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财经商贸大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

2024-01-18 09:36
烟台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商贸财经专业课

李 曼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3)

2020年6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简称《纲要》),指出要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1]。职业院校承担着为国家经济建设输送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使命,加强职业院校财经商贸大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推进分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的重大举措。

1 职业院校财经商贸大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现状

目前,本科学校对于分学科专业的课程思政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并且积累了经验,但是职业院校课程思政的相关研究主要围绕课程思政的总体内容、重要性及实施策略做了初步探索,研究内容宽泛,缺少专业大类特色,分专业大类的课程思政内容体系尚未形成。职业院校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大类专业课程,按照专业大类、专业类搭建分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是目前的薄弱环节,也是亟需深入探讨研究的前沿课题。

职业院校财经商贸大类专业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遭遇的主要困难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挖掘专业思政元素的难度较大,专业课教师很难判断思政元素是否正确、适用、贴切;寻找思政素材的渠道单一,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难以实时更新;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融合难,机械、刻意加入思政内容,往往造成牵强生硬,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贴标签”“两张皮”的感觉;专业课堂对课程思政融入的教学设计不足,教师空洞说教、缺少亲和力,学生逆反不爱听,教师没能收到预期教学效果,积极性受挫。

2 职业院校财经商贸大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2.1 服务于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职业院校财经商贸大类专业为经济建设输送基层管理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保障实体经济高质量快速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供给。财经商贸大类当中的工商管理、财务会计类毕业生具有一定的规划决策、评价控制能力,能够服务于企业转型升级,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电子商务类毕业生能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物流类毕业生有助于加快发展物联网,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降低物流成本。

专业课程思政将育人与育才相统一,提升学生道德修养,保障人才供给质量。近年来,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网络和社交媒体等各种社会思想潮流的涌动,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稳定成型的职业院校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存在消极负面情绪,社会责任感缺失,更有少数学生出现违纪违法的极端行为。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因势利导提升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是专业课程思政应当承担的教育使命。

2.2 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统一

落实《纲要》,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财经商贸大类专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对财经商贸大类专业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传统的只重视专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人才的需求。为适应新技术改造升级的需求,财经商贸大类出现了数字营销、智慧财经、云会计等新的专业领域,传统的专业培养模式受到挑战,急需变革。在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教学改革的双重影响下,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提升课程培养目标成为财经商贸大类专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按照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课程基本安排在刚入学的一年级,二年级以后以开设专业课为主,基本没有思想政治课程,这样造成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缺少系统性。因此,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提升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将专业知识、技能训练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是财经商贸大类专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

2.3 坚持产出导向满足企业岗位需求

职业院校财经商贸大类专业培养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财税金融所需的一线技术技能人才,毕业生直接承担资金流转、业务流程、项目运行等岗位任务,肩负特定的管理职能和管理责任,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固然重要,正确的价值观、优秀的职业道德、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与创新精神则更为重要,这些职业素养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与关键。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过程正是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将财经商贸大类岗位的行业规范、法规制度、职业准则、职业道德规范、职业精神等融入专业实践场景中,实现知识技能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的融通,以满足企业对“德技并修”的现代职业人才的需求。

职业院校作为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的技术技能人才输出方,立足财经商贸基本理论开展知识传授,从企业岗位任务倒推专业课程思政的职业素养,将提升思想品德与学习专业知识柔性耦合、同频共振,将课程思政内容贯穿于全部专业课程中,将知识技能传授与价值塑造融为一体,培养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大学生,为企业提供更好的人才与智力支持。

3 职业院校财经商贸大类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挖掘

落实《纲要》的具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以服务国家经济战略为宗旨,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法治意识、文化素养、道德修养等为核心进行价值塑造,从不同维度提炼职业院校毕业生应当具备的思想道德素养,不断丰富课程思政内容。例如,财经商贸大类专业分别从公民个人的理想信念、企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企业岗位工作任务的职业素养等三重维度持续充实课程思政内容,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见表1)。

