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兴县五龙乡农业产业强镇建设优势与发展建议

2024-01-22 06:47樊文强蒋雪梅樊军杨林英李铮李春红黄一鑫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23年6期
关键词:宝兴县五龙枇杷

樊文强 蒋雪梅 樊军 杨林英 李铮李春红 黄一鑫

1.四川省绿态农业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2.广元市农业农村局,四川广元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键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总书记强调“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乡镇应立足自身区域资源禀赋,聚集产业要素,以产业升级推动产业强镇[1]。近年来,宝兴县五龙乡根据自然资源优势,发展壮大枇杷产业,不断探索枇杷增收致富的产业强镇之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了产业融合发展。

1 五龙乡基本情况介绍

五龙乡位于宝兴县城西北部,距县城6.5 km,辖6 个行政村、26 个村民小组,农户1 627 户、6 267 人,脱贫户169 户、469 人,乡域面积193 km2。五龙乡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切割强烈,形成两山夹一河的低热河谷地形,日照时间长,常年平均气温14.1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迟秋早的气候条件使得五龙乡水果可积累更多糖分和水分,让水果个大味甜、水分充足。2022 年,五龙粮食种植面积653.53 hm2“,三果(枇杷、李子、黄桃)两药(山药、中药材)一椒(藤椒)”特色经济作物种植积886.67 hm2。2022年,五龙乡农业总产值达2.04 亿元,建成现代农业园区2个。

2 主导产业发展现状

五龙乡以枇杷为主导产业,全乡现有枇杷果园493.33 hm2,占宝兴县枇杷种植面积的64%。枇杷果园每公顷产量为6 300 kg。2022 年,全乡枇杷产业全产业链产值1.25亿元,其中,枇杷产业农业产值0.47亿元,枇杷产业加工业产值0.74亿元,枇杷产业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比达1.57:1,第三产业综合产值0.04 亿元。全乡枇杷产业从业农民人数3 615 人,枇杷产业从业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0万元,晚季枇杷已成为群众致富的“黄金果”。

2.1 枇杷良种推广

五龙乡通过品种引育,筛选符合本地种植的优良枇杷品种。目前,五龙乡枇杷主栽品种为五星枇杷和白玉枇杷。其中,五星枇杷是现阶段种植占比较大的种类,其果面美观大方,果子浑圆敦实,果肉甘甜宜人。经疏果后,果重均值达81 g,较大达194 g。白玉枇杷,果味比普通枇杷更浓,果肉厚实细嫩,汁水格外饱满。目前,五龙乡推广枇杷树良种493.33 hm2,良种覆盖率100%。

2.2 坚持绿色发展

依托宝兴县国家有机农产品认证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的金字招牌,五龙乡按照“一控两减三基本”的要求,大力推广节肥、节药等绿色生产技术模式,促进枇杷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在优势产区,示范推广水肥一体化系统,通过集中施肥和平衡施肥,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大力应用有机肥替代化肥,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强化病虫监测预警;实行“猪-沼-枇杷”种养对接,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助力“减肥”“减药”,促进五龙乡生态平衡。2022年,五龙乡完成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300 次,省、市级抽检合格率达100%,建立健全了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和可追溯体系。

2.3 产业要素聚集

五龙乡不断聚集产业发展要素,推动构建现代农业体系。一是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在“万亩晚季枇杷现代农业园区”中,新建产业田间道路(含机耕道)10.2 km、蓄水池17口,铺设灌溉管网2.0 km;建成冻库3座共300 m3、水果冷藏保鲜库3 座共1 500 m3、烘干房1 座共100 m2、农产品集中加工厂房2 处共1 800 m2。二是加强规划领导,将五龙乡枇杷产业纳入宝兴县农业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成立了五龙乡产业强镇建设领导小组,统筹人、财、物等资源最大程度投入到枇杷产业发展建设中。三是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培育枇杷产业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2 家(其中,市级示范社2 家、省级示范社2家、国家级示范社1家)、家庭农场22家(其中,市级示范场5 家、省级示范场1 家)、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2 家。四是加强产业科技人才支撑,通过签订县校合作协议、柔性引进人才、强化科技支撑,培育本地“土专家”“田秀才”16人。五是加强品牌推广,大力开展“两品一标”建设,获得枇杷有机食品认证2个,成功注册枇杷商标“疙瘩桥”,成功举办五龙乡枇杷节5届。

