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现场教学助力党员干部教育提质增效

2024-01-19 22:58丁颖
铁军·纵横 2023年12期
关键词:教学点盐城党校

丁颖

党校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主阵地,现场教学是党校的一种实践培训方式,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有益增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基层干部,重点是提高实际能力,要多采用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实战培训方式。”(习近平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的讲话.2018年2月12日。)教师和学员共同走出学校这个“小课堂”,走进社会这个“大课堂”,将讲授与学习、调研与交流融为一体,通过深入教学基地,感受现场魅力,促进多向交流,教学相长、学学相长,实现从理论到实际的升华,有效提升培训教育的质量,增强培训教育的效果,为培养新时代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党员干部提供有力支撑。中共盐城市委党校每年进行400多场现场教学,对这些实践进行梳理、总结,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现场教学提质增效的思考。

一、现场教学的基本特点

现场教学是在特定场景之下,依托现场资源和素材,集研讨式、案例式、体验式等方法于一体的实地教学活动。它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伸,是“理论+实际”的特色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教学设计的针对性

在现场教学设计之初,精心围绕干部教育培训的中心目标,融通教学资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现场教学点,打造适合的教学案例,设置配套的教学线路,引入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现场教学模式,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员来到现场,深入实践、学习调研,整个教学设计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现场教学课程主题鲜明,针对性强,从实际出发,坚持问题导向,把参观和讲解相结合,是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引导学员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有力促进党员干部政治素质、理论素养、党性修养和履职本领的提高。当然,由于现场教学形式本身的特殊性,不适合独立地运用于干部教育培训之中,不能够完全替代课堂教学,更适合作为课堂教学的配合补充,启发引导学员在学习体验的过程中带入思考工作中的现实问题,提升精神境界。

(二)教学现场的直观性

现场教学的学习地点跳出了传统的教室,教师带领学员来到事件发生的现场,具体、形象的场景、实物或者图示等呈现在学员面前,这些学习的资源是真实的、多维的、生动的,学员身临其境,可以直观感受。首先带来视觉上的冲击,让学员可以看得见;其次,给学员带来触觉上的体验,让学员可以摸得着。跟传统课堂里讲述式教学相比,生动了许多,能够更好地调动学员探究真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当我们走进新四军纪念馆,看见橱窗里展出的一件灰白色旗袍,82年前一名16岁的女学生放弃大都市的优越生活,从上海来到盐城,脱下旗袍换上战袍,宁死不屈的壮烈情景便会呈现在我们眼前。现场教学的资源是真实的、形象的、生动的,置身于这种现实情境中,对学员的刺激是多方面的。“百闻不如一见”,丰富了学员的感性认识,使学员更加深入地了解课程的主题和内涵,提升了学员的观察能力、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员更好地思考。

(三)教学过程的互动性

现场教学突破传统的教师向学员传授知识这种单向输出的模式,让学员在看中学、在动中学。现场教学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组织、讲解、指导。学员作为现场教学的主体,在看现场、听讲述之余与教师进行知识和思想上的互动交流。在互动的过程中既可以完成学习目标,而且还可以学到教学任务外的知识,达到知识的共享、学习的共进,相互促进、共同成长,产生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学而优则思是现场教学的落脚点,学员围绕现场教学的素材,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积极参与其中,有效互动,引发深层次的思考,获得全新的启发。参与现场教学是一个认真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更是一个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抛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教学效果的持续性

学员亲身体验是现场教学的特色和优势,在现场真实的氛围中自觉做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的升华。现场教学中,学员将老师讲述的内容和从现场收看、整理的材料相结合,进行观看、阅读、分析,這是感性认识的过程。全体成员共同进行调查研究、互动讨论,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在反复考虑、讨论的撞击中形成系统、完善、具有指导意义的学习成果,不仅提高了学员整理材料、表达的能力,而且还提高了学员团结协作、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干部教育培训的学习效果。学员普遍认为,现场教学让自己更好地参与其中,效果更佳,受益更持续。

