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实习带教管理中运用PDCA循环的效果分析

2024-01-11 01:19魏才娟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实习生满意度老师

魏才娟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宁养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一、研究背景

护理工作在医院的各项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服务质量更是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临床顶岗实习是护理专业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各级各类医学院校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与延续,对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素养,特别是临床护理思维以及独立工作能力的提升影响重大[1]。

有研究指出,护理专业部分实习生缺乏临床思维且心理承受力较弱,与带教老师和患者沟通的能力欠佳。目前各级医院护理实习带教的侧重点依然是对专业技能的培训,而对学生心理素质、综合技能,特别是对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2]。因此,要提升护理教学效果,就必须对实习教学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调整培训的重心,注重细节,动态监控各个环节,并且探索调动护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从而保证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实现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无缝接轨和充分融合,为其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PDCA循环法将质量管理分为四个阶段,按照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的顺序对工作流程进行程序化、标准化的管理。PDCA循环管理具有极强的系统性,是一种优质、科学的管理方式,同时也是提高工作质量的一种管理手段。在临床护理实习带教中运用PDCA循环模式,四个阶段分别为:P阶段,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因材施教;D阶段,由带教老师为学生讲解相关知识和示范规范操作;C阶段,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估;A阶段,对带教期间发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总结,提出对应的整改方案,并用于下一循环中[3]。钟东影以280名护理实习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进行常规管理,一组实行PDCA循环管理。研究发现,接受PDCA循环管理的学生在沟通能力、知识掌握程度、学习兴趣、技能操作水平、满意度等方面比接受常规管理的学生更高[4]。邱凤梅的研究结果显示,接受PDCA循环管理的学生对带教老师教学行为的好评度高于参考组,特别是在ICU进行护理实习的学生对书面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在ICU护理行为执行能力的考核中,评分普遍高于参考组[5-6]。

本研究将PDCA循环理论应用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22年护理实习,按照“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的顺序,制订实习计划、进行临床实践、检查临床实践结果、总结反馈四个环节形成循环,通过对比分析护理实习效果。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在2022年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接收的护理实习生中选取50名(均为女性)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25名,实行常规带教管理,观察组25名,实行PDCA循环管理。对照组年龄区间19~23(20.83±0.91)岁,观察组年龄区间19~23(20.77±0.86)岁。两组一般资料基本相同(P﹥0.05),有比较价值。(1)纳入标准:年龄不低于18岁;学历大专以上;知情并在“知情协议书”上签字。(2)排除标准:存在临床护理经验;依从性差;中途退出。

(二)研究方法

1.对照组

实行常规带教管理,即为护生讲解科室工作内容、功能、流程、制度等,同时制订实习排班表,并分发给各护生。带教老师每天为护生讲解实践操作技能,并于实习结束前展开考核。

2.观察组

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具体流程如下:计划(P):制订实习计划。根据科室特点、护生教育背景及实习大纲制订全面的实习计划,确定实习目标、内容、流程、考核标准、周教学安排等。执行(D):护理实习。在实习中应用三级教学体系,即护士长督导、带教组长组织和带教老师专科带教。选拔责任心强、业务能力高的护理骨干担任带教老师。在护生进入科室实习的当天,带教老师为护生讲解科室制度、医疗人员配备状况、病房环境、患者类型等,同时对护生开展岗前培训与教育。带教老师严格遵循教学方案,向护生演示科室常用的护理操作,每月组织护生参与一次护理理论知识讲座,引导护生开展理论交流,并鼓励护生积极反馈教学意见。带教老师每月对护生进行考核,了解护生实践操作技能掌握情况。检查(C):问题检查与教学评估。护士长与带教组长定期或不定期以抽查形式考察护生,检查教学质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护士长与带教组长不定期对护生的实习笔记进行检查,掌握其学习情况。带教组长考核护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并给出评价,填写护生考核结果。处理(A):带教老师进行总结。PDCA循环结束后,带教老师总结工作,归纳教学过程中的障碍因素和促进因素,评价教学工作的得失。护士长对护生理论知识、操作实践能力进行抽查,了解带教老师的教学情况。护理部组织护生开展总教学会,梳理护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共同探讨,提出解决措施并修改实习计划,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三)观察指标

1.实习成绩

统计对比两组实习生实习成绩(理论、实践与综合成绩)。

2.量表测量

使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设计的“沟通能力评分量表”对护生沟通能力进行评估,量表满分100分,评分与护生沟通能力正相关。

3.满意度调查问卷

使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设计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展开调查,统计对比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状况。问卷总分100分,≥90分、75~89分、低于75分,分别为+10分、基本、不满意的分值区间。满意度=+10分、基本满意实习护生数量÷总数量×100%。

(四)统计学处理

三、研究结果

(一)实习成绩

观察组实习生实习成绩比对照组高(P﹤0.05,表1)。

表1 两组实习成绩比较分)

(二)沟通能力

两组实习生实习前沟通能力差异较小(P﹥0.05),实习1个月后,两组实习生沟通能力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更明显(P﹤0.05,表2)。

表2 两组实习生沟通能力比较分)

(三)实习生对带教老师满意度

观察组实习生对带教老师满意度(96.00%)高于对照组(72.00%)(P﹤0.05,表3)。

表3 两组实习生对带教老师满意度比较[n(%)]

四、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实习生实习成绩比对照组更高;两组实习生实习1个月后沟通能力均有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更明显;观察组实习生对带教老师满意度96.00%,比对照组72.00%更高。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护理实习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效果突出,能提升护生沟通能力与实习成绩,增加护生对带教老师满意度。同时,PDCA循环管理模式实行的是带教老师负责制,在临床的护理教学实践中由带教老师专人负责,此项举措可有效保障各项教学任务的充分落实。特别是护士长在实习教学中不需要亲自安排任务,只需发挥指导与监督的作用,这样可有效减少护士长的工作量,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科室护理质量的管理中[7]。PDCA循环管理模式还有助于增强带教老师的责任感,明确实习目标,实现责任到人,督促其先提升自我,高质量地完成带教任务,这也是学生对带教老师的认可度、满意度提高的主要原因。最后此模式的运用也有助于增强护生的自信心与归属感,调动护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8]。

(二)建议

鉴于以上结果,建议将PDCA循环应用于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实习带教管理中。制订有针对性的带教内容和方案,严格落实培训方案,特别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做好相应的检查和监督工作,并对带教内容展开统计,随时反馈,及时总结,发现问题后提出持续优化的措施。反复操作有助于改善带教流程,提高临床护理带教工作的质量,增加护生对带教工作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持续性地对学生在实习教学期间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问题发生的原因,提出解决措施,修订并完善教学计划,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护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使其更加自信从容地应对临床工作与服务对象。此外,PDCA管理循环在激发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增强其人际沟通的能力。

由此可知,将PDCA循环模式应用于护理实习带教管理有助于改善带教流程,提升教学质量[4],提高临床护理带教的满意度,效果显著,使临床护理教学工作变得更为制度化、规范化与系统化[9],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实习生满意度老师
多感谢,生活满意度高
儿科临床医学实习生与住院医师结对带教模式的探讨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中草药房实习生带教工作探讨
儿科实习生四诊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