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痛点与瓶颈

2024-01-25 10:13
非遗传承研究 2023年4期
关键词:抢救性画卷名录

周 凯

非物质文化遗产宛若一幅绚丽多彩的千年画卷,镶嵌着历史的文脉光华和闪耀的民族智慧。中国已有43 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1557 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毋庸置疑,我国是拥有世界非遗数量最多的国家,它们是我们刀耕火种的祖辈们代代相传的民族瑰宝,历经沧桑仍熠熠生辉。

然而,在保护传承发展中,千年非遗面临着时代的命题。东方与西方、现代与古代、传统与时尚不断碰撞激荡,以非遗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深度融入世界文化之林,如何保持自身的独特价值,还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尚需大国工匠“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传承中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理论研究与保护实践常态脱节;与各级政府的“申遗狂热”相对应的是各校非遗学科建设相对滞后,非遗开发机构的初级水准与对学科的认知浅薄。这种现实矛盾宛如两位无声的舞者,相互久久注视却从未真正心意相通。

在保护方面,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抢救性保护为主而生产性保护不足,过度的行政化手段,没有节制地商业开发,削弱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的循环造血能力。而与政府大包大揽的强势相对应,是当地群众和非遗传人的隐入尘烟,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越俎代庖”?仅仅停留在抢救阶段的保护不具备持续性与系统性,只靠临时“下猛药”的抢救性保护的举措,而忽视长期营造非遗传承的再生营养环境,就像病人只关注手术吃药,不做康养理疗,如何能标本兼治,一劳永逸?

在推广方面,非遗推广方式相对单一、效果有限,依靠博览会、展销会、专家讲座、民间艺人等宣传推广,传播范围狭小、跨界圈跨地域流通性较差;部分非遗传人故步自封、不懂变通,传统非遗产品无法与现代社会生活相融并济,诸如缂丝工艺、花丝镶嵌、昆曲艺术等成为小众化和晦涩难懂的代名词,曲高和寡、难以亲近亲民亲市场。非遗的文化两创,非遗价值的赓续传承,应突破传统的参观式、讲解式、片段式的枯燥描述,转而向沉浸式、交互式、立体式等全方位演化,建立非遗数字档案、数字展演、数字藏品,以数字科技赋能非遗产品。非遗为本,传承天下。

非遗保护不仅是守护过去,更是创造未来。当凝视着灿烂繁复的非遗画卷,感受着跳动不息的文化脉搏,同筑文化堡垒、传唱非遗赞歌,就成为我们镌刻在当代时光的神圣职责。我们应该直视传承痛点,突破保护瓶颈,创新点亮文化,创造舞动非遗。

猜你喜欢
抢救性画卷名录
2022.3上榜派出所名录
中国画卷
太原市阳曲县西殿村龙山时期陶窑遗址抢救性搬迁保护技术研究
罗米的画卷
绘就最美生命画卷
浓墨重彩 绘中原出彩画卷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抢救性手术治疗1例
同贺名录
作者名录
生产商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