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课程培训在2 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2024-01-05 06:07吴晓翠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24期
关键词:达标率血糖糖尿病

吴晓翠

糖尿病是一种以遗传因素为基础,以不良生活方式为推动而形成的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2 型糖尿病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会引发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及周围神经病变等并发症。糖尿病健康教育指通过开展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帮助糖尿病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及技能,培养健康意识和信念,以及如何有效地改变生活方式和控制血糖的过程。本文观察健康教育课程培训在2 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干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选取我中心2021 年1—12 月诊治的2 型糖尿病患者100 例。纳入标准:符合2 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即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2 h 血糖≥11.1 mmol/L,伴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症状;年龄18 岁及以上;能独立配合完成干预方案。排除标准:1 型糖尿病;患有恶性肿瘤;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精神疾病,无法完成观察;已发生严重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等。本方案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要求。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 例。

1.2 干预方法

患者入组后由同一工作人员采集和记录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行常规宣教,如解释疾病相关知识、降糖药物、用药及饮食注意事项等。观察组予健康教育课程培训:向患者发放糖尿病健康教育手册及我中心健康教育课程表。每月以讲座形式开展集中性健康教育授课一次,内容包括糖尿病基本知识、合理用药指南、饮食调节方法、运动方法及并发症预防等,并在授课现场解答患者提问。在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观察和记录患者所掌握的糖尿病相关知识。在课程培训阶段,为进一步加强患者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考勤及有奖竞猜活动等。在每月授课的当天测定患者血糖相关指标,如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等,指标不合格者进行一对一辅导,调整用药方案。对于课程期间已发生糖尿病并发症者,给予相应处理,严重者安排入院治疗。整个课程培训持续半年,培训结束时测定疾病相关指标。

1.3 观察指标

① 两组治疗前后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及自我管理情况。知识掌握情况采用糖尿病健康知识测试问卷进行评估[1]:>20 分为优秀,15 ~20 分为一般,<15分为较差。自我管理情况采用糖尿病自我管理量表进行评分[2]:主要项目包括治疗依从性、饮食及运动情况,>23 分为优秀,17 ~23 分为一般,<17 分为较差。②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相关指标,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达标判定标准:空腹血糖6.0 ~7.0 mmol/L,餐 后2 h 血 糖8.0 ~10.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7%。③ 两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及再住院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6.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年龄、BMI、糖尿病知识掌握评分、自我管理评分等)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性别、糖尿病家族史、并发症等)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男27 例(54.0%),女23 例(46.0%);年龄平均(56.4±9.3)岁;BMI平均(26.3±2.3)kg/m2;糖尿病家族史17 例(34.0%)。观察组:男26 例(52.0%),女24例(48.0%);年龄平均(55.6±9.4)岁;BMI平均(26.5±2.2)kg/m2;糖尿病家族史16 例(32.0%)。两组性别、糖尿病家族史、年龄、BMI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04、0.05,t= 0.43、0.44;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糖尿病知识掌握和自我管理情况比较

由表1 可见,治疗前两组糖尿病知识掌握评分和自我管理评分接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糖尿病知识掌握评分和自我管理评分均较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两项评分均达到优秀标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糖尿病知识掌握和自我管理情况比较 ()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糖尿病知识掌握和自我管理情况比较 ()

组 别 例数 知识掌握评分 自我管理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0 12.5±1.4 17.1±1.7 17.3±1.1 22.7±1.9观察组 50 12.5±1.5 22.1±2.1 17.4±1.3 30.2±2.5 t,P 0.001,>0.05 13.09,<0.01 0.42,>0.05 16.89,<0.01

2.3 两组治疗后血糖相关指标达标率比较

由表2 可见,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治疗后血糖相关指标达标率比较 [例(%)]

2.4 两组并发症和再住院情况

并发症:对照组5 例(10.0%),其中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各2 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 例;观察组2例(4.0%),糖尿病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各1 例。再住院:对照组10 例(20.0%),观察组5 例(10.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再住院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 0.61、1.96,P>0.05)。

3 讨论

糖尿病治疗目的是长期全面地控制高血糖和其他代谢紊乱因素,如果血糖控制正常,并发症的发生率将会降低,继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3]。糖尿病患者口服常规药物,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血糖,但患者对整个治疗过程缺乏应有的积极性,日常饮食控制不佳,长期坚持执行效果不理想[4]。随着对糖尿病疾病进展及并发症的认识不断深入,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也逐渐引起临床重视,科学有效的规范化管理对糖尿病患者的依从性和自我管理有显著作用[5]。

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及靶器官受损均与血糖水平控制较差密切相关,治疗过程中若血糖波动幅度大或未能控制到正常水平,会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健康教育课程培训。通过糖尿病的病因、症状、治疗、护理等教育入手,发放健康指导手册,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水平,促进患者有效控制和管理病情,还能够提高依从性,密切关注血糖变化,提高治疗有效率[6]。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糖尿病知识掌握、自我管理得分及血糖相关指标达标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再次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2 型糖尿病患者接受健康教育课程培训,能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血糖相关指标达标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再次住院率。

猜你喜欢
达标率血糖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陕西省地下水水位考核情况
山西省2017年地表水功能区水质现状评价分析
四川脱贫攻坚半年“成绩单”出炉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