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形 给孩子一个想象的支点

2023-12-29 02:22邱荷花邢洁
幸福家庭 2023年20期
关键词:小班想象力想象

邱荷花 邢洁

3~6岁不仅是培养幼儿绘画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关键阶段,还是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的黄金阶段。因此,教师要重视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想象空间。在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幼儿可以以已有的图形为基础,通过添加或组合的方法,创造出新的动物形象。例如,在圆形的基础上,幼儿可以通过添加“四肢”和“头部”等,将其联想为“小熊”或“小猫”等动物形象。借形想象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拓展思维,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借形想象,幼儿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活动,从而提高创造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如造型各异的云、高低错落的山。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借形想象是一种重要的创意想象方法,它是指以相似或相关的对象为基础进行想象。这种方法常被应用于美术教学中,对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起着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运用借形想象的方法引导幼儿进行绘画。借形想象的表现形式繁多,包括色彩斑斓的块状图案、车轮滚过的痕迹、纠缠的毛线团、滴落的颜料、有压印纹理的纸团等。生活中的各种物品都可以成为绘画的材料,幼儿通过发挥想象力,可以创造出丰富多彩、生動有趣的作品。为了让小班幼儿感受绘画的乐趣,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各类素材,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由地发挥想象力,从而喜欢上绘画。

一、提供各类玩色素材,激发幼儿创造潜力

(一)多样的绘画材料

以往,小班幼儿通常用记号笔和油画棒进行绘画,由于幼儿手部肌肉尚未完全发育,部分幼儿在涂色时总觉得手很累,因而不太喜欢绘画活动。基于此,教师可以尝试从纸张、画笔、手工创意等角度出发为幼儿提供各种材料,例如,牛奶盒、蟹壳、玻璃瓶可以化身为幼儿的创作画布,而棉签、纸球、刷子甚至手指都可以成为他们的绘画工具。幼儿可以把牙签插在红薯上变成“刺猬”,把几个鸡蛋连在一起变成“毛毛虫”;可以利用瓜子壳、开心果壳、花生壳、蛋壳等作画,在其表面添画并绘制各种形象。幼儿还可以用综合材料装饰一次性纸盘,把它变成“小太阳”;把纸杯剪成花的形状;在杯底上用综合材料进行装饰,表现“狮子头”“乌龟壳”;等等。丰富的绘画材料能够紧紧抓住幼儿的心,激发幼儿借形想象的兴趣。

(二)不同材料的自由组合

在一次以“变”为主题的美术活动中,笔者为幼儿提供了肯德基的餐盒、吸管、牛奶盒子等废旧材料,鼓励幼儿进行再加工。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有的幼儿在餐盒旁边插上几根吸管,把它变成了一只“大螃蟹”;有的幼儿把汉堡盒子打开,在上面写上数字,把它变成了“笔记本电脑”和“收银台”;有的幼儿在牛奶盒上挖了四个小孔,再将吸管插进孔里,变成了一张“桌子”。由此可见,教师提供多样化的材料开展美术活动,可以充分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结合小班幼儿的特点,教师可以设计“借废变为宝”“借形剪纸画”“借形手掌画”“借形吹画”等美术活动。例如,小班幼儿喜欢拼贴、撕折纸张,笔者让幼儿用手撕出“老虎”的身体,再添画上“老虎”五官,从而引导他们创作出生动形象、可爱调皮的“老虎”(图1)。

(三)废旧材料再利用

生活中的废旧物品也能为幼儿的创意美术活动提供创作素材。例如,在小班美术活动“袜子的联想”中,笔者根据“袜子柔软易变形”的特点,先让幼儿将袜子变形,再根据形状开展想象,同时利用各种废旧材料组合创造,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借形,在游戏中想象。笔者为幼儿提供了颜色不同、大小不一的袜子,幼儿对袜子进行团、翻、卷等,并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了“小帽子”“小鱼”“滑滑梯”等(图2)。通过参与这一活动,幼儿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增强了环保意识。

二、借助“点、线、面”游戏,打开幼儿借形

想象的翅膀

教师可以利用任何物品,从点、线、面等角度,为幼儿开启一扇想象之门。人类最初的想象,是从一个点、一条线、一个面开始的。小班幼儿年龄小,绘画能力较为薄弱,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用游戏的方式接触“点、线、面”相关知识。

(一)点的集结与运用

点,这一美术基础元素,看似平凡,却蕴藏着丰富的可能性。看似简单的点的组合,实际上可以创作出令人惊叹的创意作品。无论是瓶盖轻轻压出的点,还是手指随心所欲点出的点,都能被巧妙地转化为充满个性的艺术创作。在“小兔找妈妈”美术活动中,笔者在纸上画了一个大圆圈,然后询问幼儿:“这是什么?”幼儿的回答丰富多样,有的说这是一颗蓝莓,有的认为是一颗纽扣,还有的说是一个皮球。笔者进一步提问:“你想把它变成什么呢?”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的幼儿在圆的周围添加了线条,把它变成了“太阳”;有的幼儿加上两条线,把它变成了“小凳子”;有的幼儿在圆上加上了小点,把它变成了“纽扣”;有的幼儿把它变成了“笑脸”;有的幼儿把它变成了“花朵”;等等(图3)。通过参与这个游戏,幼儿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幼儿对绘画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体验到了绘画游戏的乐趣。

