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郁通经汤加减联合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性激素水平、体液免疫功能的调节研究*

2024-01-25 10:55冯乐李晓倩李媛折晚州陈孝萍
现代中医药 2024年1期
关键词:体液性激素异位症

冯乐 李晓倩 李媛 折晚州 陈孝萍

(1.榆林市中医医院,陕西 榆林 719000;2.靖边县人民医院,陕西 榆林 718500)

子宫内膜异位症为育龄期女性常见疾病,患者以痛经、不孕、盆腔疼痛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生活质量受影响较大[1]。目前子宫内膜异位症可采取手术治疗与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中米非司酮为常用药物之一,本品为甾体类药物,可促进子宫内膜萎缩,抑制异位内膜细胞生长[2-3]。不过,既往实践表明,单一给予米非司酮疗效仍有局限,需探过更多治疗方案。中医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于“癥瘕”范畴,气滞、气虚、湿寒等均可致病,其中又以肝气郁结所致气滞多见,针对此类患者宜用疏肝清热之法治疗[4-5]。宣郁通经汤为治疗妇科疾病常用方剂之一,既往已有报道证实该方可显著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6]。本次为探究宣郁通经汤加减联合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性激素水平、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收集我院80例患者开展如下研究。

1 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7年2月—2022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0,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年龄23~44岁,平均(30.56±5.04)岁;病程1~7年,平均(3.64±0.78)年;囊肿直径4.1~8.5 cm,平均(5.96±1.25)cm;囊肿分布:单侧24例,双侧16例。对照组年龄22~42岁,平均(30.15±5.17)岁;病程1~6年,平均(3.53±0.75)年;囊肿直径4.3~8.2 cm,平均(5.94±1.31)cm;囊肿分布:单侧25例,双侧15例。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囊肿分布、囊肿直径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此次研究已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号:201702-21)。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 符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治疗规范》[7]中有关诊断标准:①抗子宫内膜抗体阳性;②有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等典型症状;③经腹腔镜检查确诊。

1.2.2中医诊断 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8]中相关诊断标准,辨证分型为肝气郁结证,主症:胸闷、癥瘕积聚、痛经、脘胀;次症:食欲不振、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舌紫暗、脉弦。符合上述2项主症或次症诊断为肝气郁结。

1.3纳入及排除标准

1.3.1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近期未接受激素类药物治疗;③既往无药物过敏史;④知情研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3.2排除标准 ①既往有人工流产、药物流产史;②肾功能、肝功能不全;③合并其他可能影响性激素水平、体液免疫功能的妇科疾病;④认知功能障碍。

1.4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广州朗圣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480,规格:25 mg×6片),12.5 mg·次-1,1 次·d-1,持续服药6个月。治疗组在对照组米非司酮治疗方案基础上给予宣郁通经汤加减治疗,组方:土鳖虫15 g,山栀子9 g,酒白芍15 g,黄芩3 g,炒白芥子9 g,当归15 g,徐长卿9 g,丹皮15 g,川郁金3 g,吴茱萸3 g,延胡索9 g,柴胡3 g,炙甘草3 g,香附3 g。辨证加减,气虚者去柴胡、香附,加党参、炙绵芪,痛经者加皂角、川牛膝;月经量大者加益母草、刘寄奴。取800 mL清水煎煮,剩余200~300 mL药液,1 剂·d-1,两次服用,持续治疗6个月。

1.5观察指标

1.5.1疗效评估 参考《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西医结合研究和诊疗标准》[9]进行疗效评估:显效:治疗后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消失,B超检查盆腔见肿块消失;有效:治疗后痛经、月经不调等症状显著改善,B超检查见盆腔肿块明显缩小;无效:治疗后痛经、月经不调等症状无显著改善,B超检查见盆腔肿块无明显缩小。总有效率计算方法:(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2性激素及体液免疫功能指标 于治疗前、治疗后采集患者静脉血(空腹)4 mL,离心(4000 r·min-1,8 min)获取血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量两组患者血清性激素(E2、LH、FSH)及体液免疫功能指标(IgM、IgA、IgG)水平。

1.5.3不良反应 记录给药期间患者头痛、阴道出血、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 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0%,对照组为75.00%,两组比较,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n(%)]

2.2两组性激素水平比较 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E2、FSH、LH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E2、FSH、LH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2。

