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赋能全球价值链韧性的影响机制及其靶向路径

2024-01-20 12:39屈小娥马黄龙
学术论坛 2023年6期
关键词:韧性价值链数字

屈小娥,马黄龙

一、问题的提出

面对国际地缘冲突频发和贸易摩擦加剧的双重夹击,叠加新冠疫情对全球价值链分工格局的不利冲击,全球价值链的回缩重构以及孤岛效应暴露出当前价值链分工体系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①杨仁发,郑媛媛.数字经济发展对全球价值链分工演进及韧性影响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3(8):69-89.,着力提升全球价值链韧性俨然成为后疫情时代助推世界经济回暖向好的重要抓手②KANO L, TSANG E W K, YEUNG H W C. Global value chains: a review of the multi-disciplinary literature[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20(4):577-622.。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01).吕越.谷玮,包群.人工智能与中国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J].中国工业经济,2020(5):80-98.,提升价值链韧性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也成为今后全球价值链安全治理的重要方向。在逆境冲击扰动中,全球价值链韧性存在复杂多变的解耦重构方式,能够显著降低全球价值链的脆弱性,为价值链的治理优化开辟崭新的科学路径②甄珍,王凤彬.逆境事件冲击下全球价值链系统韧性的动态演化——基于嵌入性多案例的纵向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22(10):174-192.。

“赋能”一词源于心理学,原指组织或个体通过利用外在的社会环境或政策条件,增强自身能力并扩大主动权的过程③PERKINS D P, ZIMMERMAN M A. Empowerment theor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J]. 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1995(5):569-579.。伴随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兴起,数字技术赋能的理论研究引发广泛关注,可以简化理解为数字技术赋能促进了某一领域的迅速发展④陈剑,黄朔,刘运辉.从赋能到使能——数字化环境下的企业运营管理[J].管理世界,2020(2):117-128,222.。数字经济对全球价值链的渗透和融合,重构国际产业分工布局,加速全球价值链的分工演进,成为锻造全球价值链韧性的强劲动能⑤詹晓宁,欧阳永福.数字经济下全球投资的新趋势与中国利用外资的新战略[J].管理世界,2018(3):78-86.。具体而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深刻改变了全球价值链的空间布局和利益分配⑥BALDWIN R, FORSLID R. Globotics and development: when manufacturing is jobless and services are tradable[J]. World trade review,2023(3/4):302-311.。一方面,数字经济凭借降低贸易成本、激发比较优势等途径⑦郭周明,裘莹.数字经济时代全球价值链的重构:典型事实、理论机制与中国策略[J].改革,2020(10):73-85.,提升国家⑧王彬,高敬峰,宋玉洁.数字经济对三重价值链协同发展的影响[J].统计研究,2023(1):18-32.、省域⑨孙黎,许唯聪.数字经济对地区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基于空间溢出效应视角的分析[J].经济管理,2021(11):16-34.、产业部门⑩齐俊妍,任奕达.数字经济发展、制度质量与全球价值链上游度[J].国际经贸探索,2022(1):51-67.和微观企业[11]吕越.谷玮,包群.人工智能与中国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J].中国工业经济,2020(5):80-98.等嵌入全球价值链的生产位置;另一方面,数字经济借助网络链接效应、成本下降效应、价值创造效应、价值链治理效应及贸易规则效应等机制,提高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经济地位[12]张二震,戴翔.数字赋能中国全球价值链攀升: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J].阅江学刊,2022(1):109-118,174-175.。在数字经济与全球价值链融合交汇的时代,数字全球价值链参与显著增强了相关国家或地区的经济韧性[13]杜直前.数字全球价值链参与对经济韧性的增强效应研究[J].经济学家,2023(4):33-43.。

