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历史逻辑、时代意蕴与实践路径

2024-01-11 10:05苏晔,李浩然,胡晓雨
关键词:历史逻辑实践路径中国共产党

苏晔,李浩然,胡晓雨

摘 要: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经验的重要总结,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取得历史性成就的重要法宝。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四个历史时期牢牢掌握斗争主动权,在坚决斗争中持续化解各个领域重大风险挑战,构成了伟大斗争精神特有的内在历史逻辑。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斗争精神新的时代意蕴与价值内涵,反复强调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深入开展新时代伟大斗争必须从实践路径上明确方向、坚定意志、苦练本领、讲求艺术,在思想淬炼与现实历练中坚持敢于斗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历史逻辑;时代意蕴;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225(2023)06-0005-08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1]1。以“三个务必”告诫全党同志继续保持发扬党的光荣传统与优良作风。“三个务必”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经验总结,立足于新时代背景下党的历史方位与形势任务,彰显百年大党的坚定信仰与历史自信。作为“三个务必”原则之一的“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原则贯穿党的百年奋斗全过程,在发扬斗争精神与开展斗争实践中,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敢破敢立、敢打敢拼,善于突破桎梏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种种挑战,在全面从严治党、推进民族复兴、意识形态建设、维护国际关系等领域敢于发扬斗争精神,着力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面临的斗争形势依然复杂、斗争任务依然严峻,中国共产党人必须锲而不舍继续贯彻斗争精神,从方向、意志、本领、艺術四个方面总结斗争经验,明晰斗争路径,以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实践态度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之路。

一、中国共产党百年斗争精神的历史逻辑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是在斗争中成长和壮大起来的,斗争精神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2]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斗争过程中善于胜利的重要法宝,引领中华民族在不同时期克服重重险阻,在把握历史逻辑中创造一个又一个中国式奇迹,展现出我们党深厚的历史自信与历史主动。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运用斗争精神夺取革命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斗争精神表现为:不怕牺牲、求真务实。自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的持续侵略促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忧外患的动荡格局决定了只有无产阶级通过长久斗争才能打破现状,实现民族解放与国家独立。因此,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将斗争一以贯之。建党之初,中国共产党在全面分析国内社会性质与阶级矛盾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想要彻底改变当时中国社会的状况,必须同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进行彻底的斗争。自此,“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便成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精神力量。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党中央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艰苦卓绝的斗争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在武装斗争中,毛泽东十分注重斗争策略与斗争精神的结合,一方面坚持“在战略上藐视一切敌人”,以“敢于斗争”塑造主动斗争意识,另一方面坚持“在战术上重视一切敌人”,以“善于斗争”塑造灵活斗争意识,同时积极发挥斗争艺术的重要功能,联合其他阶级,密切联系群众,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3]745。坚持斗争与团结相统一,以团结一致的斗争争取革命胜利,武装斗争与统一战线的充分结合不仅使得革命力量由弱变强,也使得革命形势愈发明朗。因此,毛泽东高度赞扬中国共产党人斗争精神,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并称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除了武装斗争,毛泽东同样十分注重其他领域的斗争,在意识形态领域敢于同党内错误思想路线做斗争、敢于同非无产阶级思想作斗争。1942年毛泽东在“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3]812的延安整风运动中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作为根本方针,在斗争过程中讲求斗争艺术的发挥,坚持“团结—批评—团结”而非“残酷斗争,无情打击”,以批评取代打压作为斗争方式,既保证了整风运动的实际效果,又进一步使党内思想达到了空前团结。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采取武装斗争与统一战线相结合的方式,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铸就了不怕牺牲的伟大抗战精神;采取非武装斗争即通过团结党内同志与纠正党内思想的整风运动取得了党风党纪建设的伟大胜利,形成了求真务实的延安整风精神,共同构筑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血脉。

