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人口导入对策探析
——以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4-01-25 09:38周洁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12期
关键词:镇江人口毕业生

■周洁

(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0)

根据镇江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镇江已处于老龄——超高龄社会的区间,现阶段人口增长潜能薄弱。人力资本作为衡量人口规模、结构和质量的综合指标,决定了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面对镇江人口老龄化凸显的地域特征,镇江市委、市政府、市人社部门等出台了《关于实施人才“镇兴”行动建设人才集聚福地的若干意见》《大学生“聚镇”计划》等相关政策文件。因而,以高职院校视角出发,研究如何将毕业生留镇的人口导入问题是助推镇江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人口导入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

(一)研究背景

1.“理性经济人”观念导致人口流动定向化

基于户籍制度的特殊国情,改革开放前中国人口流动受到严格限制,尤其是乡村——城市的迁移。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外部效应,人口流动同向体现为“城市人口增长”。受到“理性经济人”观念的影响,农村人口向经济发展好的城市集中以获得城市平均工资受保障、医疗教育高标准的生活体验,即区域层面人口流向要素回报率高的东部沿海城市与省域中心城市,本质上延续了地区人口流动定向化的实际情况。

2.人力资本新动能加剧人口分布两极化

中国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依靠人口优势谋进步的传统人口数量红利式微,经济发展需要拓展新动能。“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拓展人口质量红利的重要性,以高等教育为基础的人力资本转而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资源,人才争夺战进入白热化阶段。基于人力资本的“定向迁移”路径,发达城市对于人才的需求往往引发人口流动的马太效应,进一步加剧地区人口分布两极化。

(二)研究现状

1.人口导入地区研究局限性

地区的人口迁移流动与经济要素密切相关,引发各学者对地区人口导入的讨论,讨论地域多聚焦于传统老城与开发新城两大部分。对于东北老城而言,只有力争下好人口流动这盘棋,才能在经济发展中突破人口困局[1]。从为摆脱“城市病”问题而建的远郊新城来看,人口导入的作用在于纾解市中心人口密度过大的压力[2],其研究路径以宏观为主。

2.人口导入对流入地影响力研究

多数研究认为,人口导入有利于流入地发展,体现为流入人口积累的人均资本存量在人口转型后期能够实现较高水平的生产率[3]。虽然,部分学者认为人口迁入对本地收入影响是不确定的[4],但是对于高学历、高技能或青壮年流入带来的城市影响持积极态度。与高技能人群直接带来的人力资本存量不同的是,净迁入城市的青壮年劳动人口具备大量人力资本的累积潜质[5]。

(三)人口导入与人力资本互通性研究

针对目前中国处于人口红利减弱阶段,学者普遍认同建立经济增长新动能, 即从注重培育人口质量优势入手。面对产学研合作的背景,高等院校应发挥知识研究转化为生产力的孵化器、辐射源作用吸引人口集聚[6]。从各学历层次人力资本的增长效应来看,普通本专科教育对于中国全要素增长并未起到应有的效果[7]。

因此,本文打破人口导入地区研究的局限性,选定华东地区老城镇江作为研究落脚点,探讨介于传统老城与开发新城之间的经济发达地区老城对于人口导入问题的适配性;与此同时,借鉴人口导入与人力资本互通性研究,探索作为青壮年劳动人口后备军的高职院校学生如何积累其人力资本存量,进而推动镇江的高质量发展。

二、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留镇意愿现状调查

本文采取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分析学生留镇意愿现状。

(一)学生留镇意愿现状

笔者利用教师身份动员在校生参与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600 份,问卷有效回收率达97.35%,信效度良好通过信效度检验。根据问卷结果梳理可知以个几个方面。

1.学生基本情况

(1)男女比例“失调”。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中,男性68.06%,女性31.94%,相较于《中国统计年鉴(2022)》中全国平均男女比例104.5 而言,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男女比例“失调”,但较为符合中国教育在线调查的航空航天类毕业生性别比(据中国教育在线数据显示,航空航天类三个主要专业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性别比例分别是飞行器制造工程男90%∶女10%;飞行器动力工程男92%∶女8%;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男86%∶女14%。)。究其缘由,主要在于学校工程学院专业、班级、教师等规模建制均超过飞行学院,专业性质要求学生具备钻研动手能力、强健体魄等要素,因而更容易受到男性学生的“青睐”。

