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反应团队护理管理模式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中的应用

2024-01-05 06:07钱琳玲周春凤陈云萍吕雪冰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24期
关键词:快速反应急诊科家属

钱琳玲 周春凤 陈云萍 吕雪冰

创伤后的60 min 是抢救严重创伤患者的黄金时间[1]。但实际工作中面临诸多影响抢救时效及抢救质量的因素,特别是缺乏团队配合或团队配合交叉等,优化临床急诊严重创伤患者抢救工作十分重要[2]。20 世纪90 年代,欧美国家已建立以创伤中心为主体的抢救体系,通过建立专业的快速反应团队并进行一体化管理模式,应用于多学科院内急救工作中,能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效率[3]。本文观察快速反应团队护理管理模式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收集我院急诊科2020 年10 月至2022 年1 月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200 例病历资料。纳入标准:根据《急诊病人病情分级试点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规定,创伤严重程度属于1 ~2 级,且均经CT、MRI 确诊;年龄≥18 岁;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16 分;受伤至入院时间≤24 h;均由急救车送入医院。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慢性基础性疾病;入院时已死亡;患者家属不配合治疗。本方案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要求,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将2021 年6 月以前收治的患者100 例设为对照组,2021 年6 月及以后收治的患者100 例设为观察组。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应用常规急救护理管理模式

患者经120 急救车送入院后,由分诊护士登记一般资料,急诊科医师进行初步处理,评估创伤,必要时辅助相关专科会诊。急诊护士遵医嘱行早期生命支持、呼吸支持、循环支持等,协助医师予以急救措施等。

1.2.2 观察组应用快速反应团队护理管理模式

1.2.2.1 建立快速反应团队

a.成员组成:包括创伤护士(从事临床工作至少10 年、急诊工作至少5 年,N2、N3 级主管护师)、循环护士(从事急诊工作至少3 年,N1、N2 级护士)、药物护士(从事急诊工作至少3 年,N1、N2 级护士)和记录护士(从事临床工作至少3 年,N1 ~N3 级护士)。b.团队成员职责:在反复演练和实践基础上,制定急诊快速反应团队换角色卡,便于人员更换后快速定位角色实施干预。创伤护士职责:经急诊科护士长考核理论知识和技能后,遴选出4 名轮流负责1 个班次,主要负责急诊科护士培训、创伤患者抢救流程管理、指挥及监督等。循环护士、药物护士及记录护士不设固定人数,每次接班后由创伤护士指定角色并记录,要求急诊科护士掌握创伤抢救流程及快速反应团队运作要求。循环护士:评估患者循环状况、心电监护、体格检查、生命体征监测等。药物护士: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用药、抽血配血、用药观察等。记录护士:记录抢救过程,并协助传递药物。c.快速反应团队培训与考核:每位团队成员均需学习20 课时的理论知识,包括创伤评估、预警、治疗指南、复苏、容量管理、生命监测、手术护理等,培训方法主要为讲座、线上学习、案例分析、微课程等。每位成员均需线上考核,不合格者重新学习直至合格。创伤患者抢救相关技能训练可结合标准化病人、情景模拟等进行临床演练。

1.2.2.2 快速反应团队的应用

a.制定严重创伤预警触发标准:结合相关医疗质量控制指标[4],选定ISS 评分≥16 分;收缩压<90 mmHg;呼吸<9 次/min 或>29 次/min;心率>120次/min;低体温;格拉斯哥昏迷评分<14 分;创伤指数评分≥10 分;头颈部或躯干贯穿伤;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骨盆骨折、肢体毁损或严重复合伤;涉及至少两个科室的中度以上损伤。创伤事件出现以上任一情况者,立即启动快速反应团队。b.快速反应团队抢救流程:患者经120 急救车入院后,由预检护士评估,确定严重创伤后立即启动快速反应团队,由创伤护士通知急诊科医师并分配工作。创伤护士在患者头部位置负责气道评估及护理,选择呼吸道干预方式并继续气道插管,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同时评估颈椎与脊椎损伤程度、颈椎固定等。急诊科医师到场后,护士汇报评估结果及处理方法,遵医嘱抢救干预并联系多学科会诊,向家属宣教、安排患者检查与住院等。循环护士站在患者右侧,连接心电监护、循环评估及止血,并联合CRASHPLAN 即心脏、呼吸、腹部、脊柱、头部、骨盆、动脉、神经顺序协助全身体格检查等。药物护士站在患者左侧,建立静脉通路并负责补液及药物供给、抽血等操作。记录护士站在患者足端位置,负责抢救记录、病史采集、事件记录、特殊处理记录等。