2.4 产业融合发展

五龙乡按照“稳一产,强二产,延三产”的发展思路,构建“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含脱贫户)”“股份合作+订单生产+技术指导+带动务工”的利益联结机制,推进“农业产业+休闲旅游”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枇杷鲜果采摘、分选、包装加工业,逐步拓展枇杷膏熬制精深加工。深入推进“互联网+枇杷”深度融合,经营主体入驻电商平台,开展直播带货。与快递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其快递站点设立装车工作站,水果包装后即刻装车发往目的地。大力发展体验农业,通过划定果树认养采摘区,与游客签订果树认养服务协议,为游客提供果树专业代管代收包邮服务,进一步拓展产业业态。

3 存在的问题

3.1 枇杷产业顶层设计不足

五龙乡“万亩晚季枇杷现代农业园区”缺乏专项规划,枇杷产业也没有产业专项规划,顶层设计的不足,导致枇杷产业政策配套滞后,枇杷产业园区配套设施更新无法满足现实发展需求。

3.2 枇杷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存在短板

五龙乡枇杷产业科技含量不高,农业生产数字化装备应用类型单一,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薄弱,精深加工设施不完善,枇杷精深加工能力弱。本土枇杷产品以初加工为主,农业产业化链条较短,产品附加值低。同时,以枇杷为主题的休闲农业配套设施建设滞后,缺乏能满足游客吃、住、行、玩需求的配套设施。

3.3 品牌建设任重道远

五龙乡枇杷品牌建设未形成品牌矩阵,品牌附加值不高,影响力有限,品牌影响力主要集中在四川部分县(市、区),缺乏在川内“叫得出、喊得响”的品牌。同时,枇杷“两品一标”产地认证面积不足,不能满足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要。

4 发展建议

4.1 加强产业规划引领

强化政府规划引领和政策扶持作用,建议由县发改部门牵头,组织财政、农业农村、乡村振兴、自然资源、科技、经信、文旅等部门联合编制“万亩晚季枇杷现代农业园区”专项规划、宝兴县枇杷产业专项规划,统筹各部门涉农资金用于枇杷园区建设,出台枇杷产业用地、人才、科技、金融配套政策,推动五龙乡枇杷产业提档升级。

4.2 实施强链补链行动

锚定建成优势特色产业强镇目标,以“万亩晚季枇杷现代农业园区”为抓手,进一步集聚整合枇杷产业生产要素,引用先进科学技术,突出规模种植、精深加工、农旅融合,补齐产业链的短板和薄弱环节。

1)提升产业科技支撑水平。继续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生产装备智能化水平。

2)壮大本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五龙乡省级龙头企业“宝兴县齐海蒙农业有限公司”为纽带,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做优做强枇杷种植基地,推动枇杷由分选、包装等初加工逐步向枇杷膏、果汁、蜜饯食品开发等精深加工延伸。引导房子农庄、正康农家乐等旅游接待主体优化升级服务设施,满足市场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3)有针对性引进重点企业落户。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予以特别优惠政策,重点引进精深加工、康养餐饮、博物文旅等企业入驻枇杷产业园区,填补枇杷产业相关重点发展项目空白,推动产业集群发展[2]。

4)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强化政银企沟通对接,构筑多元化金融主体,互利共赢合作关系,制定政策性“融资+融智”服务方案。

5)深入推进全乡人居环境整治。扎实推进五龙乡农村厕所革命、农村污水和垃圾治理,整体提升村容村貌,推动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实现农旅有机融合。

4.3 强化品牌建设推广

围绕“全域有机化”建设思路,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深入推进五龙乡枇杷“两品一标”建设,构建“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矩阵。加快建立自媒体、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三位一体”的品牌宣传矩阵[3],充分利用线下农交会、农博会、西博会等平台,组织企业做好枇杷产品品牌包装与参展宣传。充分挖掘宝兴枇杷文化,将枇杷文化与宝兴红军长征地、熊猫古城等文化旅游资源有机结合,持续扩大五龙乡枇杷节区域影响力。

猜你喜欢
宝兴县五龙枇杷
枇杷
枇杷
宝兴县石材产业发展座谈会在京举行
苏童《米》中城市对人性的异化
流亡与虚无:《米》中五龙人生悲剧研究
枇杷
夏月枇杷黄
五龙庙环境整治工程——文物环境设计的新探索
青海五龙沟金矿成矿时代的进一步研究和确定
地震灾区中小学教育装备恢复重建中的培训工作实践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