表1 财经商贸大类三重维度的专业课程思政内容

在表1大类专业课程思政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财经商贸大类所属的每类专业课程思政的特色内容,丰富课程思政内容体系。财经商贸大类当中的八类专业分别面对不同的企业岗位,岗位工作特点决定了不同专业类的能力素养各有不同,其课程思政目标也各有侧重。每一类专业的知识体系、能力目标与岗位面向都决定了该专业的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挖每一类专业课程思政的特色元素,是丰富专业课程思政内容体系的有效途径。体现八类专业特色与优势的课程思政内容见表2。

表2 八类专业课程思政的特色内容

以表1、表2所列举内容为例,坚持从专业课程的知识体系与思维方式当中深挖课程思政元素,以专业大类课程思政内容为基础,以八类专业各有特色与优势的课程思政内容为补充,专业大类与专业类相互支撑、层次递进、点面结合[2],构建类型丰富、覆盖全面的财经商贸大类专业课程思政内容体系。

4 职业院校财经商贸大类专业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①财税[2014]75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

②财税[2015]106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

在教学实践中探索财经商贸大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是职业院校的育人使命。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首先应当提升自身政治素养,将育人与育才相统一制定课程培养目标,结合专业课自身特点深挖课程思政元素,多渠道丰富课程思政资源,将课程思政根植于专业课堂教学全过程。

4.1 育人与育才相统一,提升专业课程目标

《纲要》发布以后,财经商贸大类专业教师认真思考如何提炼专业课程当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这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要想收到良好的效果就要从拔高课程目标切入。传统课程目标的描述只是掌握某些概念、应用某个流程、操作某种技能等,对照《纲要》的要求,不难发现专业课程的目标如果仅仅停止于这样一些机械化、工具化的知识能力,课程的育人功能就被弱化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初心使命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课程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尤其是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一些机械性的简单重复操作将很快会被智能化工具取代,因此通过课程的高阶性定位来塑造学生的价值取向与思维模式,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应当首先思考的问题。

制定高阶的课程目标不是一句空谈,高阶的课程目标来自于专业课教师的政治素养与专业能力的结合。专业课教师以专业能力见长,思政育人的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弱,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必须加强学习,补齐思政育人的能力短板。例如财务会计类专业课程在讲固定资产折旧这部分内容时,引导学生关注国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近几年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的变化,从2014年、2015年的“6个行业、4个领域新购进的固定资产可缩短折旧年限或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①②,到2018年的“新购进的设备、器具,单位价值不超过500万元的,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不再分年度计算折旧”①,再到2019年的“扩大至全部制造业领域”②,2021年“适当延期,已征的相关税款,可抵减纳税人以后月份应缴纳税款或予以退还”③,感受国家对制造业的厚爱与扶持,感悟实体经济发展与国家下一个百年目标的关系,通过这样的思考增加了对国家政策支持方向的理解判断,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的系统思维与敏感的职业判断能力,课程的培养目标就提高了。

4.2 从专业知识体系中提炼思想价值和时代内涵

专业课程内容是课程思政的载体,财经商贸大类当中八类专业的每一门专业课程都分别蕴含着做人做事的道理,各有自身课程思政建设的侧重点,都能够承担起育人育才的历史使命,所以应当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训实践课等各类课程的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从每一门专业课程当中提炼课程思政的内在价值和时代内涵,有机融入课堂教学[3]。

①财税[2018]54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设备、器具扣除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

②财税[2019]66号,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扩大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优惠政策适用范围的公告。

③财税[2021]6号,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延长部分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期限的公告。

专业理论课程要将其所蕴含的价值与内涵渗透到专业知识体系当中。例如,财务会计类从专业基础课“基础会计”“会计职业道德”的知识体系中筑牢客观真实的职业习惯,养成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和诚实守信的职业素养;从专业课“中级财务会计”中提炼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遵守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坚持独立客观、诚实守信的职业操守;从“税法”“纳税筹划”等课程中提升企业纳税筹划的技巧,筑牢合法纳税的理念,牢记偷税漏税危害。工商管理类从“消费者行为学”课程当中梳理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各个消费阶段的消费特性,将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对消费者行为、日常生活水平与消费观念的影响呈现给学生,将国家快速发展与显著成就展示给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同时将节能环保、绿色健康的消费习惯,根植于学生头脑之中。

