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居民新冠病毒疫苗犹豫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

2023-12-28 13:46徐东阳董文咏吴建苗豫东王宇晖曾鑫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23年6期
关键词:医疗系统信任人群

徐东阳, 董文咏, 吴建, 苗豫东, 王宇晖, 曾鑫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的暴发对人类健康和社会正常运转带来了巨大的危害。新冠疫苗作为一种经济有效的科学手段,其研发和实施对于预防和消除疾病至关重要[1-2]。尽管新冠病毒疫苗在生物技术上是很安全的,但疫苗犹豫已经成为提高疫苗接种率的关键障碍,也会削弱疫苗对人群的保护效力[3-4]。如何减少疫苗犹豫的现象,已成为各个国家面临的新挑战。2019年,WHO将疫苗犹豫列为全球健康十大威胁之一[5]。WHO免疫战略委员会将疫苗犹豫定义为:“尽管提供了疫苗接种服务,但仍推迟接受或拒绝接种疫苗”[6]。新冠疫苗犹豫的成因是复杂的,既往研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表明,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职业类型、对医疗系统的信任、对疫苗安全性的担忧等均对疫苗犹豫产生影响[7-11]。结构方程模型是一种基于协方差矩阵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学方法[12],能明确各影响因素之间潜在影响关系及作用路径关系[13-14]。目前,国内外有学者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儿童家长的疫苗犹豫机制和医务人员接种新冠疫苗意愿的影响因素等进行了研究[15-17],但往往局限于某一特定人群,缺少来自大样本人群的研究。本研究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讨河南省居民产生新冠疫苗接种犹豫影响因素的作用效应及作用路径,以便更好地了解各影响因素对疫苗犹豫的作用机制,为政府部门接下来降低新冠疫苗犹豫率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于2021年8月6-9日,采用滚雪球抽样的方法通过微信等自媒体平台发放新冠疫苗犹豫调查表。调查问卷通过微信群、朋友圈进行宣传,所有测评均为匿名评估。纳入标准:年龄≥18岁;自愿参与本研究者。调查范围限制为河南省各个地市,共收回有效问卷4 962份。本研究已获得郑州大学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文号:2021-01-12-05)。

1.2 资料收集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自行设计《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意愿调查表》,问卷内容包括三部分。①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人口社会学资料(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患慢性疾病情况等;②生活行为方式调查表:包括健康生活方式(吸烟情况、饮酒情况、健康饮食、体力活动和健康体检)和新冠病毒防护行为(洗手频率、佩戴口罩频率和保持社交距离);③对医务人员和疫苗开发者的信任量表:该量表根据牛津医生和新冠疫苗开发者信任量表设计[18],共包含14个题项,量表所有题目均釆用Likert五级计分方法,从“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分别记1~5分,总分为14~70分,然后将总得分进行三分位分别记作高度信任、中度信任和低度信任。

由于国内没有统一的新冠病毒疫苗犹豫量表,本研究通过一个问题来对新冠疫苗犹豫进行界义。即现阶段,您是否愿意接种新冠疫苗?选项包括:①接种疫苗;②愿意接种新冠病毒疫苗;③推迟接种新冠病毒疫苗;④不愿意接种新冠病毒疫苗;⑤拒绝接种疫苗。根据WHO疫苗犹豫的定义,将选项①和②合并为“接受”,选项③和④合并为“犹豫”。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6.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对居民的人口学特征、生活行为方式等进行描述性分析,利用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依据条目因子载荷量和组合的特点划分和命名潜在影响因素。选取Amos 26.0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并进行模型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不同人口学特征居民新冠疫苗犹豫情况

本次共调查河南省居民4 962人,其中男性2 733人(55.08%),女性2 229人(44.92%);18~<30岁2 453人(49.44%),30~<40岁1 613人(32.51%),40岁及以上896人(18.05%);以已婚、城镇、大学及以上学历、未患慢性疾病人群居多。调查显示,共有272人(5.48%)出现新冠疫苗接种犹豫的情况。经单因素分析,男性、未婚、城镇居民、文化程度较低、农民、患慢性疾病较多、有吸烟行为、总是饮酒、饮食不健康、疫情期间洗手频率较低、佩戴口罩频率较低、很少或从不保持社交距离、对医务人员和疫苗开发者的信任程度较低的人群有更高的新冠疫苗犹豫率(P<0.05)。见表1。

表1 4 962名不同人口学特征居民新冠疫苗犹豫情况比较

表1 (续)

2.2 河南省居民新冠疫苗犹豫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

2.2.1 潜变量的选取根据新冠疫苗犹豫相关文献报道,结合专业知识和上述分析结果,将文化程度、职业类型、吸烟情况、饮酒情况、洗手频率、佩戴口罩频率、增加社交距离、对医务人员信任程度和对疫苗开发者信任程度等9个观测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其中KMO检验值为0.586,Bartlett球性检验的χ2值为6 850.074,P<0.001,说明数据适合做主成分分析。利用正交旋转中的最大方差法旋转,取特征值大于1.0的4个因子,分别是2.210、1.451、1.235和1.162,4个公因子方差贡献率为67.30%,分别是18.43%、18.14%、17.20%、13.53%。公因子1命名为社会经济特征因子,公因子2命名为生活方式因子,公因子3命名为新冠防护行为因子,公因子4命名为医疗系统信任因子,构建出结构方程模型潜变量。见表2。