(二)线的交错想象

线条是绘画的元素和语言。在幼儿创作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托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生动有趣的游戏情境,让幼儿在画线条的过程中由无意涂鸦转向有意涂鸦,使画面显得愈加丰富和生动。

例如,在小班借形想象美术活动“小鱼捉迷藏”中,笔者首先创设一个游戏情境,即“线条宝宝藏在小圆点里,线条宝宝找朋友”,让幼儿在画纸上以交错的方式画出均匀的线条。随后,笔者引导幼儿仔细地观察这些线条,通过想象把线条转化为“小鱼”的形象。这激发了幼儿寻找“小鱼”的兴趣,使他们从简单的线条中发现并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形象。最后,笔者鼓励幼儿为找到的“小鱼”添画眼睛、鱼鳍等细节,让“小鱼”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明(图4)。这一环节使绘画作品的画面更加丰富,同时也帮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完成了美术活动的任务。

(三)面的添加创造

洒在桌子上的颜料,也能成为幼儿创作的素材。当看到颜料在画纸上留下歪歪扭扭的痕迹时,幼儿的想象力得到了激发,促使他们进行创作。例如,把一张普通的白纸随便往颜料上一盖,压一压,自然形成了印迹,幼儿点上眼睛、勾出轮廓,一条调皮可爱的热带鱼游来了;绿绿的田野中一只小青蛙正跳起来吃蚊子呢;等等。

一个手掌也能引起幼儿的注意。例如,在小班美术活动“手掌变变变”中,笔者出示手掌,根据幼儿的回答对手掌进行变形,如“变成‘小鱼了”“变成‘手套了”“变成‘小鸟了”。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他们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了想象力。

由此可见,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都可以成为美术活动的源泉。美术教育没有既定的模式,也不拘于具体的形式,每次活动都像是教师在带领幼儿进行探险,在想象中进行旅行。有时候,成人只需要帮助孩子推开想象的窗,而美丽的景色则需要让他们自己去观察、去发现。

三、创设多种繪画形式,丰富幼儿借形想象的途径

传统的绘画教学方式以个人作画为主,这导致幼儿难以观察到他人的绘画过程,从而限制了他们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当前,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长卷式绘画、箱子作画等方式,引导幼儿一起绘画,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在绘画中,幼儿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通过画画来展示自己的创意和个性。同时,幼儿在绘画的过程中能够互相交流想法、互相学习,从而增强合作意识。在开始绘画之前,幼儿可以向他人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并积极地讨论、交流。在这样的交流环境中,幼儿可以借鉴他人的想法,整合自己的思维,从而促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的提高,从“要我画”转变为“我要画”。

四、通过动作想象,培养幼儿借形想象的表现力

儿童美术教育专家薛文彪认为,创造性思维主要通过想象实现,而想象是通过转换来实现的,动作表现的方法可以培养幼儿借形想象的表现力。教师可以让幼儿躺在大的纸张上摆出不同的姿势,然后把幼儿摆出的姿势沿着轮廓画出来。接着,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进行借形想象,将动作轮廓转换成图形,或是将动作轮廓作为背景进行添画创作。同时,教师要启发幼儿,让幼儿画出自己的感受。

在小班美术活动“快乐的曲线”中,笔者手持彩带,随着音乐节奏舞动,以帮助幼儿感受和理解曲线。接着,幼儿也舞动彩带,进一步观察曲线。笔者问道:“跳舞的彩带像什么呢?像小虫、蛇还是水?它又是怎样动的呢?”然后,笔者让幼儿尝试用食指画出彩带舞动的轨迹,以此锻炼他们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最后,在“曲线找朋友”游戏中,幼儿需要将曲线添画在“动物”身上或特定的场景中。采用这种方式,幼儿渐渐发现曲线可以联系很多东西,从而打开借形想象的大门。

结语

儿童美术教育专家薛文彪认为,宁愿幼儿的画展现出原始的、未经修饰的韵味,也不要过于追求完美无瑕的画作;宁愿幼儿以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和表现形状,也不强求他们画出完全符合标准的形状。借形想象是一种独特的教学方式,能够引导幼儿从新的角度思考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在愉悦的游戏中,幼儿能够自由地展现艺术天赋,让想象插上翅膀,让创意飞扬。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中区龙潭实验幼儿园)

猜你喜欢
小班想象力想象
快乐的想象
看见你的想象力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打开新的想象力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小班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
嘿,来点想象力——读《跑酷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