综上所述,数字经济与全球价值链的研究已取得有益的成果,但仍存在有待商榷之处。一是数字经济赋能过程的理论回应莫衷一是,缺乏从负向赋“能”角度的理论探究;二是目前全球价值链韧性的理论研究尚显不足;三是数字经济赋能与全球价值链韧性的研究存在相互脱节的弊端,尚未深入剖析数字经济对全球价值链韧性的“正—负”双向赋能机制及其对应的靶向策略。在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深入探讨数字经济赋能全球价值链韧性的理论机制和靶向路径,确保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已经成为数字经济时代亟须破解的重大现实课题。为此,本文在明晰数字经济赋能和全球价值链韧性理论的基础上,重点阐述数字经济对全球价值链韧性的双向赋能过程,并提出与之呼应的韧性提升策略,对于我国在全球价值链竞争中下好“先手棋”和共享数字经济红利,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数字经济赋能与全球价值链韧性的理论探讨

(一)数字经济赋能理论

1. 数字经济赋能的概念界定。数字经济赋能是在数字经济和赋能两个概念的基础上演变而来,是指某一组织和个体通过在产品、服务、工艺流程或活动系统中交叉融入数据要素、数字平台和数字技术的牵引作用力,建构相关的数字化动能以支持某种价值主张的经济过程。从本质来看,数字经济赋能既可视为一种施加给赋能主体的数字化动能,又可定义为赋能主体在数字经济作用力牵引下阶段性的变革过程,并用于理论化描述数字经济作用于赋能对象以实现某种价值主张的新经济现象。作为新时代推动全球价值链重构的引擎,数字经济以数据要素、数字平台和数字技术为赋能载体,在经历赋能过程作用于相关对象后会衍生出相互作用的牵引力,可以把这种相互牵引力称为张力。结合数字经济赋能的内涵界定,数字经济赋能衍生的牵引力可以进一步分解为数据层面的“潜能—风险”、平台层面的“优势—垄断”以及技术层面的“引领—异化”三对相互牵引力或者张力。数字经济赋能多维张力的合理拆解,有助于全面系统揭示数字经济作用于全球价值链韧性的赋能过程,为探究数字经济赋能全球价值链韧性“提升—破坏”双向作用机制提供更有价值的理论视角。具体而言,数据层面的“潜能—风险”张力指数据要素的应用能够拓展信息阈值、释放要素乘数效应,但蕴含不容忽视的数据安全风险;平台层面的“优势—垄断”张力表明数字平台能够依托强大的算力、敏捷的数据采集传输和多样的数据处理算法,跨时空跨国界汇集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活动的数据信息,保障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的交替运行①谢富胜,吴越,王生升.平台经济全球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19(12):62-81,200.,但在急剧扩张和快速发展的进程中,随着对流量、数据及算法的控制力的不断加强,会衍生出不容小觑的平台垄断问题②孙晋.数字平台的反垄断监管[J].中国社会科学,2021(5):101-127,206-207.;数字技术层面的“引领—异化”张力说明数字技术作为数实融合的原生动力,能够加速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搭建数智赋能机制③洪银兴,任保平.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内涵和途径[J].中国工业经济,2023(2):5-16.,但其非理性应用势必带来技术异化的担忧④罗俊.元宇宙迷局:集成式创新的路径选择与风险预判[J].学术论坛,2022(6):1-19.。

2. 数字经济赋能的典型特征。结合数字经济赋能的概念界定和生动实践,数字经济赋能具有主体(对象)广泛性、类型多样性和过程复杂性等典型特征。其中,主体(对象)广泛性具体指数字经济赋能对象并不唯一,往往存在于多个研究领域。截至2023 年10 月底,根据中国知网主题检索“数字经济赋能”文献,发现数字经济赋能的对应主体主要有“高质量发展”(399篇)、“乡村振兴”(166篇)、“共同富裕”(94篇)和“中国式现代化”(51篇)等,赋能主体的涉及领域不断拓展,呈现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态势。类型多样性是指由于对象的差异,数字经济赋什么“能”也是多元的,现有研究已分析得出丰富的赋能种类。例如,数字经济通过供需端双向赋能新发展格局⑤李天宇,王晓娟.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双循环”战略: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J].经济学家,2021(5):102-109.、通过价值重塑到价值创造赋能制造业转型⑥焦勇.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转型:从价值重塑到价值创造[J].经济学家,2020(6):87-94.。过程复杂性是指数字经济融入赋能主体并实现价值主张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经历“先决条件—循环进阶”的复杂过程⑦陈一华. 制造企业数字赋能扩散及驱动商业模式创新的机理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21.。具体而言,数字经济赋能并不等同于数字经济融合使用的直接后果,从数字经济的融合渗透到数字经济支撑价值共创的实现,往往需要一个螺旋式循环的迭代过程。