(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运用斗争精神推进社会变革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斗争精神表现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社会遗留问题与战争遗留问题导致国内生产基础百废待兴,面对积贫积弱的国内环境加上西方帝国主义的频繁挑衅,为了进一步巩固新生政权,为国内发展争取和平稳定的建设环境,毛泽东以非凡的政治魄力与亮剑精神派遣志愿军入朝支援,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毅力与决心敢于同挑衅势力作斗争,在异常残酷的战争中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再次向世界昭示中国共产党人伟大斗争精神不容亵渎。

在毅然同西方敌对势力进行艰苦斗争的建国初,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变更决定了开展斗争一方面要以肃清国内反动势力残余为中心。面对建国初期社会黑恶势力与反动团体残余相互勾结,破坏活动猖獗横行的情况,毛泽东作出“我们要把房子打扫干净”,坚决同黑恶势力与反动团体残余开展斗争的最高指示,有力地维护了社会治安稳定与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面对建国初期党内部分干部骄纵情绪与信念腐化,我们党大力开展“三反运动”惩治腐败分子,坚决同党内不正之风作斗争。这次整党中,被开除党籍和被劝告退党者达65万人,对纯洁党组织起了巨大作用[4],极大地保障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安全稳定,同时进一步扭转党内党外环境,促进党内与社会环境和谐稳定。

建国后开展斗争另一方面要以振兴工业基础、发展社会生产力为中心。党中央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求索中国革命与建设道路中完成了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顺利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平稳过渡。同时,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打破不同领域的完全封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伟大斗争精神,坚决同科技封锁、恶劣环境作斗争,铸就了伟大“两弹一星”精神、红旗渠精神、北大荒精神等。正是这种不怕吃苦、不怕艰险的“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精神不斷激励中国人民锐意进取、勇攀高峰。

尽管我们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期间存在部分曲折,但更要看到我们党在严峻环境下以“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伟大斗争精神带领人民群众取得的诸多卓越成就,为中国接续发展创造了独立自主的和平稳定环境。

(三)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运用斗争精神破解改革难题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斗争精神表现为:敢闯敢试、勇于创新。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党中央以锐意改革、敢闯敢试的斗争精神同党内外各种势力坚决斗争。在粉碎“四人帮”反革命势力过程中,要求同“四人帮”的恶劣影响进行坚决斗争[5]。以坚决意志拨乱反正,肃清反动流毒,为党内党外政治生态净化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改革开放、破除陈旧思想的过程中,坚守人民性原则,将维护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作为斗争的根本方向,以“三个有利于”作为根本衡量标准,有效解决了姓“资”姓“社”的重大意见分歧,时刻坚持斗争中人民利益的维护;在处理国际关系与外交关系方面,邓小平旗帜鲜明地主张“实现和平的手段,就是针锋相对地进行斗争”[6]。以斗争争取和平发展,充分展现中国共产党人无惧外来压力、绝不妥协的“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坚定原则。邓小平将改革开放作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在锐意改革中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方向。

