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为适应新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需求,更为稳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以及更好地发挥率先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促进共同富裕的表率作用,北京和上海中等收入群体的发展目标需要升级,应提出更高质量、更加全面的中等收入标准。前文所采用的日人均10—100 美元中等收入标准,是2002 年米兰诺维克和伊茨哈克等人基于当时的全球人口收入水平和世界收入分配状况提出的全球中等收入群体定义标准,虽然至今仍被广泛采用,但主要适用于低收入或中等偏低收入国家的中等收入群体界定,而不适用于高收入或中等偏高收入国家,因为该标准远远低于这些国家人民的普遍收入水平,不足以维持中等收入者相应的生活水平。以美国为例,作为该标准中等收入基线的10 美元不仅远低于美国的贫困线,甚至低于每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根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2021 年3 月发布的研究报告,①Pew Research Center, “The Pandemic Stalls Growth in the Global Middle Class, Pushes Poverty Up Sharply,” https: //www.pewresearch.org/global/2021/03/18/the-pandemic-stalls-growth-in-the-global-middle-class-pushes-poverty-up-sharply/.2020 年美国四口之家的官方贫困线为日人均15.90 美元(按2011 年价格计算),远高于10 美元中等收入标准,因此,按照此标准定义的中等收入者中的许多人在美国社会属于贫困人口。另外,目前在欧美发达国家及高收入国家,接近或超过90%的人口的日人均收入都达到了10 美元标准。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统计,目前美国95%的人口达到日人均10 美元标准,56%的人口达到50 美元标准,继续按照日人均10—100 美元的全球中等收入标准观测中等收入群体发展状况意义不大。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由低收入国家迈向中等收入国家的发展历程中,米兰诺维克等人当年提出的全球中等收入标准比较适用于定义我国中等收入群体。但是,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消除了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该标准越来越不适应我国现阶段发展水平,也不能充分满足我国民众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要求。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我国成为中等收入国家已近二十年,2010 年又加入了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并且近三年人均国民总收入都超过1 万美元,非常接近高收入国家的门槛。在此阶段以及未来发展时期,米兰诺维克等人设定的全球中等收入标准与我国政府提出的高质量社会发展目标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远景目标不相匹配,十分有必要提出升级版中等收入群体标准。

北京和上海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最高的两个超大城市,人均GDP 均已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人民群众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日人均10 美元中等收入基线标准明显低于北京和上海等超大城市民众对中等生活品质的期望。在北京和上海等超大城市目前生活成本条件下,日人均10 美元只能维持低水准的生活水平,与人们期望的中等收入者生活有一定差距。目前北京和上海市政府制定的月最低工资标准已经高于日人均10 美元的标准,这说明这一标准已经不适应北京和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按此标准估计,北京和上海的中等收入者和中等收入家庭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处于最低工资水平线附近的人群。前述统计显示,北京大约有1500 万成年人口和806 万户家庭迈入了全球中等收入群体的行列,但其中44.8%处于日人均10—25 美元的中低收入水平;上海1500 万成年中等收入者和806 万户中等收入家庭中52%处于日人均10—25美元的中低收入水平;这些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在北京和上海难以达到真正的中等生活品质。基于此种情况,北京和上海等超大城市应该提出更高的中等收入基线标准,比如从10 美元升级为25 美元。北京和上海壮大中等收入群体不仅要提升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更重要的是提升数量庞大的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建构橄榄型社会结构。

五、北京和上海进一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政策建议

“十四五”期间至为关键,决定着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发展能否从初级阶段迈向更高阶段,为实现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远景目标构建社会基础。北京和上海作为中国经济社会综合实力最强的两个超大城市,应该充分发挥壮大中等收入群体、促进共同富裕的表率作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持续稳定和壮大中等收入群体,率先形成中等收入者占据主流的橄榄型社会结构,迈向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

北京和上海等超大城市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政策方案应该从三个方面进行设计:宏观层面的“扩中”“促中”“育中”策略;结构调整角度的“扩中”“稳中”方略;针对特定目标群体的“精准扩中”政策,最终达到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扩中”目标。

第一,在宏观经济社会层面,要确保经济稳字当头、加速奋进。过去二十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促使中等收入群体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样,如果“十四五”期间以及未来十五年我国经济继续稳定增长,中等收入群体继续壮大将来日可期。不过,与之前二十年不同,国际国内环境发生极大变化,新发展阶段将面临多种不确定因素,经济风险增强,在经济增长放缓和经济波动时期,采取何种措施稳定中等收入者队伍,是我们将面临的挑战。所以说,确保经济稳定增长,是壮大中等收入群体、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

第二,要保持就业优先政策。稳定和扩大就业是促进中等收入群体发展的最有效策略,稳定的就业是中等收入群体地位稳定的保障,失业率上升必将冲击中等收入群体的地位稳定。从国际经验来看,就业参与率偏低的经济增长极有可能导致社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形成贫富分化,无法培育稳定坚实的中等收入群体。因此,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有利于促进中等收入群体成长。尤其在经济增长放缓和经济波动时期,更需要坚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充分就业。

第三,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报酬,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确保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既有利于扶助更多的低收入者更快、更顺利地迈入中等收入者队伍,也有利于抑制贫富分化,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确保中等收入群体持续壮大。

第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助于中等收入者队伍稳定,避免经济风险因素对中等收入群体的冲击;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有助于提升中等收入者的获得感和满足感,使达到中等收入水平的民众成为真正的中等收入者。

第五,要调整收入分配结构。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是促进中等收入群体发展的必由之路。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阻碍了中等收入群体的进一步发展。针对现阶段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突出特征——中等收入者比重相对较小、内部层级结构不合理,北京和上海“调结构”的重点可以朝两个方向努力:一是缩小低收入群体规模,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二是调整中等收入群体内部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中间层。目前,无论是在全国还是在北京和上海等超大城市,中等收入群体的内部结构都较为不合理,中等收入者队伍缺乏稳定性,大量的刚刚迈入中等收入门槛的低端中等收入者易于受到经济波动冲击而落回低收入群体。因此,保持低端中等收入者收入继续提升,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中间层,有利于中等收入群体稳定发展。尤其是要让步入中等收入群体的人进一步提高收入,真正过上小康生活。

第六,针对特定目标群体实施“精准扩中”政策。大学毕业生是中等收入群体的后备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事业发展机会,将为中等收入群体持续补充青年成员。为中小微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稳定和增加中小微民营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的收入,有助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中间层。

总之,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需要从宏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收入分配结构调整思路和重点人群精准施策等多方面、多角度出发,多措并举,力争在“十四五”期间使中等收入者比重显著提高,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新发展阶段,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可以为达成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提供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收入者共同富裕群体
共同富裕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影响因素分析和政策建议*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障碍及对策探析
中等收入者还是中等消费者——论中等消费者
中等收入者阶层与构建和谐社会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