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信念-行为管理模式用于医院新职工岗前培训的探索

2024-01-18 14:31
安徽医专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考核成绩差错信念

周 磊 王 召

随着我国大型医院的发展和医疗设备的增多,尤其是外科手术学与内科学追求高、尖、精的技术要求提高,对于医院职工的工作要求不断增加。新职工是医院发展重要的生力军与后备军,新职工岗前培训是现代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医务人员实际工作的开端[1]。岗前培训有助于帮助医院新职工熟悉医院环境,积极融入医院文化,还可帮助新职工迅速完成角色转变,加强岗位认知,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2]。知识-信念-行为管理模式是当前一种现代化培训模式,也是临床培训教学模式的一种探索,其在企业员工培训中的应用具有很好的效果,可以使培训人员的专业知识得到更新,能够更好地与实际结合,从而达到到提高综合能力及整体素质的效果[3]。本研究具体探索知识-信念-行为管理模式用于医院新职工岗前培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整群抽样法,从2020年1月-2022年5月在本院入职的新职工120 名进行抽样,每年至少抽样20 名,共抽样新职工67 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1 随机抽签的原则把新职工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34 名新职工,男性18 名,女性16 名,平均年龄(22.45±1.92)岁;本科29 名,本科以上5 名;工作年限0 ~1.4年,平均(0.82±0.24)年。对照组33 名新职工,男性16 名,女性17 名,平均年龄(22.14±2.44)岁;本科25名,本科以上8 名;工作年限0~1年,平均(0.74±0.13)年。两组新职工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①纳入标准:具有本科及其以上学历;新职工都自愿参与本次课题研究;正式在编;自我要求培训并遵守医院的规章管理制度;年龄21~25 岁;无职称;培训期间无妊娠与脱岗情况出现。②排除标准:培训期间自身或者家庭出现重大变故者;调查资料不全者;未完成培训的新职工。本次研究得到了医院管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两组学员均培训、观察3 个月。

1.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的培训方法,学员跟着带教老师上岗学习,由带教老师负责讲解医院与科室的相关政策、工作内容与注意事项,主要采用经验教学的方法教学。

1.2.2 研究组 采用知识-信念-行为管理模式培训方法,具体措施如下:①医院建立培训管理委员会,委员会成员根据新职工的具体情况和医院岗位特点,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邀请各科室培训经验丰富的带教教师,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编写授课教材,保证培训计划的有效性、科学性与整体性。②集中培训:培训管理委员会每月组织新职工统一集中培训,采取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实际操作等方法进行授课,将理论知识与实际临床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培训内容包括职业技能、医院背景、医疗制度等,根据培训内容合理地安排培训日程并落实培训计划。整个培训过程引入激励机制,培训管理委员会对整个培训过程进行引导,营造信任、轻松、合作的学习氛围。在知识方面,积极为新职工准备岗前培训的手册、影像学资料,以提高新职工对岗前培训的认知水平。信念和态度方面:为新职工具体分析岗前培训的的意义,从而使其充分认识到岗前培训对预防医疗差错事件情况的价值,帮助护理人员建立正确、积极的岗前培训的态度和信念。在行为方面,制定严格规范的岗前培训管控制度,使每位新职工在具体的医护操作中均严格按照操作原则执行,加强新职工的手卫生依从性的监管,加强各种侵入性操作器材的辅助质量监管工作,积极做好环境因素的预防。最后每月为新职工组织一次岗前培训的总结会,对新职工的具体能力状况与职业态度进行评估,及时反馈各科室在岗前培训工作中的问题,及时采取和调整措施,以提高新职工岗前培训的“知信行”水平。③临床改进:各科室安排带教教师对新职工进行相关技术指导,新职工互相扮演患者和新职工角色,及时寻找发现自己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收集培训意见和感受,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学习知识,及时加以改进,促进培训质量的持续提升。

1.3 观察指标 ①理论考核成绩:在培训3 个月后进行常见临床知识的理论考核(本院自制的医学考试系统考试,信效度都在0.80 以上),包括卫生法规、“三基”培训、应急管理、专项培训四个维度,每个维度评分都为0~100 分,分数越高,临床知识越丰富。②在培训3 个月后对新职工进行整体培训质量考评(本院自制的考评调查量表,信度为0.782,效度为0.892),包括培训水平、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效果,评分为0~20 分,分数越高说明培训总体质量越好。③在培训3 个月后对所有新职工进行满意度调查[2],包括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三个级别,(非常满意+比较满意)/组内例数×100.0%=满意度。④观察与记录所有新职工在培训3 个月期间出现的医疗差错事件情况,医疗差错事件由医院进行判定,包括信息交流差错、技术性差错、决策失误差错等。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 24.0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数据采用(±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相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校正χ2检验,P<0.05 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新职工理论考核成绩比较 培训3 个月后,研究组新职工的卫生法规、“三基”培训、应急管理、专项培训等理论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新职工理论考核成绩比较(±s,分)

表1 两组新职工理论考核成绩比较(±s,分)