(二)全球价值链韧性理论

1. 全球价值链韧性的内涵界定。作为研究世界经济的理论基点,全球价值链理论拓展了现有国际分工和贸易经济的研究边界。全球价值链理论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战略管理学大师波特提出的价值链(value chain)概念。在其基础上,格里芬提出全球商品链(global commodity chains)概念,认为跨国公司主导并广泛分布于世界范围的生产活动编织出错综复杂的跨国生产网络⑧张辉.全球价值链理论与我国产业发展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5):38-46.。安特拉斯明确提出全球价值链是指生产或销售企业为消费者供给产品或服务所构成的一系列价值增值的过程,其中,研发设计、制造销售、物流售后等价值环节在全球范围内协作运行,形成“蛛网”分布式、“蛇形”序贯式等类似结构的跨企业国际化网络组织①ANTRÀS P. Conceptual aspects of global value chains[J]. The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2020(3):551-574.。“韧性”一词源于材料工程学,并非一个单向度的概念,具有复杂性和多维度的属性,其与对抗扰动等负面冲击以求最大限度减少系统功能损耗、从干扰中适应性修复和创造性破坏等相关。韧性是指任何实体(个人、社区、组织或自然系统)在遭受不可预见的逆境冲击或扰动情势下,仍能保持其核心需求或组织完整性的能力②MARTIN R, GARDINER B. The resilience of cities to economic shocks: a tale of four recessions (and the challenge of Brexit)[J].Papers in regional science,2019(4):1801-1832.。在交叉融合全球价值链和演化韧性二元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全球价值链韧性可定义为价值链条在抵御或者对抗复杂多元的逆境事件扰动时柔化冲击的动态能力,表现为吸收逆境冲击的免疫力(即吸收性免疫力),或通过调整适应而迅速恢复系统冲击前发展路径的适应性修复力,或转向一条更优发展路径的创造性破坏力。具体而言,吸收性免疫力是指全球价值链对抗并承受扰动影响,致力于减少价值链功能失效概率和后果的效能表现,强调全球价值链系统在短期内能够即时有效监测价值链条内外环境或条件的变化,在借助自主激活预备措施或功能后,主动应对并承受外部冲击带来的不利影响,其核心能力在于监测和响应。适应性修复力是指全球价值链通过适应扰动冲击并经过一段时间调整和修复功能损失,并在最短时间内恢复至价值链的稳定状况,强调系统应对外部冲击、发挥组织调适能力而在恶化的环境中平稳运行,其核心在于功能优化和管理控制。创新性破坏力源于熊彼特式创新,具体指全球价值链能够高效修复外部冲击带来的经济疤痕,并转向更优的发展路径③布伦纳梅尔.韧性社会[M].孙国峰,译.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22:124-127.。

2. 全球价值链韧性的动态演化特征。在韧性理论视域下,价值链的韧性能力与其面对的冲击风险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依据全球价值链暴露的风险是否衍生逆境冲击,可将全球价值链韧性的动态演化特征分为塑造韧性的先决条件(即风险暴露且零冲击)和培植韧性的动态能力(即风险暴露且产生逆境冲击)两个层面。一方面,相较于传统的全球价值链风险管理,韧性理论认为风险具有客观存在性,风险暴露和冲击是塑造全球价值链韧性的先决条件;另一方面,培植全球价值链韧性的动态能力同样也离不开吸收性免疫力、适应性修复力和创造性破坏力三种动态能力的相互作用,尤其是创造性破坏力对于全球价值链韧性锻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与前两项韧性能力的区别主要是创造性破坏力往往需要经历更漫长的积累过程,作用发挥明显超出价值链系统自组织体系的功能范畴,往往还需要借助价值链系统外部的强劲推力。

