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一带一路”与西北地区高水平对外开放研究*
——基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的视角

2023-12-28 08:01姜安印
新疆社会科学 2023年6期
关键词:五省西北地区西北

刘 博 姜安印

内容提要:西北地区的对外水平问题是事关西部大开发新格局形成、区域协调发展和优化我国开放布局的重大现实问题。自2013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成为西北地区扩大其对外开放格局的重要抓手。过去10年来,西北五省(区)紧紧围绕“一带一路”最大机遇,通过持续性地加强对融入“一带一路”的顶层治理、全新打造了一批高能级的对外合作交流平台、开辟了一系列新的对外货运航运班列、推动建设了一批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和国际陆港对外开放载体建设等工作,拓展了对外贸易规模,增强了对外开放的韧性,奠定了西北地区向西开放的突出地位。过去10年西北五省(区)依托融入“一带一路”实践形成了重要经验。当前,西北五省(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也面临诸多挑战。立足显著成就,依托重要经验,应对重大挑战,在未来西北地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新征程中,应持续加大顶层引领、注重加强内部联动、探索构建“一带一路”新合作、科学做好经验总结借鉴,以此深度融入“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拓展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一、引言

西北地区的对外水平问题是事关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新格局形成、区域协调发展和推动形成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布局的重大现实问题。长期以来,囿于地理、历史、制度等原因,西北地区的对外开放水平始终落后于中东部地区。西北地区对外开放水平的相对低下既是当前我国区域开放布局亟需优化的实践难题,也成为制约西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优化区域开放布局,提高中西部地区开放水平,以此推进我国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从某种程度上看,其为今后一段时期西北地区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提出了新要求。这也意味着今后一段时期围绕提升西北地区的对外开放水平已经成为事关我国形成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的最迫切问题之一,也成为西北地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最大的现实问题之一。

自2013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成为进入21世纪后西北五省(区)提升其对外开放水平的重大机遇,也成为西北地区扩大其对外开放格局的重要依托。由此,西北五省(区)紧紧抓住“一带一路”机遇,在过去一段时期内不断探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新实践,构筑了新时代西北地区扩大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实践证明,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是西北地区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大局最现实的依托,也是西北地区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最根本和最有效的路径。2023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迎来10周年,共建“一带一路”即将开启新征程。当前,随着共建“一带一路”从早期的倡议全方位落实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新征程上如何推动西北地区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进程,已然成为当下和未来一段时期西北地区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现实命题。在此背景下,立足于思考在新征程上西北地区如何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问题,本文试图从共建“一带一路”10周年的视角,总结过去10年西北地区如何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实践,展望新起点新征程西北地区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和路径。

二、文献回顾

事实上,西北地区的对外开放问题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引起一些学者的关注。彼时,学者们的讨论主要聚焦于西部大开发问题,而讨论西部大开发问题,就离不开对西北如何扩大对外开放的讨论。纵观早期研究西北地区扩大对外开放的文献,主要从两个角度讨论了西北对外开放的问题。一是探讨了西北地区能否作为一个区域单元予以研究的问题。在这一方面,一些学者首先从西北经济发展战略的角度论述了西北地区可以作为一个区域单元的属性。例如钟永棠从西北地区存在发展国民经济共同需要的层面论述了西北地区可以作为一个区域单元来研究它的属性问题。(1)钟永棠:《对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的几点思考》,《开发研究》1987年第5期。类似这类的研究揭示了西北地区区域发展战略的科学性,也奠定了当前我们仍可以将西北地区作为一个区域单元,讨论其整体对外开放战略问题的基本认知基础。二是西北地区作为一个区域单元如何扩大自身对外开放的问题。其涉及两个方面:其一是开放方向选择的问题,即是向东开放和向西开放的问题。在这一层面,张忠修等基于我国上世纪80年代实施的梯度发展战略,提出要实行对内开放的政策,实际上就是向东开放的战略选择。(2)张忠修、王世才:《试论西北经济社会开发中的科技决策》,《兰州大学学报》1985年第3期。而一些学者则提出要在兼顾向东开放和向西开放的战略下注重推动向西开放,主要倾向选择向西开放。(3)高新才:《试论西北地区向西开放中的政策协调》,《兰州大学学报》1992年第3期;路明:《关于西北经济发展的几个问题》,《西北民族大学学报》1993年第4期。其二是如何开放的问题。学者们主要从加强西北地区自身发展能力的角度,从创造有效资本需求、(4)杨开忠:《加快中国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中国工业经济》1996年第3期。人口、(5)郭志仪、卢平:《人口因素对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经济管理研究》1997年第2期。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6)田秋生、刘占涛:《中国西北地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与对策》,《科学·经济·社会》1998年第2期。等角度探讨西北地区开发问题。学者们关注的这两个层面的问题,是将西北地区的开发与开放相互结合,以开放带开发,以开发促开放的主要区域发展战略的理论体现。

