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方法

2024-01-07 08:37吉林师范大学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沙土镇南宋庄小学王慧珈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年19期
关键词:教师应学科核心

吉林师范大学/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沙土镇南宋庄小学 王慧珈

教师在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基于教材内容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结构,并对单元知识进行重点提炼,挖掘出有意义的教学内容及情境素材;同时,对单元学习内容、活动与目标予以确定,制订相关评价计划,增强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性。但是,据调查得知,目前小学语文教师尚未认识到大单元教学的价值,依然采取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一般。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小学语文教师应基于新课程标准和学生情况,积极构建大单元格局,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核心素养。

一、大单元教学概述

(一)大单元教学的概念

单元教学是以一个单元中的文本内容为整体,对单篇相一致的内容进行提炼,归纳出单元主题,再基于主题思想开展相对应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大单元教学中,“大”为核心,其不只是体现于教学内容方面,更体现于教学结构。首先,大单元教学并不是单纯的单元教学,还包含了课外延伸、文本整体等方面的教学。简而言之,其不只是要联系单元中的文本内容,还需注重各单元间、课内外资源的联系。其次,大单元教学不只是关注课内教学,还需发挥课外指导的作用,把课堂教学逐渐渗透到生活实践中,对各种教育资源进行整合,积极迎合学生实际所需,有效增强学生综合素养。

(二)大单元教学的特点

1.自主性

素质教育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大单元教学可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及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在语文知识掌握的过程中逐渐提高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切身感受语文的魅力,从而真正爱上这一学科。

2.连贯性

纵观整个教材,虽然各单元中编排的文章看起来毫无关联,然而细致研读后会发现它们的关系十分密切,主题思想、表达方式等方面较为相似。对此,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应考虑衔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教师应对各单元之间、同一单元不同文章的内在关系进行剖析,精准把握大单元教学连贯性的特征。

(三)大单元教学的作用

1.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语文的世界十分绚丽,然而对小学生而言,应先对基础性语文知识进行牢固掌握。教师应清晰、详细地安排教学内容,并开展高效教学。大单元教学能引导学生准确识别所学内容,以此为基础轻松突破重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提高其学科核心素养。

2.明确学习目标

对语文学习而言,明确学习目标是第一步。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大单元教学,学生可清晰、直观地理解学习目标,且基于这一目标掌握相关基础知识,为提高核心素养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方法

(一)依据单元内容,提炼单元主题

语文大单元教学是以群文阅读为核心的整体性教学方式,不同于群文阅读,其更加注重单元主题,构建更加有机紧密的教学层次,且能有效指导学生。所以,大单元教学前,教师应积极研读与分析相关课文内容,对单元主题进行精准提炼,且以大单元为基础组织开展教学活动。主题提炼时,教师应关注思想内涵、能力技巧这两方面,不仅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文本类型及特征,还应真切地感受文本所蕴含的人文内涵,逐渐形成一个更广阔、更全面的单元主题。例如,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大自然的声音》《读不完的大书》《父亲、树林和鸟》等属于写景抒情的文章,其主旨在于传递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对此,大单元教学时,教师可把单元主题确定为“人与自然”,通过逐步分析与理解课文内容,在人与自然主题的引导下,诱发学生积极思考文章中作者所描写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妙感受,从而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同时,通过剖析这一类主题的文本,学生在以后阅读同类文本时,对相似的思想与情感,其感受能力更加强烈,从而有助于提高其语文核心素养。

(二)基于主题探索,构建单元目标

构建单元主题后,教师基于此精心构建相对应的教学体系,通过探索单元主题,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中所表现的语言技巧及审美情趣进行深入剖析,从而确定单元目标。教师在设计单元目标时,应积极分析单元宏观思想与微观语言,确保单元目标更加真实,经过深入研究具体文学技巧来切身感受思想与情感,以思想情感来品味文字构建的高超,构建互相支撑的目标体系,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进行多角度培育,引导学生真切体会语文的魅力。例如,小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中三篇文章都是童话故事,“想象中的文学世界”是本单元主题。基于课程标准及教学规划,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细致分析与思考,确定不同层次的单元教学目标:①认真阅读课文及课外补充奇幻童话故事,对天马行空的想象世界进行真切感受,体验到阅读的乐趣;②把童话故事中的故事情境同现实经验相联系,深入探寻故事背后的文章内核;③大胆发挥想象力,创作一个趣味十足的奇幻故事,将教师提到的文字技巧运用其中。这三个目标不断地提升,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各目标之间互相呼应与关联,以此来实现培养核心素养的目标。

