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视角下乡村旅游资源低碳化开发研究

2024-01-26 03:57刘道璇李庆雷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碳化旅游资源

刘道璇,李庆雷

(云南师范大学 地理学部,云南 昆明 650500)

乡村旅游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发力点。近年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法律、文件的出台,绿色、低碳、可持续、循环式的发展已成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基本要求。乡村振兴下的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注重绿色低碳的生态基底[1],对于拥有“绿水青山”优势的乡村地区来说,如何将这一优势转化为“金山银山”,把低碳化的乡村旅游提上日程,实现资源高效、可持续利用的同时避免“资源诅咒”现象,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目前,学者已基于低碳背景定位了乡村旅游的功能和发展模式[2],在“双碳”背景下探讨了乡村旅游发展的时代要义及创新路径[3],对乡村旅游低碳化转型升级[4]、低碳旅游环境建构[5]、低碳经济下的乡村旅游发展[6]、乡村旅游民宅设计[7]进行了研究。着眼于循环经济与低碳旅游之间的联系,宋志方[8]、王立国[9]15等以循环经济为视角研究了低碳旅游的发展策略及模式。虽然学者已将循环经济引入到乡村旅游低碳化发展的模式之中,但从旅游循环经济的“生产者”等主体对乡村低碳旅游发展进行的研究还比较少。鉴于以上研究成果,笔者以旅游开发的原料——旅游资源为出发点,引入循环经济,站在旅游循环经济“生产者”,即旅游企业的视角,梳理乡村旅游资源,赋予其低碳化开发的新方法、新模式,从旅游业供给角度为低碳旅游发展提供思路。

一、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解析

为了探寻循环经济视角下的乡村旅游资源低碳化开发问题,首先需厘清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以便找出二者之间的耦合性,最终在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运用过程中做到深度融合。

(一)循环经济及其特点

在社会发展中不断涌现出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为了平衡两两之间的利益关系,循环经济得以产生并付诸实践。它是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突破传统的“资源—产品—废物”的线性经济发展方式,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环状经济发展方式,最终实现“最佳生产、最适消费、最少废弃”的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方式[9]16。其本质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投入资源减量化、废物资源再利用和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用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发展效益[10]。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社会环境责任的不断重视,循环经济已被用于钢铁生产、农业发展以及旅游产业发展领域中,应用范围广阔。

(二)低碳经济及其特点

低碳经济力求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发展社会经济的全球共同愿景,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环境友好的突出特点。生产过程、能源结构和消费模式的低碳化都与低碳经济密切相关[11]。低碳化的旅游开发是对低碳经济的有力响应,要求相关企业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将低耗能、少污染、低排放的环保理念贯穿于资源产品化的全过程。基于上述归纳,笔者将乡村旅游资源低碳化开发定义为:在对乡村生产、生活、生态资源进行整合的基础上,以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的理念为指导,将乡村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的过程。

(三)乡村旅游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之间的耦合性

据测算,“十三五”期间循环经济对我国碳减排的综合贡献率超过25%[12]。显然,循环经济构建的“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生产方式,是实现低碳化发展的重要路径。在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中,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之间的耦合作用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如图1 所示。

图1 乡村旅游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耦合作用机制

1.源头控制投入,降低碳排放量——减量化原则

在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中,减量化原则是在不降低游客体验质量的前提下,通过生态设计、减少资源量来满足既定目的和消费需求,从而从旅游经济活动的源头实现资源节约和碳减排。这就要求在进行旅游开发前,以系统性思维把握各类旅游资源,明确利用与保护的对象,将可利用的资源开发好,要保护的资源保护好。同时,除了直接缩减用量外,减量化原则还可以通过生产技术的革新,以物质替代的方式减少高碳排放,实现关键资源消耗量的显著下降,从而使碳排放量保持在一定限度之内。如,强化地方特色,合理利用光、风、水、生物等自然资源,通过技术转化,把乡村资源变成清洁能源,减少碳排放量的同时提高资源利用率。