三、数字经济双向赋能全球价值链韧性的影响机制

在深刻阐释数字经济赋能和全球价值链韧性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数字经济赋能衍生的三重张力作用于全球价值链韧性存在“提升—破坏”双向作用机制,具体包括韧性提升赋能和韧性破坏赋“能”相互对立共生作用机制(见图1)。

图1 数字经济赋能全球价值链韧性“提升—破坏”双向作用机制

(一)数字经济赋能全球价值链韧性的提升机制

1. 数据要素赋能。数据要素赋能的主要机制在于经过劳动加工的数据要素产品可为价值链各参与主体提供信息支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价值链交易中的隐性成本和信息壁垒,营造信息透明的贸易环境④夏杰长.数据要素赋能我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理论机制和路径选择[J].江西社会科学,2023(7):84-96,207.。具体而言,首先,作为信息传输的主要载体,数据要素为价值链风险监测预警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明晰价值链风险的暴露程度,为价值链韧性提升增势赋能。例如,自然灾害等环境冲击扰乱了许多跨国公司的安全运营,激发全球供应链潜在风险的隐忧,而海量的气象数据要素有助于帮助跨国公司精准预期环境风险,为企业调整采购策略和贸易路线提供信息支撑,显著增强全球价值链的柔韧程度。其次,通过释放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最大限度畅通数据要素嵌入价值链安全和韧性治理的作用通道①徐翔,赵墨非,李涛,等.数据要素与企业创新:基于研发竞争的视角[J].经济研究,2023(2):39-56.,增强抵御不确定性冲击的能力,构筑富有韧性的全球生产网络。

2. 平台经济赋能。借助数量惊人的网络用户和整合平台资源的能力,平台经济可以提升价值链韧性②邢小强,汤新慧,王珏,等.数字平台履责与共享价值创造——基于字节跳动扶贫的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21(12):152-176.。首先,数字平台采取平台包络战略,增加平台用户参与数量,提升平台使用价值,并通过提供更广范围的产品和服务,纠正价值链各环节的资源错配,推动全球价值链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多元化发展的价值链显著增强各生产环节和阶段的可替代性,特别是在面临价值链“脱钩”“断链”时,各参与主体可以利用数字平台庞大的用户,及时搜寻新供应商,重构价值链组织内外的互补性资源③邬爱其,刘一蕙,宋迪.跨境数字平台参与、国际化增值行为与企业国际竞争优势[J].管理世界,2021(9):214-233.,提升价值链治理的柔韧性。其次,依托线上平台开放开源的组织构架,平台经济网链价值链平稳运转的储备资源,拓展资源池和选择范围,有效利用冗余资源的缓冲作用,增强价值链布局腾挪转移的灵活度和嵌入国际分工的适配性。例如,为了应对具有不确定性的需求风险冲击,全球价值链中生产商、服务商和供应商凭借数字平台,构筑分布式的售后服务合作网络,积极应对不确定的需求冲击,而设备供应商得以迅速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并灵活调配资源,实现价值链的长期韧性④江小涓,黄颖轩.数字时代的市场秩序、市场监管与平台治理[J].经济研究,2021(12):20-41.。

