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村居》和《咏柳》

2024-01-19 09:56王天平甘肃省灵台县新开中心小学
课外语文 2023年12期
关键词:咏柳纸鸢村居

⊙王天平(甘肃省灵台县新开中心小学)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值得提倡的生态思想。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具有通过富有象征和情感的语言传播生态思想的潜力。它们能够以更直观和感性的方式,让人们意识到自然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从而更加尊重和珍惜自然界。这种通过文学作品来传播和弘扬生态思想的方式,具有广泛的社会和文化价值。《村居》和《咏柳》这两首诗以其简单明快的文字和深刻的内涵,为同学们提供了初步认识和尊重自然的重要窗口,也提供了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关系的有益角度。

一、《村居》中的生态思想

(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在高鼎的《村居》中,“草长莺飞二月天”与“儿童散学归来早”两句几乎构建了一个微缩的乌托邦,其中自然界与人类活动和谐共存。这里的“草长莺飞”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自然界的尊重和珍视。诗人没有描述人类对这些自然元素的任何形式的掠夺或破坏,而是让它们在诗的世界里自由地生长和飞翔。与此同时,“儿童散学归来早”描述了人类社会——特别是最纯真的儿童——与这个自然界是如何和谐相处的。儿童在这里是无忧无虑的,他们放学后可以尽情在其中玩耍。这种和谐的状态并没有因为人的参与而被破坏,反而人的存在似乎成了自然美景的一部分,这无疑是生态思想的体现。它提醒我们,人与自然是共生关系。人类应该学会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而不是单纯地从自然界获取资源。这种尊重不仅体现在不对自然界造成破坏上,更体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与自然界的互动,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珍惜。

(二)春天的象征意义

在《村居》中,春天不仅是一个季节,更是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时间空间。诗中的“二月天”明确指出了春天的到来,这个季节通常被视为自然界新生和活力的象征。此时,春天不仅是大地复苏、万物生长的时节,它还象征着生态思想中对自然界循环和可持续性的重视。在春天这个特定的时间节点,自然界展示了其自我恢复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与生态思想中对自然界和人类和谐共处的理念高度一致。更近一步,诗中的“拂堤杨柳醉春烟”不仅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的美丽,还暗示了人类情感与自然美景的交融。这里的“杨柳”和“春烟”都是春天的代表元素,它们美丽和生机勃勃的状态成为人们情感寄托的对象。特别是“醉春烟”这个词,暗示了人们对自然美景的陶醉和欣赏。这种“陶醉”并不是盲目或肤浅的欣赏,而是基于对自然和谐美丽的深刻尊重和理解。人们在“醉”春天的同时,也在以更加积极的方式与自然界互动。

(三) 季节与活动的关联

诗句“忙趁东风放纸鸢”生动地描绘了乡村儿童利用东风放飞纸鸢的场景,不仅展示了季节与人们日常活动的紧密关联,还隐含了生态智慧。东风作为春天的象征,带来了温暖和活力,也为放飞纸鸢提供了自然界的动力。这里的“东风”不仅仅是一种气象,更是自然界季节变化的一部分。人们的活动——放纸鸢——正是基于这种自然条件。这种依赖不是单方面的,而是一种与自然界相适应、相和谐的关系。放纸鸢作为娱乐活动,没有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或者过度消耗资源,这与生态思想中强调的可持续性的和谐是一致的。人们在享受自然界带来的乐趣的同时,也尊重了自然界的规律和平衡。“忙趁东风放纸鸢”这一句诗不仅展示了人们如何根据季节变化来安排自己的活动,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一种生态思想:人类活动应与自然界的规律相一致,以实现可持续的和谐。这种和谐不仅仅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也包括人与人之间、人与自我之间的和谐,构成了全面、多维度的生态平衡观念。这样的观念在当今面临各种生态问题的时代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咏柳》中的生态思想

(一)自然美的赞美

在贺知章的《咏柳》中,诗人用“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来形象地描述柳树的美丽。这里的“碧玉”不仅赋予了柳树高贵纯净的特质,还突出了其翠绿的色彩。这种描述不仅是对自然界美丽的赞美,也反映了人类审美观念与自然美的完美结合。在中华文化中,碧玉通常被视为美丽和高贵的象征,因此用它来形容柳树,实际上是在提升我们对自然美的认识和尊重。诗中的“绿丝绦”进一步强调了柳条的柔美和流畅,仿佛是大自然用绿色的丝带装点了世界。这种形象的描述不仅让人们感受到自然的美丽和生机,也传达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通过这样的赞美,诗人似乎在提醒我们:自然界的美丽是如此令人惊叹,值得我们珍惜和保护。

