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元素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24-01-18 08:58耿健斌
烟台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脸谱剪纸动画

耿健斌

(烟台职业学院,山东 烟台 264670)

中国传统元素历史悠久,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我国文化遗产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底蕴深厚、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动画工作者们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和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从生产生活到房屋建筑再到服饰装饰都有传统元素的影子,中国传统元素完整地记录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过程。

1 动画角色设计中的中国传统元素

中国传统元素是人类意识形态与自然、社会相结合的产物,是科学理论与文化艺术的创新融合,是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交叉渗透,多种多样的文化形态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元素。

1.1 年画元素

年画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之一,是我国特有的绘画载体,新年时张贴,有吉祥喜庆之意。中国年画的造型艺术、色彩艺术、视觉艺术等深受大家喜爱。如,“连年有余”吉祥娃娃(见图1)和“封侯挂印”门神(见图2),画面线条流畅,人物结构结实饱满,人物形态自然舒适且符合身份特点;画面装饰感强,装饰元素和背景元素复杂多变,符合人物设定和场景需求;色彩上使用饱和度及纯度都很高的大红、大绿、大紫、大黄等颜色,渲染出节日红火浓烈的氛围,同时运用对比色、补色、撞色等色彩间的强烈碰撞,表现出年画特殊的视觉对比与平衡效果[1]。

图1 “连年有余”吉祥娃娃 图2 “封侯挂印”门神

1.2 皮影元素

皮影戏又叫灯影戏,是中国古老的民间传统艺术形式,其利用光影结合的方式演绎传统民间故事。皮影的艺术创意汲取了画像石、画像砖、帛画、壁画之手法与风格,通常要经过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合成等八道工序,手工雕刻3 000余刀才能完成,是一个奇妙复杂的过程。在色彩艺术方面,皮影主要由黑、绿、红、黄、青等五种纯色调和而成,虽然色彩种类不多,但老艺人善于配色,加上浓淡变化的点染手法,使色彩效果异常绚烂。在造型艺术方面,皮影人的头部和四肢是分别雕成的,用线联缀而成,表演时各个部位活动自如。女性装饰物多以云、凤、花、草等纹样为图案,男性则用云、水、龙、虎等纹样为图案(见图3)。忠良人物为五分面,奸佞人物为七分面,生、旦、净、丑角色齐全,通过配饰和造型即可看出人物性格和特点,再配合打击乐器和弦乐,引人入胜。

图3 皮影戏角色

1.3 剪纸元素

剪纸艺术是中国民间手工艺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各类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剪纸艺术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设计,蕴涵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表达了广大群众的生活理想、社会认知、道德观念、实践经验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抒情、表意、教化、娱乐等多重社会价值。在造型设计方面,剪纸艺术着力表现生动多姿的自然世界和丰富多彩的民间生产生活场景(见图4)。剪纸艺术的基本要素即线条,最基本的线条组合方式是镂空和勾连,图案内容讲究对称和平衡,造型具有随意、抽象、生动逼真等特点,展现了剪纸艺术的造型之美。在视觉艺术方面,剪纸艺术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集文字、色彩、图案等元素于一体的视觉符号,融合了手艺人的情感和技艺,凝聚了中华民族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积淀,承载了民间艺术文化发展进程。同时,剪纸作品注重整体的动感和韵律,将多重图案元素进行有规律的排列,形成层次清晰、和谐完整的构图,使整个画面呈现出节奏感和韵律感。

图4 生产生活场景剪纸

1.4 脸谱元素

脸谱是种象性美术创作,是在传统戏曲演员面部用各种颜色勾画形成的特殊谱式图案(见图5)。脸谱根据描绘着色方式,分为揉、勾、抹、破四种类型。揉脸:凝重威武,加重五官纹理;勾脸:图案复杂丰富,五彩缤纷;抹脸:浅色为多,不以真面目示人,形容奸佞小人之角色;破脸:左右不一,不对称,形容面貌丑陋之角色。在造型设计方面,脸谱图案变化多端,有规律而无定论,观赏者可通过脸谱的造型、颜色及图案,开宗明义地体会到戏剧人物的性格特点和道德伦理特征,不用费心猜测、推理和判断。例如,包拯额头有一白月牙,体现清正廉洁;孟良额头有一红葫芦,突出此人好酒;金钱豹有多张脸,示意其神鬼妖特色。在色彩艺术方面,脸谱的色彩最能凸显人物性格:红色脸象征耿直、忠义,黑色脸象征威武有力、严肃猛智,白色脸象征奸诈多疑,黄色脸象征勇猛暴躁,绿色脸象征冲动莽撞。脸谱上鲜明的色差、浓厚的油彩以及多变的图案,再配上戏剧演员变幻无穷的唱腔,形成强烈的艺术刺激,唤起观众的心理共鸣[2]。

