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创业导师素质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

2024-01-29 05:28张之剑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23年6期
关键词:语句创业者导师

张之剑

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创业导师素质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

张之剑

(武汉理工大学创业学院,湖北武汉,430070;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然而在大学生从事创业活动的过程中,大学生创业知识、技能和经验不足,创业者们需要大学生创业导师的指导,针对创业导师如何在项目的不同阶段参与指导,更好地服务于创业大学生等问题,研究采用扎根理论三级编码研究方式,对基于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创业导师综合素质模型进行研究,形成了创业导师综合素质—创业大学生素质—创业行动的创业导师指导路径“弓箭”模型:创业导师个体素质是指导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内在基础,创业导师的资源是指导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外部条件,创业大学生素质通过创业导师的综合指导得到全面提高,导师综合素质为创业大学生及团队赋能,并有效推动创业行动。研究提出,应针对大学生创业项目、学生团队的特点,优化创业导师人才库,创业导师应在大学生创业过程的不同阶段提供不同的指导方式及内容,保障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中创业导师的参与程度,政府、高校、企业应共同促进创业导师素质成长。

创业管理;弓箭模型;扎根理论;创业导师素质;大学生创业实践

在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到创新创业实践中去,在大学生从事创业活动的过程中,由于大学生创业知识、技能和经验的不足,创业失败率居高不下,高校创业者们非常需要大学生创业导师的指导,基于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的高校创业孵化器、大学生科技创业园中的创业导师的功能与作用也更为突出。创新与创业教育、创新与创业实践都离不开创业导师,合适的创业导师是大学生创业的助推器,能够在大学生项目选择、产品设计与打造、企业落地的创业流程中提供指导与支持。因此,创业导师究竟需要哪些素质能力才能更好地对大学生创业实践进行指导,创业导师需要在项目的哪些阶段参与指导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创业大学生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通过对高校创业孵化器、大学生科技创业园的实地调研,采用线上及线下访谈等形式,并使用扎根理论三级编码的研究方式对基于大学生创业实践创业导师综合素质模型进行相关研究,构建基于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创业导师综合素质模型,探寻创业导师素质如何帮助有志创业的大学生去更有效地实施大学生创业行动,提供导师与学生的优化匹配理论、实践的指导意义。

一、文献综述

“导师”是指有经验且值得信任的顾问,而创业导师则与单纯的课程导师有所区别[1],创业导师的含义中包含了导师具有实践经验,并能够在创业者创业过程中提供实践指导、资源对接、投融资渠道等支持[2−3]。创业导师是指在创业过程中通过提供知识、技能、经验、人脉和资源等方面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创业者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专家[4]。创业导师不仅是创业者的顾问和辅导者,更是创业者的朋友、教练和激励者[5−6]。创业导师通过提供专业知识和经验,以帮助创业者提升创业的成功率,推动创业企业的健康发展[7−8]。

国内外研究表明创业导师对大学生创业者和创业企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创业导师通过自身的人脉和资源,为创业者提供有价值的商业信息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市场和行业情况,获取必要的资源和资金支持[9−10]。②创业导师的指导有助于提高创业者的信心和动力:创业导师通过鼓励和支持,提高创业者的信心和动力,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业热情,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实现企业目标[11−12]。③创业导师的指导有助于降低创业风险和失败率:创业者的经验对于机会识别等环节有着重要作用,创业导师通过提供经验和建议,帮助创业者避免风险和错误决策,降低创业失败率,增加企业成功的机会[13−14]。④创业导师的指导有助于促进创业者的学习和成长:创业导师通过向创业者传授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学习和成长,提高创业者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增强创业者自我效能感;反之,如果缺乏导师的鼓励,会阻碍创业者的创业活动[15−16]。综上所述,创业导师在创业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他们的指导和支持可以帮助创业者实现创业成功,对于大学生创业者而言,选择一位优秀的创业导师是创业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

国内外的研究者还对创业导师的特征和素质进行相关研究。创业导师应具备丰富的创业经验和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和领导才能,能够有效地引导创业者解决问题和达成目标[17]。此外,创业导师还应该对不同行业和市场深入了解,通过“导师+项目+团队”的方式能够帮助大学生创业者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和商业计划[18]。研究发现创业导师与创业者之间没有企业人员的层级关系[19],在某种角度上更利于创业导师与创业者的沟通。创业导师与创业者的沟通也存在着多种方式,不同的沟通方式会影响对创业项目的指导效果,在有些创业项目中由于创业导师与项目匹配存在问题,或因为导师个人知识、技能等素质不够,导致创业指导效果不理想[20]。彭蛟等通过研究得出了创业导师胜任力模型[21],吴小春等发现除了创业导师在创业上的具体指导外,创业导师与学生的融洽的关系、创业导师自我效能感、内外部动机也对创业指导的成功与否有着相关关系[22−23]。Eesley等通过实验研究得出创业导师的创业经验对创业者创业活动产生了相关影响[24]。Eby等研究得出创业导师与被指导创业者在个人特质上具有高相似度时,往往指导效果更好,创业导师在发挥心理和职业相关功能的过程中,促进了创业者的学习[25−26]。

