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模式中的《微生物学检验》教学研究

2024-01-18 14:31房功思孟德娣宇芙蓉
安徽医专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微生物学链球菌肺炎

房功思 孟德娣 宇芙蓉 陈 谨

“微生物检验”作为医学检验专业一门核心课程。通过对该课程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能准确、及时对临床标本做出病原学诊断,同时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能力以及训练诊疗思维。翻转课堂又称为颠倒课堂,是一种重新调整教学形式和时间,将学习的主动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的新型教学模式[1],这种模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又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了提高微生物学检验的教学质量,培养优秀的检验技术人才,我们尝试将翻转课堂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应用于《微生物学检验》课堂教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将传统“课堂听课、课后吸收”翻转为“课前自学、课堂吸收”的模式[2],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进一步探索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学模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2019 级94 名学生为对照组,2020 级105 名学生为研究组。对照组男26 名,女68 名;年龄17~20 岁,平均年龄(18.10±0.64)岁。研究组男31 名,女74名,年龄17~19 岁,平均年龄(18.07±0.24)岁。两组学生的性别、年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教学法。课前教师布置预习任务,预习时学生结合教材对下一次上课内容进行学习。课中教学时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知识点进行讲解,未涉及情境、视频。课后布置作业主要以实验报告方式为主。

1.2.2 研究组 采用翻转课堂模式教学,如下:

1.2.2.1 理论课程设计教学模块、情境,实现课堂翻转 ①针对《微生物学检验》传统课程设计,对课程进行模块化设计,共分四大模块:微生物学检验基础知识、真菌学检验、细菌学检验、病毒学检验。每个大模块下设计任务分类,如细菌学检验模块,下分九个任务类别,包括病原性球菌、肠道杆菌、弧菌、弯曲菌和幽门螺旋杆菌、非发酵菌、其他革兰阴性杆菌、需氧革兰阳性杆菌、厌氧性细菌、分枝杆菌属。每个任务类别下设计情境,如任务一:病原性球菌中有4 个情境;情境一:伤口感染脓液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情境二:产妇宫颈分泌物B群链球菌检验;情境三:肺部感染痰液肺炎链球菌检验;情境四:泌尿道感染分泌物淋病奈瑟菌检验。②课题团队成员在设计模块、任务、情境同时,进行拍摄、制作相关情境的微课、视频、讨论任务设计、相关资料整理等工作。以任务一病原性球菌情境三肺部感染痰液肺炎链球菌检验为例:课程内容不仅涉及肺炎链球菌的染色、培养、鉴别、感染流行、药物治疗,而且涉及下呼吸道标本的采集、处理的操作流程,还涉及CLSI(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规定的药物敏感试验规则。庞大的知识体系在传统课程教学中难以系统化地讲解。为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所授内容,同学在课前利用自己的时间通过网络学习教师发送的相关微课、课件、新闻素材、临床简报等对肺炎链球菌进行了解,对呼吸道标本采集、处理、肺炎链球菌诊断要点等重难点问题进行梳理,形成疑点问题,如社区肺炎的重要致病微生物有哪些?呼吸道标本以痰为主,其标本处理流程、培养基和培养环境是什么?肺炎链球菌在血琼脂平板菌落有何特征?通过何种方法可以鉴定肺炎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感染治疗药物有哪些?如何对其进行药物敏感测试?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入课堂。③在课堂中出现重难点问题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播放微课、小组讨论、检验流程剪辑等,引导学生对知识内容深入理解,与学生共同解决疑点问题。教师课前准备的内容、课堂中的素材、课后的复习资料在班级网络发布,学生可以再次学习、复习。本着解决问题的学习目的,经过课前预习、课堂讨论、课后总结,学生不仅收获知识,而且获得心理上的自信、满足感,极大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

1.2.2.2 实践课程结合视频、仿真实训,实现翻转课堂 《微生物学检验》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技能密切相关的课程。课程团队有一线工作经验的医学检验双师型教师,团队在临床工作中拍摄、制作了大量直观、典型的视频、微课,如典型标本(痰液、脓液、尿液等)照片、各种细菌在不同培养基上典型菌落照片、临床病历、医嘱、先进设备的使用教程和结果报告等。以情境三肺部感染痰液肺炎链球菌检验为例:该实践技能内容为痰液处理、接种培养基培养、菌落识别、染色镜检、鉴定试验等。课前将检测流程以及痰液的外观、痰液涂片、痰液接种培养流程、平板上菌落特征的照片或视频资料以及药物敏感试验的报告分析等发放给学生,让其通过提前的预习产生问题,如痰液如何分级?生物安全柜的使用注意事项?奥普托欣敏感试验的操作注意事项?如何检测青霉素对于肺炎链球菌的敏感性等。在课堂进行问题讨论、解答,进行操作视频观摩以及教师演示。学生通过模拟临床工作的流程进行痰液标本的检验,最终发布肺炎链球菌的检验报告。传统的实训课程脱离临床工作的实际流程,并不能让学习者有现场感,经过模块化、情境化翻转课堂的整合,增强实训代入感。学生自主在教师发布的微课、视频、课件中找到解决问题方法,提高对实训技能的掌握以及对各项技能应用的深入理解。