(2)专业兴趣导向。与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略有不同,参与调查的学生在选择就读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原因中,选择“专业兴趣”的比重高于“就业意愿”,将近10%,半数学生怀揣“航空梦”学习生活。从就业阶段的行业选择来看,仍是以专业兴趣导向为基础的电子、材料、交通等专业相关行业为主。

(3)初次就业薪资期待相对合理。经数据调查2019年镇江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85150 元。将学生初次就业期待薪资月化后发现,期待薪资总体呈现正态分布,“3000 元以下”与“9000 元以上”均低于10%,“3001~5000 元”、“5001~7000 元”选项位居前列占比38.37%、37.21%,低于镇江平均工资数值。

(4)留镇意愿有待提升。江苏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自2016 年建校招收第一批学生以来,如表1 所示,毕业生留镇比率逐年呈上升趋势,短短四年间留镇学生数量翻番。但相较于同期镇江其他高校而言,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留镇意愿仍有上升空间,以2018 届毕业生为例,江苏航院留镇毕业生比例低于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近12%[1]。

表1 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历年毕业生留镇情况

2.学生留镇影响因素情况

问卷内容结合学者设计的留镇意愿调查问卷与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情况,从城市、学校、个人等方面进行设计,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法。将问卷各项目得分进行加权平均分计算,得分状况中加权平均分得分最高的三项排序为“绿化覆盖率高”>“生活节奏适宜”>“环境优良”;得分最低的三项排序为“娱乐生活精彩”<“城市知名度高”<“时尚元素丰富”。由此可得,镇江城市自然资源是吸引学生留镇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在满足青年就业去向需求的城市建设方面略有欠缺。

(二)镇江人口导入SWOT 分析

根据学生留镇意愿问卷调查归纳结果,并选取典型学生代表开展后续访谈,进行如下镇江人口导入SWOT分析。

1.“S”人文地理优势

首先,镇江拥有区位交通的支撑力量。“要想富先修路”,镇江天然的地理位置自带交通枢纽城市优势,境内涵盖华东地区首家A 类大型通用机场——大路机场、等级公路的国土面积密度排名苏南第二、长江第三大港口、5 条铁路,水陆空汇聚交通红利。其次,镇江具备人力资本的积蓄资源。目前,镇江共拥有8 所高等院校,就高校数量而言位列苏南五市第三。根据聚汇数据统计显示,2021 年江苏省每10 万人口中拥有大学受教育人数18663 人,镇江19134 人超过省内平均水平。最后,镇江富含人文自然的底蕴潜力。“江河交汇、城市山林”的优越自然禀赋,符合绿色发展、绿色生活的规律,加之镇江留存历史悠久的诗歌、传说等文化资源,更增添一分独有的魅力。

2.“W”城市发展劣势

按照行政级别、城市规模、发展程度的综合城市线级划分标准,镇江是苏南五市中唯一的三线城市,城市知名度相对滞后的现状无可避免与镇江人口导入进程中的阻碍因素相互影响。一方面,就业容量有限制约城市知名度提升。镇江市每年提供就业岗位约7.5 万个,每年需要刚性解决除大学生以外各类群体就业5.7 万人[8]。如此一来仅剩不足2 万岗位可供毕业生选择,这远远不足以覆盖当年镇江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总数量,难以实现留镇人员口口相传带来的亲连亲“葡萄串效应”。另一方面,城市知名度滞后引发城市配套设施建设薄弱。在留镇意愿调查问卷中,“娱乐生活精彩”“时尚元素丰富”两项均属末位得分项,由此表明,镇江地区大学生休闲娱乐需求强烈,与镇江地区配套设施建设薄弱现状的不匹配,难以吸引高校毕业生留镇选择。

