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联合Mulligan 动态关节松动术治疗肩袖损伤效果观察

2024-01-05 06:07魏袁晔陈顺喜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24期
关键词:肩袖活动度肩关节

魏袁晔 陈顺喜 余 静

肩袖损伤是导致肩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急性损伤通常是由创伤直接引起,慢性损伤多继发于肩关节周围附件退变和慢性劳损[1]。笔者采用温针灸联合Mulligan 动态关节松动术治疗肩袖损伤,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选取我院2020 年6月至2022 年10月收治的肩袖损伤患者96 例。纳入标准:肩关节疼痛、无力、活动受限症状≥1 个月;经肩关节MRI 检查显示肩袖部分断裂,撕裂范围≤1 cm,适合保守治疗。排除标准:肩袖撕裂范围>1 cm,肩袖肌腹脂肪化及萎缩程度>50%,合并肩关节脱位、骨折、肿瘤等,合并其他脏器严重疾病,妊娠或哺乳期。本方案遵循《赫尔辛基宣言》原则,患者知情同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 例。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Mulligan 动态关节松动术治疗:指导患者取健侧卧位或坐立位,医师将两手分别放置在患者肩峰和肩胛下角处,使肩胛骨上提、下降、前伸、后缩、上回旋、下回旋,然后使盂肱关节向头端、尾端、前后滑动,使肩锁关节向前滑动,最后向后、上、前、下滑动胸锁关节。以上操作均在患者能耐受的范围进行,每个动作均操作5 次,每次至少持续6 s。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温针灸治疗,取肩髃、肩髎、肩贞穴。嘱患者取端坐位,腧穴部位消毒,手持一次性毫针(0.25 mm×40 mm),直刺入皮肤1.0 ~1.2 寸,行针得气后将长约20 mm 的艾条段插在针柄上点燃进行艾灸,用隔热垫以防烧伤,每次治疗20 min。两组均每日治疗1 次,每周5 次,共4 周。

1.3 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治愈:肩关节疼痛消失,活动正常,功能恢复;显效:肩关节疼痛明显减轻,活动正常,功能基本恢复;有效:肩关节疼痛有所减轻,活动功能均有所改善,但仍受限;无效:肩关节疼痛、功能无明显改善或加重。临床治愈、显效、有效合计为总有效。

1.4 观察指标

① 肩关节活动度:用量角器对患者肩关节前屈、外展、后伸、内旋、外旋活动度进行测量。② 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范围0 ~10 分,评分越高表明疼痛越严重。③ 肩关节功能:采用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UCLA),包括疼痛、功能活动、前屈活动度、前屈肌力和满意度5 个方面,总分35 分,评分越低表明肩关节功能越差。④ 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包括进食、穿衣、洗澡、修饰等方面,满分100 分,评分越低表明生活活动能力越差。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年龄、病程、肩关节活动度、VAS 评分等)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性别、损伤部位、总有效率等)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男25 例(52.1%),女23 例(47.9%);年龄20 ~69 岁,平均(42.0±10.1)岁;病程平均(11.1±3.5)个月;损伤部位:右肩30 例(62.5%),左肩18 例(37.5%)。观察组男26 例(54.2%),女22 例(45.8%);年龄19 ~66岁,平均(45.3±12.8)岁;病程平均(10.5±4.0)个月;损伤部位:右肩28 例(58.3%),左肩20 例(41.7%)。两组性别、损伤部位、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04、0.17,t= 1.40、0.78;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比较

由表1 可见,治疗前两组肩关节活动度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肩关节活动度均较前改善,且观察组前屈、外展、外旋活动度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治疗前后VAS 评分、UCLA 评分、ADL 评分比较

由表2 可见,治疗前两组VAS 评分、UCLA 评分、ADL 评分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VAS 评分、UCLA 评分、ADL 评分均较前改善,且观察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UCLA 评分、ADL 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 评分、UCLA 评分、ADL 评分比较 ()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 评分、UCLA 评分、ADL 评分比较 ()

组 别 例数 VAS 评分 UCLA 评分 ADL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8 5.0±1.2 1.8±0.5 18.7±3.9 29.5±5.6 79.7±6.1 96.4±8.7对照组 48 4.9±1.1 3.8±0.7 19.3±3.1 24.9±4.5 80.4±7.2 88.7±6.5 t,P 0.43,>0.05 16.11,<0.01 0.83,>0.05 4.44,<0.01 0.51,>0.05 4.91,<0.01

2.4 两组疗效比较

由表3 可见,观察组总有效率(95.8%,46/48)高于对照组(81.3%,3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5.03,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表3 两组疗效比较 [例(%)]

3 讨论

肩袖指包绕肱骨头周围的腱性组织,在维持肩关节稳定和功能活动中发挥关键作用,该组织的止点为腱索,血供较差,较易损伤。非手术治疗是中小型肩袖损伤的首选方案,常见疗法包括物理疗法、手法治疗、关节内注射药物、中医疗法等。Mulligan 动态关节松动术与传统关节松动术均以生物力学原理为基础,通过微小活动纠正关节面错位,恢复关节正常解剖位置,改善关节活动障碍,缓解关节疼痛;但Mulligan 动态关节松动术强调关节内的持续滑动结合关节生理活动,需要患者主动参与到肩关节的运动控制,在患者疼痛耐受范围内进行动态调整肩关节的活动,避免继发性损伤,故Mulligan 动态关节松动术更易被患者接受,安全性更高[2]。

肩袖损伤属中医“肩痹”“筋伤”等范畴,多因年老体虚、劳伤筋骨、外伤或感受风寒湿邪等导致肩部经络气血瘀滞,临床治疗多用行气活血化瘀之法。温针灸是我国传统特色疗法,是针刺与艾灸相结合。针刺具有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行气活血的作用,可减轻组织水肿,改善局部血液供应,并能通过抑制炎性因子表达及促进内源性阿片肽分泌等途径发挥镇痛效应。一项Meta分析显示针刺治疗肩袖损伤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显著[3]。艾灸温经散寒,艾灸温热及辐射效应传导可加快机体组织血液循环,对神经功能进行刺激调节,降低神经末梢感受器兴奋性,提升疼痛阈值,发挥镇痛消炎作用[4]。本文针刺取穴选用肩髃、肩髎、肩贞三穴,此三穴所属手三阳经脉均循行于肩部,将温针灸刺激施于此三穴可促进肩部经络气血疏通。

综上所述,温针灸联合Mulligan 动态关节松动术治疗肩袖损伤效果满意,能有效缓解患者肩关节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提高生活活动能力。

猜你喜欢
肩袖活动度肩关节
肩关节镜术后进行肩关节置换术感染风险高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能量多普勒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价值
网球运动员肩袖损伤的生物力学分析
重新认识肩关节骨折脱位
肩袖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MRI及三维超声对肩袖损伤诊断方法的比较
肩关节生物力学
辨证治疗肩关节周围炎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