图5 京剧脸谱

2 中国传统元素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动画是一门充满想象力的综合艺术,动画的创作必须扎根生活,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将中国传统元素中的造型设计、色彩设计、图案设计等视觉符号融入其中,从中国传统元素中寻求动画角色的设计语言,创作具有民族性、历史性、传承性的动画角色。

2.1 动画角色设计同传统元素的关联性

动画角色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美术元素,使动画角色的造型设计传承传统美术的精髓,一方面打造具有浓郁东方特色的原创动画形象,凭借极强的艺术风格,走出具有中国风的动画之路;另一方面以大众更容易接受的影像形式,对中国传统美术进行更为广泛、更为深远、更广意义的传播与宣传,从而被更多的人接收和认知,这是一个互利互惠又双赢的局面[3]。

中国传统美术元素是一本图文形式的历史文本,记载了我国古代到现代所创造的一切装饰表演艺术,动画角色中传统元素的融入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是民族元素国际化的传播。动画工作者们在创作过程中加入中国传统美术元素,赋予动画角色特殊的视觉效果和历史文化气息,提升了作品和角色的艺术文化价值,例如我国于1959年拍摄的剪纸动画《渔童》和1983年出品的《猴子钓鱼》,都是取材于剪纸艺术,作品造型独特,深具民族风格,且与中国传统技艺密切相关,影响深远。

2.2 传统元素在经典动画角色设计中的应用

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动画短片《螳螂捕蝉》是一部采用剪纸手段制作水墨效果的民族风格浓郁的动画作品。如图6所示,影片中黄雀、螳螂、蝉的动画形象结合了写意花鸟画的艺术形式,河畔、花草、绿地等以水墨淡彩的方式来表现,整部影片在借鉴传统绘画技法的同时,进行了技术的创新和改革,“拉毛”剪纸动画制作工艺应运而生,不仅降低了动画影片的制作成本,还大大提升了动画表演效果和影片的影响力。

图6 《螳螂捕蝉》剧照

《九色鹿》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二维动画短片,改编自敦煌壁画故事《鹿王本生》。影片在造型、色彩、视觉化设计等方面采用了敦煌壁画的绚丽风格,在人物和山体比例上也吸收了壁画的神韵。九色鹿的皮毛花纹并没有执着于“九”色,而是概括为几个弯月形的色块,既便于动画的绘制,也使九色鹿的特点更加鲜明,营造了独特的东方美学,如图7所示。

图7 《九色鹿》剧照

动画片《骄傲的将军》是从中国古典戏曲中汲取营养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动画影片,是中国第一部以传统戏剧-京剧作为主要表现元素的二维动画作品,影片中的人物造型借鉴了京剧脸谱艺术,是“中国动画学派”代表作之一(见图8)。动画场景中的建筑和摆设利用中国画传统的墨色打底,然后用工笔重彩勾勒花纹的画法进行设计,其花纹和材质厚实又浓重,整个场景富丽堂皇,华而不俗,民族风格浓厚。

图8 《骄傲的将军》中将军剧照

取材于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动画影片《大闹天宫》是中国动画顶峰作品之一,用鲜明的色彩、恢弘的场景及跌宕的剧情演绎出独具中国风的动画作品。《大闹天宫》在角色造型设计、色彩表现形式、场景布置、配音配乐等方面广泛吸取了戏曲、京剧、脸谱、壁画、国画等传统文化的精髓,整部作品风格和谐统一,极具民族特色。其中,主要角色孙悟空的造型借鉴了京剧脸谱中象形脸谱的设计风格,以猴子形象为基础图案,将红色桃心画于面中与之相呼应,再配以“火眼金睛”的金色眼窝,绿色的月牙眉,乐观上扬的嘴角,刻画出一个忠勇侠义、心直口快、嫉恶如仇的极具民族特色的孙悟空形象(见图9)。影片中玉皇大帝的形象借鉴了壁画、年画以及无锡纸马的形象特点,方大的白色面庞、低垂的眼眉、硕大的耳垂、粉红的脸蛋、几缕滑稽的小胡子、庞大的身姿无不暗示其刁钻、傲慢、伪善的人物性格,整体形象尽显动画工作者的巧思(见图10)。