进入21世纪后,关于对西北地区对外开放问题的研究,主要是将其同我国对外开发的大环境相互关联予以探讨的。除了思考将西北地区的对外开放与经济发展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之外,(7)王琴梅、何文君:《经济全球化与西北地区的对外开放》,《甘肃理论学刊》2001年第2期。研究主要聚焦于西部地区向东开放和作为东中部地区主要的资源、能源和人力资源腹地,如何提升西北地区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问题。例如一些学者先后从自然资源、(8)王利文:《西北地区水资源对经济增长的支撑潜力研究》,《农业技术经济》2004年第2期。人力资源、(9)李具恒、白奉源:《西北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人力资本问题》,《西北人口》2001年第3期;荣志远:《西北地区人才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西北师大学报》2007年第3期。民族地区经济中的产业结构调整、(10)高新才、朱智文:《产业结构调整与西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关联度》,《改革》2007年第12期。金融约束与支持(11)王雅俊、龚唯平:《西北地区金融支持促进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宁夏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等方面探讨了增强西北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问题。这一时期的研究表明,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才能促进西北地区对外开放内生动力的形成。

随着2013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西北地区向西开放的战略优势重新得以突出,依托“一带一路”扩大西北地区的对外开放问题成为学界的关注焦点。而关于西北地区如何依托“一带一路”扩大对外开放的研究总体上围绕两个层面展开。一是阐释和分析“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为区域对外开放所带来的积极影响。目前研究的基本共识是,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西部地区逐渐从内陆地区开放的末梢走向开放的前沿。(12)朱智文、杨洁:《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西北地区向西开放战略选择》,《甘肃社会科学》2015年第5期。一些学者的研究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正在成为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新起点。(13)张学鹏、曹银亮:《“一带一路”前景下经济开放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宁夏社会科学》2016年第5期。近期一些学者的研究结果也表明,“一带一路”建设大幅度促进了中西部地区的开放,进而显著地提升了中西部地区的进出口。(14)李小帆、蒋灵多:《“一带一路”建设、中西部开放与地区经济发展》,《世界经济》2020年第10期。这一层面的研究基本上阐释了对于西北地区而言,抓住“一带一路”机遇、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是新时代西北地区扩大对外开放最现实的路径选择。二是探究西北地区如何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进而扩大对外开放格局的问题。从区域整体层面,张光裕从构建开放型交通体系、创新内陆开放模式等角度提出依托融入“一带一路”扩大西北地区对外开放的建议。(15)张广裕:《西北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实践研究》,《宁夏大学学报》2017年第5期。而从西北五省(区)的层面,学者们分别就陕西、(16)卫玲、戴江伟:《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西安迈向国际城市的路径选择》,《西北大学学报》2015年第4期。甘肃、(17)于倩、向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全球化》2014年第11期。新疆、(18)李中耀、潘志平、秦放鸣等:《“丝绸之路经济带”:机遇与挑战——立足新疆的视角》,《新疆大学学报》2013年第6期。青海(19)苏海红、丁忠兵:《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青海打造向西开放型经济升级版研究》,《青海社会科学》2014年第5期。和宁夏(20)张进海:《建设开放宁夏,推动宁夏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宁夏社会科学》2014年第1期。如何融入“一带一路”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总的来看,近期的文献反映了过去10年是西北地区聚焦于如何扩大对外开放,扩大东、西双向开放的关键10年,特别是依托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向西开放关键的10年。融入“一带一路”成为过去10年西北地区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机遇和关键抓手。

三、西北地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实践探索和基本成就

(一)过去10年西北地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实践探索

自2013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过去10年来西北五省(区)紧紧围绕共建“一带一路”这一最大机遇,在顶层治理、平台搭建、对外通道建设、对外开放新载体建设方面积极谋划主动作为,形成了全方位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探索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实践。

