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铜生化检测对Wilson病携带者诊断意义

2024-01-18 14:31方明娟许亚运
安徽医专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健康人携带者生化

年 娜 陈 林 朱 凌 方明娟 许亚运 程 楠

Wilson病(Wilson's disease,WD)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由于P型铜转运ATP酶功能障碍引起铜代谢障碍。铜在组织脏器的异常沉积造成肝损害、神经/精神症状等,病情重者可危及生命。ATP7B基因携带者一般不应表现出WD的症状,但已有研究发现部分携带者的CP和血清Cu轻度降低及肝功能异常[1],亦有研究发现了携带者头颅影像学较正常对照组存在豆状核及黑质异常[2]。本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是大量的游离铜首先在肝脏沉积,肝脏是WD最早、最主要的受累器官,WD患者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肝脏损害。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学基础,长期、大量铜在肝脏的蓄积为WD肝纤维化的诱因。WD临床表现各异,其确诊的方法除基因检测外,血清学指标、影像学表现、临床症状及家族史亦具有同样价值。本研究通过检测并对比WD患者、WD携带者及健康人的血清肝纤维化及铜生化指标,进一步探讨上述指标对WD患者和携带者的诊断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收集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本医院住院的73 例WD患者及85 例患者父母(携带者)及63 例健康人的临床资料,其中WD组男40 例、女33 例,年龄4~47 岁;携带者组男38例,女47 例,年龄28~59 岁;健康人组男37 例,女26 例,年龄22~51 岁。三组研究对象在性别、年龄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WD患者诊断参照2021年《中国肝豆状核变性诊治指南》[3],并符合2001年莱比锡第8 届国际WD会议提出的诊断标准(Leipzig计分系统)[4]的积分≥4 分。②排除标准:其他类型的病毒性肝炎、酒精性及非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损、自免肝、恶性肿瘤等。

1.3 指标检测 ①肝纤维化:放射免疫法,由自动r-计数仪预先编制的程序给出有关参数、标准曲线及样品浓度,直接测出样品浓度。②铜生化:血清CP测定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血清Cu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血清Sco采用盐酸对苯二胺比色法,试剂自行配制。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9.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对于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对于计数资料采用相对数表示;非正态采用非参数检验秩和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三组研究对象肝纤维化指标比较 经独立样本Kruskal-Wallis检验,三组研究对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多重比较分析发现,HA在健康人与WD患者、WD携带者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性(P<0.001),在WD患者与携带者之间无显著差异性(P>0.05);LN、Ⅳ/C在三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性(P<0.001)。见表1。

表1 三组研究对象肝纤维化指标比较

2.2 三组研究对象铜生化指标比较 经独立样本Kruskal-Wallis检验,三组研究对象铜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多重比较分析发现,血清Cu、CP在三组研究对象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清Sco在WD患者与携带者组、健康人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WD携带者组与健康人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研究对象铜生化指标比较

2.3 三组研究对象铜生化各项指标不同范围比例的比较 WD携带者组中90%以上携带者200 mg/L<CP<300 mg/L,WD组中89%以上患者CP<100 mg/L,健康人组58%以上健康人CP>300 mg/L(其中92%以上健康人CP>250 mg/L);WD携带者组中58%以上携带者血清Cu>11 umol/L,WD组中91%以上患者Cu<5 umol/L,健康人组中98%健康人Cu>11 umol/L;WD携带者组中88%以上携带者Sco>0.3 U/L,WD组中100%患者Sco<0.2 U/L(其中94%患者Sco<0.1 U/L),健康人组中98%以上健康人Sco>0.3 U/L。见表3。

表3 三组研究对象血清铜生化不同范围比例的比较

3 讨 论

WD是因ATP7B基因突变导致的铜胆道排出障碍以致其异常沉积于各个组织脏器并引起相关器官功能异常的遗传性疾病,最常见的受累脏器为大脑、肝脏、肾脏等,亦可多个脏器同时受累。临床就诊患者中,多表现为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和更罕见的暴发性肝衰竭,或表现出不同的神经精神表现,如震颤、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精神异常等。研究显示[5],WD起病形式多样,临床表现各异,大多数患者存在肝纤维化、铜代谢指标异常;WD携带者临床虽未见明显肝脏或神经系统症状,但由于携带致病基因,也可能会引起轻微的铜代谢紊乱及生化指标异常。

在本研究对肝纤维化指标的检测中,HA在WD组与携带者组研究对象之间无明显差异性,而LN及IV/C在两组间相互比较时均有显著差异性。IV/C为基底膜胶原,是诊断早期肝纤维化的重要指标,可以反映肝硬化情况。LN则是肝纤维化增生及判断预后的指标,与肝损害呈正相关。既往研究显示,WD无症状的同胞与正常人的肝纤维指标三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性[6]。WD为遗传性疾病,患者自出生即存在铜代谢异常,遂肝脏因铜沉积长期持续性受损。肝纤维化指标多反映肝脏慢性损害,其中HA是反映有无肝硬化及肝脏损害严重程度的指标,晚期肝硬化时此指标明显增高。而本组WD患者多数为非首次就诊患者,既往接受了驱铜治疗,遂肝损害并非十分危重,因此可能造成HA在WD患者组与携带者组研究对象间无明显差异性。本研究显示,携带者肝纤维化水平异常,但不完全与既往研究一致[5],后期可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细化病程及病情分组,进一步研究。

在本研究对铜生化指标的检测中,血清Cu、CP在三组间两两比较时均有显著差异性,血清Sco在携带者组与正常人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性。目前,临床上对WD诊断最常用的方法为血清CP的检测。而Sco的测定是对血清CP酶活性的检测,是CP检测的有效补充方法。本研究的Sco在携带者组与正常组研究对象中无明显差异性,本研究入组时携带者纳入的为患者父母,因基因检测未能全面普及,遂未能纳入携带致病基因的患者同胞,考虑可能相关,但具体原因并不明确,尚待研究。

WD携带者存在细胞内铜升高[7]。本研究中WD患者组绝大多数患者铜生化三项指标均明显下降,携带者铜生化指标中血清Cu和CP及多在临界值上下,而正常人血清Cu和CP则明显升高。因此,携带者可能存在铜生化异常,其中血清Cu和CP指标下降或升高均不明显,但高于WD患者水平,即部分携带者指标值界于患者与正常人之间。WD是目前少数可治性遗传性疾病,及早的发现和正规的治疗对病情的控制显著有效。大多数WD患者的临床症状出现在儿童和青年期,但亦有部分40岁以上发病的晚发性WD临床症状不典型。因此,对于年龄较大的存在肝损害的患者也需要进行WD鉴别以防出现漏诊误诊[8]。另外,研究显示[9],WD不仅发生在兄弟姐妹和后代中,也有0.5%的概率发生在上一代中,遂WD的父母亦建议完善铜代谢、尿铜甚至基因检测等检查。

综上所述,WD患者血清铜生化水平多为显著降低,且常合并肝纤维化指标异常。WD携带者血清肝纤维及铜生化水平处于患者与正常健康人之间,其中,大多数WD携带者血清Cu和CP指标与临界值接近。对于WD同胞及父母,无论是否存在临床症状,建议常规行WD相关筛查。

猜你喜欢
健康人携带者生化
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社会支持研究进展
基于16S rRNA测序比较探讨气虚证患者与健康人的肠道菌群的结构特征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与健康人粪菌群的对比
我国女性艾滋病毒携带者的生育权选择探析
从废纸篓里生化出的一节美术课
谁是半生化人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与细菌携带者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