表2 变量及赋值

2.2.2 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依据主成分分析结果和文献分析,将公因子1~4作为外生潜在变量,各因子组成变量作为观察变量;是否存在新冠疫苗犹豫为内生潜变量,确定纳入因素后,通过Amos 26.0软件对初始模型进行反复调适、评价和修正,删除无效路径后得到拟合程度较好的修正模型。见图1。

图1 河南省居民新冠疫苗犹豫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

2.2.3 结构方程模型的评价根据修正指数对模型进行修正,最终该结构方程指标均达到适配标准,拟合效果良好。见表3。

表3 修正模型拟合度

2.2.4 结构方程模型各因素影响效应分析表4为所构建的结构方程模型中测量模型与结构模型路径系数估计值。结合图1,社会经济特征和生活方式对河南省居民新冠疫苗犹豫均有直接影响(均有P<0.05),社会经济特征与医疗系统信任这两个潜变量之间明显相关(P<0.05),在允许二者相关的前提下,医疗系统信任对新冠疫苗犹豫的直接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而是通过与社会经济特征的相关对新冠疫苗犹豫起作用。见表4。

表4 结构方程模型的测量模型与结构模型路径系数估计值

3 讨论

3.1 河南省居民新冠疫苗犹豫率处于较低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河南省居民新冠疫苗接种犹豫的发生率为5.48%,低于2021年4月调查的广州市居民疫苗犹豫率(30%)[19],也低于我国2021年1月调查的疫苗犹豫率(35.5%)[20]。有研究表明,中国新冠疫苗犹豫率相比其他国家是比较低的[21-22],这得益于我国政府实施的免费接种、加强疫苗接种宣传与动员等措施,较低的疫苗犹豫率将有助于我国尽快形成免疫屏障,从而有效控制疫情传播。

3.2 社会经济特征和生活方式是新冠疫苗犹豫的直接影响因素

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社会经济特征对疫苗犹豫有直接影响(P<0.001),总效应为-0.574,其中直接效应为-0.548,间接效应为-0.026。较好的社会经济状况是新冠疫苗犹豫的保护因素。本研究发现,教育水平较低、职业类型为农民的人群疫苗犹豫率最高。这与其他研究的发现一致,在教育水平较低和贫困率较高的地区,人们对疫苗的不信任和阴谋论信念会更加强烈,同时在这些地区健康促进活动的覆盖率也更低,增加了错误信息传播的风险[23-24],因此,教育水平较低的人群(包括农民)会出现比较高的疫苗犹豫率。

有研究表明,生活方式与新冠疫苗犹豫显著相关,这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21]。一项来自中国香港的调查显示,现阶段吸烟的人群相比其他人群对于疫苗接种更加犹豫[25],同时,相较于总是或经常饮酒的人群,从不或很少饮酒的群体新冠疫苗犹豫率更低。吸烟与饮酒行为是很多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26-28],与其他人群相比,此类人群面临更大的疾病发生风险,他们对疫苗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的担忧可能是产生疫苗犹豫的原因。

3.3 医疗系统信任和新冠防护行为是新冠疫苗犹豫的间接影响因素

对医疗系统信任和采取新冠防护行为,不对居民的新冠疫苗犹豫产生直接影响,而是通过与社会经济特征的相关性对疫苗犹豫起作用。有研究显示,民众对提供疫苗信息机构和疫苗批准与开发过程的信任是接种疫苗的重要驱动因素[29-30]。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随着对医务人员和疫苗开发者信任程度的升高,新冠疫苗的犹豫率均出现下降的趋势。及时清洁双手、佩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是避免感染新冠病毒的有效措施[31]。研究发现,在这些方面做得好的人群的疫苗犹豫率更低,这可能与他们的健康素养有关,他们了解应采取哪些措施来使自己得到保护,因此也会选择接种新冠疫苗。

本文研究局限性之一是研究使用在线调查方式收集数据,因此,研究结果只适用于接触互联网的人群;二是目前在中国还缺乏一个通用的量表来评估新冠疫苗犹豫,因此,本研究采取使用自我报告的形式单一地评价条目。鉴于准确评估新冠疫苗犹豫的重要性,未来的研究应致力于开发一个正式统一的疫苗犹豫量表。

4 建议

本研究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解释了影响新冠疫苗犹豫的直接影响因素以及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和强度。基于研究发现,首先,政府部门应增加对受教育水平较低、吸烟及饮酒人群的新冠疫苗接种的宣教,宣传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使其认识到接种新冠疫苗不仅有益于自身健康,而且增益全社会。其次,应培养和发展疫苗接种医务人员的医患沟通能力以提高居民对医务系统的信任程度,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疫苗管理条例、完善疫苗安全保障系统,加强对疫苗开发者的监督和管理。最后,应重视对居民新冠病毒感染防护知识与行为的教育,良好的防护行为对避免感染新冠病毒至关重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和对疫情的重视程度,从而有利于进一步降低新冠疫苗犹豫率。

综上所述,河南省居民的新冠疫苗犹豫率较低,社会经济特征和生活方式对疫苗犹豫影响较大,其次是医疗系统信任和新冠防护行为也有一定影响。政府有关部门应将受教育水平较低、吸烟及饮酒人群作为重点宣教对象,同时通过加强医患沟通等措施提升对医疗系统的信任程度,以期进一步降低居民疫苗犹豫率。

猜你喜欢
医疗系统信任人群
佳能医疗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佳能医疗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在逃犯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我走进人群
可穿戴家居医疗系统研究
财富焦虑人群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黑客频繁入侵医疗系统 警惕!医疗健康遭遇安全威胁
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