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社会工作嵌入式发展的行动逻辑及实现路径

2024-01-20 12:39
学术论坛 2023年6期
关键词:本土化社工乡镇

陈 宇

一、问题的提出

2021 年2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强调“加快推动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①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EB/OL](.2021-02-23)[2023-09-30]. https://www.gov.cn/zhengce/2021-02/23/content_5588496.htm.,同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支持建立乡镇(街道)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机制”②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1-07-12(01).。截至2023年1 月,全国已建成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以下简称社工站)2.9 万个,7 万名社会工作者驻站开展服务,8个省份实现乡镇(街道)社工站全覆盖,全国覆盖率达到78%③许娓,徐蕴.全国志愿服务和社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 已建成乡镇(街道)社工站2.9 万个[N].人民日报,2023-01-18(01).。乡镇社工站立足本土、扎根乡镇,是我国当前乡镇社会工作的有效载体,在重塑乡村公共价值④郑广怀.乡镇社工站推动乡村公共价值合作生产的过程与机制[J].学海,2023(5):132-145.、提供高品质社会服务⑤王明.高品质社会服务何以可能——新时代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创新模式比较研究[J].江汉论坛,2023(10):46-54.、理顺基层民政力量⑥王思斌.乡镇社工站建设与制度创新[J].中国社会工作,2021(13):7.、提振社区发展活力⑦徐盈艳.协同整合:乡镇(街道)社工站的角色与功能探索[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12-25.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作为融合顶层制度导向和地方实践经验的产物,乡镇社会工作不仅被视为面向城乡居民提供社会工作服务的最佳本土方案①陈涛,蒋斌.论以社工站为基石的中国本土社会工作服务制度建设[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1-11,25.,同时也打通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学界普遍认为,推动社会工作嵌入乡镇场域将成为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然而对于社会工作以何种方式、在何种程度上嵌入乡镇社会建设,又如何建立起与乡镇场域多元治理主体之间的有机联结等问题,学界尚未达成共识。

在我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进程一向沿循嵌入式发展道路②王思斌.中国社会工作的嵌入性发展[J].社会科学战线,2011(2):206-222.,呈现“政府先导、教育先行”的鲜明特点③史柏年.新世纪:中国社会工作教育面对的选择[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30-35.。但经过数年的实践,这种嵌入式发展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行政吸纳专业、专业主体性弱化④张和清,廖其能.乡镇(街道)专业社会工作发展中互为主体性建构研究——以广东“双百计划”为例[J].社会工作,2020(5):30-34.、自由裁量权有限⑤黄晓星,熊慧玲.过渡治理情境下的中国社会服务困境:基于Z市社会工作服务的研究[J].社会,2018(4):133-159.等,导致社会工作服务趋于行政化、表面化和娱乐化⑥黄泓,黎春娴.乡镇社工站助力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社会工作,2022(16):27-28.,本地社会工作专业能力匮乏⑦侯国凤.乡镇社工站一线社工专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以湖南省基层社工站“禾计划”为例[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4):23-25,67.,乡镇社会工作面临悬浮于农村社会治理和民众日常生活的双重风险⑧郑蓉,高艺多.“参与式增能”:乡镇社会工作站功能与实践路径[J].北京社会科学,2023(3):119-128.。这些风险引发学界关于乡镇社会工作专业化与去专业化、本土化改造与主体性建构之争,这是乡镇社会工作功能失调的表征。因此,探寻一条合理且契合我国乡镇场域的社会工作发展之路,妥善处理专业化与本土化之争,既是理论所需,更是实践所向。本文尝试以嵌入性理论为分析视角,在梳理乡镇社会工作与嵌入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乡镇社会工作嵌入式发展的行动逻辑及实现路径,以期推动“五社联动”与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一)嵌入性理论溯源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嵌入的关系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个体、群体、组织、民族、国家等各层次的主体总是经与他者或客观环境的互动而产生联系,进而完成学习、借鉴、创新等后续行动。因此,“嵌入”既描述为一种静态关系,更强调连续过程。嵌入性理论的核心在于解释两类主体之间的关系形态及其发生过程。从理论建构的发生学角度来看,嵌入性理论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宏观结构的抽象表达:波兰尼的“嵌入”观。波兰尼是最早将分散于日常生活的“嵌入”样态抽象概括为学术表达的学者⑨POLANYI K, ARENSBERG C M, PEARSON H W. Trade and market in the early empires: economics in history and theory[M].Chicago:Henry Regney Company,1957:101-102.。他通过对经济行为和社会结构二者之间关系的讨论,比较模糊地阐述了“嵌入”概念,指出经济行为绝非纯粹受到经济动机的驱动,而是期望得到社会层面的承认;同时,社会结构维度上的制度规则也为经济行为提供了稳定保障。在波兰尼看来,正是由于受到非经济要素的保障,经济体系才得以持续运转;而随着工业革命以后市场经济愈发占据主导地位,经济行为和社会结构间的嵌入主客关系出现了对调,表现为社会关系反而嵌入经济体系,体现了嵌入性关系的动态变迁特征。波兰尼对“嵌入”的解释及应用具有开创性意义,但其理论建构更多是作为分析抽象层面特定行为与社会结构内在联系的一种视角⑩王瑞华.从嵌入性理论看中国社会工作的专业化战略[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103-107.。