1.持续性地加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顶层治理。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早期,特别是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对西北五省(区)融入“一带一路”的定位进行明确规定后,围绕如何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西北五省(区)政府迅速制定了各自融入“一带一路”的顶层规划,这些行动纲要为早期西北五省(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实践提供了开篇布局、搭建框架的现实指引,在推动一些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和重大产业合作实践上起到重要引领作用。2016年以后随着共建“一带一路”转入全方位实践阶段,一些省市进一步围绕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出台了一些加强省(区)、市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功能定位的文件,进一步加大了对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实践引领(见表1)。例如,甘肃2019年出台了融入“一带一路”打造技术制高点的文件,聚焦从文化、枢纽、信息、技术、生态五个方面加大融入“一带一路”引领性,为甘肃深度融入“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提供重要行动指南。与此同时,西北五省(区)如西安、兰州、乌鲁木齐、银川、西宁等将近40多个重要节点城市也紧紧抓住融入“一带一路”机遇,根据各个省区融入“一带一路”的纲领性文件,制定了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实践举措,加强地级市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顶层治理,为各个地级市融入“一带一路”提供实践引导。

表1 西北五省区围绕推动“一带一路”制定的主要行动纲要(21)资料来源:由作者根据相关政府网页材料整理。

2.全新打造了一批高能级的对外合作交流平台。过去10年西北五省(区)立足各自优势,依托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全新打造了各有侧重、均有特色、常态化运行的五大对外合作交流平台,使其成为西北地区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平台。陕西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的基础上,打造了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成为陕西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重要依托。新疆在乌鲁木齐对外经贸洽谈会的基础上打造了中国-亚欧博览会,目前中国-亚欧博览会已成为中国向西开放和临边开放的重要交流平台。宁夏在中国(宁夏)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暨中国·阿拉伯国家经贸论坛的基础上,于2013年将其升格为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其已成宁夏、西部乃至全国与阿拉伯国家开展人文交流、经贸合作和投资洽谈的重要开放平台。甘肃立足丝路敦煌文化打造了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成为甘肃区域经济发展、贸易合作、投资洽谈和敦煌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窗口。在搭建这些重大平台和窗口之外,西北五省(区)也围绕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常态化举办了一些双边、次区域、专业领域的经贸论坛、洽谈会和学术研讨会,如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克拉玛依论坛、甘肃·祁连山论坛、“一带一路”清洁能源发展论坛等的一些高端论坛,这些经贸论坛和交流会覆盖领域广,聚焦度单一,时效性突出,为西北五省(区)扩大对外开放提供了重要信息。

3.开辟了一系列新的对外货运航运班列。过去10年来,西北五省(区)围绕拓展经贸往来,开辟了一系列通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货运航运班列,以此为依托搭建了西北地区扩大对外开放的立体式通道。就货运班列看,从陕西西安始发的中欧班列长安号、甘肃的“兰州号”、“天马号”、“嘉峪关号”、“金张掖号”等跨境专列先后开启并常态化运行。宁夏—欧洲(布达佩斯)中欧国际货运班列、宁夏(银川)至伊朗(安扎利)“跨里海”国际货运班列等国际物流新通道先后开通试行。新疆依托其临边优势、口岸优势,一方面成为“渝新欧”、“义新欧”、“郑新欧”、“蓉新欧”、“汉新欧”等多条中东部地区通向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际货运班列的重要物流枢纽和节点。另一方面,也开通了“乌鲁木齐—叶卡捷琳堡”中欧班列、新疆—格鲁吉亚国际货运班列、中国·新疆—阿富汗货运班列。这些货运班列构筑起西北地区向西开放的重要外向通道。而从国际航班开行开通情况看,过去10年来,西北五省(区)先后开启了多条多向通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航线。例如,青海先后开辟西宁通向曼谷、首尔、台北、香港、东京、吉隆坡、麦地那、暹粒、芽庄和普吉等10条国际(地区)航线,(22)《我省开通2020年首条国际直航航线》,《青海日报》,http://leaders.people.com.cn/n1/2020/0109/c58278-31540826.html,最后访问时间:2020年1月9日。宁夏陆续开通银川至香港、迪拜、曼谷、芽庄等“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际航空枢纽城市的航线航班。(23)《宁夏建设“一带一路”,总书记这样指路》,ttps://www.sohu.com/a/401505185_731021#:~:text=%E5%BC%80%E9%80%9A%E9%93%B6%E5%B7%9D%E8%87%B3%E9%A6%99%E6%B8%AF%E3%80%81,%E7%9A%84%E5%9B%BD%E9%99%85%E8%B4%A7%E8%BF%90%E7%8F%AD%E5%88%97%E3%80%82,最后访问时间:2020年6月12日。

