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捻桃花嗅暗香
——立意够深刻,作文才动人

2024-01-19 09:56李向慧安徽省阜阳市第二中学
课外语文 2023年12期
关键词:评分标准老奶奶文章

⊙李向慧(安徽省阜阳市第二中学)

作文的核心是立意,所谓立意就是作文主题思想(主旨)的确立,这是作文构思的关键步骤,也是作文的灵魂和统帅。作文的每一个环节,如选材、布局、语言、修改以及表现技巧的使用等,都服从于它,都要以它为准绳、为标杆,这就是古人常常说的“字字句句受命于主脑”,缺少了立意的作文只能沦为一篇无生命力的文字材料而“泯然众人矣”。因此,作文要意在笔先,而不是“临笔作意”,动笔前就要“胸有成竹”。有了先行的立意,写作才会文思畅达,从容着笔,写出文质兼美的好文章。立意深刻是写作中很重要的原则:立意是否有深度,往往决定了作文水平的高低,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提高写作能力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我们先看看作文一类卷到三类卷的几个评分标准(见下页表)。

类别(分值) 评分标准一类卷(50—60)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新颖有深度,能给人启发,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能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结构合理,语言准确、有文采,不说空话、套话,书写规范,标点正确,800字左右。二类卷(38—49) 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能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体验,结构完整,语言准确,不说空话、套话,书写规范,标点正确,800字左右。三类卷(30—37) 基本符合题意,基本符合文体要求,思想健康,中心较明确,内容较充实,能表达出自己的感情,结构较完整,语言较准确,基本不说空话、套话,书写规范,标点错误较少,600字左右。

从这些评分标准来看,立意的评分标准占了大多数,三类卷中的共同点是“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这是对一般作文而言,但是在一类卷中,增加了“新颖有深度,能给人启发”的要求,可见,作文的高度在于有深刻的立意,这样才能在万千作文中脱颖而出。那何谓深刻立意?

所谓深刻立意,其实就是要求作文有深度,能够从平凡的生活中、事物的现象中看出内在本质,能够给人以一定的启发,从而思考出对社会、对人生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深度”这个词听起来比较玄妙,通俗来讲就是说作文要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而非肤浅粗糙。有深刻立意的作文,往往会让读者读罢若有所思,有所感悟。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从标题来讲,如果是一般人来写,不过写写它周围的湖光山色、建筑规模;又或者谈谈岳阳楼的前世今生。然而,范仲淹却独辟蹊径,借岳阳楼表达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心胸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政治抱负,这样的深刻立意,让《岳阳楼记》跳出了一般的、狭隘的思维,把目光聚焦到更广阔的天空。这篇文章也在历史的长河中缓缓流淌,这就是文学经典的魅力。

诚然,我们都不是文学大师,当前的阅读视野还不够广阔,人生历程也不够丰富,但这并不能抹杀我们对生活的观察、对生活的认识,只要感悟深,小事情也能写出深刻的立意来。只要作文能呈现深刻的立意,就能脱离平庸、提升境界。那么,作文立意有什么技巧呢?请跟随笔者的思路仔细看。

一、从以小见大入手,高屋建瓴

“以小见大”是我们经常谈到的写作手法,它要求我们从现象入手,深入到本质中去,透视平常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立足生活的小事情、小角度,但往往这些小事情和小角度却能展现生活的大道理,此所谓“一滴水反映出太阳的光辉”。比方说莫怀戚的《散步》,散步不过是生活中每个人最常见的举动,但是作者却能从散步这件事中领悟到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让人分外感动;又比方说宗璞的《紫藤萝瀑布》,紫藤萝是安静生长的一种植物,它自我开放、自我延伸,不过是活出属于自己的个性,但在作者眼中,它的顺势而为正是生命奋斗不止的象征。这两篇经典的以小见大的文章立意深刻,充满哲理和无限意蕴。所以,我们在写作时,目光要投向大众,关注社会热点,表现他人、自然、社会、国家等方面的大情怀。比方说成熟后低垂着头的稻穗,可以联想到谦虚、低调、踏实的品质;从墙角的蜘蛛,可以联想到持之以恒的毅力;由雨后的彩虹,体会到历经磨难才能体味人生的美好……这些都是从我们平凡生活的平常事件中提炼出来的深刻立意,充满灵性和韵味,更值得大家在阅读中细细品味。