3.“O”发展战略叠加机会

目前镇江面临国家宏观发展战略叠加机遇,如“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沿江开发战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宁镇扬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叠加于此将带来理念、改革、载体、政策等方面的支持,有利于激活镇江发展动力引进创新型人才。与此同时,镇江自身重视本土人才引进建设,中共镇江市委联合镇江市政府发布《大学生“聚镇”计划(2021—2025)》《镇江市青年人才“归雁”计划》《镇江市产业链人才赋能计划》《镇江市人才平台提升计划》等相关政策,旨在吸引优秀青年人才聚镇留镇就业创业,为现代化新镇江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4.“T”集聚效应威胁

镇江重叠交汇于南京都市圈和上海经济圈的区位优势,理应带来集聚效应的影响,即享受发达城市辐射红利的第一空间,但实际中却面临着周边大城市的虹吸效应。根据《江苏统计年鉴(2021)》,从引进人才角度来看:镇江市引进人才总量与占比均处苏南“洼地”。究其原因,同中国劳动力红利时代成为过去式密切相关,面临生育意愿与劳动成本反比例变动的现状,“人才争夺战”已成为各地共识,周边大城市纷纷出台“降低标准”的人口导入政策,导致来镇留镇意向人群总量进一步收缩。

三、高职教育人口导入对策讨论

面对各城市生产发展的需要,如何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吸引具有技术技能的高职教育人口,达到劳动力数量与质量双重平衡的状态,需要宏观国家、中观城市、微观学校三方共同发力。

(一)宏观搭建顶层设计

作为顶层设计的搭建者,国家应从宏观层面针对人口导入课题,发挥相关制定、引导作用。

1.发扬大国工匠精神

新时代大国工匠精神秉持敬业、精益、专注等基本内核的同时,对于创新性引领时代发展风范方面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其蕴意与高职教育价值定位不谋而合。国家层面发扬大国工匠精神,不仅可通过该连接点倡导工匠精神成为高职院校学生的价值理念,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将其内化为高职院校学生的行为准则,以培育具备高素质、高技能高人力资本的从业人员为宗旨,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结合起来,让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家国情怀的浸润下自觉选择前往“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2.提升高职教育财政投入

我国深谙教育的重要性,自2012 年以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均在4%以上。然而在教育总量资源充沛的前提下,却呈现出高等教育内部财政投入倾斜化的特征,作为高等教育“后备军”的高职教育,在财政投入中呈现劣势状态(《国家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09—2018 年,高职院校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普通本科院校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年度均值为21.8%)。与此同时,从总体高等教育规模而言,高职教育在校生规模超过40%;从大学生就业情况来看,近10 年应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稳步上升,2017 届高职高专就业率首次超过本科(麦可思研究院《2020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高职教育发展前景向好。因而国家有必要从提升高职教育财政投入入手,将高职教育重视程度摆在与现实发展状况相契合的地位,积极调动高职教育领域的人口集聚正向效应。

(二)中观立足城市实况

基于国家宏观层面的顶层设计搭建前提,镇江地区的任务在于按照理念指引因地制宜进行针对性落实。

1.人才政策全覆盖

综观现行镇江人才引进政策,在制定与执行方面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从人才政策覆盖地区来看,大多以镇江市区企业就业为限制条件,对于其余镇江大市地区的人才补贴表述为“可结合实际制定相应办法”或“参照执行”,在此前提下需要更进一步扩大人才政策覆盖范围,明确规定保证落到实处、落成实效;从人才政策覆盖对象来看,以《大学生“聚镇”计划(2021—2025)》为例,生活补贴、租房补贴、购房补贴等均将高职教育毕业生排除在外,而在镇8 所高校中高职院校占50%,覆盖高职院校毕业生留镇人群将发挥镇江人口导入进程中蕴含着巨大的潜力;从人才政策覆盖内容来看,应补充覆盖政策中尚未提及的职称工龄积累年限、社会保险转移接续等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内容,特别是对于留镇人群链接潜在“来镇人员”而言,能够打消拥有工作经验高技术人才的“后顾之忧”。