4.推动建设了一批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国际陆港等对外开放的功能承载体。过去10年间,西北五省(区)先后申请获批建设了13个综合保税区(西安综合保税区稍早建设除外)、陆续获批建设并投入运行11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24)《新增27个!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名单汇总一览(图)》,https://www.askci.com/news/chanye/20220209/1411211744875.shtml。总共建设或建成6个国际陆港(详见图1)。除此之外,西北五省(区)相继推动建设或建成了一批重要的航空口岸、临空产业园区、保税物流中心、国家级物流园区、海外仓、境外营销网络、进口直销平台。过去10年来西北五省(区)不断搭建对外贸易平台,积极拓展西北五省(区)融入“一带一路”扩大对外开放的新载体。据不完全统计,10年来西北五省(区)先后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设立超过40个商务代表处,新建国际营销近50个,与逾100个境外商协会建立合作机制,与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往来关系。与此同时,围绕对外开放新载体功能的完善和能效作用的发挥,西北五省(区)出台一系列“走出去”、“请进来”便利化措施,深化营商环境和投资服务便利化改革,不断探索各个省(区)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的对接机制,推动金融服务便利化,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国际陆港等对外开放载体发挥能效提供政策支持。

图1 西北五省(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国际陆港数量分布(25)资料来源:由作者收集资料自行绘制。

(二)过去10年西北地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的基本成就

通过过去10年西北地区融入“一带一路”的实践探索,依托顶层引领、平台支撑、渠道拓展和开放载体建设,西北地区扩大对外开放的内生动力显著增强,对外经济活跃度持续繁荣,依托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扩大对外开放取得显著成就。

1.从数量层面看,依托融入“一带一路”拓展了西北地区的对外贸易规模。数量层面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对比2013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时,10年来西北五省(区)依托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对外贸易规模有显著提升。贸易数据显示,2013年,西北五省(区)进出口总额依次为275.6亿美元(新疆)、14.03亿美元(青海)、32.18亿美元(宁夏)、102.4亿美元(甘肃)、201.3亿美元(陕西)。到2022年,西北五省(区)进出口总额依次为366.9亿美元(新疆)、6.46亿美元(青海)、38.61亿美元(宁夏)、88.3亿美元(甘肃)、726.4亿美元(陕西),整体上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其中,新疆、宁夏、陕西在进出口规模上保持较快且明显的增长,甘肃、青海则在换挡提速后保持了稳定增长的趋势。(26)特别说明:青海进出口规模在2013—2016年保持积极增长趋势,甘肃对外贸易在2015年后保持积极增长趋势。值得注意的是,西北五省(区)进出口贸易中的相当一部分来源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进出口贸易规模的增速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规模的快速增长。以陕西为例,10年间陕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额翻了两番,年均增长18.4%。(27)《陕西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全面开放新优势加快形成》,央广网,https://www.sohu.com/a/727287830_362042。尽管相较东南沿海地区,西北地区的对外贸易规模总量仍然较小,但过去10年依托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势,西北地区对外贸易规模拓展动能整体显著优于东北地区、西南地区,年均增速相对较快(详见图2),对外贸易规模正在加速提升。与此同时,10年来西北五省(区)在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双向直接投资、跨境收支规模上也取得显著成绩。

图2 2013年、2022年“一带一路”沿线区域重点省份进出口额对比图(28)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数据库以及各省(区)2022年统计公报,由作者换算单位整理而成。

2.从质量层面看,依托融入“一带一路”增强了西北地区扩大对外开放的韧性。质量层面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一是西北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有质的提升,特别是西北地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设施联通、民心相通有显著进展。以新疆为例,在设施联通方面成就显著。过去10年里,新疆开通118条双边国际运输道路(占全国国际运输道路路线的1/3),新疆至欧洲高速公路全线贯通,新疆至哈萨克斯坦的第二条铁路建成运营。(29)《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中国这十年·新疆”主题新闻发布会举行》,兵团网,http://epaper.bingtuannet.com/pc/cont/202208/28/c1028619.html。中吉乌铁路按规划也将于2023年开工。以陕西为例,过去10年里陕西在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民心相通方面成绩斐然。资料显示,过去10年里,陕西成为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招收留学生最多的省份之一,陕西已连续举办7届丝绸之路教育合作交流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达到50个。(30)《陕西起舞“一带一路”》,《陕西日报》,http://www.shaanxi.gov.cn/xw/sxyw/202208/t20220808_2233921_wap.html,最后访问时间:2022年8月8日。二是西北五省(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项目关键性进展,对外开放整体上迈向更宽、更深、更广的领域。中泰新丝路塔吉克斯坦农业纺织产业园、中甘国际承建的援塞拉利昂国家体育馆和学校项目、中阿(约旦)马铃薯产业科技示范园等西北五省(区)承担或者承建的一批重要工程、重要项目和重大产业合作项目先后投入建设和运营。依托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强“五通”合作正在使西北地区对外开放的类型极大丰富,使西北地区对外开放体系的韧性得以增强。