2.延长价值周期,提高利用效率——再利用原则

再利用原则旨在通过价值拓展,延长资源和产品的使用周期,使其在生产消费过程中提高利用效率,最终实现资源节约和碳减排。在这一耦合作用下,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应追求一物多用、物尽其能,以价值拓展、价值转化的理念延长资源的使用寿命,最大程度地提高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利用效率。同时,产业链的构建是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的方式,还需发挥优势资源的核心吸引作用,不断丰富旅游产品,完善相关产品体系,达到资源节约、链条延伸、价值多样的目的。

3.循环利用资源,减少固废——资源化原则

资源化原则可以通过推进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实现对原生资源的节约和替代,减少由原生资源开发、消费等环节产生的碳排放。因此,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应重新审视“废物”,树立新型的生命周期观念,以“泛资源化”的理念,用“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的手法,促进废弃物的再循环、再利用,减少旅游开发对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等原生资源的依赖和索取,避免将废物转化为污染物,从而起到资源保护、低碳减排的目的。

二、乡村旅游资源类型

基于丰厚短期利益所产生的乡村直接经济利益经营模式和“三区三线”①“三区”即农业、生态、城镇三个功能区;“三线”即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的规范严控,一方面,乡村资源被粗放投资及粗暴开发,引发环境破坏、文化缺失、营收利润下降等多种问题;另一方面,乡村旅游又必须重新整合资源,审视资源价值,进行多元化开发,避免使“三区三线”成为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政策窠臼。因此,在资源进行开发之前,有必要对乡村旅游资源的类型进行梳理,确定好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对象,最终实现一物多用、物尽其用、循环式低碳化发展的目的。

乡村地区拥有的自然风光、田园美景、简朴生活、厚道人情和传统文化,满足了游客“看山望水忆乡愁”的需求,具有生活价值、生产价值、体验价值和教育保护功能。根据国家旅游局制定的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17),借鉴现有研究中的分类标准[13],根据各类实地调研对乡村旅游资源的掌握,将乡村旅游资源分为5 个主类,24 个亚类,见表1。

三、循环经济下的乡村旅游资源低碳化开发思路及方法

鉴于乡村具有自然生态景观、乡村生产景观、乡村建筑景观等五大乡村旅游资源主类,为使“双碳”理念付诸实践,循环经济下的乡村旅游资源低碳化开发要同时兼顾碳源与碳汇两个重要过程,形成资源的多种开发方法。

(一)开发思路

循环经济下的乡村旅游资源低碳化开发应引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结构,构建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整体系统,明确不同主体在旅游资源开发中扮演的不同角色,以系统观念在旅游产品的生产及消费过程中体现出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在进入、产出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形成整个系统物质能量闭合的状态。对于生产者(旅游企业)主体而言,低碳循环式的乡村旅游开发表现为:以减少碳源和增加碳汇为指导,在农产品运输、存储、加工过程中明确规则,尽量减少碳排放量,并通过农业旅游资源的循环再利用保障生态安全,形成低碳型的餐饮、住宿、交通、购物、娱乐等旅游吸引物,促进低碳消费。同时,充分保护和利用乡村山、水、湖、田等生态自然资源的碳汇能力,以科技、产业、机制为保障,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的碳吸收能力。

(二)主要方法

1.梯次开发

面对乡村旅游资源的特点以及开发的难易程度,资源的重点开发、梯次利用成为了一大方法。梯次开发以分批开发和多级利用为主要表现。顾名思义,分批开发即分清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主次顺序和重难点,减少开发初期的资源使用量,在资源保护的同时减少因开发带来的碳排放量。多级利用强调一物多用,拓宽资源的功能和利用渠道,以低碳化、循环式的理念为指导,最大程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如:对地热资源进行多级利用,可用于客房取暖、游泳池、温室大棚的能源供应,并以能源取代的方式替换燃煤,为锅炉加热。

