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四川丘陵地区耕种收机械化率的几点思考
——以资阳市为例

2024-01-22 06:47廖俊英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23年6期
关键词:丘陵地区机械化农机

廖俊英

资阳市临空经济区雁江镇人民政府产业服务中心,四川资阳

1 四川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情况及成因分析

四川作为农业大省,近年来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2022 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6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四川耕地大多处丘陵地区机械化耕种收有一定困难,以资阳市为例,农业机械化率更是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发展不充分不平衡,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除少部分规模经营户基本能够以农机作业为主外,大多农村家庭种植户,仍以人工为主、机械化为辅的农业生产模式。

1.1 地理条件制约农机应用

资阳市丘陵地区地势起伏,耕地类型复杂多呈阶梯状且多达3~4 级,地块呈现出小而不连片、零散而不规则的特点。种植农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为主,间种油菜、大豆、花生等经济类作物或瓜果、蔬菜等农副产品,无统一规划形不成规模,实现大面积机械化作业困难,大型农业机械鲜有用武之地。

1.2 农机研发制造推广欠缺

资阳市农机制造企业较少、布局分散、工艺简单,大多生产制造单项简易低端农机,投放市场的农机产品功能功效高度相似,未形成完整的农机产业链。缺乏农机研发制造科研单位和龙头企业,创新研发积极性不高、能力不足、资金投入少,无核心技术支撑,只有少数企业偶有对某个产品某个环节进行技术升级,适合丘陵地区的复合型农机研发制造较少,绿色高端智能农机研制基本处于空白。引进欧、美、日、韩生产的适宜丘陵地区作业的小微型农机价格过高,市场需求较低,引进推广运用困难。

1.3 技术服务农机维护缺位

机构改革后原基层农机站业务并入农业服务中心,受服务机构体系不健全、农机专业人员缺乏、服务经费保障不足等因素制约,对新型农机推广、农机使用技术服务、农机操作人员管理培训差强人意,基层农机技术服务质效堪忧。农机生产销售企业资质、农机质量良莠不齐,部分农机设计加工、装配技术存在缺陷,材料质量差、耐用性不强、实用性待提高,甚至仍有假冒伪劣产品在市场销售。农机售后维修维护困难,维修网点少、懂维修的人少、部分关键配件少的“三少”现状,导致后续服务质量不高、服务速度不快、服务范围不全等问题。

1.4 农机操作专业人员缺乏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大量农村人口外出务工或者定居,有数据显示,常年务农的劳动力仅占总人口21%左右,特别是丘陵地区务农者以老年人居多,普遍文化素养不高、学习能力不足,能够熟练掌握农机操作技能的人员可谓是凤毛鳞角。缺少农机操作维护专业培训机构,大多农机操作手对农机的性能、操作技能、安全规范等没有系统专业学习,多是“自学成才”专业性不强,降低了农业机械使用效率,甚至增大安全生产隐患。农机服务组织受市场需求、运维成本、经济效益等影响,运营举步维艰,加速了农机操作手转行或外流。

1.5 投产比影响生产积极性

农业生产受自然因素影响大,尤其丘陵地区“靠天吃饭”的现状没能得到彻底根本性改变。就算是风调雨顺年景,从事传统农业生产也难以达到从事二、三产业带来的直观经济效益,从2023 年第一季度第一产业占GDP 比重为4.06 %也可以看出,工业、服务业快速高质量发展,某种程度上冲击着相对落后的农业生产,影响农业生产积极性。特别是丘陵地区农村,经过近30 年的务工潮,形成了以青壮年外出务工为主要家庭经济来源、老弱妇孺留守伺弄几亩薄地,甚至举家外出土地撂荒的农村“十去九空”新常态。

2 提升丘陵地区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对策

打造“天府粮仓”,资阳市丘陵地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提升劳动效率振兴四川农业,实现农业强省建设农业现代化,必须把推动四川丘陵地区耕种收机械化作为迫在眉睫、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综合施治打出组合拳,不断缩小四川与农业发达地区的差距。

2.1 加快推进宜机化率改造,消除农机作业“绊脚坎”

推进宜机化改造行动,兴建排灌设施、电力设施、农田道路实现“三通”,达到“涝能排、旱能灌、车能通”,大力提升农业生产条件,从根本上解决靠天吃饭的问题。实施“小田变大田、陡坎改缓坡、荒地成良田”等改造,修建田间机耕道,设置农机下坡道,让地块与地块之间有效连接,地块与村道之间高效互通,着力消除农机作业障碍,改善农机通行和作业条件,为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奠定基础。把宜机化改造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理、撂荒地复耕复垦、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等涉地项目重要内容,因地制宜出台相关标准,明确田块地块、田间道路、桥梁涵闸等的长宽规格、平整程度等,从项目立项、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全过程实施监督管理,严格标准落实工程验收。落实措施推广机械化耕种收,对宜机化改造成熟的区域,要加强机械化推广运用,确保成熟一片推广一片,让老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机械化生产带来的效益。同时,做好后期管理维护。