3.从地位层面看,依托融入“一带一路”奠定了西北地区向西、向南开放的突出地位。地位层面的成就主要体现在:第一,西北地区向西开放的长期努力有了显著的成就,其奠定了西北五省(区)成为支撑中国陆路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地位。自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向西开放成为国家拓展对外开放格局的重点方向。西北五省(区)在顶层治理和各种政策作用下,与中亚、中东的经贸和人文合作显著加强,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构建东西双向互济的贸易通道的作用日益凸显。西北地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成为中国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扩大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实践前沿。第二,西北地区向南开放的初步格局加快形成,在加强西北地区内部联动的基础上对西北地区的整体对外开放方向进行了突破。西北地区参与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举措,改变了西北地区长期依托东部地区向东开放的间接开放模式,通过整合地区优势和西部大联动,使西北地区依托西南地区向南开放的间接开放模式进一步丰富。总的来看,通过过去10年融入“一带一路”的实践探索,西北五省(区)正在成为国内通过依托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参与者,西北地区也成为构建向西开放大通道、大平台的重要核心地区。从某种程度上看,西北地区的对外开放水平也成为衡量共建“一带一路”成效的重要标志之一。

四、西北地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经验和主要挑战

(一)西北地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的重要经验

回顾过去10年西北地区依托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努力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的实践历程,一些对该地区进一步融入“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以及其他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可供参照和借鉴的重要经验逐渐形成。这些重要经验主要有:

1.紧紧抓住“一带一路”是西北五省(区)扩大对外开放的最大机遇。西部内陆型地区的对外开放一直是我国对外开放问题中一个关键难题。对于西北地区而言,其在我国对外开放格局中处于不沿边、不靠海、不临江的劣势地位,长期处于对外开放的腹地和末梢。破解西北内陆型地区对外开放难题,无论从改革开放早期还是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都进行过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但受制于对外开放战略重心的原因成效欠佳。2013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后,凸显了西北地区在向西开放中的前沿地位,使西北地区向西开放的优势突出出来。在此背景下,西北五省(区)不断提升融入“一带一路”与扩大对外开放之间关系的认知,紧紧抓住“一带一路”最大机遇,通过顶层治理的前瞻化、政策体系的完备化,不断构筑内陆地区制度性开放的基石,加强对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实践引领,持续性实施了一系列对外开放新举措,形成了新时代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初步格局,也使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成为新时代破解西北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难题的制胜法宝。可以说,从认识到紧紧抓住“一带一路”是西北地区扩大对外开放的最大机遇,再到在实践中把融入“一带一路”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引领,是西北地区在新时代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格局的重要经验之一。而事实上,习近平在2019年视察甘肃、2020年视察宁夏与陕西时指出,对于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而言,“一带一路”就是最大机遇。围绕落实习近平在视察中关于“一带一路”倡议重要论述和讲话精神,也是这一重要经验的主要内涵。

2.把西北五省(区)区域性开放战略纳入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向西开放的总体布局之中,聚集开放优势。对西北五省(区)各自的对外开放而言,由于长期对外开放水平较低,在向东抑或向西,向北还是向南实难选择。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使西北五省(区)各自的区域性对外开放战略得以整合。整体性融入“一带一路”向西开放不仅成为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西北五省(区)扩大对外开放的利益最大公约数。于西北五省(区)而言,融入“一带一路”的重心在于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西北五省(区)有相较于其他地区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例如,西北地区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与中亚、西亚、中东欧乃至西欧国家等经济互补性很强,合作潜力巨大。正因为如此,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后,西北五省(区)依托其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地理位置优势、经贸优势和人文优势,聚焦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先后确立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核心区(新疆)、大通道(甘肃)、开放高地(陕西)、人文经贸支点(青海、宁夏)等侧重不同的功能定位,并以此为支撑不断与中亚、西亚国家拓展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逐步夯实西北地区向西开放的区位优势。这种把区域性开放战略纳入我国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向西开放的总体布局之中的做法,化零为整,又化整为零,既突出了区域整体对外开放优势,也激活了单独区域开放要素,是西北地区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用实践探索积累的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格局的重要经验之一。其也开启了国内依托“一带一路”建设探索区域开放模式的新实践,成为不同区域依托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参照和经验来源。