第二,微观关系的具化操作:格兰诺维特的“嵌入”方法论。为使“嵌入”的概念更具操作性,格兰诺维特对“嵌入”作了类型意义上的区分,将“嵌入”界定为关系嵌入和结构嵌入两种形态。其中,前者指嵌入双方具有相互预期的双边关系,且其中任何一方都能从中获得福祉并影响彼此的行为;后者则指个体嵌入的网络关系整体结构会对个体施加反向影响。格兰诺维特还提出了“时间嵌入”的分析层次,认为人对于过去历史的认知、理解和感情亦能够对今日情境进行塑造①GRANOVETTER M. 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 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85(3):481-510.。由此,嵌入的应用场景就由宏观的制度嵌入拓展到微观的人际关系网络嵌入,为系统呈现个体行动动机和行动策略的复杂性、动态性提供了新的解释路径。但是,格兰诺维特在处理嵌入机制的可操作性问题上有自我矛盾之嫌:认为个体行为选择与社会关系网络维度上的嵌入是可进行具体分析的,但又将制度约束视为不证自明的个体行为嵌入前提,是难以具体分析的②刘世定.嵌入性与关系合同[J].社会学研究,1999(4):77-90.。他的这一解释招致一些学者的批评。

第三,从宏观到微观的拓展:多重嵌入的整合性解释。祖金和迪马齐奥进一步将嵌入性细分为认知嵌入性(引领经济逻辑的结构化心智过程)、文化嵌入性(形塑经济目标的共享信念与价值观)、结构嵌入性(行动者之间的物质特征与结构关系)和政治嵌入性(限制经济权力的国家角色与制度法规),并强调行动主体及其行动过程往往受多重嵌入性因素的影响③PAUL D, LOUCH H. Social embedded consumer transactions:for what kinds of purchases do most people often use net-works?[J].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1998(3):619-637.。由此,经由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接续发展,其适用边界逐步从宏观层次的经济行为—组织关系的互为嵌入拓展到微观层次的个体行动—人际关系的互为嵌入,同时也捋清嵌入性关系的虚实之别,嵌入性理论体系渐趋成熟,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嵌入性理论的解释力。

综上所述,嵌入性理论在解释新兴现象何以维系并趋于稳定的问题上提供了三点解释:一是任何行为、事物及现象都并非凭空而生,而是嵌入既有的制度环境、关系网络、文化心理等因素,并在互动中塑造、建构出当下样态;二是对新兴事物,不仅要知其然,更应知其所以然,因而分析嵌入过程的内在机制是不可或缺的;三是嵌入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而是会随着内部条件、外部环境的变迁而动态变化,进而实现嵌入的理想目标。