(三)情境创设,促进生活教学衔接

在大单元教学中运用情境创设方式,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并使得生活能与教学密切衔接。小学语文教师应准确把握理论知识同实践活动之间的联系,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融入多姿多彩的学习活动中,密切衔接教学和生活;与此同时,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有效激活学生思维,促使其核心素养的提高。例如,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一篇文章提到了母爱,一篇文章描写了父爱,一篇文章提到了母亲与父亲表达爱的不同方式,“父母之爱”是本单元的主题。这些文章所描写的父母形象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父母形象相差无几,极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课文中所描写的父母特质编排单元剧,以《“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一课文为剧本原本,鼓励学生精彩演绎剧本角色,呈现出父母之爱的差异,也能彰显出父母对孩子美好的期盼。学生通过构建与演绎情境,真切感悟了文章所描写的人物形象,透彻地理解了文章想要表达的情感与思想,且在构想剧本时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

(四)构筑教学任务,强化学习成果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目标是着重点,教学过程中一味地关注“教”,普遍采取“讲授—倾听”或“一问一答”的教学方式,学生被动吸收知识,且滞留于浅层学习。大单元教学活动立足于学科核心素养,精心创设大情境,完成大任务,“学”是重点。在大单元教学中,情境是支架,任务是助推器。情境设计与真实学习紧密联系,面向深度学习实施任务驱动。例如,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基于单元核心知识及大概念,巧妙地导入了“辩论会”这一情境任务。辩论会这一方式,要求学生以事例对观点进行阐述,但是因情境较为复杂,需学生对本单元语文要素信息进行创造性应用。这一设计可把本单元语文要素同人文主题完美结合,双线从平行状态转变为融合趋势。大单元任务为“召开班级辩论会”,基于解决问题的逻辑,可将其细分为三个不同的子任务,从而形成了任务链:了解辩论,选择辩题——学习方法,准备素材——唇枪舌剑,开展辩论,具体见图1。

图1 任务驱动的大单元教学流程

参照图1,基于单元学习主题,从上到下总共设计了三层:第一层要求基于辩论会的流程进行任务设计,这是一种外显的问题解决思路;第二层是内容线索,基于语文要素“用事例说明观点”,设计与组织“阅读、小练笔、口语交际”等实践类任务;第三层则包含了以上两条线索。基于核心语文要素,渐渐从初步感知、学习理解迁移到运用方面。这一分层设计,可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认知与知识。

(五)联系其他学科,开阔学生视野

大单元教学不再局限于教学内容上,还可从其他学科、课外等方面寻求同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拓宽视野。在语文课堂中融入其他学科知识,可丰富与充实语文教学内容,延伸学习空间,拓展学生思维。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人文性特征,教师应注重语文学科功能的发挥,加强同其他学科相联系。例如,同思想品德学科相联系。在《小英雄雨来》《狼牙山五壮士》《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文学习中,教学目标及重点确定为“了解和学习人物的高尚品质”。当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深化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英雄人物的感想,并对英雄人物的思想品格进行总结,如此不仅可强化学生语言能力,而且能提高思想道德品质与审美能力,深刻理解人物“品德美”。再如,同音乐学科相结合。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巧妙利用音乐创设意境,引导学生有情感地吟诵诗歌,不仅可真切地感受诗歌所蕴含的情感,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韵律感。例如,在《钱塘湖春行》教学时,教师标注出古诗的韵脚,引导学生切身感受该古诗的韵律感,并播放舒缓的音乐,引导学生有情感地吟诵。大单元教学时,教师应基于语文教学内容,巧妙地联系其他学科内容,不得生搬硬套。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以核心素养为核心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是践行立德树人、深化改革课程、开展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也是强化核心素养的关键。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加快了教学设计改革步伐,要求教学设计应以一个单元的设计为主,而不再是针对一个知识点或一个课时的设计,同时大单元教学设计还需进行深入探究。

猜你喜欢
教师应学科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超学科”来啦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