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资源特色的安义古村保护策略研究

2024-01-10 09:09张蕴宁张绿水
江西科学 2023年6期
关键词:古村村落特色

张 馨,张蕴宁,刘 昊,张绿水

(江西农业大学园林与艺术学院,330045,南昌)

0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工作的政策指引,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阵地,为江西省历史文化传承提供强有力的支撑[1]。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村落特色资源散乱,村落民俗文化流失严重,乡村传统风貌遭到破坏,因此加强传统村落特色文化保护刻不容缓。近年来,对传统村落进行有效保护成为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必须直面的问题。江西省为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关于安义千年古村转型升级的计划和规划。本文以安义古村为研究对象,在对安义古村现有特色资源调查与挖掘的基础上,提出安义古村的保护策略,在满足游客游赏体验的同时,实现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利用。

1 安义古村的基本概况

安义古村是江西省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授予“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的荣誉称号,跻身于江西“十大乡村美景” “新豫章十景”之列,先后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国家4A旅游景区”及“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2]等。

1.1 地理区位

安义古村坐落于江西省南昌市西郊梅岭山脚下,由京台、罗田、水南三个自然村构成,是典型的平原型村落。安义古村交通十分便利,距南昌市区约60 km,距离安义县城约14 km,自然村之间相距约1 km,它们相互独立又形成统一的整体。

1.2 历史沿革

安义古村是典型的聚族而居的村落群。古村落群中有保留较好的明清时期的古建筑129栋,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3]。安义古村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距今已有1 400多年的历史。罗田村原以商贸闻名,由罗田人黄克昌为躲避战乱而迁徙重建,又因地处交通要道,大量香客停留,商贾云集,逐渐形成了一个兴旺发达的小镇。由于水南村聚居的村民曾是古罗田村黄氏家族分支的后嗣,所以保留了很多传统的生活习俗。京台村村民从商的人较多,秉承着浓郁的“厚德实干,义利天下”的赣商文化,呈现出千年商业文化脉络。古时的安义是赣商文化的发源地,是“江右商帮”中的一支重要的力量,曾跻身中国古代十大商帮之列。安义古村见证了曾经“江右商帮”的辉煌,足迹遍布全国,书写出曾经的历史繁华。

2 安义古村的资源特色

2.1 村落布局特色

2.1.1 整体格局特色 安义古村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明清时期的赣式风格,展现出宏伟壮丽的建筑风貌。古村郭围寨墙,古时由金鱼水、玉带水及新圳水围合,构成了早期完整的防御体系,同时村内的古建筑也清晰可见,形成了6个古老的民居聚落群[4]。安义古村在宅旁前后保留并延续古时的地下排水系统。安义古村建筑内部空间包括住宅、天井、庭院以及宗祠四类空间,通常以四合院式建筑为主,形成外厅内堂的空间结构。除此之外,古村传统民居充分反映了“男左女右,长幼有别”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同时,在建筑内部空间的布局和局部空间的分隔方面都做了精心设计,既体现了封建礼制的功能,又体现了风水趋吉的意象,更加彰显了“天人合一”的精神内涵[5]。

2.1.2 街巷空间特色 古老而素雅的麻石街,四通八达的小巷道,错落有致的民居房,把三大自然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罗田老街的两侧都是保留较为完整的老店铺和古民居,包括前街(各类商铺)、横街(茶馆饭店)和后街(仓库客栈),穿街串巷构成了安义古村早期的街巷空间。古村小巷迂回曲折,曲径通幽,一般仅容一人穿过,富有独特风格。窄巷古道由麻石铺砌而成,环境幽雅别致;街巷两边的建筑错落有致,由楼房与独立院落组成,各类建筑相互交错排列而成的窄巷古道构成了安义古村的二级交通脉络。村内除三条主路外,更有街弄十多条。此外,结合赣派风水的特点,采用里甲制度的街巷布局,使街巷贯穿全村,和而不同。