根据研究进展,目前国内外研究还鲜有关于基于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创业导师综合素质以及导师素质如何赋能创业活动的质性研究。扎根理论是质性研究的基本方法,采用三级编码方式,构建理论框架,建立相应的多种影响因素模型,从而指导理论与实践,在进行多因素研究中较为适用。就创新创业领域而言,冉陆荣使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研究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下高校教师胜任力的结构[27];林顺浩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研究了中国制度情境下的社会创业行为的发生机制,以及影响社会创业行为的关键因素[28];王聪颖等使用扎根理论对大学生创业团队内部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相关研究[29]。因此,本文基于扎根理论的方式,研究指导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需要创业导师哪些素质,得出一些关于创业导师素质如何影响创业行动的路径的建议。

二、研究方法与资料获取

(一) 研究方法

对于本文而言,研究主题是基于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创业导师素质研究,由于涉及的创业导师来自不同的行业,具有不同的综合素质,包括个人特质,所拥有的内外部资源,等等,这些综合性因素的作用导致本研究不能照搬国内外研究的现成理论、模型和方法,也大大增加了定量研究的困难程度,而采用程序化的扎根理论能够较好地处理这样类型的定性分析问题。因此,本文从访谈方式出发,通过对高校孵化器、科技园的走访调研,并从谈话记录中抽取核心观点,逐步归纳到经验范畴,直至上升为理论模型,比较能够揭示我国目前大学生创业导师素质及素质如何赋能创业的现实情况。

(二) 数据来源

针对基于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创业导师的素质研究主题,为了使得研究数据更加充分,研究结论更具有普适的价值,本文在访谈和资料收集过程中,选择来自不同高校的大学生孵化器、大学生科技园的负责人作为调查对象,能够更为深入地了解创业导师的个人信息,创业导师的结构分布,以及创业导师指导大学生的项目基本情况。为了保证访谈的数量以及质量,每次调研访谈都会保证与被访者半小时以上的深入交流。在调研结束后,还会根据具体情况对被访谈者跟踪咨询。最终,结合研究目的,选取27位来自全国高校大学生孵化器、大学生科技园的负责人作为访谈对象,对他们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在每次访谈结束后,将受访孵化器、科技园负责人的全部访谈录音文件转录为书面文本文档,以备后续补充或修正。

(三) 资料获取

根据不同大学生孵化园、科技园资料获取的特点,研究采用了多种访谈调研方式相结合,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通过实地调研,在调研前设计好访谈调研提纲,二是借助其他的交流形式,例如通过创业沙龙、创业下午茶等活动,借助面对面的沟通与孵化器、科技园负责人进行交流、访问,在对方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活动后的跟踪咨询;三是通过腾讯会议等线上会议软件,微信、QQ等通讯软件,对孵化园、科技负责人进行线上访谈,在访谈过程中,尽可能采取相对轻松、愉快的聊天方式,能够保证创业者在访谈过程中对于创业问题能够进行不保留的、真实的回答,从而保证访谈数据资料获取的准确性。本研究的访谈提纲借鉴了前文所述的国内外文献研究,同时结合近年来国家、高校、企业对于创业导师的要求进行设计与编制,采用半结构化的访谈问题,主要包括各个创业空间的创业导师的基本信息(如导师数量、导师性别、导师学历等),为全面了解创业导师的素质需求,访谈还包括“优秀的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创业导师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创业导师擅长哪些行业?他们指导的项目属于哪些行业”等相关问题。本研究所用的访谈提纲如表1所示。