2.产业企业发展全链条

面对镇江市就业容量有限而产生城市迁入潜力不利影响的实际情况,地方政府想要发挥好人口集聚的规模优势,应明确企业是地方经济的发动机,产业是人口导入的强磁场,立足城市配置产业企业发展全链条,方能加快人口导入促进城市增长。特别是对于吸引高职教育这一导入人口群体而言,就业导向往往是决定其生产生活落脚点的决定性因素。此外,除了维护拓展现有企业发展的战略措施外,政府层面倡导支持创新创业是推动企业产业拓展就业容量的“第二条路径”,比如,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重视程度,同时给予政策与资源等方面创业援助,将项目落地作为考核指标,以此积极获得人口导入实效。

3.城市配套建设全方位

根据上述调查问卷显示,得分最低的三项中有两项与城市配套建设相关(“娱乐生活精彩”“时尚元素丰富”)。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与时俱进发生新变化,充分表明伴随物质生活水平提升基础上人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等上层建筑的需求。与此同时,笔者在企业实践中了解到当地企业面临年轻一代员工留才难的问题,匹配的工作岗位同样需要舒适的生活体验作为支撑,才能真正留住人才。政府层面应关注时代新变化,以配套建设为抓手,以生活品质提升为宗旨,把握镇江别具一格的文化、自然资源,站定“花园山水名城”发展定位,在人才争夺战中持续打好宜居城市这张牌。

(三)微观挖掘高校职能

在镇江地区人口导入的进程中,高校具备是毕业生群体学习生活直接场所的优势,应正向发挥导向毕业生就业选择的作用。

1.链接校企合作深度

2022 年暑期,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共667 名20级同学参与企业实习,其中13.5%的同学选择在镇企业作为实习单位。这一数据与同年毕业生留镇比例存在显著差距,究其原因,除去暑期特殊时间节点的因素外,表明校企合作的影响力仍然需要进一步深化。推进校企合作不仅有利于将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场所拓展至实际生产现场,增长学生人力资本存量的同时为高职教育根本目标——就业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同样企业发展离不开具有高水平、高匹配度的劳动力,校企合作的方式能够利用大学生实习、订单式培养、就业结对等途径,展现航院周围航空产业园等专业适配度高的产业资源集聚优势,推动企业与学生之间的持续性密切接触,同比提升具备高人力资本学生留镇就业概率。因而,链接校企合作深度实际上是以学校和企业联合主导的方式,实现人才培养与人才留用的双重效益。

2.激发毕业生去向偏好粘度

据调查研究发现,毕业生就读学校所在地密切影响其择业地区选择。从择校角度而言,毕业生最初综合考量专业兴趣、就业意愿、地理位置等相关因素确定就读院校,呈现城市偏好“初印象”;从择业角度而言,毕业生就读期间实际是适应融入该城市的过渡期,并通过人际交往积累部分人脉存量,与其他城市相比,不论是出于“母校情节”的主观情感依托还是降低迁移成本的客观现实条件,院校所在地均具备天然的就业去向优势。作为紧扣毕业生与院校所在地的关键环节,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应从日常学生管理入手,把握该年龄段学生“三观”尚未完全定型的时间节点,积极提供学生需要的本地实习机会、生活学习援助等。如此一来,毕业生将通过学校窗口领略镇江城市美好,使得初始城市偏好叠加转化为最终毕业去向粘度。

3.强化教师培养建设力度

由教育部统计数据推测,大学生群体成为第二大迁移人群,仅次于农民工群体。面对如此庞大体量的人口导入储备资源,教师基于同大学生群体生活场域的共同性与其身份角色的特殊性,往往能够从业缘关系的角度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影响大学生群体的思维方式乃至行为选择。而其影响强度的关键在于教师具备的囊括专业知识与思想道德品质等在内的综合素养,高校强化教师培养建设力度能够打通教师推动大学生群体留镇的路径。具体体现为,立足职业院校促进就业的根本目标,开展课程思政融入就业观念的培训,与此同时,为教师提供管理学相关内容、当地就业适配岗位信息的补充学习,引导学生致力于积累自身人力资本存量,并指导学生利用人力资本理论、期望理论等知识理性做出适合自己的就业判断,进而实现高质量人群导入的目标。

猜你喜欢
镇江人口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赛珍珠:我在镇江有个家
我的镇江寻根之旅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人口最少的国家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镇江学前教育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