3. 数字技术赋能。新一代数字技术革命驱动全球价值链的数字化转型,数字技术赋能机制主要体现为广泛链接的功能特性、成本节约效应以及价值链重构效应⑤戴翔,张雨,占丽.数字技术与全球价值链攀升理论新发展[J].天津社会科学,2022(3):77-83.。首先,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为特征的数字技术能够广泛链接价值链各参与方生产和服务实际可用的资源,推动全球价值链分工朝着横向拓展和纵向深化的趋势演进,这有利于修剪繁杂、过长的价值链条和抹除冗余的跨区域供需耗费,提升全球价值链的韧性能力。其次,数字技术具有显著的成本节约效应,减少链条运营的沟通协作成本,使各生产环节的衔接更加协调,产品、信息和资金的流转更加通畅,显著提升生产分工效率和链条韧性。最后,数字技术变革全球产业组织范式和分工格局,推动价值链向区域化方向解构,提高全球价值链的稳定性。例如,高科技或产品高度差异化的产业(如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考虑到全球合作的地理局限,区域化布局往往更容易确保价值链的韧性和安全。诚然,价值链区域化布局有利于地理邻近的经济体之间的技术合作和资源共享,减缓价值链的波动程度并提升韧性能力,但区域化布局并非塑造所有产业价值链韧性的最优选择。例如,劳动密集型产业往往更为关注劳动力成本和规模经济,全球化布局依然是价值链布局的优先选项。

(二)数字经济赋“能”全球价值链韧性的破坏机制

1. 数据风险赋“能”。数据风险主要通过“数据假象”的蒙蔽误导效应和数据算法的“信息茧房”效应两条途径破坏全球价值链韧性。首先,“数据假象”的蒙蔽误导效应主要表现为数据生产过程的瑕疵和数字应用过程的过失导致数据信息的不完全和不真实。其不仅干扰全球价值链各经济主体收集真实客观的信息,提高沟通交易成本,而且显著增加大数据分析用于价值链运营的决策偏差,继而降低全球价值链抗风险冲击的预警能力,破坏链条韧性。具体而言,数据一般被视为描述客观事实、揭示真相的工具或手段,而客观真实的数据生产与应用往往需要科学严谨且公开透明的规范予以辖制;相反,如果数据应用或生产缺乏规范或程序的约束规制,则会衍生“数据假象”野蛮生长的窘境。一方面,数据生产过程存在样本信息“以偏概全”和以失效、造假、重复、缺失等为特征的“脏数据”污染的风险,数据生产的风险导致数据信息不完全,产生数据假象的蒙蔽性,影响价值链经济主体收集信息的真实性;另一方面,数据应用过程中存在信息解读偏差和数据挖掘浅尝辄止的风险,数据应用风险会诱发数据假象的误导效应,干扰价值链中各经济主体使用数据的客观性。其次,数据算法的“信息茧房”效应主要是指价值链需求端的消费者在面对海量数据时,往往在数据算法的裹挟下碎片化选择性输入不完全信息,长此以往,便会导致与其他领域的信息产生隔离真空带,就像蚕宝宝被束缚在“茧房”里一样①李予阳.打破“信息茧房” 让算法更“聪明”[N].经济日报,2020-04-12(09).。“信息茧房”的产生进一步导致价值链中供应商无法精准掌握消费者偏好等关键信息,阻碍价值链上的企业围绕用户核心需求建立有韧性的生产功能模块,破坏价值链的韧性和稳定性。