2.变废为宝

变废为宝强调废物的再循环、再利用。在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中,应重新审视资源的功能,开启资源“新生命”,实现“跨界再生”。如:将乡村的废旧轮胎、柜子、马槽、石墩、磨、犁、䎬等生产或生活工具进行废物利用,以创意化、艺术化的手法打造成乡村小景,既保护和利用了乡村的生产、生活元素,记录了乡村记忆,又体现出环保节约的理念,实现环境的美化与废物的再利用。

3.资源共享

由于得不到较好的转化与利用,造成乡村房屋、传统技艺、土地等资源的闲置与浪费。资源共享可以将分散的、碎片化的大量闲置资源通过互联网整合起来,将存量资源盘活为推动旅游业态创新发展的积极因素,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满足乡村旅游者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同时,把乡村地区闲置或无法在传统农业经济中发挥使用价值的资源进行挖掘、整合和共享,使其在乡村旅游业中创造新价值、产生新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4.循环经济技术

旅游资源与环境的保护需要借助现代科技。绿色制造、生态农业、电子信息、生态恢复等都是可以用于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循环经济技术,它们能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开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其中,最常见的循环经济利用方式为:通过技术转化,将光、风、水、生物等自然资源变成清洁能源,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5.生态补偿

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的无形资源损耗必然会对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产生巨大的挑战,因此,需对旅游产品生产过程中伴生的资源损耗进行相应的弥补,构建起包含资金补偿、人才补偿、技术补偿、政策补偿、实物补偿的生态补偿机制,加快乡村的退耕还绿、生态恢复、环境整治进度,降低资源的损耗速度,为资源的永续利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6.地方性利用

不同民族的地方性生态智慧和技术,不仅为旅游资源和环境管理提供新思路,还使得旅游产品具有很强的地方特色,形成核心吸引力。如,傣族的竹楼是地方先民开创的“绿色建筑”;景颇族的绿叶宴是具有民族特色的“绿色包装”;哈尼族的梯田和竜林是环境教育的天然课堂;稻鱼共生系统、稻鱼鸭系统、旱作农业系统等体现出了富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文化:这些都是循环经济、生态低碳的鲜明体现,可直接用于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

四、循环经济视角下的乡村旅游资源低碳化开发模式

在循环经济视角下,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资源亦具有自然环境美化、示范效应、低碳型融合等不同的低碳化开发模式。具体而言,乡村自然生态景观可采用自然环境美化模式,乡村生产景观和乡村建筑景观可采用示范效应模式,低碳型的融合模式更加适用于多种类型的乡村旅游资源。

(一)自然环境美化模式

自然环境美化主要以保护乡村自然山水、绿色环境为目的,以增加绿色景观、水生植物、花卉种植、蔬菜种植等多种方式推广环境美化与低碳循环技术,并通过废物回收处理系统和水资源循环系统的无缝对接,形成自然生态环境与旅游活动、居民活动相互依存的良性循环,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赢。其一,可以建设乡村绿色旅游廊道。结合乡村主要交通节点,建设联结性强的旅游环线,加强道路两旁的绿化建设和截污截留工程建设,在沿线道路增加废弃物中转设施和无公害厕所;以就地取材的方式在旅游观光廊道上建设用于观景、摄影的竹棚,减少外部材料利用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其二,建设清洁化的旅游环境。充分利用地方丰富的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资源,结合乡村沼气建设工程,实施清洁能源项目建设;以农户生态化庭院建设为依据,对“农家乐”项目进行综合整治,实现能源清洁化、休闲环境生态化、旅游消费绿色化、垃圾处理集中化、废物排放资源化的目标。其三,打造乡村植被涵养生态化的环境。尽量减少对乡村天然植被的破坏,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加快荒山的绿化改造,种植碳汇能力强的经济果林,打造以农林果园为主的四季旅游产品;针对湿地、湖泊、河流等的自然消退问题,在湿地和湖泊周围扩大水生作物的种植,维系湿地及湖泊的自然生态系统,形成既具有观光教育功能,又具有生态涵养功能的生态环境。

