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财税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2024-01-18 08:58郑彩霞
烟台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财税产教院校

郑彩霞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0)

2022年4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指出,职业教育是指为了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或者实现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道德、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等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而实施的教育。

高职院校作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必须与时俱进,深化产教融合,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因此,本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高职院校财税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基于产教深度融合背景,初步构建了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财税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以期找到适合高职财税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提升的路径。

1 高职财税专业人才培养新需求

1.1 用人需求新变化

前期访谈调研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财税人才的综合性要求越发凸显,在过硬的专业知识及能力之外,对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持续学习能力等基础综合能力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对学生的道德素质水平也愈发重视。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以及人工智能的普及,传统的重复性工作已经能够被财税机器人所取代,而企业对专业人才的数据采集能力、数据分析能力、数据清洗能力、数据挖掘建模分析能力愈发重视。因此,在大数据时代,财税工作者既需要具备基本的财税知识和财税技能,也需要具备基本的大数据素养,能够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工作,满足职业道德要求,提高企业绩效,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

1.2 专业发展新方向

2021年,教育部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按照“十四五”时期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2035年远景目标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将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和本科专业全面更名,其中将原财政、税务专业合并更名为财税大数据应用专业。这充分体现了财税专业发展的新方向:重大数据,重应用。

新的专业发展方向,对职业院校的财税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深化产教融合,在专业人才培养上重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大数据素养,加强校企合作,定向培养学生,提高毕业生的靶向就业率。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及时发现、跟踪、捕捉产业市场对财税人才综合性要求的新变化,在此基础上适时填补教学中的空白,系统性提升财税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和适应产业需求的能力。

2 高职院校财税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存在的问题

2.1 职业教育特点不突出

传统高职院校财政和税务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与普通本科教育区别不大,在课程设置上普遍存在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所占比重不足的情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1],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职业教育的优势没有完全体现。这也导致了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在进入就业市场后,理论能力不及本科毕业生,实践能力优势不突出,就业形式严峻。

2.2 教学过程沿用传统

高职院校目前在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过多沿用传统,依然以教师教授为主,缺乏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关注,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自主学习能力较差。这一现象,造成了学生离开课堂以后不知如何学习,时常陷入迷茫状态,同时对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工作中如何应用也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3 评价指标系统性不够

财税专业课程评价体系单一,以期末考试评价为主,轻视过程性考核。虽然已认识到传统单一教学方式的弊端,但依然无法完全摆脱传统教学方式,在人才培养的系统性、针对性、前瞻性等方面存在不足,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求方面仍然存在欠缺。

2.4 产业与教育融合深度不够

高职财税专业人才培养主要依靠教师理论授课,尽管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都是双师型教师,但是教师企业实践时间一般较短,对目前的产业需求认识不够,教育培养与产业需求存在脱节。高职院校对产业人才需求的敏感度很低,职业教育与产业人才需求无法有效衔接,产业人才缺口很大、毕业生就业率却很低的现象普遍存在[2]。

3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财税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强调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面向市场、促进就业,坚持面向实践、强化能力,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基于此,本研究在深化产教融合的基础上,细化产业需求研究,通过对产业人才需求分析,进一步加强产业需求对职业教育的指导,通过建立学校、企业双评价系统,结合“1+X智能财税”证书,初步构建了高职院校财税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3.1 高校教师与企业导师结合,构建别具特色的“双师”教学队伍

积极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引导企业按照岗位总量的一定比例设立学徒岗位,鼓励和支持有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能力的企业与高职院校开展合作。如直接与高职院校联合招收学生,以工学结合的方式进行学徒培养。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鼓励高校教师进入企业实践,借以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同时鼓励企业导师走进高校,在高校建立实习基地,将真实的工作内容搬进校园,构建产教融合共享共建平台(见图1)。学生在空闲时间可以申请进入实习基地实习,真正参与到企业工作过程中,继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真正做到学生毕业即能就业,提高靶向就业率。