2. 平台垄断赋“能”。平台垄断赋“能”主要通过消费者福利损害和资源垄断效应两条路径破坏全球价值链韧性。首先,消费者福利损害的关键机制在于平台垄断操纵消费者的选择权,冲击全球价值链产品终端的客户需求。市场需求的萎缩会影响价值链客户价值的实现,加剧价值链的波动程度以损耗韧性能力。一方面,数字平台利用消费者有限理性的约束限制,依据消费者的偏好进行精准营销和推广服务,使得消费者对商品的选择仅仅局限于平台设定的商圈,损害消费者开展多样化选择的福利,继而冲击价值链上客户的有效需求,降低价值链韧性。另一方面,平台“二选一”服务条款损害价值链的市场需求,导致消费疲软或停滞,继而发生企业生产下滑和全球价值链波动,损耗价值链韧性能力。平台在服务使用上设置的二元选择(即同意隐私条款或不同意就停用服务),对消费者而言缺乏透明度,并将消费者注意力引诱到平台推介的商品篮中以形成自我优待的垄断特权②张翼飞.数字营销平台网络价值转化与反垄断问题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22.。同时,由于平台用户锁定和截留,增加了消费者平台转换的成本,降低用户参与其他类似平台的可能性,损害市场竞争和消费者权益。其次,资源垄断效应的关键机制表现为抑制创新活力和挤压线下供应商的数量和规模两个层面。一方面,具有流量、数据和算法等先发优势的头部平台凭借垄断平台或企业所需的网络基础服务资源进行自我扶持或交叉补贴,采取威胁、恐吓或扼杀式并购等手段肆意对小平台或中小微企业施加强力控制,抑制自身及其他潜在竞争者的创新活力,破坏全球价值链的韧性。另一方面,头部平台具备制定并执行平台交易规则的强大权力,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挤压价值链生产网络中线下供销商的参与数量和规模,加剧市场资源的集中化趋势,形成“赢者通吃”的寡头竞争市场格局,由此限制价值链多元化资源供给的能力,增强了企业对特定产品中间供应商的依赖程度,降低全球价值链的韧性。

3. 技术异化赋“能”。技术异化主要通过诱发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和扩大全球数字鸿沟两条途径破坏全球价值链韧性。首先,技术异化会妨碍国家安全,诱发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冲击全球多边贸易体系的稳定发展,势必给现存全球价值链产生负面的割裂破坏效应,加速价值链的布局解构和韧性损失①吴霞.马克思技术批判思想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21.。例如,深度伪造技术能够捏造花样繁多的虚假视频言论,引发复杂交织的对峙冲突(包括贸易争端、种族仇恨等),给全球价值链安全和韧性造成巨大伤害。特别是近年来,技术民粹主义和技术至上主义等思潮甚嚣尘上,技术异化成为混淆虚实的得力助手和引发国际地缘政治冲突的重要因素,而因政治原因诱发的贸易冲突甚至贸易战,直接损害全球价值链分工合作的基础,增加了对外直接投资的违约风险和隐性成本,导致全球价值链的脆弱性凸显。其次,技术异化隐含着数字技术并未全然被我们所掌控,数字鸿沟是最典型的表现形式。由于在数字技术的可接入程度和使用程度等方面的现实差距,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不同国家、地区或企业衍生了价值分配的不平等现象,阻碍了价值链经济主体间平等互惠的交流合作和资源共享,侵蚀塑造价值链韧性的经济基础。

四、数字时代全球价值链韧性提升的靶向路径

(一)激发数据要素潜能

作为数字经济时代至关重要的新型生产要素,数据承载着无限的要素潜能,是塑造价值链韧性的基础性和战略性资源。因此,要充分激发数据要素潜能,科学防范数据风险,为塑造价值链韧性搭建数据堡垒②汪志球,苏滨.让高质量数据“动”起来[N].人民日报,2023-05-23(10).。

1. 充分利用数据要素能够富集价值链各环节(包括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和分销以及对最终用户的支持和服务)的信息资源,为塑造价值链韧性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保障。首先,价值链中各经济主体要加快推进数据要素金库建设,尽快实现价值链遇到的逆境冲击信息的共享,集中攻克目前价值链层面数据分散、透明度缺乏等沉疴痼疾。同时,由政府牵头,推动建设统筹各方的大数据资源基站和国家数据中心,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其次,充分发挥数据要素协同作用和乘数效应,激活数据要素价值倍增、投入替代和资源优化的功能,打通数据“价值链—资产链”赋能价值链的循环通路。不断强化价值链中数据资源向数据资产的价值转化,挖掘数据要素附带的高价值信息,提升数据价值密度和标准化程度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 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2-12-20(01).,实现价值链条资源和流程的高效管理,塑造价值链韧性提升的数据增值新优势。