组别 n 卫生法规“三基”培训 应急管理 专项培训研究组34 98.33±1.46 94.58±2.58 96.49±4.10 97.55±4.46对照组33 90.11±1.55 87.38±3.17 88.98±3.28 90.33±3.46 t22.35110.2118.2647.388 P<0.001<0.001<0.001<0.001

2.2 两组新职工培训总体质量评分比较 培训3个月后,研究组新职工的培训水平、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效果等总体质量评分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新职工总体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培训水平 培训内容 培训方法 培训效果研究组34 19.84±1.14 19.45±1.57 19.41±2.09 19.66±1.57对照组33 16.38±1.58 15.69±2.10 16.10±1.87 16.68±1.88 t10.3038.3176.8257.051 P<0.001<0.001<0.001<0.001

2.3 两组新职工培训满意度比较 培训3 个月后,研究组新职工的培训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新职工培训满意度比较 例(%)

2.4 两组新职工医疗差错事件发生率比较 培训3 个月期间,研究组新职工的医疗差错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新职工医疗差错事件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 论

3.1 知识-信念-行为管理模式用于医院新职工岗前培训不仅能提高职工的理论考核成绩,还可提高其综合素质能力 在新职工管理中,需要结合新职工学历背景、课程目标、培训目的、能力素质等内容,注重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考核,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考核方式,积极提高新职工的综合素质。在医院新职工的入职过程中,岗前培训不仅可以让新职工熟悉医院管理制度和临床规范,还可以帮助新职工快速转变身份,对自身工作有明确认知,帮助其职业心理建设。并且岗前培训工作可以加强新职工归属感,提高新职工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促使新职工做到与医院荣辱与共,全心全意为医院与患者服务[4]。本研究显示培训3个月后,研究组新职工的卫生法规、“三基”培训、应急管理、专项培训等理论考核成绩与对照组相比都显著提高(P<0.05);研究组的培训水平、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效果等总体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都显著提高(P<0.05),表明知识-信念-行为管理模式用于医院新职工岗前培训不仅能提高职工的理论考核成绩,还可提高其综合素质能力。知识-信念-行为管理模式激发了新职工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极大地方便了新职工学习,使其变被动灌输为主动学习,同时调动了新职工间的互动性[5-6]。带教老师也可以结合自身临床工作经验及临床病例为新职工进行操作培训,根据新职工理论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做到个性化培训[7]。

3.2 知识-信念-行为管理模式用于医院新职工岗前培训能提高培训满意度 随着医院医疗设备的增加与医学知识丰富度的扩展,新职工不但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还需要熟练使用医院常用器械及新型器械,对常见疾病的诊治过程也要充分地掌握,并需要掌握应急处理措施,积极预防职业暴露风险的发生,为此对于培训的要求比较高[8]。并且新职工除了要学习实践知识外,还需要快速转变角色,做到爱岗敬业,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对新职工进行岗前培训的过程中,要根据新职工的自身特点与职业倾向,结合组织资源与发展需要,让新职工确定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学会和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安抚患者的情绪,引导职工自身、医院、患者的三赢[9]。本研究显示培训3 个月后,研究组新职工的培训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知识-信念-行为管理模式用于医院新职工岗前培训,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培训内容,能提高新职工对医院与相关医疗事务的快速熟悉能力,可提升职工知识水平和岗位胜任能力,从而能提高培训满意度。

3.3 知识-信念-行为管理模式用于医院新职工岗前培训能降低医疗差错事件发生率 新职工多为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进入医院后会感觉两者身份之间差别巨大,不但要具有专业能力、协调能力、合作能力等,还需注重责任心培养,促进自身全面发展。岗前培训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其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有别于常规学科[10],注重医院规章制度的教育。本研究显示培训3个月期间,研究组新职工的医疗差错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知识-信念-行为管理模式用于医院新职工岗前培训能降低医疗差错事件发生率,也说明知识-信念-行为管理模式有效地促进了新职工知识结构的改进,提高了其实际工作能力。特别是知识-信念-行为管理模式积极进行了专业思维和责任意识的培训,可以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让新职工能真正感受到“白衣天使”的意义,对自己的职业充分的理解,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与人文关怀,提升了对工作责任的认知。

总之,知识-信念-行为管理模式用于医院新职工岗前培训不仅能提高职工的理论考核成绩,还可提高其综合素质、能力,有利于提高职工的培训满意度,降低医疗差错事件发生率。由于本次调查的新职工数量比较少,调查内容也较少,没有对知识-信念-行为管理模式进行不同岗位职工培训分析,知识-信念-行管理模式的分类应用效果仍需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探讨。

猜你喜欢
考核成绩差错信念
骨科临床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联合情景体验对教学质量、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的影响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教学模式在内分泌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对综合考核成绩的价值
直升机防差错设计
为了信念
基于OSCE的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技能结业考核成绩分析
发光的信念
信念
协作式见习带教模式在护理本科生中的应用效果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
校对工作中常见差错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