(二)乡镇社会工作发展:一个嵌入式分析框架

按照嵌入性理论的解释,乡镇社会工作嵌入式发展可以理解为在嵌入状态下获得的发展,即作为“舶来品”的社会工作如何与我国乡镇的历史、现状及未来深度同构并获得创新发展,进而在专业化与本土化两种取向之间达成良性平衡。在已有研究中,学界对本土化重构作为发展乡镇社会工作的基本前提已形成广泛共识,但在如何实现本土化的问题上分歧较大。一种观点认为,由于“嵌入”是指一个事物(结构)进入并内置于另一个结构之中④王思斌.中国社会工作的嵌入性发展[J].社会科学战线,2011(2):206-222.,因此须汲取专业社会工作的先进要素,分阶段恰当地嵌入乡镇场域的制度、社会及文化心理空间,使专业社会工作实践与本土实际社会服务之间从松散关联迭代到紧密嵌套;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由于嵌入的目标是建构⑤徐永祥.建构式社会工作与灾后社会重建:核心理念与服务模式——基于上海社工服务团赴川援助的实践经验分析[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3,15.,须通过主客体的互动建构出新的要素或价值⑥尹阿雳,赵环,徐选国.双向嵌入:理解中国社会工作发展路径的新视角[J].社会工作,2016(3):47-55,125-126.,因此,乡镇社会工作的发展离不开重建一套新的融合型社会工作实践体系作为支撑。这两种看似迥异的观点实质上是可以互为补充的,因为实现乡镇社会工作更有效、有序、有机地嵌入发展是一致追求。

当前,我国乡镇社会工作服务体系仍不完善。我国地域广阔,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乡民需求多样化、个性化,更重要的是,由于缺乏专业人才和配套政策支持,乡民对社会工作认识不足、参与度低,使得社会工作在乡镇场域中面临入场难、落地难和扎根难的困境。解决这些困境需要从三方面着手:一是价值嵌入,在回应特定文化传统和民情基础的过程中融入专业价值,使其被民众所认同,解决乡镇社会工作扎根难的问题;二是制度嵌入,为社会工作获得合法性身份提供必要支持,使其被民众所接受,以解决乡镇社会工作入场难的问题;三是社会嵌入,为社会工作开展贴合基层需求的精准服务提供实践空间,使其被民众所亲身感受,解决乡镇社会工作落地难的问题。依据上述价值、制度、社会三重嵌入的思路,方能有序推进乡镇社会工作的嵌入式发展(见图1)。这三重嵌入维度之间也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和关联,制度嵌入、社会嵌入为乡镇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建构提供契合体制和回归社会的逻辑;价值嵌入、社会嵌入有利于适配价值理念和优化回归本土需求的制度体系;价值嵌入、制度嵌入则为在乡镇场域工作开展提供文化支持和制度信任,由此构建起“认同—结构—行动”的乡镇社会工作良性发展循环(见图2)。当然,由于乡镇场域的日常生活是高度情境化的,客观要求社会工作在具体实践中要顺应趋势,以有效回应基层群众的社会需求①范雅娜.双向嵌入谱系: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一个分析框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36-53.。同时,由于场域、情境处于动态演变之中,意味着嵌入的建构性受到“此时此地”的驱动,应通过调整专业工具与情境文化的嵌合边界来增强嵌入的紧密度和契合度,并在嵌入中不断建构适应新场域的价值。

图1 乡镇社会工作的嵌入式发展分析框架

图2 价值嵌入、制度嵌入、社会嵌入的内在逻辑关系

三、乡镇社会工作嵌入式发展的行动逻辑

乡镇社会工作嵌入式发展本质上是依托价值、制度、社会的多重嵌入,从而实现“认同—结构—行动”上的良性循环。就其行动逻辑而言,核心是解决“价值、场域、效能”三维行动准则及其合法性问题。