伴随着世界格局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苏联解体风波使得党内部分干部理想信念逐渐动摇,在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化中逐渐腐化,导致党内政治风险骤增,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党中央坚持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强调“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7]。坚决同党内腐败问题作斗争是坚持党性宗旨的必然要求,也是永葆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的必然要求,在反腐败斗争中,江泽民号召广大党员干部以身作则贯彻党风廉政建设,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融入党政干部队伍建设之中,在细化从严治党中进一步维护党内政治生态。在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多重挑战下,党中央始终坚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基本原则,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化解国际风险冲击中凝心聚力、在抵御自由思潮渗透中固本清源,取得了一系列伟大历史性成就,以坚韧不拔、迎难而上的态势迎接中国发展新纪元。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高度关注党风党纪建设,坚定不移地推动反腐败斗争,以坚决斗争的力度与持久斗争的态度严肃处理腐败问题,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同时,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党中央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主动权,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决同敌对势力企图分裂、西化我国意识形态的行径作斗争;在处理国际关系与国家安全问题上,西方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主导下意图分裂国家主权的活动依然存在,胡锦涛进一步指出,要充分认识到同“疆独”“藏独”分裂分子作斗争“是反对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的现实的具体的斗争”[8]。必须充分发挥斗争精神打击境外势力分裂活动,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安全;在国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任务下,党中央密切团结人民群众,同非典疫情、自然灾害、天堑沟壑顽强斗争,塑造了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青藏铁路精神等,凸显了中国人民顽强奋斗、自强不息的拼搏斗争精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定不移向前发展。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运用斗争精神化解风险考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斗争精神表现为:自我革命、不负人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持续以高压态势推进反腐败斗争。“只要存在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反腐败斗争就一刻不能停,必须吹响冲锋号。”[1]69发扬斗争精神,铲除腐败滋生土壤、遏制腐败滋生条件,“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推进反腐倡廉常态化长效化;在意识形态领域发扬敢于斗争精神,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反党的言行作斗争,进一步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在脱贫攻坚斗争中,党中央带领人民群众总结斗争经验、苦练斗争本领,将脱贫攻坚放在党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以“勇于斗争”的魄力与“善于斗争”的策略组织起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脱贫战役,以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优异答卷顺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疫情防控一线开展坚决斗争是新时代伟大斗争的重要实践,在众志成城、共击疫情的长久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凝聚起伟大抗疫精神,铸就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舍生忘死的不朽精神丰碑。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坚决的斗争信念与灵活的斗争策略广泛开展斗争,在汲取斗争经验与深化斗争内涵中坚定斗争信心,在持久斗争中求胜利、在长远斗争中求发展,赋予斗争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与时代意蕴。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时代意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伟大斗争精神,明确指出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时代背景下进行伟大斗争、发扬斗争精神要基于四个方面内容:一是必须发扬伟大斗争精神保持党内气正风清;二是必须充分发扬伟大斗争精神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三是必须发扬伟大斗争精神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四是必须发挥伟大斗争精神共同应对全球治理挑战。

(一)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发扬伟大斗争精神

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初心不变的重要斗争经验,习近平多次提及“全面从严治党”,以自我革命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入,着力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习近平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的新境界。”[9]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发展自上而下的自我革命是一项兼具长期性与复杂性的系统工程,事关人民切身利益与党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将斗争精神彻底贯穿全面从严治党的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在激浊扬清中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

《共产党宣言》鲜明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0]意味着无产阶级政党以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奋斗初心,不掺杂任何自身利益,也意味着我们党在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中必须要将自我革命作为永恒课题。开展自我革命必须从现实问题与实际情况出发严抓党风党纪建设,在党中央长期正风肃纪中,党内政治生态持续改善,但依然面临诸多风险挑战。因此,新时代十年是党中央全面落实从严治党的十年,十年間,党中央以“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坚定信念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不正之风,持续打击“团团伙伙、拉帮结派、阴奉阳违”政治现象,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刹住歪风邪气,以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革命斗争精神确保党的本质永不变色。

跳出兴衰治乱的历史周期律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斗争过程中不断思索的重要课题之一。“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是毛泽东同志的第一个回答,而“自我革命”则是习近平新时代的第二个答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与人民立场决定了破解历史周期律难题要建立在人民监督政府与推进自我革命的基础之上,人民监督的历史经验总结与自我革命的执政规律探索是确保党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指出:“我们党依靠斗争创造历史,更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11]无产阶级利益的特殊性决定了只有无产阶级政党依靠长期执政才能保障无产阶级利益的长久实现。因此,如何将执政为民贯穿于长期执政能力建设之中是我们党在探索历史中不断审思的重要战略命题,也是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赶考之路的根本前提。不可否认的是,今后我们党依然面临诸多难题挑战,斗争过程依然长期,自我革命任务依然艰巨,要求共产党人必须在坚定信念的同时,始终坚持将伟大斗争精神内化于长期执政能力建设过程,在同顽瘴痼疾长久斗争中持续净化政治生态,持续保障人民利益。