3.以贸易畅通和民心相通为主要抓手稳步提升西北五省(区)对外开放水平和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西北五省(区)立足于向西开放的区位优势,紧紧围绕参与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在贸易畅通和民心相通方面铆劲发力,提升西北五省(区)融入“一带一路”内在动能。在贸易畅通方面,西北五省(区)一方面围绕开设或者增开货运班列,积极拓展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贸易交往的渠道和平台支撑;另一方面,围绕发展外向经济积极打造对外开放的功能承载区,一批跨境电子综合试验区相继获批建设或建成运行,成为西北五省(区)聚集各类开放要素向西开放的重要载体。在民心相通方面,自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西北五省(区)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教育科技、文化旅游、减贫经验等的交流合作优势不断形成,先后通过举办了一些例如中阿博览会、敦煌文博会等有利于增进民心相通的高端论坛,实施了一些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教育留学和人文交流项目,在支撑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交流交往中作用地位进一步突出。贸易畅通和民心相通成为西北五省(区)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主要途经,通过实践探索也成为西北五省(区)融入“一带一路”的主要抓手。以贸易畅通和民心相通为带动,西北五省(区)配合国家间宏观对接战略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资金融通等也随之稳步推进。这种以“五通”中的贸易畅通和民心相通为主要抓手,以其他联通内容为辅助的对外开放实践,先“两轮驱动”、后“并驾齐驱”融入模式,是西北五省(区)依托融入“一带一路”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经验之一。

(二)西北地区融入“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纵然在过去10年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取得了重要成就和积累了宝贵经验,然而在新征程上面向融入“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西北五省(区)仍面临着一些重大风险挑战。

1.国际国内对外开放形势不容乐观。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疲软仍是常态,全球增长低迷和全球治理失能失效依然持续,由美国对华发动的贸易战引致的中美对抗不断加剧,中国对外开放的国际环境形势日趋严峻。于中国而言,在开放空间上,面向美国、欧盟国家、印度等的开放空间由于这些国家人为建立的壁垒逐步被压缩。在开放水平上,随着西方国家不断叫嚣“脱钩”、“断链”,蕴含高科技、高技术的全球产业链、价值链构建的可能被人为隔断。在开放的正义性上,无论是中国国际经贸合作还是“一带一路”合作实践均面临着“债务论”、“殖民侵略”等污名化攻讦。在开放延续性上,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范围内消除非系统性外部冲击推动国际各类要素流动的努力仍在进行。中国对外开放的大环境的形势不容乐观,也成为西北地区扩大对外开放不得不面临的重大前提。就西北地区向西开放的优势而言,依托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向西开放本身也面临三重挑战:其一,具有传统合作优势的向西开放的前沿中亚地区、西亚地区国家,面临由于产业结构问题导致的经济跌宕不稳的困境,以致合作的稳定性存在风险。其二,具有重要合作潜力的向西开放纵深地域的部分亚洲国家,深处地区动荡、战争冲突的漩涡,短时期难以与这些国家立足深度互补的比较优势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其三,具有巨大市场空间的向西开放的主要目的地的中东欧乃至西欧国家,由于文化、距离以及合作传统的关系,系统性持续性地与这些国家建立关系难度极大。也正是在此背景下,西北地区依托融入“一带一路”向西开放尽管迎来重要机遇但如何扩大开放格局和持续夯实仍面临严峻的形势。

2.西北地区整体对外开放优势仍需聚合。就西北地区依托“一带一路”建设向西开放的优势看,西北地区既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关键地带,也处于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和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核心区域,向西开放的独特优势相对突出。地域的密接性和区位功能的相似性使西北五省(区)任一省(区)域不具有单独承担向西开放的功能,相反越发需要加快区域聚合来凸显西北地区对外开放的优势。更进一步地,随着中美对抗加剧,东西方经贸交往裂隙渐生,中国正在不断重视并持续加大“一带一路”合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西北地区如何深度融入“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将成为中国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的重要内容和重点方向。于西北地区而言,依托融入“一带一路”向西开放的作用和地位将更加突出。但目前西北地区整体对外开放的内在合力仍然尚需形成,其体现为:一是如何整合西北地区向西开放的区域优势,形成整体功能统一内部各有差别的区域整体性的开放秩序仍需进一步形成,西北地区整体层面融入“一带一路”顶层治理相对不足。二是西北地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地理毗邻优势如何转换为硬联通优势,人文优势如何转换成为经贸优势仍是现实难题,西北地区在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和地区沿线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资金融通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三是与西北地区当前和未来的对外开放的地位对比,对外开放要素的质量相对低下,体现为各个省(区)域内开放资源、要素、主体的活力仍然较低,一些硬件平台潜力仍需挖掘,平台机制的功能尚需完善,对外微观主体相对缺乏。