二、从不同角度入手,拓宽视界

很多时候,我们在写作时,都会潜意识地被作文题干的内容“带偏”,很自然地掉进了千篇一律的写作构思中去,最终导致文章立意不明确,继而影响整篇文章的质量,这是很遗憾的事。比方说“梅”,“梅”是“四君子”之一,古人围绕“梅”写了多少千古佳句难以统计,难能可贵的是,这些佳句都代表了不同的立意,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这里借寒雪中傲立的“梅”,说明了成功离不开逆境的磨砺,“梅”自身不畏严寒、不惧磨难的品格,深深影响着古往今来的中华儿女;“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说明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千古哲理;“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道出了中华民族宁死不屈、品性高洁的情操;“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道出了中华民族乐观、大度的气概……这些诗歌都侧面教会我们关于写作的道理——从不同角度入手,拓宽视界,才有深刻的立意。比如在“良师”的话题作文中, “师”不单单是教我们知识和道理的老师,还可以是伴随我们的书籍,因为它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还可以是自然界的小生命,比方说花草树木、小蜜蜂等,因为它们教会我们热爱生活;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如失败,因为它教会我们要有坚强的斗志……从这些不同的角度切入,就会有与众不同的深意,从而避开了千人一面的毫无新意,更加让人印象深刻。

三、从反行其道入手,焕发深意

所谓反行其道,就是说不要掉入一般的思维,要站在问题的对立面思考和构思,这样的立意往往能够取得不一样的效果。比方说,在模拟作文《向您致敬》中,一位同学写一位老奶奶每天都在小区门口兜售青菜,正因为她的遭遇,小区的大多数人都愿意向她购买。文章本来的立意应该是想道出生活的艰辛,老奶奶是一个可怜人,揭露了下层老百姓的悲惨遭遇。但又如何与“致敬”相关联呢?所以,我们不能单纯站在“年老也需要奋斗”的点子上,而要反其道行之,比方说“老奶奶虽然年老,但是尽力保持青菜的质量,让人吃得放心”,这样才值得“致敬”;另外,“致敬”的不单是老奶奶一人,还有整个小区的人,因为小区的人并没有赶走老奶奶,那是来自人与人之间的友善、信任和温情,而不是单纯的同情,所以值得“致敬”。这样一来,就比原来的立意更加深刻,更能引发大家的共鸣。

四、从高远深意入手,焕发价值

何谓“高远深意”?那就是说,作文不要满足于单纯的、功利的获得,应该站在更高的领域,实现更高的价值,以更高的姿态俯视。比如,在《我的校运会经历》一文中,很多同学都说自己参加了某一项目,获得了多少名次,获得了朋友的赞赏、老师的赞扬、父母的骄傲、同学的仰望,于是,自己获得了心灵的满足。这样的作文在阅卷老师看来不过是在“炫耀”自己的能力,立意无疑是要打折扣的。不妨站在更高的维度去看待“运动获奖”这个话题:生命是生生不息的,每一次获奖都是自我肯定,更是在超越自我。这样深刻的立意,让人一看便有共鸣,文章才显得有价值。

清代著名学者王夫之对于写作有自己的看法,他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意思是说文章的主题就像军队里的统帅一样,没有统帅的兵就是乌合之众。同样,一篇文章如果没有深刻的立意,就会失去贯通全文的主线,哪怕是再华丽的文辞,选材再好也难以构成有机的整体。因此,想写作文,在审题之后,在构思之前,一定要先为其立意,确定好主题,然后围绕主题作文章,此所谓“意在笔先”。诚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写作思路,在具体写作过程中,不一样的题目也需要选择不一样的立意,但深刻的立意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写作追求。

猜你喜欢
评分标准老奶奶文章
热心肠的老奶奶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老奶奶的汤匙
木瓜老奶奶的云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永远的格纹
初高中英语作文评分标准初探
海峡两岸高考语文作文评分标准的比较研究
喊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