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及欣母沛联合缩宫素防治效果分析

2024-01-18 14:31张莉娜黎淑芬陈秀英刘小燕
安徽医专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母沛宫素胎盘

张莉娜 黎淑芬 陈秀英 刘小燕

剖宫产是临床解决难产及产科合并症、挽救围生期产妇及围产儿生命的主要手段,特别是在当前三孩政策开放的大环境背景下,二胎、三胎孕妇及高龄产妇数量增多[1]。产后出血是妇产科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亦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因此产后出血的预防是现阶段临床关注的重点[2]。欣母沛联合缩宫素防治剖宫产术后出血的安全性已得到临床证实,多项报道表明欣母沛联合缩宫素用于剖宫产产妇可有效减少术后出血量[3]。鉴于此,本研究对剖宫产分娩的产妇行欣母沛联合缩宫素治疗,探究二者联合在产后出血中的预防作用,并探究影响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用以指导临床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预防。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医院2021年3月-2023年2月收治拟行剖宫产分娩的80 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 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2~41 岁,平均年龄(28.32±2.14)岁;孕次0~4次,平均孕次(2.21±0.44)次;孕周37~41 周,平均(39.65±0.61)周。观察组产妇年龄22~42 岁,平均年龄(28.45±2.10)岁;孕次0~5 次,平均孕次(2.24±0.42)次;孕周37~41 周,平均(39.69±0.57)周。两组产妇上述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伦理审批号为K202108。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符合剖宫产手术分娩指征;年龄>18 岁;凝血功能正常;单胎;产妇或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排除标准:重要脏器功能异常;对本研究用药过敏者;精神疾患;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胎盘粘连、子宫切口裂伤等所致的产后出血;正在参与其他临床研究者。

1.3 方法 术前对于贫血的产妇需给予积极纠正,产妇均实施剖宫产终止妊娠,手术过程中均选用硬膜外麻醉,术者于产妇子宫下段做一横切口,常规打开子宫下段,逐层切开皮肤、脂肪、筋膜以及子宫,吸出羊水。①对照组产妇行缩宫素(国药准字H31020850)治疗,胎儿娩出后予以静脉滴注250 mL的0.9%氯化钠溶液(国药准字H20074140)与10 U缩宫素注射液混合液经宫体肌注。②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欣母沛,用一次性注射器做深部肌肉注射1 mL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无菌溶液(250 μg的卡前列素,国药准字H20120388)。此后依子宫反应,间隔1.5~3.5 h再次注射250 μg,数次注射250 μg(1 mL)剂量后子宫收缩力仍不足时,剂量调整为500 μg(2 mL)。总剂量<12 mg,连续使用时间≤2 d。胎盘排出后可肌内注射5~10 单位缩宫素。密切观察产妇的宫缩情况,若其子宫收缩较好,则可进行切口缝合,术毕。

1.4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以及产后2 h与24 h出血量。[胎儿娩出后接血敷料湿重(g)-接血前敷料干重(g)]/1.05(血液比重g/mL)=出血量,产后出血:胎儿娩出后24 h出血量>500 mL。②收集入组患者资料,包含年龄、妇产手术史、产次、流产史、前置胎盘、体质指数、妊娠合并症(妊娠期高血压、贫血、妊娠期糖尿病)、孕周等资料,实施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21.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以相对数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剖宫产产后出血相关影响因素,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产妇产后出血情况比较 观察组产妇产后2 h与24 h出血量低于对照组,且其产后出血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

2.2 影响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

2.2.1 单因素 本研究80 例产妇,发生产后出血11 例(13.75%)。产后出血组与非产后出血组产妇年龄、流产史、前置胎盘、妊娠期高血压等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单因素分析 例(%)

2.2.2 多因素 以患者是否发生产后出血作为因变量,自变量取单因素分析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项目,赋值情况见表3。经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2 岁、流产史、前置胎盘、妊娠期高血压是影响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P<0.05)。见表4。