3.共建“一带一路”阶段转变和业态更迭引致西北五省(区)既要不断巩固合作也要持续拓展合作面临诸多困难。经过过去10年的“一带一路”建设实践,共建“一带一路”合作领域由易到难,由浅及深,西北地区融入“一带一路”的实践也不例外。目前西北地区融入“一带一路”已经到了关键、阵痛性、综合复杂的转变期。其体现为,尽管西北地区融入“一带一路”的实践探索成就显著,但累积的、需要破解的现实问题依然较多。其主要体现为西北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一些领域的合作还不牢靠,例如粮食、蔬菜进出口;一些领域的合作存在诸多非经济风险,例如能源和大宗商品;一些领域的合作处于试点探索的阶段,例如中医、中药产业“走出去”;一些领域的合作已有成效但如何推广仍是问题,例如减贫经验的交流互鉴,等等。这些问题反映出西北地区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本身存在一些阶段性“痼疾”。而进一步随着共建“一带一路”转向高质量建设阶段,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成体系的“一带一路”合作成为未来趋向。特别是绿色丝路、健康丝路、减贫丝路、数字丝路、创新丝路等的提出,不断拓展共建“一带一路”的新业态和新内容,对西北地区融入“一带一路”向西开放提出更高的要求。从合作属性上看,当下西北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大多数合作属于贸易属性,随机性和流动性较强。绿色丝路、健康丝路、减贫丝路、数字丝路等共建“一带一路”新业态要求要在理念、技术、技艺和知识层面开展深度交流合作,其往往构建在产业和项目合作属性之上,其内在要求要加快实现从贸易属性的合作向贸易和产业双重属性的合作并重转变。面对这些由于“一带一路”新业态更迭产生的新要求,西北地区明显存在各类掣肘和短板。

五、未来西北地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展望

总体来看,过去10年西北地区融入“一带一路”的实践及其成就,基本奠定了西北地区面向“一带一路”沿线特别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向西开放的重要地位,生动呈现了西北内陆地区依托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增强地区对外开放动力和活力实践逻辑,力证了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是西北地区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根本依托。当前西北地区融入“一带一路”面临的形势,以及过去10年来西北地区融入“一带一路”探索形成的重大功能地位内在要求,西北地区要依托“一带一路”建设承担优化区域开放布局的重大任务,服务“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快速形成,在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更大作用。其核心要求要推动西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持续加强“一带一路”合作。基于此,未来在共建“一带一路”新征程上,立足显著成就,依托重要经验,应对重大挑战,西北地区应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持续加大顶层引领。顶层引领是西北地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未来,着眼于西北五省(区)紧紧抓住“一带一路”重大机遇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仍需要持续加强顶层引领。从早期西北地区融入“一带一路”擘画的蓝图看,西北地区融入“一带一路”顶层治理呈现省(区)层面的谋划规划已基本相对全面且具有持续性属性。但从西北整体和各省(区)市域、县域的顶层治理和具体实施方案看,西北地区整体层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顶层设计相对不足,各个市域、县域缺少逐层落实的方案,区域—省域—市域(县域)三级顶层治理体系性不足。据此,未来从国家层面而言,要加强西北地区整体融入“一带一路”的顶层治理,对西北地区融入“一带一路”的地位、角色、方向、重心和路径等进行系统的顶层设计,着力于谋划和布局一些能激活、调动和发挥西北地区整体融入“一带一路”的重大项目,例如国家层面的区域性大宗商品保供基地等。就各省(区)而言,要依托市域、县域经济优势和特色,结合省级层面相关顶层设计,依上而下、从大向小、从宏观到具体,科学制定市、县级融入“一带一路”规划方案和实施纲要,逐步完善市、县层面末端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顶层设计。对于开放度较高的新疆、陕西等省(区),要探索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省级层面的政策对接和顶层合作引领,尝试打造“一带一路”省(沿线国家)省(西北地区)全方位合作的先行区和示范区。