专业实训、实践类课程要做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提升财经商贸大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和解决复杂问题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在一线工作中增长智慧才干,在挫折和失败中锤炼意志品质。通过校外顶岗实训,教师带领学生走进企业,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中养成勇于担当、分工合作的敬业精神,体验与客户沟通的技巧,享受与同伴合作的默契。校内岗位实训课程,比如金融类专业的“证券投资岗位实训”,通过模拟股票交易,学生可以感受到赚钱的喜悦,也体验错失机会的痛心,深刻认识证券市场的风险变幻,增加行业认知。通过模拟操作来体验证券市场所面临的各种风险,比如政治、经济、利率、通胀等因素带来的市场风险,某一企业某一行业特有的非市场风险,损失本金与收益的风险,本金与收益的购买力下降的风险等。通过各类实训的千锤百炼,学生的专业心理素质趋向于成熟谨慎,能够平静淡定对待投资盈亏,加深对证券行业的认知度,提高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财务会计类专业的校内实训课“业财税审一体化实践”,打通业务、财务、税务系统,实现业财税审分析联动,学生从实训操作中体验大数据、云计算的管理优势,提升科学研判、风险防控、大数据思维等职业能力。

4.3 从专业课教学内容中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根据课程培养目标制定课程教学大纲、编审选用教材、编写教案课件、制作知识点与思政元素对照表,根据思政元素寻找思政素材。从专业课程的核心知识点、关键技能环节中寻找专业知识中蕴含的做人做事的道理,从领导讲话、社会热点、应用前沿、典型案例和不同行业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中寻找相关的思政素材[4]。利用专业核心课程受学生重视的优势,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

将热点政策融入课堂充实课程思政素材,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例如,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专业课教师可以从二十大报告中梳理我国过去十年经济指标的跃升,利用表格通过详实的数据向学生展示我国经济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发展速度,提升青年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更加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报效祖国。

从变动的国际局势当中收集素材,融入课堂,培养学生的敏锐洞察力与分析研判能力。专业课教师可以抓住热点问题,从国际油价、全球稀有金属、全球金融市场等指标的变动当中挖掘课程思政素材,生动形象地向学生展示国际局势变动对各国经济环境的影响,通过专业课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很多思政素材对于财经商贸大类所有专业的课程普遍适用,所以职业院校搭建交流平台,建设财经商贸大类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库,八类专业的所有专业课程共建共享思政素材,随着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同步更新,保持资源的鲜活性与时效性,是加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有效措施。

从不同角度拓展专业课的温度,提升课程的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是推进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实践活动。课程思政的关键在于有广度自然贴切不生硬,有温度能让学生产生共鸣,有深度能使精神得到升华。灵活运用教学设计,从教学方式中挖掘思政元素,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体验,打造有温度的专业课堂。专业课教师首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作为课程思政的切入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选取丰富多彩的内容,吸引学生主动关注。教师可以从个人阅历、知识结构、育人思考提炼有温度的思政元素,可以通过重温专业发展的历史回顾中国道路,领略专业领域的辉煌成就,坚定“四个自信”,可以通过展示专业领军人才的成就引领青春梦想,也可以从专业前沿的重大问题激发创新担当精神。有温度的课程思政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潜力,主动建构自身价值体系,实现专业能力提升与自我成长的统一。

总之,职业院校财经商贸大类专业坚持不懈进行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分享成功经验,不畏挫折失败,助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深入开展,有利于持续提升专业人才供给质量[5],也有利于更好地支撑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人才需求。

猜你喜欢
商贸财经专业课
财经日历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画像即墨商贸
财经阅读时代
商贸信息
商贸信息
商贸信息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财经神回复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