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营养管理结合心理护理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4-01-13 03:19陈婷婷高碧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年25期
关键词:血压营养高血压

陈婷婷 高碧华 肖 辉 刘 梅

(福建省立医院·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1)

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作为老年人常见的血管类疾病,若未及时进行药物控制,易并发不同的疾病,导致患者的生活水平下降。在既往的诊治过程中,单纯的药物治疗配合常规护理干预效果较差,不能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护理配合度问题,导致患者缺乏自觉性,血压随之控制不稳定[1]。有研究指出,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与患者的供能营养、钙、钠等物质有很大关系,高血压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外,加强营养管理也可有效控制血压,改善患者预后[2]。故需针对高血压疾病发展过程中,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以提升患者的配合度,从而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本研究观察高血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运用健康教育护理措施后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并总结其对临床治疗的价值,取得较好成绩,现将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于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诊断为高血压疾病的患者进行对比性研究对象,此次研究对象共收集100 例,按照患者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50 例)和观察组(50 例)。

纳入条件:所有研究对象的诊断均符合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具体参考《高血压诊疗指南》[3];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条件:伴有恶性肿瘤者;伴有心、脑、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者;有精神系统疾病者;存在认知、交流功能障碍者;不能坚持完成研究者。

1.2 方 法

1.2.1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进行护理干预,即按照医嘱对患者进行药物指导、饮食指导、生活指导等。

1.2.2 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具体包括:

(1)医学营养管理[4]:由营养师评估患者情况,同时结合患者饮食习惯制定营养管理方案。其中各营养成分含量:①食盐摄入:轻度高血压者及无水肿者3-5 g/d、中度高血压者1-2 g/d、重度高血压者无盐饮食;②蛋白质摄入:补充足量的优质蛋白质,补充量为1-1.2 g/(kg·d),可食用豆制品、脱脂牛奶、酸牛奶、鱼虾类等。如有肾功能不全时,则应限制蛋白质摄入;③脂肪摄入:低于总热量的25%,而其中饱和脂肪酸占总能量的6%-10%,烹调多选用植物油,烹调方式以煮、炖、清蒸、凉拌等为主,少食各类肥肉及动物油脂,少吃动物内脏及蛋黄、鱼子、鱿鱼等含胆固醇高的食品;④钾、镁、钙等需要足量摄入:多食用蔬菜、水果、绿叶蔬菜、肉类、鱼、芝麻酱等;主食除米面外,鼓励多吃各种杂粮及豆类,少进食含糖较高的点心,少饮含糖饮料。⑤禁食腌制食品,如腊肉、酱菜、火腿肠等。定期评估患者营养状况,随时调整优化饮食方案。

(2)心理干预:①环境干预:入院后,为患者提供干净、舒适的病房,加高病床护栏,避免患者坠床。定期通风,保证空气清新。保持室内合适的温度、湿度,及时更换干净的床单等。对家属探视进行要求,限定探视人数及频次。②档案建立:收集所有患者资料,建成档案,并积极主动地与患者、家属沟通,全面了解患者信息,对患者生理、心理、病情、家庭等多方面进行有效评估,明确患者的护理需求及护理问题。护理人员通过交流、沟通,与患者及家属创建良好的护患关系,通过问卷调研、面对面沟通等方式,了解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及重视程度。③健康教育:根据患者实践掌握疾病知识情况,针对性为患者及家属补充、加强相关医学知识。可通过组织观看录像(建议家属一起)更加生动地将高血压疾病专业知识、治疗手段、治疗效果、注意事项等内容告知患者,并向患者强调充足睡眠及合理营养饮食的重要意义,建议患者每天至少保持8 h 休息时间,及时回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耐心详细解释患者不明白的问题。在沟通中需保持耐心,指导患者规律服用降压药,普及药物不良反应以及疾病并发症情况。同时发放高血压的宣传手册,手册内容包括疾病知识、注意事项等,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简单明了地告知患者,以强化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度以及治疗的配合度。同时可在医院开展高血压疾病的相关讲座,并采用一对一宣教方式,对不同病情特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宣教,以提升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度。④病情健康指导。指导患者正确的血压测量方式,以保证患者能够对自我血压进行监测,并及时进行血压控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同时将血压的正常值以及异常值范围告知患者,以保证患者能够及时监测血压波动,并及时复查进行针对性诊治。并对患者的日常用药情况进行指导,将需要服用的药物的相关信息详细告知患者,并向其强调按时、按量服药的重要性,并告知可能发生的副反应及应对措施,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⑤心理健康教育。入院后,及时评估患者心理状态,语患者交流时采用亲切语言、耐心倾听,了解患者的护理需求,从而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实施针对性的疏导及心理支持,告知患者不良心理情绪对疾病治疗效果及负面影响,向其说明通过有效的治疗及良好的心理状态可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提高疾病的预后。通过正面举例、鼓励等方式,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自信心的提高,同时可通过建立微信群的方式,解答患者的疑惑。并在群内与患友了解病情的诊治原则,以提升共情能力,并舒缓患者的心理情绪,指导患者保持良好情绪,要求家属鼓励、关心患者,让患者心态平和,并获取战胜疾病的自信心。

1.3 观察指标

(1)对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血压情况进行测定,同时进行比较[5]。

(2)统计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情况,通过自制的调查问卷进行,根据分数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其中满意≥85 分、基本满意75-85 分、不满意<75 分三项[6]。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软件对研究中计量、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s 表示,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P<0.05 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一般资料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血压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血压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血压改变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护理前后两组血压水平对比(±s,mmHg)

表2 护理前后两组血压水平对比(±s,mmHg)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 值P 值例数(n)50 50护理前147.12±2.15 147.17±2.24 0.114 0.910护理后135.32±1.26 140.21±1.15 20.269 0.000护理前95.32±1.30 95.21±1.36 0.413 0.680护理后86.43±1.13 90.31±1.23 16.426 0.000收缩压舒张压

2.3 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

两组数据比较,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n(%)]

3 讨 论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对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饮食、年龄等因素相关,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治愈率较低,需长期服用药物以控制血压平稳,同时降低对心脑血管的损害。但高血压疾病需要长期的配合用药,患者容易出现不能坚持用药及不良心理状态情况,对治疗的配合度降低,导致患者的血压控制不理想[7]。故需配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强化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并提升疗效。医学营养管理是一种新型的饮食指导方式,相较于常规饮食干预,能够对患者的营养进行更加系统、科学、规范的管理,通过评估患者病情、结合相关情况后,针对性制定营养摄入方案,明确患者所需营养的量,同时限制摄入或禁食某些食物和营养成分,降低对患者机体、病情的不利影响,进而改善患者身体状况,利于疾病恢复[8]。有研究表示,良好、平和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患者血压的稳定,同时对患者的认知及负性心理行为进行有效影响,减少情绪波动,降低对血压的影响,同时帮助患者建立治疗的信心,帮助患者建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提高护患信任度,促进治疗及护理工作的开展[9]。

本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收缩压(140.21±1.15)mmHg 以及舒张压(90.31±1.23)mmHg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值为(135.32±1.26)mmHg 以及舒张压值(86.43±1.13)mmHg,均更低,且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84.00%对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6.00%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医学营养管理结合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后,患者的血压得到明显的改善,可通过全面性的健康指导干预,以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规律度以及用药依从度[10]。

综上,医学营养管理结合心理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后,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高血压水平,改善患者血压情况,还能够促进护理满意度的提升,值得借鉴。

猜你喜欢
血压营养高血压
全国高血压日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稳住血压过好冬
这么喝牛奶营养又健康
营养Q&A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春天最好的“营养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