表1 访谈提纲

三、范畴提炼、模型构建与阐释

(一) 开放编码

开放式编码是根据原始收集的资料进行扎根分析的第一个环节,为了保证分析过程的真实性,在研究中需要将访谈收集的文字资料从原始语句开始进行逐字逐句的分析。第一步,对原始语句进行标签化处理,即按照创业者在访谈中所述的语句进行阅读和比较,对原始语句进行相应编码;第二步,进行概念化,即对标签化了的资料进行进一步提炼,其中概念的命名可以直接从资料中直接提取,也可以通过自己概括化的语句进行概括得到;第三步,进行范畴化,针对概念化后的所有概念,将属性相同或相似的概念归为同一类范畴。如果在编码过程中出现差异或不一致时,需要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需要去除个人的偏见及理解偏差,重新修正编码以保证编码的准确性。本文在收集了27位孵化器、科技园负责人的访谈记录之后,将不同的负责人从A1~A27进行编号,获得了包括“A1创业导师给创业者进行了专业技术指导,还告诉他们一些财务知识”等共计205条原始语句,按照开放式编码步骤将原始语句概念化成为A1财务知识、A11管理知识、A23技术知识等205个初始概念,随后进行范畴化后得到包括创业导师专业知识、创业导师专业技能、创业导师创业经验等16个初始范畴,最终形成开放式编码表,如表2所示。

表2 开放式编码表

续表2

(二) 主轴编码

主轴编码是通过典范模型结构将开放性编码中得到的各个范畴进行进一步提炼和发展主范畴的过程,通过典范模型将相似的范畴进行整合,从而得出范畴与范畴之间的内在联系。本文按照开放式编码得出的初始范畴进行进一步整合,按照其中的关系内涵,通过逻辑推理方式将副范畴转化为创业导师个体素质、创业导师资源、创业大学生素质、创业行动的4个主范畴,最终形成主范畴表,如表3所示。

(三) 选择编码

由于本文主要是基于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创业导师素质的研究,主要目的是探究创业导师需要哪些基本素质,这些素质又是如何影响创业大学生的创业行动。根据扎根理论分析的步骤,在主轴编码的基础上,梳理出各个主范畴之间的关系,故事线可以描述成大学生创业导师素质赋能创业大学生素质并转化为创业行动的过程,即从“创业准备—创业过程—创业落地”的开端—过程—结果模型,形成创业导师综合素质—创业大学生素质—创业行动的创业导师指导路径“弓箭”模型(见图1)。

表3 主范畴表

图1 创业导师指导路径“弓箭”模型

(四) 理论饱和度检验

理论饱和度检验是判断是否可以停止采样的一项标准。当研究收集新的数据(如增加访谈者),获取新的访谈资料,重新开始进行三级编码,不能再产生新的概念或归纳新的范畴,无法获得更多新的属性时,理论即达到了饱和。在这一阶段,笔者将前期未使用到的额外的5份原始访谈资料用于检验理论的饱和度,这5份访谈资料选取的对象和之前访谈类似,同样也是来自高校的孵化器、科技园负责人。在三级编码后,出现的结果同样符合前述建立的典型关系结构,并没有出现新的概念和范畴,范畴间也没有产生新的联结,说明前述研究所得的编码已经达到了理论饱和,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故得出结论,本研究所得出的范畴编码及形成的创业导师指导路径“弓箭”模型在理论上达到了饱和。

四、模型构建与阐释

(一) 创业导师个体素质是指导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内在基础

在访谈收集数据并进行三级编码后,共有45个原始语句提到了创业导师的个体素质在指导项目中的重要作用,其中11个原始语句关于创业导师专业知识,9个原始语句关于创业导师专业技能,10个原始语句关于创业导师创业经验,15个原始语句关于创业导师心理素质。由此可见,创业导师个人素质是大学生创业实践创业项目成功的基石,在访谈中提炼的原始语句得出,一个合格的优秀创业导师不仅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多年的创业实践经验,还需要有创业指导的自我效能感。同时,一个优秀的导师还是一个优秀的创业心理咨询师,在大学生遇到创业挫折和压力的时候,帮助学生找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创业大学生觉得创业既是一件具有挑战性,又是具有无限乐趣的事情。创业导师的综合素质能够给创业大学生个体素质赋能,帮助创业大学生及其创业团队提高个人知识水平、技术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为创业实践打下内在的基础。

(二) 创业导师的资源是指导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外部条件

在访谈收集数据并进行三级编码后,共有52个原始语句提到了创业导师的资源在指导项目中的重要作用,其中16个原始语句关于创业导师资金资源,9个原始语句关于创业技术资源,17个原始语句关于创业场地资源,10个原始语句关于人才资源。创业导师所能够对接的外部资源是保障大学生创业实践创业的外部条件,在访谈中的原始语句提炼得出初创的大学生项目往往缺少各种资源,如人才、场地、资金等,通过创业导师的资源协调、对接,可以在某些方面解决大学生的创业难题,需要根据项目困境,对接有资源的创业导师,帮助创业大学生及其创业团队的项目在创业路上“招兵买马”,获得创业融资,争取创业场地,从而解决创业难题。在创业过程中,有的创业项目缺少资金渠道,有的项目缺少产品设计、制造技术,有的没有场地与人才资源,创业大学生可以基于项目存在的问题,在创业导师人才库中找到拥有相应资源的老师。