(一)乡镇社会工作理念与价值合法性共生

乡镇社会工作不仅面临着“入场”与“落地”问题,更重要的是“入场”“落地”之后如何才能“扎根”的问题。专业价值是社会工作的灵魂,是社会工作的技术理性得以应用的方向舵。乡镇社会工作嵌入式发展需要专业性的价值嵌入,即将意象化、内源性的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理念嵌入传统的福利价值观念和求助理念之中,这会产生两种结果:一是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念与传统价值体系的嵌合;二是具体的社会工作专业技术和方法背后的专业价值被服务对象及社会所接纳、认可和理解。

社会工作是一套基于特定价值理念下系统的文化知识体系,但当下无论是学校专业教育还是在职督导培训,都侧重训练个体的微观技术,重视工具理性而轻视价值理性,重视对西方社会工作的单向改造而轻视其在本土情境下的恰适性融合①彭小兵,王雪燕.关注价值、重拾信任:再论社会工作本土化[J].云南社会科学,2018(1):141-148,156,188.。将西方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和实务技术进行简单的工具性嵌入,这种基于实用理性目的的方法技术层面的本土化意味着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被抽离出来②郑广怀.教育引领还是教育降维:社会工作教育先行的反思[J].学海,2020(1):106-112.,会导致专业社会工作的“中体西用”。与此相悖的是,工具理性强调以“对的方式”做事情,而所谓“对的方式”是基于西方话语的特定标准③郑广怀,张若珊.价值理念的本土化:三十年来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反思[J].中国研究,2020(2):203-219,272.。由于专业社会工作技术源于西方的基督教慈善思想、人道主义、福利主义思想,其专业价值也由此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与个体理性倾向。因此,片面移植根植于西方文化传统的专业社会工作知识工具,缺乏与中国本土地方性知识相关的文化培育和价值适配,会使社会工作成为一种“悬浮的技术”④史天琪.悬浮的技术: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实践困境及其生成机制[J].社会工作,2023(2):96-105,111.。在乡镇场域服务过程中,一些社会工作者循规蹈矩地遵从专业理论术语和技术步骤,而无视与服务对象之间的认知鸿沟,往往会导致服务对象在“云里雾里”中对社会工作者的理念心存疑虑、误解和排斥,而社会工作者也容易将自身置于“社工有心助人”和“服务对象不愿受助”的困境之中。因此,在与服务对象互动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必须考量其秉持的价值观背后具体的社会意义与文化内涵⑤高丽,徐选国,杨威威.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社会保护与社会工作的专业回应[J].学习与实践,2019(4):82-9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与以人为本的社会工作在价值导向、实践目标、行动方向等方面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因此,中国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必须嵌入本土文化传统与主流意识形态,构建被乡镇民众广泛接纳和认可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本土化社会工作价值体系,并辅以专业方法和技术来巩固其合法性⑥郑广怀,张若珊.价值理念的本土化:三十年来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反思[J].中国研究,2020(2):203-219,272.。归根到底,中国的乡镇社会工作是一项服务于中国乡民的情感劳动,只有秉持符合中国乡土民情的本土价值观,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西方价值观与中国文化的“脱嵌”问题,获得服务对象的情感认同,从而实现助人与受助的自然契合。