2.2 传统建筑特色

2.2.1 建筑风貌特色 安义古村保留了一百多栋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其中以士大夫第和曦庐为代表的赣派风格最佳。厅堂纵横,石刻门楣,雕镂门窗,见证了古村落的历史变迁[6]。安义古村整体风貌以传统的赣派建筑为主,以砖墙或土墙作为主要的承重结构,以青砖、灰瓦、马头墙、双坡屋顶为主要元素。古建筑结构主要包含住宅、庭院、宗祠和天井空间。庭院自外向内为二进三格局,一堂一厅,面阔三间结构,左右两侧采取对称的设计手法。传统的住宅建筑采用木结构的方式,以穿斗式结构为主。弄堂内设有天井,狭小而通风。古居民在建筑设计中充分融入了儒商文化、风水文化、宗教礼法,并将诗词、书法、楹联、戏曲、人物故事、雕刻等艺术门类运用于建筑当中,使人不仅感受到农耕文化还有浓郁的商帮文化。可以说赣派建筑是安义古村的文化载体,也是豫章大地上赣派文化的典型代表。

2.2.2 建筑材料特色 安义独特的山水环境,人文风情孕育出独特的工匠技艺。传统建筑所需的石材一般为麻石和红石,是古村人就地取材的材料。麻石是花岗岩的俗名,其硬度高、耐磨,色泽美观,具有抗压性、抗热性、抗腐蚀性等多种特征,外观和色泽可保持百年以上;红石具有耐水性特征,象征着吉祥如意。两种石材相互融合,不仅显得古朴自然,还增加了当地建筑的质感和层次,共同构成了古村落特色的建筑群。

2.3 民俗文化特色

2.3.1 传统文化活动特色 民俗文化是古村落文化的重要集合,是研究人类文明发展演化的第一手资料。安义古村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为传统赣商文化的核心区,以刘氏和黄氏为首的赣商家族,在这里世代聚居,形成了丰富的宗祠文化、风水文化、书院文化及民俗文化等独特的乡土民俗文化[7]。安义作为江西重要的粮食主产地之一,在漫长的农业生产中逐渐形成其独特的农耕文化。例如,每年的农历第一个节气,当地村民会举行“接春”“打春送春”等农业祭祀习俗;每年农历五月十三,当地人都会举行盛大的民俗盛宴——古墟盛会,又名“打黄家洲”。古墟盛会最早起源于明代中叶,在那时,从四面八方赶来的牛贩们会聚于此,成为买卖耕牛的“牛圩”。安义民间彩灯种类繁多,有龙灯、马灯、蚌壳灯等形式;还有家喻户晓的龙灵调,演绎了唢呐童谣送帝王的传奇故事。另外也有多种民间娱乐竞技项目,包括舞狮、踩高跷、耍龙以及农历五月五的赛龙舟活动。

2.3.2 传统民间工艺特色 安义古村傍山依水,盛产木材。当地传统工艺主要有雕刻艺术(木雕、石雕及砖雕)、彩画墨绘及门窗隔扇等,构件古朴精美,题材内容广泛,集中体现了民间工艺的地方魅力。木雕被广泛运用于民居建筑、栏杆、立柱、门窗等传统装饰之中,以生活场景、农耕文化或民俗风情等不同方式来表达特定寓意、思想感情以及愿望期许。雕刻技艺中大多采用具象的手法,在造型上大胆夸张,在人物神态上细腻传神,在构图上充分再现情节。彩画墨绘技艺上,主要绘制于建筑轩部,外檐以及民居柱枋间的隔断上。在梁架装饰上以木架构为主体,白粉墙、黑青瓦为主材料,以黑白灰为主色调,朴素淡雅,不施重彩[8]。在门窗隔扇上,主要雕刻隔扇和槛窗来装饰,起到透气、采光、装饰作用。窗棂是江西天井式民居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四抹头样式为主,图样丰富、造型纤细唯美[9]。总之,在传统工艺创作上,处处体现了赣民对“天人合一”的崇尚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3 安义古村资源特色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安义古村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文化底蕴深厚,积累了大量的特色资源。但同时,在资源特色保护中显现出诸多问题,包括:保护意识浅薄,保护建设无序、文化失传且同质化、村落空心且空巢化以及公共治理管理和信息服务不到位[10]等一系列问题。