(二)春风的象征意义

春风不仅仅是气象现象,更是象征着生命力和创造力的自然力量。诗中的“二月春风似剪刀”生动地描绘了春风与柳树的关系。这里,春风仿佛是柳树的生命之源,带给柳树无限的活力和美丽。它不仅促使柳树发芽生长,还塑造了柳树那如“绿丝绦”的美丽形态。“春风似剪刀”这一形象比喻,赋予了春风“设计师”的角色。春风用它无形的“剪刀”,精心地“裁剪”出柳叶的形状,使之成为自然界中一道美丽的风景。这一比喻不仅强调了春风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也突出了自然界中各种力量对生态美的塑造能力。这种塑造并不是人为的、强加的,而是自然界内在的和谐和平衡。此时诗人不仅赞美了自然界的美丽,也提醒我们要尊重自然、保护生态。

(三)柳树与文化的关联

在《咏柳》中,柳树被描述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不仅仅是对柳树自然美的赞美,更是其在中国文化中多重象征意义的体现。在中国文化里,柳树常常被视为青春、美丽和柔美的象征。这些文化内涵不仅丰富了我们对柳树的认识,也加深了我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感悟。更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对柳树的赞美,诗人实际上也传达了一种尊重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念。例如,诗中的“二月春风似剪刀”不仅描绘了春风的力量,也暗示了自然界的“设计智慧”。这里的“剪刀”并不是破坏性的,而是塑造美丽、促进生长的力量。这实际上是在倡导尊重自然界规律、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态度。

三、两首诗中生态思想的共通点与差异性

(一)共通点

在《村居》和《咏柳》这两首诗中,生态思想的共通点主要体现在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处的强调。两首诗都以极其生动和美丽的词句赞美了自然界。《村居》中,“草长莺飞二月天”和“拂堤杨柳醉春烟”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景,还传达了对自然界无尽的赞美和敬仰。同样,《咏柳》中,“碧玉妆成一树高”和“万条垂下绿丝绦”也是对柳树和自然美的高度赞美。这些描述都体现了生态思想中对自然美的尊重和珍视,强调了自然界不仅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也是审美和精神的滋养。两首诗都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村居》中,“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描绘了和谐的画面,其中人们(特别是儿童)与自然界(东风和春天)在日常生活中和谐相处。这里没有割裂和对立,而是平衡和互动。在《咏柳》中,通过“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一形象的比喻,诗人暗示了自然界(春风)与人类文化(剪刀)之间的和谐关系。这里的春风不仅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也仿佛是人类文化和工艺的延伸。两首诗都在不同层面上体现了生态思想的核心观点,即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应该相互尊重、相互珍视。这不仅是生态的观念,也是更为普遍的人文精神。

(二) 差异性

在《村居》和《咏柳》这两首诗中,对生态思想虽然都有所体现,但侧重点各有不同。《村居》更多地关注人与自然的日常互动。诗中描述的“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一场景,让我们看到了自然界不仅是一幅美丽的背景画,还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娱乐的舞台。在这里,自然界与人们的活动是密切相关的,东风不仅是自然界的元素,也是儿童们放飞纸鸢的助力。这种日常性和实用性的关系让生态思想在这首诗中更多地体现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相互依赖。《咏柳》则更侧重于自然美与文化意义的结合。诗中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仅赞美了柳树的自然美,还通过“碧玉”和“绿丝绦”这样富有文化和审美意味的词汇,赋予柳树更为深远的文化内涵。特别是“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一句,巧妙地将春风比作剪刀,暗示了自然界的美丽仿佛是经过人类文化和审美观念的“裁剪”和“设计”。在这里,生态思想更多地体现在对自然美与文化美的和谐统一上。

猜你喜欢
咏柳纸鸢村居
趁着海风放纸鸢
村居
《村居》高鼎
村居
忙趁秋风放纸鸢
村居
咏柳
咏柳①
咏柳等
春暖花开放纸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