(二)乡镇社会工作场域与制度合法性构建

在中国治理体系中,社会工作作为“舶来品”与“后来者”,除了要解决价值理念层面的水土不服问题,还要在制度结构层面获得治理主体的合法性身份。在我国,社会工作合法性身份的获得面临多重挑战。一方面,从服务供给的角度来看,长期以来政府作为大部分社会服务的唯一供给主体,制度惯性使得作为“后来者”的社会工作在获取民众的信任和认同时遭遇一定阻力;另一方面,从服务需求的角度来看,自古以来家国同构的文化传统形塑了国人羞于向外求助的文化心理,即便遇到困难,更多选择以家庭为中心的亲友、邻里间互助和自助,或是求助于政府①王思斌.中国社会的求—助关系——制度与文化的视角[J].社会学研究,2001(4):1-10.。因此,乡镇社会工作在初始阶段只能选择嵌入原有行政性服务体系所让渡的边缘空间,或在行政性服务尚未覆盖且对社会工作有需求的领域实现“增量嵌入”②赵环,尹阿雳.增量嵌入:专业社会工作之于社区服务的一种解读——以深圳市Y社区服务中心为例[J].中国社会工作研究,2015(1):115-136.。

在近年的实践中,我国乡镇社会工作能够得以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自上而下的制度驱动。“支持建立乡镇(街道)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机制”③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1-07-12(01).和“加快推动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④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EB/OL](.2021-02-23)[2023-09-30]. https://www.gov.cn/zhengce/2021-02/23/content_5588496.htm.的顶层设计推动了乡镇社会工作的井喷式发展,这为乡镇社会工作的规模化普及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对其嵌入的成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强政府、小社会”的制度惯性和社会管理思路的路径依赖双重影响下,乡镇社会工作出现专业活动行政化、专业自主性弱化、专业服务让位于任务指标等诸多问题。加上乡镇社会工作自身的专业性欠缺,客观上又导致了实践中“越嵌入越脱嵌”的畸形状态⑤朱丹.嵌入式发展——西部地区乡镇(街道)社工站的本土化探索[J].西部学刊,2023(2):9-13.。实际上,嵌入行政体系并非必然带来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异化”⑥焦若水,高怀阳.镶套、内卷与自证:社会工作者书写的三重动力机制[J].社会建设,2023(3):51-67.,强调专业坚守与匹配制度结构并非二元对立,专业实践与行政行为之间也并非格格不入。从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角度来说,嵌入乡镇社会工作的社会治理结构和福利服务体系,通过制度性安排获得公共权力,借助政府名义顺利“入场”,是乡镇社会工作获得合法性身份的最优选择。比如,社会工作者在协助民政部门开展低保入户核查、家庭探访等兜底性工作时,可以发挥专业优势,提供精准识别与个性化服务,将专业服务嵌入公共性服务平台中,在提升社会保障效能的同时,实现乡镇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需要强调的是,乡镇是特殊实践场域,社会工作嵌入的目的不只是通过行政依附来获取身份上的合法性地位,而是借嵌入之机获得必要的行动资源和实践空间。因此,在乡镇场域的关系网络中,社会工作须与乡镇的主体、要素、结构、环境实现协同,从而为本土化发展夯实根基。

(三)乡镇社会工作效能与社会合法性延展

社会工作是在社会问题的行动回应中自下而上形成的实践性社会学科,社会性是其本质属性,制度嵌入是其发展的权益性策略⑦徐选国.从嵌入系统到嵌入生活:我国社会工作的范式转向与时代选择[J].社会工作与管理,2019(3):7-15.。在乡镇场域中的具体实践,社会工作不仅需要借助制度的东风“落地”,更需要通过行之有效的专业行动,在乡土社会的互动关系网络中向下扎根,将制度赋予的合法性转化为民众认可的正当性。不同于西方文化传统中“个人—社会”的两级模式⑧田毅鹏,刘杰.中西社会结构之“异”与社会工作的本土化[J].社会科学,2008(5):73-77.,“家文化”传统下形成的差序格局⑨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37.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信任结构基底。中国人习惯以家庭作为界限区分公域和私域、以家族本位的缘情关系纽带界定“我群 ”和“他群”,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也是建立在以血缘、亲缘等缘情关系基础之上,不易接受个人人格平等意义上的帮助⑩姚振强.从“助人自助”看社会工作实务开展的文化背景问题[J].社会工作下半月(理论),2009(6):19-21.。西方的社会工作行动逻辑倘若简单化植入中国乡镇土壤,容易出现水土不服甚至“夭折”。因此,从主体与行动视角来看,我国乡镇社会工作需回到“乡土中国”,回归社会工作的社会性本质。