一、现场教学的现状以及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盐城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光辉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盐城是新四军重建军部所在地,有着令人热血沸腾的红色文化;盐城是一座被湿地环绕的城市,有着让人心生向往的绿色文化;盐城重视科技创新,有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多种文化元素在盐城汇聚,使盐城更具活力和魅力。中共盐城市委党校牢记为党育才的初心使命,重视干部教育培训,挖掘盐城各县、市、区的历史、文化、理论和实践资源,依据实地查看、专家评审优选了一批凸显盐城地方特色、聚焦党性教育、具有典型性的现场教学点。我们将多种文化资源转变为一系列可听、可看、可触、可感的现场教学资源,将33个现场教学点根据不同教学主题分为党性教育类、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类、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类、党的建设与基层治理类,拥有20条主题鲜明的现场教学线路。在实际使用中,对现场教学点精雕细琢,教学点讲解员与党校教师合作,讲解与微党课结合,合力完成教学工作,让学员在学习中不仅知道“是什么”“怎么样”,而且有针对性地、以点串线地在主题现场教学中深人体会“为什么”,提升了现场教学的力度、深度和广度,为学员提供更流畅、更深刻、更加触动心灵的学习体验。

近几年来中共盐城市委党校在开展现场教学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具体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对现场教学认识不足

对于党校教师来说,主业主责一是教学,二是科研,有些教师认为教学就是课堂教学,未能充分认识到现场教学在党校“为党育人”的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使命,还有部分老师把自己定义为“组织者”或者“协助者”,将教学任务移交给讲解员,自己只承担组织、协调的工作。由于对现场教学的重要性理解不够,对现场教学的效果未深刻研究,部分教师没有深入现场教学点,做好调查研究,对教学点主题的把握不够准确,挖掘不够深入,无法带领学员深入课堂,现场教学成了“走马观花”,“看过等于来过”,未能充分发挥现场教学的作用,不能达到给学员以心灵触动和启迪的效果。

(二)课程设计缺乏针对性

每个现场教学点都具有典型性,拥有与教学资源相匹配的教学主题。但相当一部分现场教学点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都是类似的,教学目标过于笼统。学习班次、学员年龄、学员岗位、学习时长等,这些都是学习效果的关联因素,而部分现场教学课程设计时未能很好地结合这些因素进行个性化设计。忽略了学员的实际需求,没有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出发。千篇一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深度不能完全适配每个班次的学员,针对性不足,学习内容重复,学员到达后只能得到观感,无法获得启示或者思考的方向五花八门甚至南辕北辙,从而降低了培训的质量和效果。现场教学点和教学线路的选择应该契合学员的工作需要,重点聚焦学员关注多、困惑多的问题。

(三)教学呈现形式比较单一

现场教学主要是通过挖掘本地文化资源,在革命纪念馆、博物馆、产业园区等地开展。当前很多现场教学的方式主要是以教师或者特聘讲解员现场讲授为主,这种单方面输出的讲授方式缺乏新意,实践有余,互动不足。AR等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党校现场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在实践过程中,现场教学未能与现代科技手段实现充分融合,单一讲授的教学方式难以抓住党员干部的关注点,学员的参与感、体验感和互动感大大降低,很难使学员产生灵魂的激荡,难以引发党员干部的理性思考,降低了沉浸式教学的效果。

(四)教学过程缺少有效互动

党校将现场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式,运用到日常培训中的时间并不长,有些教师在现场教学的过程中只重视自己“教”,在现场教学点唱独角戏,让学员跟着自己走,对学员引导不足,学员在现场教学点只能“看”“听”“触”,停留在被动接受的学习层面,不能自主地“思”,忽略了与学员之间的互动,缺少“你问我答”和“互问互答”的环节,难以将学习内容和自身工作实际做到有效结合,难以透过现场教学的素材看到背后的本质,难以进一步思考和提升。

(五)学员主体意识相对淡薄

教与学是一个相互配合的过程,现场教学的主体是学员,现实中,不少学员对现场教学重视不够,在培训过程中甚至将现场教学当成是一次放松之旅,现场教学之前不能做到很好的预习,不了解现场教学点的相关情况,在现场教学时未能积极主动、全身心投入,所学内容只能在大脑里留存模糊的影像,还没有入脑人心,学习就已经结束了。

三、提升现场教学质量的对策建议

近几年,现场教学被广泛应用于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之中,在党校整体教学体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用好办好现场教学,实现以点串线带面的现场教学格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提升师资力量

现场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特色教学,发挥了党校的独特优势,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场教学教师开课前应做好充分准备,教学内容不局限于现场教学点本身,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同时组织老师、学者、专家参加共享座谈会,完善相关资料,让教师成为对应教学主题的专家而不仅仅是场馆的专家,能够充分回答学员提出的关联性问题,一方面围绕如何巧妙地引入课程,课程中引导学员思考提问,课程结束前学员点评达到思想共鸣,课程后教师总结整理等相互学习共同提升;另一方面在教学的问答过程中积累的感悟及教学思路也可以共享提升。