2. 警惕数据风险,夯实价值链韧性提升的安全底座。首先,齐抓共管数据资源“基础设施”建设和数据质量提升两大重点工程,有效纠正“数据假象”的蒙蔽误导效应。各国政府要不断强化数据开放性和数据使用等数据资源“基础设施”建设,并对数据申请流程、数据用途以及后续追踪等作出制度性安排,明确各方权利责任,为各国参与全球价值链营造公开透明、协作共享的信息环境,确保价值链活动中数据的真实可靠和开放共享。建立并不断完善国际第三方机构评估数据质量的机制框架,充分吸收和借鉴国际公认的大数据质量评估体系和各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经济实践,将全球价值链中所涉及的数据应用依次划分为“数据投入—数据清洗—数据产出”三大环节,并对数据应用各环节制定科学标准和规范,有效平衡和兼顾价值链各参与方的利益关切,妥善解决数据应用不当导致的决策偏差。其次,不断提升价值链中供需端信息数据的适配能力,克服“信息茧房”效应。价值链终端的消费者要不断提升数据素养,培养数据信息获取、分析和处理的能力,塑造消费信息的认知广角;生产端的企业要提升大数据分析与特定应用场景和专业化服务的适配能力,精准获取个性化需求和消费者偏好信息,实现价值链的供需匹配和跨界协同。

(二)塑造平台经济优势

作为数字经济时代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重要依托①柳文.激发平台经济新活力[N].经济日报,2023-07-15(06).,平台经济对促进价值链各环节紧密衔接、畅通国民经济双循环、增强价值链韧性和灵活性等大有裨益。因此,要大力支持平台经济提质增效,努力打破平台垄断,为培植价值链韧性搭建平台跳板。

1. 积极营造平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激发平台经济的新活力。聚合价值链所涉及行业的优质资源,支持平台企业赋能生产制造环节,培育智能制造等经济增长点,疏通全球价值链平稳运行的痛点和堵点。就现实情况而言,需求响应性平台要着力依托平台智能系统和算法交易撮合系统匹配产品和服务,为价值链各环节顺利运转提供多元化的资源储备;技术支持性平台要利用数字平台提供的精准信用评估以及方便快捷的支付系统,充分发挥数字平台推动价值链中资源灵活配置的积极作用。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要牢牢把握数字平台为其创造的更容易被发现和锁定的利基需求机会,提高嵌入全球价值链网络的参与度和韧性②李子晨.平台企业:助力中小企业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N].国际商报,2023-08-02(02).。

2. 妥善处理平台垄断给价值链韧性提升带来的不利影响,维护平台各方的合法权益。首先,注重保护消费者(客户)权益,切断平台垄断对价值链客户价值实现的损害。考虑到平台交易双方并不见面,交易产品质量无法提前核验,交易过程并非“眼见为实”,价值链客户价值易受到各种欺诈行为的侵害,花样繁多的“消费陷阱”会让参与价值链的企业深陷声誉破产的泥泞。因此,在平台协议中不断健全和完善关于保护消费者(客户)权益的条款和内容,特别是对平台发布的产品、服务质量和营销广告等内容均需进行严格的事前审核监管,多措并举刺激价值链消费端的市场需求,确保价值链稳定安全运行。其次,打破平台的资源垄断,激发价值链参与主体的创新活力,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不断完善平台反垄断方面的相关立法,防止头部平台利用垄断协议来强化对价值链上下游产业的控制力。特别要不断加强对算法合谋、轴辐协议以及平台并购等行为的重点监管,搭建政府部门、行业自律组织、平台企业以及消费者(客户)等为代表的平台反垄断监测、评估和治理体系,激发价值链上各参与者的创新活力。此外,价值链上的线下供应商要不断运用互联网平台和网络思维,完善生产经营模式,扩大生产可能性边界,兼顾线上线下融通发展,拓展价值链多元化资源的供给渠道。