在乡镇场域中,民众在长年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俨然形成了一套严密且实用的行动逻辑,因而乡村已有的社会基础、社会关系网络和权力结构对社会工作的“嵌入”存在巨大的张力。一方面,乡镇社会工作者即使意识到须嵌入服务对象的生活情境之中并与其建立专业关系,但作为“村庄外来者”,仍容易遭遇群体区隔;另一方面,由于缺少专业队伍的支持,乡镇社会工作的主要功能仍囿于物质供给为主的福利性输送或者救助式服务,这与过去政府所主导的福利性社会服务供给并无二致,在地培养的乡镇社工也时常因专业知识的缺乏而难以遵循专业行动逻辑。

由于专业社会工作所倡导的“助人自助”“赋权增能”往往缺乏可操作的具体路径与方法,通过倾听、同理等通用性技巧进行情绪疏导的干预方式很难对乡镇困境人群的境遇改变起到实质性作用,因此,乡镇社会工作的发展迫切需要优化、细化现有的社会嵌入质素,在获得乡镇各级组织的信任与支持的基础上,促成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建立起“熟人关系”,以获得民众的情感认同。值得肯定的是,当前如火如荼的乡镇社工站建设使得社会工作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平台优势与实践载体,专职社工可以通过“驻扎式”服务扎根服务对象的生活世界,在面对面的接触中发现其真实需求,找到建立关系的切入点,获得服务对象的信任,进而推进服务的有效开展。

乡镇社会工作的嵌入发展不仅仅是表层的组织嵌入,而且是通过专业行动层面的社会嵌入,将社会工作专业融入地方社会治理主体的组织化思维、融入地方民众的内生信任体系,构建包括社会工作在内的乡镇社会治理共同体。在与地方多元行动主体互动沟通的基础上,推动制定以社工站为载体的专业社会工作行动体系,为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发展提供动能。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专业社会工作对价值、制度、社会的嵌入并非遵循先后次序的渐进演变,内在的价值性嵌入和外在的结构性嵌入是互为表里的关系,只有制度层面的单维度嵌入极有可能将原本可持续发展的机会转变为运动式发展的风险,只有三者之间相互嵌套、相互影响和共同建构,才能为专业社会工作在乡镇的嵌入式发展培育更为丰沃的土壤。

四、乡镇社会工作嵌入式发展的实现路径

前文着重讨论了社会工作在乡镇场域中嵌入式发展的三重行动逻辑,从中发现单维度嵌入是制约乡镇社会工作健康发展的瓶颈,因而探讨乡镇社会工作嵌入式发展的实现路径,则需将其置于特定的社会情境和文化传统,重新聚焦于“价值—制度—社会”三位一体的本土化维度,解析当前乡镇场域需要何种社会工作、如何对已有的专业社会工作知识体系重新演绎建构,使西方社会工作专业话语在中国文化语境中得到重新编码解读,并与中国特有的乡镇语境相嵌合。