3.1 保护意识浅薄

古村中的赣派建筑、赣商文化、民风民俗等资源特色凝结了先民们的智慧结晶。在实地考察中,发现当地群众大多对传统建筑的保护意识不足,不少古建筑外墙面贴了宣传单,更有甚者挂了广告牌。传统建筑逐渐被新建筑所包围,尽管新建筑也做了仿古建筑的改善措施,但大多建筑在体量、色彩、风格等方面仍有差异,从而导致了视觉上的不和谐。另外,还有一些老宅荒废,墙体“蓬头垢面”,宅旁杂物堆砌,房屋破损严重,屋内构筑物裸露,电线肆意缠绕。对文化的保护也略有不足,安义享有中国最古老的户籍管理制度——里甲文化,但有些当地人了解不够深入也并未对其进行有效宣扬传播,只是对街巷口进行标牌示意,没有体现出安义宗族血缘治理和里甲管理结构相结合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笔者从调查问卷的结果中发现,只有大约11%的受访者表示十分了解,大多人只知道一点,还有少数人完全不了解。由此可知,公众对传统村落保护认知意识还是比较浅薄,也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当地文化的保护(表1)。

表1 对传统古村落保护认知情况调查结果

3.2 保护建设无序

随着旧村改造,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导致传统村落历史风貌与人居需求矛盾突起。安义古村村落空间比较完整,基本包含了传统村落的景观要素,但是空间景点较为零散,没有整合历史人文特色,景观杂乱风格迥异。部分村民在老宅基地上建新房,甚至建起3~4层以上的新民宅。钢筋混凝土的外墙贴着瓷砖,铝合金门窗,房屋上耸立着太阳能。老建筑与新建筑相互穿插,风格迥异。整体缺乏规划,只做到了局部。有些墙体没有受到良好的保护,古民居没有修缮,室内陈设简陋,宣传牌没有显示。另外,3个片区建筑风貌相差不大,没有彰显各自的特色,缺少对片区的特色定位,总体建设过于单一。如果不在相同中找出差异,从共性中发现个性,就很难吸引游客,留住游客。在调查中发现,安义文化资源丰富,包括传统文化活动、传统民间工艺等,但这些文化资源之间并没有相互结合,只是向游客展示出来,显得枯燥、空洞。另外在当地旅游开发中过多的人为干涉,从道路铺装、墙垣屋瓦到园林绿化,以及新仿古的开发,使得每个区域处处雷同,容易引起游客的视觉疲劳(图1)。

图1 新旧房屋风格不一,建设无序,旧房屋无修缮

3.3 文化失传且同质化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当地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不深入,对特色资源的宣传不够,对产品文化内涵的揭示不足。沿路只有一家工艺坊开放,木刻也没得到相应的保护,店内装饰简陋,大多都是摆放在地上或是挂在墙上,店内也仅有一名匠人在制作,店内生意萧条。古村内还保留古时村民制米的砻谷碾米房一座,酿酒坊一处,以书面的方式表现了古人古法制米,古法制酒的制作流程,让人无法真切地感受到当时古人劳作的氛围感。因此,游客在游览的过程中也提不起兴趣。另外,罗田村原以商业著称,京台村原本从政的人较多,水南村原是罗田村划分出去的,故3个村庄的历史变迁是不相同的,但由于定位不准,宣传不到位,3个区域建设千篇一律,当地著名的唢呐、采茶戏、豫章剪纸、画脸谱等传统文化被外来强势文化所同化,游客也变成了走马观花的游览,失去了古村原有的特色(图2)。

图2 古法制米工艺区

3.4 村落空心且空巢化

安义古村素有“小小安义县,大大罗天黄”的美誉。但经过调研发现,村内人口相对稀疏,少数古民居是空置或闲置状态,人口大量外流,尤其是大量的青壮年外出务工,只留下老年人居住,造成村中人口比例严重失调。年轻人在城镇化的浪潮中,大部分已离开了原村落而落户城镇,只有极少数人留在当地开设民宿,经营饭店,创办美学馆。由于人口老龄化,缺少了对古民居进行保护和修复的动力,直接造成了古民文化传统与延续上产生的“断档”。如果能在当地有直接的经济来源,那么古村落才能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另外,人才的匮乏也导致产业单一,民居也因为保护力量的缺失而日渐破败,古村落也失去了发展的动力。