1.2.2.3 质量控制

急诊抢救启动后,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等基本生命支持需在5 min 内建立,气管插管、建立静脉循环通路等高级生命支持需在8 min 内建立,如实记录各个关键点。医务部、护理部、急诊科护士长组成质量管理小组,负责审核快速反应团队成员及资质,在科室会议上对每例患者进行总结讨论,制定及修改预警触发标准,持续改进人员培训及质量,并调取抢救监控在次日进行分析及优化护理流程。

1.3 观察指标

① 护理时效指标包括脊柱板使用时间(提出使用脊柱板至完成的时间)、静脉通路建立时间(提出建立静脉通路至完成的时间)、血型及血常规送检时间(完成静脉采血至血型及血常规报告出来的时间)、首次CT 检查时间(入院至首次完成全身CT 的时间)、止血药物使用时间及抢救室滞留时间。② 抢救成功率、植物生存率及死亡率。以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安全转至相应科室为抢救成功。③ 家属满意度评分。患者出院前发放给患者家属一份调查问卷进行评价,护士负责全部收回。采用自制家属满意度评分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护理操作流畅性、操作速度、处置方法及完成效果,每项25 分,满分100 分,分数越高表示家属满意度越高。

2 结果

2.1 两组基本情况比较

由表1 可见,两组一般资料接近。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各项护理时效指标比较

由表2 可见,观察组各项护理时效指标均短于对照组。

表2 两组护理时效各项指标比较 (min, )

2.3 两组临床结局比较

由表3 可见,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植物生存率低于对照组。

表3 两组临床结局比较 [例(%)]

2.4 两组家属满意度评分比较

由表4 可见,观察组家属对各项操作及总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

表4 两组家属满意度评分比较 ()

表4 两组家属满意度评分比较 ()

组 别 人数 护理操作流畅性 操作速度 处置方法 完成效果 总分对照组 100 19.1±2.6 18.3±1.7 19.7±2.9 19.4±2.7 79.3±4.6观察组 100 21.9±2.4 22.0±1.6 21.2±1.9 21.9±2.6 87.1±4.3

3 讨论

3.1 提高护理时效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各项护理时效指标均短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快速反应团队护理管理模式以明确分工为基础,通过模拟演练提高护理人员综合性素质,规定抢救时间,从而分析并明确严重创伤患者抢救耗时予以流程改进。快速反应团队成员经过严格培训和选拔,由固定的创伤护士进行指挥抢救现场,明确了成员职责,并尝试将团队成员角色进行标准化管理,使得护理人员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此外,快速反应团队优化了创伤患者抢救流程,将以往逐项操作优化为组合操作,可在建立生命支持的同时,快速进行其他检查及处理,进而有效提高抢救时效。创伤患者伤后1 h 内尽早进行止血处理、早期建立高级气道并行全身CT 扫描等,能有效提高患者抢救速率,改善生存率[5]。严重创伤患者的早期识别可有效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及时指导处置和分流,但传统急诊护理中通过简单轻、中、重度评估伤情易出现遗漏,而仅通过ISS 评分≥16 分也不够严谨,ISS 评分<16 分的患者也可能是严重创伤[6]。本方案完善了严重创伤患者预警评估机制,在ISS 评分基础上结合患者体温、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进行综合评估,医护人员能准确识别严重创伤病情,从而预防抢救意外事件发生,保证患者尽早接受治疗。

3.2 提高抢救成功率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说明快速反应团队护理管理能改善严重创伤患者临床结局。黄飞月等[7]发现,快速反应团队能提高抢救效率,改善母婴不良结局,提高产妇生命质量。将快速反应团队应用在严重创伤患者中,护理管理目标是在管理严重创伤患者的过程中迅速识别病情变化并进行快速有效处理,及早干预和生命支持,防止病情恶化。快速反应团队护理管理模式要求5 min 内建立基本生命支持、8 min 内建立高级生命支持,最大限度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3.3 提高家属满意度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快速反应团队护理管理通过讲座、线上学习、案例分析、微课程等丰富团队成员学习模式,并结合标准化病人、情景模拟等进行临床演练,提高团队成员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掌握严重创伤患者急救标准流程,提高团队及医护之间配合默契度,不仅有效改善抢救结局,还能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在严重创伤患者抢救过程中,团队之间密切配合尤为重要。宋亚兰等[8]报道,情景模拟等演练有利于提高护士物资准备、团队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应急预案执行度。快速反应团队护理管理模式加强了团队成员的培训和考核,进而提高工作能力。选拔经验丰富的急诊护士作为创伤护士,负责抢救流程的指挥和管理,保证了患者得到优质救治,提高了家属对护理操作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快速反应团队护理管理模式可提高急诊严重创伤患者护理时效和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提高家属满意度。

猜你喜欢
快速反应急诊科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快速反应
急诊科床旁超声的教育和培训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媒体融合党报更要快速反应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护理绩效考核在急诊科的应用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