(二)示范效应模式

示范效应模式可以与乡村旅游结合,创造乡村低碳景观,建设乡村低碳示范区,形成自身独特的吸引物,对乡村旅游资源低碳化循环式开发具有很强的示范带动作用。示范效应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得以呈现。

1.建设生态标签地

生态标签地是指以森林、草原、湿地、湖泊等自然界中高碳汇体资源为基础,以低碳旅游行为为标志的一种旅游地。与其他旅游地相比,其主要特点是低污染、低消耗、具有生态保护的标志性。我国生态系统碳汇巨大,森林资源功不可没,由此催生的森林旅游受到康养旅游者、户外旅游者的欢迎。除此之外,草地、海洋、湖泊、河流和地质资源也是天然的高碳汇资源。为了加强对自然高碳汇体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在生态标签地的建设中:一方面,应大力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渔还湖等工程,从源头上保护和培育高碳汇自然资源;另一方面,可通过国家(森林、湿地、海洋、地质)公园、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保护区等的规划和建设,优化旅游环境,加强资源管理,缓解旅游者自然体验需求与生态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助力旅游地可持续发展。

2.发展富碳农业

富碳农业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模式,可将工业生产中所产生的、大自然不能自然消纳的二氧化碳作为气肥,提供给农业生产使用。这一模式主要是利用无土栽培、太阳能综合光电转化、综合环境监测、智能调控、作物培育与驯养等技术,将气、光、温、水、肥等作物种植条件进行系统组合,创造出高效、高循环的生物生长环境。这不仅可以有效减少碳排放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还利用了循环式发展的理念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农作物所需的碳水化合物,在保护生态、节约土地、保证食品安全、增加产量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14]。在农业实践中,富碳农业适用于密闭环境,主要通过温室大棚、植物工厂等形式实现产业化,其应用形式、作物养料补充形式充分体现了低碳化循环式发展的理念。另外,富碳农业本身就是以农业创新式发展途径形成的乡村旅游吸引物,在教育、娱乐、观光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体验性。

3.培育低碳乡村示范区

低碳乡村示范区主要以低碳理念指导乡村建设发展全过程,培育低碳文化和生活方式,建设高效低碳的基础设施,最终探索出低碳化发展模式,构建优美宜居的乡村环境,充分发挥典型和示范作用。旅游介入的低碳乡村示范区主要表现为:在农业生产资源、农民生活空间、农村生态环境等不同的资源开发中,将资源节约型集成技术、环境友好型集成技术、生态文明型集成技术进行推广运用,优化水网、构建绿网,打造慢型交通系统,建设零碳民宿、零碳停车场、低碳餐厅等环保型接待设施,培育设计零碳康养项目、低碳旅游线路,最终形成低碳旅游社区、低碳农业产业园区、低碳乡村旅游度假区、低碳科普基地等[15]128,发挥其引领和示范作用,提升乡村旅游地品牌。

(三)低碳型的融合模式

在业态培育、产品创新、产业融合的发展过程中,循环式、低碳化的乡村旅游以产业融合的外部循环形式和以要素融合的内部循环模式,实现低碳式的全产业链发展及产业链本地化,共同形成低碳型的融合模式。

1.与第一产业融合

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与第一产业融合,通过加强对湿地、草地、森林、海域等自然高碳汇体资源的管理与利用,最终形成以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牧场、自然保护区等为代表的碳汇体验环境,一方面可以提高乡村碳汇能力,优化生态环境,另一方面,也可以丰富低碳型乡村旅游吸引物的种类,提高游客体验。

2.与第二产业融合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乡村旅游开发与第二产业的融合主要体现在旅游设施建设、乡村旅游商品研发和乡村低碳工业旅游方面。