现場教学教师根据学习班次不同、学员属性不同、学员需求不同、学习时长不同等,有针对性地备好教案。教师可针对性地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员将理论联系到工作实践中,达到共鸣共振效果,教学方式可针对性选择直切主题或者是由浅入深。

(二)完善教学素材

教学素材的选择要引起学员的兴趣,素材的准备应尽量突出“小而精”的特点,“小”就是从小的物件、小的事件、细微的关联角度人手,快速让学员融入课堂,“精”就是学员融入课堂后能够精准地切入到历史中,跟随教师一起重温这段历史岁月。对于一些场馆、人物、物件、资料背后的故事和历史背景进行开拓式探索,在广泛查阅资料的同时亲身进到实地进行调查研究。从一个小切点入手,充实现场教学案例,同时对已有的案例进行精心筛选,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的案例深度挖掘,充实现场教学的内容,丰富现场教学的菜单。全体现场教学教员对教学内容本身,做到心中有数,了解全面,有信心在现场教学过程中准确回答学员的追问。由调研成果支撑现场教学,注重梳理内在逻辑关系,有选择地开展现场教学活动,既考虑主题属性又考虑现实需求,提升教学内容的深度。

随着时代的变迁,教学素材的呈现方式也是在增多,除了事物、图像、影像呈现之外,可以艺术元素融入现场教学,比如盐城西溪的沉浸式演出、盐城建湖的淮剧展演、杂技展现,盐城市委党校的红歌赏学……将这些更具新意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加入现场教学之中,更能冲击学员。小品、相声、快板等多种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都可以加入现场教学,同时可以使用AR等先进的信息技术作为有益补充,用新颖的教学方式迸发出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设计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不仅只有现场课堂,而是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中,“六步走”的教学模式:预、引、学、思、议、理,促使教学更加生动、实效性更高。

“预”即预热,现场教学前氛围的营造及情感的酝酿,这可以是学习前精心准备的现场学习手册、可以是出发途中的影像教学、带班老师历史讲解铺垫等。“引”为引导,用好的切人点将学员快速融入课堂,用精心准备的问题引导学员一起感受历史。例如周恩来同志为何奋笔疾书“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学”为学习,学员通过现场的参观、老师的讲解、同学的交流感受新四军艰辛创业史中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领悟艰苦奋斗精神。“思”为思考,比如现场教学老师以新四军因何重建、重建的困难、新生的原因等问题为导向,结合现场实物,引发学员思考。了解历史的同时,思考历史发生的原因,历史成功的要素,给自身带来哪些借鉴价值。“议”为讨论,现场教学的优势和特点就是学生的主动性、互动性。党校教师是讨论的主导者,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课堂的掌控能力,围绕主题,可以是抛砖引玉,提出问题让学员们参与讨论,也可以是开放式思维模式让学员组队讨论。学员们积极探讨交流,达到同学同进步的效果。“理”为整理,一方面现场教学老师总结教学内容,总结学员讨论内容,总结学员探讨的进步积极思想;另一方面带班老师将总结整理后在班级内分享,达到现场学习后二次触动、再次提升的效果。

(四)打造金字招牌

现场教学需要实现从刻板化向生动化的有效转变,坚持为党育人,把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材料与干部教育培训的根本任务相融合。现场教学不断追求进步,使现实资源中所蕴含的道理变活、变深、变透。设置精品课程评比,加强现场教学内容的打磨,推动课程改良,从评比过程中发现问题、学习先进,推进教学理念创新、师资力量提升,从而整体提高党校教学水平,共同打造经得起检验的精品现场教学课程。

一场成功的现场教学不仅仅是党校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的体现,也是党校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后勤保障能力、教学秩序维持能力的体现。党校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同时与现场教学点协调配合,资源共享、合作共建、相互促进、共同成长,对教学的各个环节保驾护航,不断提升现场教学质量,从而达到助力党员干部教育提质增效的效果。

作者单位:中共盐城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张立

猜你喜欢
教学点盐城党校
从盐渎到盐城——盐城命名记
非遗盐城
三个关键词,读懂盐城这座城!
央企党校党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规范农村教学点办园行为的实践与探索
“东方湿地之都”——盐城
教学点如何由“痛点”变“亮点”
中共第一所党校成立于何年何地?
关于办好农村小学教学点问题的几点思考
党校网站创新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