4 基于资源特色的安义古村保护策略

4.1 保护传统风貌格局,保留古村特色

传统村落是体现乡村地域文化的重要场所,是农耕生活的直接反映[11]。恢复村落风貌格局、保留村落街巷空间、修复村落民居宗祠,延续传统村落的空间肌理和景观风貌。根据以上调查,古村落的保护应保留村落原真性,激活古村可能性。针对现状调整村庄格局,划分建筑实体类型。首先,对风格不协调的建筑进行重新改造,修复破损的街巷路面。其次,保护村落的历史景观,对村落的古井、古树及古建等要素进行系统保护。最后,保留现有的空间格局,明确街巷空间,聘请专业团队进行规划设计,依靠专业人士对古村落的旅游线路进行规划,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村落风貌格局。采取生态景观、文化景观、建筑景观、旅游路线综合整治更新策略,延续安义古村空间肌理,优化村落风貌格局,保留古村特色。

4.2 传承传统建筑特色,提升古村环境

传统建筑是传统社会文化的表现,是村民运用传统与自然、改造自然的重要体现。而古村的雕梁画栋、古砖旧瓦、柱石壁花是村庄的建筑符号。根据以上调查,未来在发展中,需加强政策的监管力度,建立层级保护体系,制定建筑色彩管控措施[12],提升村落色彩的融合程度。在建筑保护方面,首先对建筑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制定相应的色彩管控方案,以建筑为主色调,辅色调降低黑度和彩度,采取了多种防治措施加以有效维护。其次,对保护良好的古民宅给予挂牌保护,对破损程度较小的老房屋,进行修复后再挂牌保留;对毁坏严重、衰败倒塌的房屋,应将其拆除或外租给其他单位,也可作为公共娱乐场地[13]。最后,通过编制安义古村古建图册名录,并配以图片进行留案保存。通过采取以上保护措施,传承安义古村传统建筑特色,提升古村人居环境。

4.3 活化传统民俗文化,延续古村文脉

民俗文化是传统村落的重要资源,在安义古村未来的发展中应注重传承保护,强化地域文化的辨识度。可以从包装的文化内涵,文化工艺品的制作等方面,多渠道宣传安义古村地域文化价值。另外,安义古村还需依靠互联网等新媒体,提高知名度,提升辨识度。可由政府出力招揽学徒,建立奖励补助机制,建立工匠档案编制录像,为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搭建平台,售卖工艺产品,为非物质文化传承注入新血液。此外,可通过以“城”为媒,以“文”会友的形式,推出安义古村文化刊物来记录古村风貌;举办古村摄影作品展,并结合当地特色的蚌壳灯表演、采茶戏表演、划旱船游街等民俗表演和投壶、踩高跷、踢毽子等游戏体验开展文化活动,让游客们留下印象深刻的互动体验。通过以上措施,活化安义古村传统民俗文化,延续古村文脉,重拾公众对古老村落的美好记忆,使安义古村活起来、响起来。

4.4 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助力古村振兴

以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机遇,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安义古村进行科学规划。就安义古村而言,应加强政府在村落保护中的作用,以核心圈(文化)-过渡圈(农业)-边缘圈(旅游)模式,形成农-文-旅相结合的“三位一体”式旅游格局,实现古村落的活态发展。在开发中注重和而不同,罗田村原以商业著称,因此在开发中以商业氛围为开发内容;京台村原本从政的人较多,因此应突出其官宦性质;水南村原是罗田村划分出去的,因此可将家族变迁历史作为开发重点[14]。通过独特的主题、不同的内容、可体验式的文化元素,打造“赣派印象元素”和地域文化IP,让游客能直观地了解和体验安义古村文化。同时,政府应积极开展景区开发策划活动,针对运营和营销等方面进行探讨与交流。通过巩固传统媒介传播方式、加强与新媒体旅游电商合作,合理利用“锄头导游”的方式,调动村民参与旅游发展的积极性[15]。充分发挥“以农业为载体,以文化为内核,以旅游为引擎”的产业联动作用,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展现乡村振兴的安义古村新画卷。

5 结束语

乡村文化是乡土文明的重要主体,耕读文明也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软实力。在保护传统村落的资源特色时,首先要保护村落布局,延续空间肌理,优化村落风貌格局。其次,保护传统建筑,传承安义古村传统建筑特色,提升村民人居环境。最后,保护民俗文化,强化地域文化的辨识度,延续古村文脉。此外,要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在开发中要有文化的包容性,通过展现不同文化元素,以产业联动的方式,助力古村振兴。传统村落的资源特色承载了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需要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发其生命力。

猜你喜欢
古村村落特色
林中村落
静谧村落
《古村小巷》
特色种植促增收
古村新景
古村之晨
中医的特色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古村——大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