(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发扬伟大斗争精神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亿万华夏儿女梦寐以求的伟大梦想,也是持之以恒的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是一部从无到有、苦难辉煌的斗争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中央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同一切反动势力开展斗争,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新中国成立后,面临党内党外、国内国外斗争新形势,党中央坚持以斗争促和平、以斗争求稳定,在长期艰苦摸索中找到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即以改革开放为序幕,开始了同一切落后坚决斗争的新实践,改革开放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重要物质基础;新时代以来,党中央面临更为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习近平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斗争原则与斗争方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外交等领域广泛开展斗争,坚决同危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种风险挑战斗争到底,在维护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捍卫国家主权安全与人民健康安全的长久斗争中持续绘就伟大梦想新蓝图。

习近平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12],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征程中,历史机遇期的确定性以及风险挑战的潜在性决定了必须要发扬伟大斗争精神。一方面,“我国正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历史机遇期指在某个特定时间段内造成的有利于人或事物发展的境遇。历史机遇期的到来赋予中国更加主动的发展契机,体现中国正一步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涵,但历史机遇期并非意味历史机遇已经到来,历史机遇期内风险与机遇依旧相伴并存,只有继续坚定斗争信心、发扬斗争精神,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时同消极因素作斗争,在斗争中化消极为积极,化不利为有利,以主动斗争谋求发展机遇,才能在确定的历史机遇期中紧紧把握住不确定的历史机遇,实现伟大梦想。

另一方面,风险挑战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现实短板与潜在风险相互交织,外源性风险与内生性风险相互作用意味着任何环节出现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都将阻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如期实现。习近平高度重视风险挑战的防范与化解,明确以“发扬斗争精神”作为战胜前进道路上艰难险阻的重要思想指南,防止风险进一步演变蔓延。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挑战依然严峻,问题依然突出,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短板与国际单边主义日益抬头的严峻风险都告诫我们必须树立底线思维与忧患意识,保持高度斗争定力,以“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强大力量及时化解风险挑战,在斗争中持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必须发扬伟大斗争精神

习近平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反复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13],网络作为意识形态传播的前沿阵地,坚决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事关国家安全、事关民族未来,因此必须坚决发扬伟大斗争精神,同网络意识形态领域颜色革命与敌对势力渗透斗争到底。

意识形态斗争现阶段主要表现为网络意识形态渗透与网络意识形态治理。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互联网虚拟场域正逐步取代社会现实网络成为文化交流、意识形态传播的主战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自由主义、普世价值、虚无主义等社会思潮借助互联网传播甚嚣尘上,西方话语体系与意识形态隐匿于虚拟空间内,在互联网信息渗透中以“人权”“民主”为标榜,肆意打压抹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我国网络空间治理提出严峻挑战。我们党之所以多次提及网络意识形态斗争,重要原因在于网络意识形态斗争难以预估,网络虚拟性特点与碎片化传播方式使得网络空间内信息交流与意识斗争界限难以把控,意识形态观点往往散布在信息量庞大的群体互动中,一旦失控,极有可能引发网络生态秩序失衡,给网络意识形态领域治理带来了极大安全隐患,因此,只有持之以恒地开展网络斗争,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才能在持续优化网络空间中凝聚人民共识,提升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能力。

在网络安全建设与网络空间治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就是守护国家的主权和政权”[14]。网络意识形态发展相较于传统意识形态工作更具颠覆性,能否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攻坚战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与政权稳定,要求我们必须以更高站位坚决同网络违法犯罪活动作斗争,善于同网络非主流意识形态作斗争,在驳斥西方错误价值观与错误思潮中把握斗争规律,占领网络意识形态领域新高地,以斗争促进网信事业健康发展,以斗争筑构国家网络安全新屏障。