(一)价值嵌入:发挥集体主义优势,彰显同理心伦理关怀

对于身处逆境的困弱者来说,由于处于受损的、离群的社会关系中,难以发展出自尊意识与自助能力,因此对于公共福利供给常常存在“伸手主义”的依赖心理,视困弱为不可改变的命运。因此,帮助困弱者回归社会、赋权增能是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的介入起点。长久以来,中国源自传统“家文化”的伦常关系是社会群体处理内部个体关系的基本原则,在集体主义伦理中,没有孤立的“我”存在,个体只有在与他人的关系之中才找到存在依据,从而获得生命的意义①袁德润.文化传统:生命·实践育学命脉之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279.。受中国传统集体主义伦理的影响,个人价值需要回归社会、依靠集体才能被感知,集体或社会中他人的评价是个人行为方式选择和行为结果评价的重要依据,源自集体的正向身份认同远比个体自身的价值实现更具动力。因此,在中国乡土社会场域中,社会工作者不应成为所谓价值中立的技术官僚②古学斌.道德的重量:论行动研究与社会工作实践[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67-78.,而应秉持集体主义、人文关怀的本土伦理,将阻绝情感、脱离服务对象的“工具性同理”转化为深入体会服务对象个体情感的“价值性同理”,在融入服务对象家庭关系和群体关系的基础上与服务对象达成深度共情。

此外,“群”“责”“韧”是中国传统文化性格的核心,“群”即群体性特征,“责”包括对自己“成人”的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韧”则是在困境中夹缝生存并寻求突破的韧性①袁德润.文化传统:生命·实践育学命脉之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265-295.。这三类中国传统文化性格为社会工作本土化指明了价值方向和“关怀使能”之可能性。同时,与传统文化的适恰有助于对西方专业社会工作中社会性、助人自助、优势视角、赋权增能等专业理念的本土化解读。在集体主义伦理语境下秉持对服务对象的“关怀心”展开服务,与服务对象“同心同德”,在服务过程中带动受助者关注群体成员和公共事务,以“关怀心”培养“关切心”②李文祥.我国乡村建设中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研究[J].社会科学辑刊,2023(3):67-73.,有助于服务对象在集体关怀中恢复社会关系、重建社会支持,从而培养其在真实社会环境中自主面对困境、寻求支持、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念与西方有所差异,但两种实践语境下的社会工作服务本质都是一种以“利他使群”③任文启.利他使群:社会工作本质的中国表述[J].社会建设,2016(1):52-59.为核心价值的“以生命影响生命”的情感交互活动。

(二)制度嵌入:依托政社紧密合作,推动专业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发展

显然,讨论由自上而下的制度推动而获得生存空间的乡镇社会工作的行动逻辑,是难以脱离国家的公共福利行动逻辑的。从制度设计的初衷来看,一方面,乡镇社会工作的嵌入是为了更好地助力国家福利责任在广大乡镇基层的实现,因而被定位为在党和政府主导下提供社会服务、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技术工具④LEUNG T T F,YIP N M,HUANG R G, et al. Governmentality and the politicisation of social work in China[J]. Th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2012(6):1039-1059.;另一方面,乡镇社会工作作为专业的服务领域,其本土化发展又必须打破国家与社会、行政与专业二元对立的行动逻辑,将社会工作的专业属性与国家治理的结构性需求紧密相联⑤杨威威.迈向知识实践:社会工作专业“学科自主性”的生成逻辑[J].社会建设,2021(4):49-62.,在国家宏观福利叙事和社会工作专业福利话语中找到接洽点,才能实现制度性福利与专业性关怀的有机结合。在具体场景中,应将总体制度指向与专业效能的发展空间有效结合,将行政任务与专业服务相融合,使社会工作嵌入乡镇行政中融合、共生,从而推行专业社会工作“合作型本土化”⑥李文祥.我国乡村建设中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研究[J].社会科学辑刊,2023(3):67-7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畅通和规范市场主体、新社会阶层、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支持和发展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志愿服务组织”⑦新华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EB/OL].(2021-03-13)[2023-06-18]. https://www.gov.cn/xinwen/2021-03/13/content_5592681.htm.。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激励政策,创新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⑧新华社.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EB/OL].(2021-07-11)[2023-06-18].http://www.gov.cn/zhengce/2021-07/11/content_5624201.htm..,这标志着“五社联动”机制正式成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为乡镇社会工作的制度嵌入提供了政策依据。乡镇社工站可以通过承接、实施乡镇公益项目或活动,为乡镇居民提供社会服务,培育乡镇社区文化,建立社区支持网络,组织乡镇居民开展自助互助服务。作为“五社”中的重要一员,乡镇社会工作者应积极开展乡镇居民服务需求的专业调研,策划服务项目,开展邻里互助服务和互动交流活动,以更好满足群众需求。通过与乡民的亲密接触,察既往未察之民生问题,使更多民众之生存问题“被看见”“被解决”,同时将“隐形困疾”向上传递,促进公共服务制度的良性演化。