表3 影响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变量赋值情况

表4 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剖宫产是终止妊娠的重要手段,而产后出血是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若不及时有效控制出血,可能会严重威胁产妇生命安全[4]。子宫属于特殊器官,其富含纤维酶激活物,而处于妊娠期的女性血液呈高凝状态,会提高纤维酶激活物抑制物活性,纤维酶激活物本身活性相对较低,可抑制纤溶系统,胎盘剥离时,剥离部位大量组织激活物质会进入血液抑制物活性,迅速降低,短时间内引起纤溶作用异常亢进,产后出血量明显增加。

药物是防治产后出血的重要手段,其中缩宫素与欣母沛为常用药物,前者是室旁核与视上核细胞分泌的垂体神经素,能够直接作用于子宫肌层缩宫素受体,选择性兴奋子宫平滑肌,促使其收缩,压迫肌层血管起到止血作用,可预防产后出血。但缩宫素半衰期较短,单一使用难以出血起到促子宫收缩效应,即使反复使用也会因缩宫素受体饱和而难以进一步加强宫缩,部分患者止血效果欠佳[5]。欣母沛天然的人前列腺素F2α(PGF2α)的合成类似物,可对子宫平滑肌的收缩蛋白发挥作用,促使子宫强力收缩,造成子宫创面血窦闭合[6],且能借助肌细胞膜的返流量,释放肌质网库存钙离子,增加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并可对腺苷酸环化酶形成抑制作用,阻碍cAMP产生,使肌质网膜蛋白磷酸化下降,相应减少与钙离子结合,胞浆钙离子含量明显增加,进而促进子宫平滑肌收缩,发挥良好的止血作用[7]。欣母沛与传统药物相比,具有更长的半衰期,并可刺激子宫体与子宫下段收缩,具有协同子宫收缩、生物活性较强、药物使用剂量小等优点。本研究中,观察组产妇产后2 h与24 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且其产后出血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提示欣母沛与缩宫素联合可协同发挥用,预防产后出血效果良好。

本研究纳入80例产妇中,发生产后出血共11例(13.75%),说明现阶段临床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形势依旧较为严峻,分析影响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并提前防范对保障产妇的生产安全至关重要。本研究Logistic回归发现,年龄>32岁、流产史、前置胎盘、妊娠期高血压是影响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P<0.05),提示临床需要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对剖宫产产后出血高危产妇进行筛查,提前预防。随着年龄不断增长,机体各项生理功能逐渐降低,会相应地降低子宫肌纤维的弹性,促使孕妇产后子宫收缩乏力而易发生产后出血;年轻产妇的子宫肌对促宫缩素药物的敏感性相对更高,故产后出血量相对较低,预防产后出血效果相对更好;既往有流产史者子宫肌层、内膜相应受损,在此妊娠时容易出现胎盘胎膜粘连,甚至会发生胎盘植入,剖宫产术中剥离胎膜、胎盘时会相应的增加宫腔剥离面出血量,易诱发产后出血[8];因前置胎盘患者胎膜发育不良,易发生胎盘粘连,而子宫内膜会随着粘连加重而出现一定程度的感染、损伤,同时此类患者胎盘种植于子宫下段,妊娠停止时,子宫收缩力较差,胎盘剥离难度相对较大,易诱发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可诱发小动脉血管痉挛,提高血液黏稠度,直接影响机体各器官血供,会加快分娩中血窦出血速度,出血症状难以控制,同时可引起子宫肌渗血、血肿以及微血管病变,增加血管脆性,促使孕妇发生子宫收缩乏力,增加产后出血风险。

综上所述,欣母沛联合缩宫素治疗可更好地降低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年龄>32 岁、流产史、前置胎盘、妊娠期高血压是影响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对于上述各高危因素制定针对性的干预对策,可能预防或减少产后出血发生,保障产妇生产安全。

猜你喜欢
母沛宫素胎盘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分娩镇痛联合微泵静注缩宫素的临床效果观察
欣母沛治疗产后出血的时机选择分析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对比用不同方法注射欣母沛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采用欣母沛治疗的临床分析
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在产程活跃期的应用效果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引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观察
23例胎盘早剥的诊断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