(四)携手共同应对全球挑战必须发扬伟大斗争精神

习近平从全人类命运角度寻求全人类共同价值,倡导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携手应对全球挑战,共担全球风险,以独具中国智慧的中国方案推动破解制约世界发展的难题。但世界局势波诡云谲、变幻莫测,极个别国家不断责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大搞霸权主义与零和博弈,致使国际环境持续恶化。面对日益加剧的国际紧张局势,如何实现复杂处境下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破解桎梏国际关系发展难题,亟需发扬伟大斗争精神即在国际关系维护中坚持同霸权主义、零和博弈坚决斗争,以斗争促进合作共赢,以斗争促进长久和平。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中国外交的优良传统与鲜明特点。习近平指出:“世界历史发展告诉我们,人类文明进步历程从来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人类就是在同困难的斗争中前进的。”[15]同困难作斗争是世界人民推动历史发展的实践过程,也是世界人民发扬斗争精神的现实路径。我们要全面审视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挑战,从全人类命运角度推动人类整体利益的不断发展,从根本上实现超越意识形态与社会制度的各自为谋,建立起人类命运的共商共建共享的新秩序。当前中国在国际体系中话语权不断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日益传播,导致一些西方媒体借机打压中国理念与中国方案,借“斗争精神”炒作“中国威胁论”,混淆斗争精神意涵与旨归。面对西方的污名化行径与无端指责,我们必须要发扬伟大斗争精神,认清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什么斗争以及跟谁斗争的根本问题。

强调中国外交斗争精神,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中坚决同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作斗争。依靠残忍血腥的方式建立起的资本积累是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保持先进性的“惯用伎俩”,在长期不对等贸易与不平等原则的双重打压下,广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呈现出严重极化态势,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大行其道,严重消解和平稳定的国际发展环境。因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同各种形式的霸权与强权作斗争,在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基础上破局重建,以共担责任、共建秩序的民主化国际关系引导不同国家携手互助,在同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的斗争过程中密切合作、同舟共济。

强调中国外交斗争精神,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中坚决同冷战思维与零和博弈作斗争。摒弃对抗思维,摒弃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需要发扬斗争精神,在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的今天,个别发达国家仍固守冷战思维,企图以自身核心利益逆势而为,在拉帮结派大搞团体之风的同时,默许国际恐怖主义与极端势力肆意妄为,严重破坏国际政治生态与国际环境安全。习近平指出:“对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三股势力,必须采取零容忍态度”[2]113。号召世界各国摒弃冷战思维与零和博弈偏见,携手打击“三股势力”,以斗争促和平、以斗争谋发展,共同维护全人類共同价值。

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实践路径

(一)发扬斗争精神,必须明确斗争方向

新时代伟大斗争必须明确斗争方向。习近平指出:“共产党人的斗争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大方向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1]226发扬斗争精神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统一领导,旗帜鲜明地同一切歪曲党政方针与动摇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作斗争、同污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企图走改旗易帜邪路的错误行径作斗争。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党中央全面领导是社会主义事业行稳致远的根本政治前提,也是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一系列伟大斗争胜利的根本保证。在党中央全面统一领导的根本前提下,我们必须时刻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时刻警惕敌对势力渗透侵扰,坚决同否定党的领导、动摇社会主义制度根基的一切言行作斗争,坚决同煽动分裂国家、危害社会稳定的极端行为作斗争,坚决同丑化中国形象、渲染“中国威胁”的无端制约作斗争,把牢新时代斗争方向,牢牢掌握斗争主动权与领导权,以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伟大斗争精神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

(二)发扬斗争精神,必须坚定斗争意志

新时代伟大斗争必须坚定斗争意志。顽强的斗争意志是中国共产党人善于胜利的内生动力。中国共产党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成长,笃定的斗争信念与坚定的斗争意志已经深深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的血脉之中。革命战争年代,无数仁人志士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革命意志英勇斗争、开天辟地,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顽强的斗争意志打破封锁僵局,实现中国面貌改天换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坚定的斗争意志引领下,破险除难、勇开新局,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但我们必须注意到在外部与内部环境的剧变的新形势下,意识形态交锋愈演愈烈,部分干部逐渐出现思想懈怠与工作怠惰情绪,斗争意志不够坚定,斗争信念日渐松懈,在贪图安逸中逐渐丧失敢于斗争能力。习近平强调:“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要有不信邪、不怕鬼、不当软骨头的风骨、气节、胆魄。”[16]尤其是在面对新时代斗争问题日益复杂的形势下,我们更要坚定斗争意志、树立忧患意识,积极应对来自各个领域的严峻挑战,以“不信邪”“不怕鬼”的党性意识锤炼斗争意志,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