(三)社会嵌入:拓展社会信任边界,提升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成效

中国社会是一个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关系社会,无论是事务性工作的开展还是与服务群体关系的建构,都必须仰赖一定的信任关系①刘华丽,卢又华.从儒家思想看社会工作在中国实践的本土化[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44-49,73.。不同于西方专业社会工作秉持的价值中立的专业关系界限,乡镇社会工作者在中国场景下首先面对的是如何在服务过程中通过与案主的日常接触和情感互动中建立信任关系,这种信任类似于人际信任又区别于纯粹意义的人际信任②张文宇.本土导向的社会工作专业关系研究——以四川震后灾区社会工作实践为例[D].北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6.。中国人的人际信任是一种特殊信任,即只对有家庭和血缘的特殊关系成员持有信任而对“外人”普遍怀疑,因而难以建立以共同信仰为基础的普遍信任③韦伯.儒教与道教[M].王容芬,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289,296.。在中国文化场域中论及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专业关系的建立,“情感”是优先于“专业”的,因此社会工作的专业关系的建立意味着以情感为基础的信任关系的建立④李爽,俞鑫荣.人情与面子——本土社会工作专业关系建立的探索[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4(4):115-120.。

我国社会工作者要扎根于乡镇,须通过入户探访来接近乡民、了解乡村文化,了解乡镇的权力结构和文化规则,在互动场景中通过情感性关联,使自己成为乡民的“熟人”和“自己人”,建立与乡镇民众的关系信任。同时,社会工作要深入当地的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网络和乡村文化之中,在认识和了解乡土特色文化的基础上,融入地方性实践智慧⑤郭伟和.地方性实践知识:城市社区工作者反建制力量的隐蔽领域——基于B 市莲花社区的个案研究[J].学海,2016(2):143-152.,以非遗文化、传统节日、村俗习惯等公共性文化记忆为着力点,与乡民共商、共谋、共建,齐力找到乡镇特有文化与专业服务行动有效连接的切入点,制定行动策略,并在这个过程中深化与服务对象的亲信化关系⑥亲信化关系指的是乡镇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是亲近且信任的,而非隔绝和疏离的。,提升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成效。

五、结 语

本文从嵌入性理论视角出发,将社会工作置于中国公共服务体系和文化认知结构中审视专业社会工作在乡镇场域中的嵌入式发展的行动逻辑与实现路径。在乡镇实践场域中,专业社会工作的价值嵌入、制度嵌入和社会嵌入的三重嵌入结构分别回应了社会工作“入场”“落地”和“扎根”问题。只有在价值、制度、社会三重嵌入的共同作用下,乡镇社会工作的话语体系才能与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相适配、与乡镇实践场域相嵌合,从而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持久的发展韧性。与西方实证传统下分门别类的问题解决模式不同,中国社会工作应讲求灵活权变的专业技术和方法,讲求情、理、法的有机融合。乡镇社会工作的本土化要走一条适应中国社会结构和文化语境的嵌入式发展之路:一要明晰价值嵌入中注重集体共情与同理心伦理关怀;二要强调制度嵌入中发展政社合作与“五社联动”;三要注重社会嵌入中扎根生活世界、拓展信任边界,从而在认同、结构、行动等多重维度实现乡镇社会工作的良性发展。

(广西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陈达婷同学对此文给予了帮助,特此致谢)

猜你喜欢
本土化社工乡镇
青春社工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社工
论电视节目的本土化
党委重视 人大尽责 乡镇人大立出新威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