2.2 加强农机装备研发推广,保证农业生产“有机用”

针对丘陵地区机械化薄弱环节,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聚焦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生产全过程,制定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短板清单,支持鼓励农机生产制造企业实施技术升级改造,培育壮大本地农机生产高新技术龙头企业,引导农机科研单位加大对丘陵地区农业机械研发力度,推进适用性农机装备提质升级,加快大型高端现代化农机研发制造,加强“研产推用”各环节沟通,构建丘陵地区适用农机耕种收全过程、全种类产业生态。健全农机推广服务体系,理顺基层农机推广管理体制,建强技术服务人员队伍,加强农机政策宣传、技术推广、跟踪服务,引导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带头应用新技术新装备,促进现代农机推广运用。加强农机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农机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及时细化完善质量安全标准与农机升级更新相适宜,常态化开展农机质量安全抽检行动,积极引导农机经销实体加强售前应用指导、安全培训,售后技术服务、维修维护,保障在售农机使用安全高效。

2.3 加大农机组织人才培育,持续壮大农机“操作手”

培育壮大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鼓励农机经销商、维修企业、农机大户组建农机合作社、农机联合社等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农机服务实体。积极为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牵线搭桥,与农业生产者签订农机服务合约订单,开展跨区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特别是抢抓农时和有利天气,开展抢种抢收服务,实现服务组织赢利、农业生产者增效增收“双赢”。培养壮大农机工匠,将农机人才培训纳入新型农民职业技能提升和素质培育重要内容,定期开展农机手职业教育培训,采取“课堂教学+现场实训”方式,系统学习农机实用技术、安全生产、调试保养、故障排除,熟练掌握农机场地驾驶、道路驾驶、田间作业等操作技能。增强农机操作人员规范安全生产意识,提升职业理论素养和实操能力水平,为农业机械化生产提供坚实人才支撑。加强农机从业人员管理,积极推进农业机械专业化管理队伍建设,探索实施农机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2.4 促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推动农业耕种“新升级”

推动土地规模化经营,建立健全保障农户利益的土地出租保证金制度。采取政府引导、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市场化投资为补充、农户自愿以土地入股或出租等方式,实现土地集中连片规模化经营,种植种类统一规划,为大型机械大面积作业,现代农机与先进农艺深度融合推广提供条件。打造诸如安岳柠檬、乐至蚕桑、雁江柑橘等丘陵地区特色产业带,加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项目建设,推动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支持“一村一产业、一企一基地”发展模式,形成乡村特色产业集聚化、标准化、规模化,推动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发展。完善农机农艺协调机制,深化农机农技部门工作协作和技术协同,强化农机农艺技术人员信息沟通和技术交流,加强农机生产企业和农业技术专家深度合作,整合涉农部门、企业单位、专家学者等各方优质资源,提升农业技术满足机械化生产需求,推动农机研发更新服务农艺提质升级,加快农机农艺创新融合发展进程。

2.5 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增加农业农机“输供血”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以农业现代化国家战略为统揽,逐年提高农业资金占比,加大农村特别是欠发达地区财政资金投入。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提升、公共服务配套,吸引流出人员回乡,重构农村地区人流人气。进一步健全惠农政策体系,配套完善农业保险制度,综合考虑物价上涨、粮食产量、人均收入等因素,适时适当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三补”等农业补贴标准,深度挖掘农副产品附加值,大力扶持乡村特色产业,留得住人从事农业生产。加大农机补贴力度,增加丘陵地区农业生产急需农机补贴范围和标准,支持鼓励农业从业人员购置高端、多功能、智能化农机,简化流程加快补贴资金兑付,综合考虑服务面积、服务质效等因素,及时发放农机运用补贴,提高农机保有量和使用率。探索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发达地区结对帮扶欠发达地区、城市地区帮扶农村地区,从农业哺育工业阶段过渡到工业反哺农业阶段,以工业现代化助推农业现代化,缩小东西部差距、城乡差距、务工务农收入差距。

猜你喜欢
丘陵地区机械化农机
沃得农机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不一样的农机展
丘陵地区的人工挖孔墩(桩)基础设计
成都周边丘陵地区产业集聚融入大成都
南部丘陵地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东北部丘陵地区发力追赶实现全面小康
如何加强农机管理发挥农机作用
农业机械化
对我国煤矿岩巷掘进机械化配套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