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投影设备在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

2024-01-05 06:07钟菊红吴劲燕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24期
关键词:院感无菌医护人员

张 鹤 钟菊红 吴劲燕

医院感染简称院感,包括住院后24 ~48 h 发生感染与住院期间感染出院后病发两种情况。手术室是院感的高危区域,建立并维护手术室的无菌环境,对预防手术患者医院内感染的发生至关重要。手术室医护人员是建立并保持手术室无菌环境的重要参与者,他们担负着手术室物品的消毒、保存、使用及手术室环境的清洁与管理等任务。此外,手术室医护人员是手术操作的主要执行者,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破坏无菌环境,导致手术室感染的发生[1]。因此,加强手术室医护人员的院感知识和无菌操作培训在控制手术室院感方面具有重要意义。2022 年7月,应用我院在手术室走廊内安装的智能投影设备,并施行手术室内投影设备教学管理模式。本文就该模式施行前后手术室医护人员技术操作及理论知识掌握与感染控制效果进行了对照观察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智能投影设备用于手术室院感管理

1.1 施行方法

2022 年7 月后,手术室在常规院感管理措施的基础上,施行手术室内投影设备教学管理模式。在手术室走廊配备智能投影设备,该设备可进行直播、展示和教学。教学方案包括安全防护知识和技能培训、使用数字设备加强人员管理、控制手术室内人员进出频次及院感防控相关知识宣教。

1.1.1 常规院感管理措施

① 手术室合理布局:手术室分区明确,标识清楚,布置合理,洁污区域分开。根据环境卫生清洁等级,将手术室分为限制区、半限制区和非限制区。② 清洁环境与消毒:采取湿式清洁,先清洁再消毒,遵循由上到下、由周围到中心、由清洁区到污染区的原则。手术中对感染性位置的污染要及时进行表面消毒,手术结束后进行终末消毒。无菌单铺设超过4 h 未使用视为被污染。术中需及时擦净器械上的血迹及沾染物,保持器械台干燥。③ 严格限制人员进出:限制无关人员进入,所有人员进入手术室前需按规定着装,并做好手部消毒。④ 医疗垃圾规范处理:对手术室垃圾准确分类并妥善处理。

1.1.2 手术室内投影设备教学管理模式

① 安全防护知识和技能培训:对手术室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加强其无菌观念,明确手术室相关规章制度,同时教授医护人员熟练使用新进仪器设备。② 使用数字设备加强对手术室医护人员的管理:通过手术间内监控设备进行监督,加强对手术室医护人员的行为规范管理,要求所有人员在进入手术室前做好手部消毒,并正确着手术服。如有不遵守规范的医护人员,则对通过智能投影设备播放违规行为录像,督促违规人员改正,对于操作规范的医护人员,也反复播放其操作录像,以进行表扬和示范。③ 控制手术室内人员进出频次:使用智能设备记录人员进出数,对违规或频繁进出人员进行警示。④ 院感防控相关知识宣教:在手术室智能投影设备上定期播放有关院感防控相关知识的短视频、手术室注意事项或由手术室医护自行制作的院感知识短片和操作视频,不断提醒进入手术室的医护人员遵守手术室院感规定和操作规定。

1.2 考核方法

① 技术操作及理论知识考核:通过手术室自制考核标准和评分表,对手术室医护人员标本送检、器械消毒流程等各项技术操作,以及对手术室各种可能导致污染的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理水平进行考核评分,每项满分25 分;理论知识采用手术室自制试卷进行考试,满分100 分,分数越高表明医护人员无菌技术操作水平和对院感防控知识的掌握程度越高。② 感染控制效果考核:通过医院制定的手卫生情况表及无菌操作遵守情况进行评分,每项满分25 分,分数越高表明手术室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情况和无菌技术操作遵守情况越好。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手术室医护人员技术操作及理论知识考核评分、手术室医护人员感染控制效果考核评分)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施行效果

2.1 效果评价

选择我院手术室医护人员30 名,男、女各15 名;年龄20 ~35 岁,平均(28.3±3.9)岁。将手术室内投影设备教学管理模式施行前(2022 年1—6 月)设为施行前组,施行后(同年7—12 月)设为施行后组。对手术室内医护人员技术操作、理论知识及感染控制效果进行考核,并对两组评分情况进行对照观察,比较手术室院感管理情况和医护人员对技术操作、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变化。此期间手术室未发生人员变化。

2.2 施行前后技术操作及理论知识评分比较

与施行前相比,施行后各项技术操作、突发事件应对处理和理论知识的考核得分均有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30 名手术室医护人员技术操作及理论知识考核评分 ()

表1 30 名手术室医护人员技术操作及理论知识考核评分 ()

时 间 标本送检 器械消毒 感染防护 突发事件应对处理 理论知识施行前 22.4±2.0 21.8±1.0 20.1±1.3 20.0±1.6 85.4±4.9施行后 24.2±1.2 23.3±1.9 22.4±1.0 24.8±1.9 94.3±4.1 t P 4.23<0.01 3.83<0.01 7.68<0.01 10.58<0.01 7.63<0.01

2.3 施行前后手术室医护人员感染控制效果

与施行前相比,施行后工作人员手卫生情况和无菌操作规范遵守情况的考核得分均有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 30 名手术室医护人员感染控制效果考核评分 ()

表2 30 名手术室医护人员感染控制效果考核评分 ()

时 间 手卫生情况 无菌操作规范遵守情况施行前 21.5±0.7 21.9±1.6施行后 24.4±0.4 24.5±0.2 t,P 19.70,<0.01 8.83,<0.01

3 讨论

患者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感染。术后切口感染可影响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并增加患者的疼痛感,导致患者康复时间的延长,严重者还会出现感染性并发症甚至死亡[2]。切口感染与手术室环境、手术器械与物品消毒以及手术人员的操作等因素密切相关[3],因此,采用什么样的手术室管理模式有效预防院感发生,成了各大医院临床研究的重点之一。手术室投影监控设备可用于手术室内外监控、展示、教学和直播等,有助于医护人员院感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监督手术室内人员规范操作,降低手术室无菌环境被破坏的风险。

与施行前相比,手术室内投影设备教学管理模式施行后,医护人员对标本送检、器械消毒、感染防护等技术操作和突发感染事件应对处理水平都有明显提升;手卫生及无菌操作规范遵守情况均有明显改善。在手术室的日常工作中,医护人员压力大、负担重、工作时间长,精神和身体上的疲惫易使医护人员出现工作疏漏,导致手术室无菌环境的破坏[4]。通过手术室投影设备,手术室外人员能实时监督室内人员,对出现的不规范操作及时提醒并监督改正,控制手术室内人员的进出频次,有助于维护手术室内的无菌环境。通过播放手术室院感防控知识影像,医护人员能提升对手术室无菌操作技术、手术室常见的不规范操作及各种突发事件处理方式的熟练度,降低了手术室院感事件的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基于手术室投影设备的院内感染防控教育模式的施行,可提升医护人员对院感相关的技术操作水平和理论知识掌握度,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智能投影设备在手术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适合进一步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院感无菌医护人员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院感防控 警钟长鸣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院感控制 进入大数据时代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院感防控有两种作用力
综合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分析及院感干预
无菌服洗衣机
无菌服洗衣机
无菌服洗衣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