1.3 教学效果评价 ①理论考试:采用难度系数相似的理论试卷闭卷测试研究组与对照组学生成绩。②实践考核:学生进行操作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染色镜检和细菌分离技术结果。教师按照考核内容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学生实验技能掌握情况。③问卷调查:调查研究组学生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后各个方面能力提高程度。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理论、实践考试成绩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学生理论、实践考试成绩比较 通过一学期翻转课堂教学,研究组2020 级检验班(研究组)期末理论、实践考试成绩明显高于2019 级(对照组)检验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微生物学检验》期末理论、实践成绩比较(±s,分)

表1 两组学生《微生物学检验》期末理论、实践成绩比较(±s,分)

组别n理论成绩实践成绩对照组9470.89±10.7074.79±9.42研究组10577.45±8.6786.38±8.76 t-4.773-8.992 P<0.001<0.001

2.2 两组学生《微生物学检验》实践考核不同环节成绩比较 实践考核分为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染色镜检和细菌分离技术结果三个环节,分值分配分别为45 分、35 分、20 分。研究组学生在这三个部分实践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微生物学检验》实践考核不同环节成绩比较(±s,分)

表2 两组学生《微生物学检验》实践考核不同环节成绩比较(±s,分)

组别 n 细菌分离培养 革兰染色镜检 细菌分离技术对照组 94 34.19±5.9727.53±3.0813.064±2.59研究组105 39.15±4.3931.04±2.6816.19±2.33 t-6.716-8.589-8.958 P<0.001<0.001<0.001

2.3 翻转课堂教学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问卷共发放105 份,回收有效问卷103 份。问卷结果显示研究组90%以上的同学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增强了对该课程的兴趣、提高了文献资料查阅能力,学习效率、实践技能,见表3。

表3 翻转课堂教学问卷调查结果 例(%)

3 讨 论

《微生物学检验》是医学检验重要的专业课程,该学科专业性强,知识涵盖面广,教学难度大。如何改变“重教轻学”的传统,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是医学检验教学工作面临的问题[3]。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指出要全面推进职业教育“三教”改革[4],在教法改革方面,推广翻转课堂、远程协作、实时互动、移动学习等信息化教学模式,推动职业学校课堂革命。

本研究对《微生物学检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被动填鸭式接受知识,难以调动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5]。翻转课堂以“重生重学”为导向,改变“我讲你听”为“你讲我听、你讲我讲”。在《微生物学检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探索中,结合学科特点、充分利用双师教师,通过设计教学流程、制作典型、直观的视频、微课,将知识高效传递给学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性,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果显示翻转课堂学生满意度高,期末成绩优于传统教学。表明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学生对微生物实验兴趣提高,实验操作熟练程度进步。与刘会强等[2]以同步在线翻转课堂为基础的微生物实验课程改革研究中结果相符。

现代医学模式要求医学生视野更加广阔、医学水平素质更高、适应能力更强,培养高水平、多层次、全方位的医学人才是当前医学教育工作的目标医学[6]。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充分发挥组织和引导作用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7],打破了传统“先教后学”的教学模式。从课前自主学习、查阅文献资料到课堂互动讨论、解决疑难,到课后查缺补漏,学生在每个学习环节都融入其中,可切实提高学习效率。

本研究还有不足,比如发布的实践操作资源仅处于视频观摩阶段,与实际有一定差距;部分照片、视频素材不清晰等。在专业教师联系临床的工作中,有些素材便于采集,如常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链球菌等,而有些病原微生物如布鲁菌、副溶血弧菌、弯曲菌、脓肿分枝杆菌等比较罕见,多采用的是以前拍摄的照片、视频素材,因设备问题清晰度也不理想。这些问题对下一阶段的课程建设及专业团队提出了挑战,任重而道远。

综上所述,《微生物学检验》课程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提高教学效果,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中可发挥切实有力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微生物学链球菌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路易斯·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链球菌感染与银屑病相关性探究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展微生物学双语教学实践
认识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识问答》
肺炎链球菌表面蛋白A的制备与鉴定
A族链球菌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制备及应用
提高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效果的探索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