图9 孙悟空剧照 图10 玉皇大帝剧照

影片中太白金星对推动剧情和调节故事节奏有特殊作用,具有两面性。太白金星白鬓长须、长袖高帽、仙风道骨,俨然一副和蔼慈祥的世外高人形象,但仔细看来,高高的颧骨、灵动的三角眼、黝黑的皮肤、矮胖的身材无不凸显其圆滑、世故、精于权谋的隐藏性格(见图11)。托塔天王武将的造型设计借鉴了京剧脸谱、壁画、年画等传统艺术形式,飞扬的眉毛、张扬的胡须、铜铃般的双眼怒目嗔视,青铜纹样高大的头盔,大红色的披风无不凸显其狂妄自大、盛气凌人的性格特点(见图12)。《大闹天宫》的角色设计是动画工作者们对民族文化、传统元素进行提炼和加工的产物。他们根据角色的性格特点赋予其具有民族特色的生命和灵魂[4]。

图11 太白金星剧照 图12 托塔天王剧照

将中国传统美术元素附加到动画角色设计当中,赋予动画形象特殊的民族文化气息和视觉效果,不仅提升了作品的艺术文化价值,还陶冶了观众的情操,渲染了爱国主义情怀。取材于剪纸艺术的剪纸动画《渔童》和《猴子钓鱼》,分别于1959年和1983年出品,两部作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将中华民族传统技艺融入动画作品当中,给予作品鲜明的民族风格,给动画角色打上深深的传统文化烙印。因此,本土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独特且又适应于动画作品艺术表现的文化资源,在本土文化中寻找动画元素和造型元素是新时代动画工作者们创作的灵感来源之一。无论是年画、脸谱、剪纸、皮影,还是传统的木雕、砖雕和石雕等,都是中国本土文化艺术中最具表现力的造型语言。动画工作者们将动画作品所需的造型元素具象化、抽象化、个性化,并进行综合提炼和整合,使其更加符合动画技术的规律和需求,形成一个完整的动画艺术形象转化过程和动画艺术创作过程。

3 传统元素在动画角色设计中运用的意义

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也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动画角色设计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舞台上输出的重要方式,然而,要在国际文化的竞争中拥有独树一帜的文化特征和文化话语权,我们就不能过度依赖外部文化,也不能成为其他文化体系的附庸,动画影片的设计必然要同本土文化相结合,动画角色的设计必然要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相结合[5]。

动画产业是信息产业、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传媒领域的不断拓展,动画产业作为一种新兴文化产业在各国经济文化发展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动画产业作为国家的软实力,不仅能够创造经济价值,还能对大众的文化认同和人们的价值观等产生深远影响。要让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成为国产动画自主创新的灵感来源和宝贵财富,在满足本国人民文化需求的同时,使中国传统元素在提高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上发挥重要作用。

4 结束语

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色的动画影片,其角色造型、场景刻画、色彩运用、场景造型等都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中国原创动画的民族化、本土化是我国动画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在这一过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收与借鉴是不可或缺的,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不能只关注形象和样式,需要深刻地理解、传承和创新。美国动作喜剧电影《功夫熊猫》是一部以中国功夫为主题的动画电影,虽然存在熊猫、中国功夫等大量的中国元素,但其精神理念和价值观还是美式的。由日本制作的动画影片《龙珠》取材于中国的文学名著和历史传说,但从画面语言、表现形式、精神气质等方面看又是一部典型的日式动画。因此,国产动画要向世界展现自己的面貌,就不能将中国传统视觉元素简单地堆砌,而是要呈现中国式精神理念和中国式价值观,创造出既有时代特点又有民族特性的动画作品。从研究文化传承入手,创作本土动画角色,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重新解读传统文化,重新定义中国原创动画形象,把内涵丰富的传统美术题材、图案样式、表现形式等与时代对接,找到中国本土文化基因,创造和发展适销对路的、符合中国国情和大众需求的优秀动画作品。

猜你喜欢
脸谱剪纸动画
做个动画给你看
帖脸谱
剪纸
动画发展史
我的动画梦
做个脸谱迎『六一』
灶王爷的“脸谱”
我是动画迷
剪纸
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