(1)建设低碳旅游设施。低碳旅游开发应利用多种技术在交通、游憩、卫生、展示等方面打造各类低碳设施,重点整合乡村水、路、地等资源,通过道路空地绿化、村庄建筑美化的形式,形成系统化的景观设施系统,提升人居环境,实现乡村意境之美,在节能减排的前提下满足游客使用需求。如,以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多种新能源代替燃煤,用于交通工具的使用;利用微生物降解技术、节水设备、污水处理设备对生产污水、雨水和生活污水进行有效治理和二次利用,用于景观营造。

(2)研发低碳乡村旅游商品。乡村旅游商品具有实用性、便携性、创意性、纪念性等特点,包括乡村风味、传统手工艺品、文化创意衍生品等。在循环式低碳化开发背景下,乡村旅游商品原料选择方面应注意保护珍稀资源,采用本地可再生资源,把植物、动物、微生物融为一体,发挥最大的资源经济价值。包装方面多挖掘地方传统,做到简单、安全、无污染。

(3)开展乡村低碳工业旅游。乡村发展以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为依托,在新发展阶段又突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限制,逐步探索出不同的发展模式。乡村旅游以第二产业为依托,可以形成以农产品加工园区、工业旅游示范园等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模式。低碳型的乡村工业旅游主要以农产品深加工、工业博物馆、工业旅游活动等为主,与其他产业发展模式相区别,在生产形式、产品特点、旅游方式等方面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形成乡村互补型旅游产品,兼具低碳经济、文化、教育功能。

3.与第三产业融合

在与第三产业融合中,应在文化创意和科技信息两方面增加低碳产值份额,拓展就业空间。在文化创意方面,大力挖掘以文化传承人、遗产传承人、本土艺术家、返乡农民工等为代表的创意型低碳人文资源,发挥本地创意人力资源成本低、本土文化资源转化为产品的周期短、本土文化运营成本低等优势[15]129,为乡村旅游资源低碳化开发提供知识保障、技术指导和智力支持,减少高强度旅游开发、旅游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在科技信息方面,引入虚拟技术、互联网、生态技术、生物技术,完善网络旅游技术平台,减少纸质化宣传,降低管理成本,助力乡村旅游不断适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低碳化的时代要求,助推乡村振兴。

4.旅游业内部要素融合

旅游业内部要素的低碳型融合主要表现在吃、住、行、游、购、娱方面的融合,形成低碳消费。在低碳饮食方面,应选择乡村特色食材和绿色食品,合理设计菜品结构及菜量,倡导乡村简餐,减少浪费。杜绝一次性餐饮工具,使用节能厨具。在低碳住宿方面,尽量以乡村夯土老屋改造美化,以就地取材的形式减少建筑材料的浪费,推广建设集装箱酒店、帐篷营地、低碳露营地等,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鼓励游客自带,引入新型节能设备。在低碳交通方面,在配备生态停车场、低碳旅游道路、太阳能照明设备的前提下,倡导乘坐电瓶车、环保观光车等,推广滑索、马车等乡村特色交通工具,打造慢行步道。在低碳游览方面,要突出恬静的乡间小路、温馨整洁的村屋、风光秀丽的乡村田园等特色,合理设计低碳旅游线路,推行游客碳足迹管理,建设低碳景观和低碳游览标识系统。在低碳购物方面,要注重环保生产工艺及绿色包装,应用“碳积分”“碳普惠”模式,引导游客践行低碳公益消费。在低碳娱乐方面,推动传统乡村旅游要素向“品”“养”“学”等转变,设计研学、康养、休闲、探险等多样体验活动,提高乡村旅游质量,充分发挥乡村生产、生态、生活三大空间的作用,减少环境破坏。

乡村旅游的节能减碳空间巨大,在以乡村旅游实现乡村经济效益的同时,不断推进乡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

猜你喜欢
碳化旅游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碳化对飞灰稳定化加药量测评的影响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旅游
9608聚合物防水防腐涂料在混凝土防碳化处理中的应用
旅游的最后一天
大型筛板碳化塔的研究与应用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