(三)发扬斗争精神,必须提高斗争本领

新时代伟大斗争必须提高斗争本领。斗争本领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所具备的重要综合能力,直接决定斗争过程是否顺利、斗争结果是否实现。斗争本领作为实践过程中的个人主观能力的体现,既需要思想层面的善于学习,又需要实践层面的反复历练。习近平指出:“加强干部斗争精神与斗争本领养成,着力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1]66-67现阶段多元化文化交流与多元化价值冲击导致斗争形式由武装斗争逐步演变为非武装斗争下意识形态领导权的争夺,斗争难度与日俱增,这种争夺表面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一旦陷入斗争被动局面,极有可能导致思想上“丢盔弃甲”。因此,提高斗争本领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从学理层面持续钻研斗争理论,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在大是大非斗争中学以致用的斗争智慧。除意识形态斗争外,新时代伟大斗争广泛分布于政治、经济、外交等多个社会领域,更加考验共产党人在必要斗争中能否提前洞察斗争对象、洞悉斗争局势,以何种方式开展斗争的本领与能力,必须广泛通过现实斗争实践不断淬炼斗争本领,以敢于斗争、善于胜利的必胜信念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扎实本领主动迎战、求得发展。

(四)发扬斗争精神,必须讲求斗争艺术

习近平指出:“斗争是门艺术,要善于斗争。”[17]要做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必须在提升斗争本领的同时讲求斗争艺术的运用发挥,审时度势把握好“危”与“机”,“时”与“势”的辩证关系,不仅要敢于斗争、勇于迎战,也要讲求“有理、有利、有节”、善于斗争。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极其注重斗争艺术的政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充分实践中善于把握主要矛盾,掌握斗争主动权,同时根据时代形势有的放矢,把握斗争火候,在遵循客观局势发展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斗争中实现自身主体利益最大化。首先,斗争讲求把握主要矛盾的艺术,面对复杂多变的斗争格局,掌握斗争主动权的根本前提是树立大局意识,从全局角度出发划分矛盾方面,以主要矛盾作为斗争要点,确立斗争方法与斗争策略,集中优势解决主要矛盾,联动次要矛盾,始终掌握斗争主动权,在“优势在我”中发挥斗争艺术;其次,斗争讲求有的放矢,把握斗争火候,习近平指出,要采取“合理选择斗争方式、把握斗争火候”的原则,根据时代发展需要,把握好斗争尺度,斗争并非是你死我活的殊死較量,而是要以解决问题为最终目的,采取因时而变、因势而变的斗争方式,发挥斗争艺术;最后,遵循斗争规律,在明确斗争目的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意识,根据切身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客观条件制定斗争方案,在讲求斗争艺术中善于斗争,而非陷入以暴制暴的盲目斗争的无序循环之中。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282.

[3]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席富群.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惩治腐败论略[J].河南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6):13-16.

[5]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11.

[6]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731.

[7]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42.

[8]胡锦涛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32.

[9]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  坚持不懈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N].人民日报,2022-01-19(01).

[1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2.

[1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83.

[1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225.

[1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192.

[14]习近平.论党的宣传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22.

[15]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413.

[16]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实事求是担当作为  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N].人民日报,2021-09-02(01).

[17]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顽强奋斗[N].人民日报,2019-09-04(01).

猜你喜欢
历史逻辑实践路径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逻辑揭示中国模式的政治图谱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政府雇员制历史与理论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