(三)强化数字技术引领

数字技术拓展全球价值链的参与主体和覆盖范围,是推动价值链韧性提升的引擎③张鹏杨.积极推进数字全球价值链构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11-02(03).。在新一轮数字技术革命浪潮下,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利益诉求要统筹兼顾生产效率和价值链安全,更加强调价值链的韧性,力图在波诡云谲的国际经贸竞争中占据主导权。因此,要强化数字技术攻关,纠正技术异化,为培植价值链韧性抢占技术高地。

1. 充分发挥数字技术赋能价值链韧性提升的积极作用,建构开源开放的数字技术创新生态系统。首先,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广泛链接的优良特性,搭建多方参与且富有韧性的贸易网络体系,不断拓展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国际空间。特别是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背景下,我国在继续保持向东开放优势的基础上,努力共创向西开放的新篇章。其次,企业要积极利用数字技术节约价值链搜寻成本,提升价值链体系的透明度,有效遏制价值链内部风险传播。特别是数字技术在降低企业人工成本的同时,也会增加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企业要注重技术尖端人才的重点培养和柔性引进,为价值链韧性提升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最后,高度重视数字技术对于推动价值链区域化布局的支撑作用,努力构建“以我为主”的区域价值链。特别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时期,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日益凸显,增强价值链安全可控迫在眉睫。着力推进科技强国建设,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努力打破底层技术策源国和“链主”国家的技术垄断。我国要抢抓RECP 新机遇,加快推动经贸、人才、资金等领域的区域国际合作,借助“以我为主”区域价值链的发展壮大,更好地参与全球价值链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分化和瓦解以美国等发达国家为首组建遏制我国发展的技术封锁同盟,提升我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韧性和稳健性①王中美.RCEP对亚洲供应链的影响:兼论“中国加一”策略[J].亚太经济,2022(3):19-26.。

2. 警惕防范技术异化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打造全链路智慧互联的数字技术新空间。高度警惕技术异化通过诱发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和扩大全球数字鸿沟衍生全球价值链韧性的割裂破坏效应。首先,规制技术异化诱发的国际地缘政治冲突,为培植价值链韧性筑牢安全防线。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审视和引领数字技术创新,积极营造科技向善的国际氛围,不断加强技术异化损害各国参与全球价值链韧性的治理成效②苗争鸣,尹西明,许展玮,等.颠覆性技术异化及其治理研究——以“深度伪造”技术的典型化事实为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20(12):83-98.。既要针对数字技术滥用,建立科学完善的治理机制,妥善处理破坏价值链韧性的国际经贸争端,并及时总结归纳治理模式,努力探索数字技术助推全球价值链韧性提升的有效路径,也要在保障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前瞻性地预判和评估技术异化对价值链韧性提升带来的风险和挑战,防范化解阻碍全球价值链韧性提升的技术风险。其次,缩小技术异化衍生的全球数字鸿沟,为塑造价值链韧性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③马黄龙,屈小娥.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基于农村人力资本和数字鸿沟视角的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21(10):173-190.。推动硬件基础设施的优化升级,拓展数字基础设施的覆盖范围,缩小价值链各参与主体间数字技术可接入程度的差距。具体而言,紧抓“数字丝绸之路”建设的契机,加大对全球价值链中不发达国家和落后地区宽带网络和移动基站建设投入,并在资金和技术上予以援助(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优惠、数字技术专利的适度共享等),不断提升互联网接入质量和传输效率,鼓励宽带技术、5G 通信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高数据传输速度,为价值链各主体间开展互惠互利的国际合作提供硬件支撑。不断优化软件服务,缩小价值链各参与主体间数字技术使用程度的差距。全球价值链上的不发达国家要积极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先进的数字技术应用经验,不断提升本国的数字技术应用能力;价值链上的国家和行业组织要鼓励本地企业学习数字经济跨国企业的成功经验,并为企业熟练运用数字化软件服务、加快实现价值链资源共享提供有效支持。

猜你喜欢
韧性价值链数字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医疗器械包装发展价值链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韧性,让成长更美好
答数字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数字看G20
笑中带泪的韧性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