图1 产教融合共享共建平台

以山东商务职业学院为例,学校历来重视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其中会计金融学院在2022年上半年,成功将会计事务所部分代理记账、纳税申报业务引入校园,在学院实训中心建立企业基地,为学生设立实习工坊。学生通过选拔进入实习工坊,从基本的开发票、做账、纳税申报、凭证整理与装订做起,在能力成长到一定程度后,可独立负责几个到几十个企业的代理记账工作。在实习工作过程中,培训由企业导师主导,高校教师参与,最终形成老师带学生、老生带新生的工作局面。此次产教融合实践既帮助企业扩大了业务范围,又能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技能操作水平,提高了学生的劳动意识和爱岗敬业精神,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3.2 理论联系实际,重构财税课程体系

鉴于现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也需要与实际接轨,在课程体系中增加大数据方面的相关课程。结合用人单位对财税人才用人需求,高职财税专业的课程体系需要充分体现大数据化、综合性的特点。

例如,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增加新一代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能充分了解5G通信、人工智能、物联网、智能制造、云计算、锥体区块链等创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增加财经大数据应用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的数据采集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数据清洗能力;专业核心课程增加智能财税等课程,提高学生对专业财经大数据具体应用的处理能力;专业实践课程模块增加大数据财务分析实训课程,理实一体,增强学生大数据素养,能够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工作,实现财务数据可视化应用;专业选修课程模块增加财务机器人应用、商业智能可视化等课程,学生根据兴趣进行选择,进一步提高学生大数据专项应用能力,拓宽学生就业领域。

3.3 结合OBE教学模式,优化课程教学过程

OBE是Outcome-Based Education的英文缩写,最早出现于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基础教育改革,是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OBE教育理念主要以成果或能力为导向,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根本,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和能力[3]。结合OBE教学模式,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整体优化课程教学过程。

3.3.1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的制定摆脱传统章节顺序的限制,根据理论内容和产业需求能力对课程进行重新编排。根据产业对人才的综合性要求对课程理论体系进行任务重构,将岗位需求进一步分解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并以三大能力目标的实现为最终结果制定课程标准。以纳税实务课程为例制定课程标准如图2所示。

图2 纳税实务课程标准重构

3.3.2 课程内容

依据新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在保证教学内容完整的前提下,重新编排教学内容。充分结合理论完整性和实际工作需要,将学习内容以课前任务的方式发送给学生,根据学生的预习反馈,调整教师上课内容。以纳税实务课程为例设计课程内容如图3所示。

图3 纳税实务课程内容重构(节选)

3.3.3 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打造课前导学-课中研学-课后练学的“学-研-练”全方位教学实施过程。遵循OBE教学理念,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重难点,以实习基地实际工作为入口,通过模拟企业岗位工作过程,结合Python、Power BI等新技术、新工具,有效实施项目化教学。以纳税实务课程为例设计教学实施过程如图4所示。

图4 纳税实务课程实施过程

3.4 重视过程性考核,形成多方位的考核体系

考核体系在保留传统考核方式优势的基础上,注重过程性考核,摒弃传统“一考定论”的做法,形成多元化、多方位的考核体系。以纳税实务课程为例设计课程考核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纳税实务课程考核体系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模式,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内在要求,也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4]。高职院校财税专业要充分抓住校企合作的契机,丰富校企合作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生态,最终向企业和地区输送满足产业用人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财税大数据应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要充分利用校企深度合作,将企业搬进校园,以产促教;将新理念、新思想、新技术引入校园,根据产业需求的新变化重构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和考核体系;建立“校中厂”,将学生放入企业,利用校内企业实习基地的便利,让学生直接接触真正的工作环境,真正做到理实一体,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实现为产业需求培养人才的目标,满足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靶向就业率。

猜你喜欢
财税产教院校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财税史的启示:历史上的财政危机与财税变革”网络研讨会综述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2016:打好财税改革攻坚战
践行“三严三实” 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