二是注重加强内部联动。内部联动是西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必然过程。因此,未来着眼于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要注重加强西北地区依托融入“一带一路”扩展开放格局内部联动的工作。第一,要积极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和探索性推动西北经济走廊建设。依托参与西北陆海新通道建设,强化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在海、陆、空等基础设施的硬联通;依托参与西北经济走廊建设,不断完善西北五省(区)各个市、县道路基础设施的相互联通。第二,要从国家层面或者省级层面,构建西北五省(区)融入“一带一路”的协调机制。例如探索构建西北五省(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指挥部,加强省(区)际间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规划、制度等的衔接,统筹调控重复性、竞争性的经贸合作,避免低水平“走出去”和“引进来”的低端对外开放。第三,要积极推动货运班列、平台和一些开放载体的内部联动。加大各个对外平台载体通道的统筹,积极推动跨境电商试验区错位发展,逐步分化丝博会、文博会等平台功能,避免重复性竞争。重点推动西北地区特色农产品对外出口,不断夯实货运班列的密度和常态化运行机制。第四,要着力整合西北地区优势资源,培育联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跨境产业链。例如,要立足整合西北地区旅游资源,培育和发展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跨国旅游。

三是要在不断夯实既有合作基础之上探索拓展“一带一路”新合作。拓展“一带一路”新合作是西北地区融入“一带一路”的质量保障。未来着眼于夯实已有合作和拓展“一带一路”新合作:第一,要着力培养外贸主体、完善对外开放平台载体功能以及培育出口自主品牌等,持续加大西北地区与中亚、西亚地区在粮食、畜产品、矿产、能源等主要领域的贸易合作。第二,要继续完善和利用好丝博会、亚欧博览会、文博会等平台功能,不断夯实其在对外宣传、经贸投资、人文交流以及讲好西北五省(区)丝路故事上的功能,谋划一批理念认同和民心相通科教文化、人文交流宣传推介项目。第三,加强绿色合作和农业技术合作。积极整合西北地区农业产业技术优势,依托供应链、产业链优势,立足西北地区在封禁区保护、寒旱农业、戈壁农业、节水农业等优势,拓展西北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在生态治理、可持续生计替代、新型农业等领域的合作布局。第四,要进一步在教育人文交流基础上推动科技合作交流,探索西北地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以项目考察团、短期培训班、联合技术攻关、共建实验室等形式开展的科技合作新实践。特别是要依托中国援外培训项目常态化实施,注重培育并打造一批如甘肃“太阳能应用研修班”等类型的“一带一路”科技合作实践品牌项目。第五,要依托西北地区独特的中医中药优势,推动西北地区中医中药产业向西“走出去”,特别是加强中医的合作交流,以中医“走出去”带动中药产业“走出去”,拓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公共卫生治理和健康共同体建设的具体实践。

四是积极做好经验总结和借鉴。过去10年西北地区融入“一带一路”的实践探索,凝结着一大批覆盖不同领域、不同层面和不同内容的丰富经验。基于问题意识,总结经验,开展经验交流与互鉴将是未来西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手段。首先,要注重西北地区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与中亚、西亚地区国家建立经贸合作关系的经验总结,尤其是注重一些旗舰项目经验的总结与推广,探索建立西北五省(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案例库,使其成为国内其他地区参与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参照。其次,要加大西北地区省(区)际之间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经验交流机制,立足于共建“一带一路”10周年时间节点,谋划贯穿区域、省域、市域、县域的西北地区融入“一带一路”经验交流会,推动建设覆盖各主体、各行业的西北地区融入“一带一路”定期经验交流机制。最后,要西北地区与中亚五国在减贫领域经验的交流互鉴,围绕《西安宣言》内容的落实,探索建立西北五省(区)与中亚五国一对一结对子形式开展减贫经验交流的机制,以此为支撑打造西北五省(区)与中亚五国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先行区和试验区。

猜你喜欢
五省西北地区西北
一座西北小城
“二青会”预赛西北五省代表队自由式摔跤甲组成绩分析
近60年西北地区森林资源变化分析与思考
西北不惑
三集一体机在西北地区适用性分析
黔西北行吟
西北地区首届课博会在宝鸡召开
西北望
农村民主管理的村民评价——五省60村的跟踪研究(1999—2011)
土地革命战争前期中共在西北地区的兵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