表2 两组血清E2、FSH、LH水平对比

2.3两组体液免疫功能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IgM、IgA、IgG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组IgM、IgA、IgG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体液免疫功能指标对比

2.4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对照组为10.00%,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n%)]

3 讨论

中医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于“癥瘕”“痛经”等病范畴,其病因复杂,肾虚、气虚、寒湿、气滞、湿热、痰瘀等均可引起本病,临床以气滞致病者多见[10-11]。《傅青主女科》记载:“经欲行而肝不应,则拂其气而痛生。”阐明肝气郁结可诱发痛经[12]。育龄期女性情志内伤后肝气郁结,气机阻滞,气不畅则血行不畅,久则成瘀,瘀血停留于胞宫,致血不下行,不通则痛,引起痛经、月经不调等一系列症状[13-14]。针对肝气郁结的患者治疗应以疏肝清热、养血柔肝为主。

宣郁通经汤出自《傅青主女科》,既往在盆腔炎、痛经、子宫肌瘤等多种妇科疾病治疗中均取得良好疗效[15-17]。张先锋等[18]将宣郁通经汤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结果表明该方可显著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卵巢功能,提高临床疗效,证实宣郁通经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也有显著疗效。宣郁通经汤组方中当归、酒白芍可平抑肝阳、养血补血、柔肝敛阴,为本方君药;柴胡疏肝解郁,山栀子泻火除烦,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香附调经止痛、宽中理气,四药合为臣药,可助君药疏肝解郁;炒白芥子散结通络,土鳖虫消癥化痞,延胡索行气止痛,徐长卿温经通络,黄芩清热燥湿,川郁金行气解郁,吴茱萸开郁化滞,七药合为佐药;炙甘草可滋阴养血,也可调和诸药,为本方使药[19]。君臣佐使配伍,可疏肝解郁、清热泻火、调经止痛,符合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治疗需求。现代药理学表明,延胡索、土鳖虫中有效成分可镇痛抗炎,改善患者血液循环[20-21];白芍中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具有抗抑郁、抗血栓、保肝等多种作用,可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性激素水平,控制病情进展[22-23];柴胡中柴胡皂苷、柴胡多糖可促进肝细胞再生,增强自然杀伤细胞吞噬功能,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改善患者免疫力[24-26]。此次观察中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初步证实宣郁通经汤加减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显著疗效。

现代研究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与免疫、内分泌、遗传等多种原因有关,其中卵巢内功能分泌失调的直接表现为性激素水平紊乱。此次观察中治疗组治疗后血清FSH、LH、E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宣郁通经汤可纠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性激素紊乱情况,改善其卵巢分泌功能。B淋巴细胞是体液免疫主要细胞,可产生Ig及补体C3,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普遍存在B淋巴细胞活性异常及淋巴细胞浸润,补体C3及免疫球蛋白水平上升,促使白细胞趋化,刺激组胺释放,诱使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发生盆腔粘连[27-28]。体液免疫功能紊乱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主要表现之一,既往研究已证实IgM、IgA、IgG水平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29-30]。此次观察中治疗组治疗后IgM、IgA、Ig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宣郁通经汤加减联合米非司酮可调节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体液免疫功能,降低血内IgM、IgA、IgG水平,纠正患者对异位内膜种植的排斥异常,发挥正常免疫抑制作用,从而控制子宫内膜异位症进展,缓解患者痛经、月经不调等症状。在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中,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联合治疗与单一米非司酮治疗安全性相似,不明显增加患者不良反应。本次研究从性激素水平、体液免疫功能探讨了宣郁通经汤加减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性,但受限于病例较少,数据结果可能存在偏差,需在今后扩增病例进行完善。

综上所述,宣郁通经汤加减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调节患者体液免疫功能,纠正性激素水平紊乱,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体液性激素异位症
肺动脉高压与性激素相关性研究进展
为什么要做性激素检查
川木香煨制前后主要药效成分在体外生物体液中稳定性
为什么要做性激素检查
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4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表达
小儿支原体肺炎体液免疫功能与hs-CRP检验的临床意义
维药艾菲提蒙汤治疗异常体液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慢性焦虑刺激对成年雌性大鼠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治疗探讨
体液免疫9项指标总误差与不确定度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