(三) 创业实践大学生素质通过创业导师的综合指导得到全面提高

在访谈收集数据并进行三级编码后,共有52个原始语句提到了创业指导后的创业大学生综合素质,其中12个原始语句提到了创业大学生个人能力,13个原始语句提到了创业大学生个人特质,15个原始语句提到了创业大学生团队建设,17个原始语句提到了创业大学生校内外资源,创业大学生的个人知识技能、创业自我效能感、创业心态、团队沟通以及创业需要的资源通过创业导师指导、交流、对接带来提高和增长。创业也是突破自我、突破资源、机会、时间约束的过程,创业大学生综合素质在这个过程中全面性提高。

(四) 导师综合素质为创业大学生及团队赋能,并有效推动创业行动

在访谈收集数据并进行三级编码后,共有51个原始语句提到了创业行动,其中9个原始语句提到了项目选择,12个原始语句提到了设计生产,17个原始语句提到了产品制造,13个语句提到了商业落地。基于不同行业的创业项目,创业导师与创业大学生在师生共创的创业模式下进行创业行动,创业导师为创业大学生提供全程指导,包括在项目从0—1的过程中,如何进行创业项目选择、产品设计、原型制造、产品生产、商业落地;在企业从1—N的过程中,进行市场推广、企业运营方面的指导。由此,实现创业导师综合素质赋能创业大学生素质,并通过师生共创的形式转化为创业行动,完成创业企业入驻及成长的创业过程。

五、结论与展望

(一) 研究结论与建议

1. 针对大学生创业项目、学生团队特点,优化创业导师人才库

由于项目行业、团队特点的不同,需要组建与大学生团队特点、项目特点匹配的创业导师人才团队,以实现导师的综合素质对于创业大学生项目及学生团队的赋能,后续才能更好地转化为创业行动。创业导师首先要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具有指导大学生创业的无限热情、社会责任感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其次要在某专业领域学术造诣深厚,或是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或是企业里具有丰富经营管理经验的专家,或是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公司的负责人,或是企业的创业负责人、联合创始人,或是在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励的指导专家。创业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的工程。因此,创业导师人才库的组建需要学科交叉、“专创融合”的创业导师,要求创业导师来自不同行业,涵盖不同学科。

2. 创业导师应在大学生创业过程的不同阶段提供不同的指导方式及内容

大学生在创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具有不同阶段。因此,创业导师在创业指导过程中,要紧紧把握住大学生的创业周期,真正做到在各个阶段上实现创业导师的全覆盖,保证在学生创业没有想法时,指导创新创业思维,激发学生创意;在学生创业没有计划时,指导大学生进行项目调研,制作创业计划书;在学生创业路上遇到困难与挫折时,可以用自身的经历、乐观的创业精神激励学生,让学生对创业充满信心,激发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从而克服困难;在学生创业过程中缺少资源时,结合自身所长争取资源;在学生运营公司时,给予指导建议,帮助企业存活与成长。

3. 保障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中创业导师的参与程度

为了保障创业导师对项目的参与程度,相关机构还应建立激励创业导师的相关政策,对于受邀进入人才库的创业导师,给予创业导师授课、指导的劳动报酬,对有指导成果的创业导师可以优先推荐其参与国家、省市各级创新创业人才申报评选。提倡创业导师对于创业大学生素质全面赋能,如果创业项目有需要,创业导师需要“手把手”地教授创业知识、技能、经验等,通过创业导师对大学生进行全面、深入的指导,以保障创业行动实现从0—1—N,从创意—原型—产品—企业的过程。

4. 政府、高校、企业共同促进创业导师素质成长

政府需要完善创业导师筛选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创业导师资质审核工作。高校、企业应继续加强合作,通过校内外师资资源联动,保障大学生学好专业、创业相关的理论课、实践课,积极参与创业实践活动,同时继续加强基于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的创业导师的培训工作,对创业导师进行考核,如建立对创业导师的评级制度,促使创业导师在知识、技能等方面紧跟时代的需求。

(二) 展望

本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所收集和研究的样本量较为有限,未来收集和研究的样本量还需要进一步扩大,需要对不同地区、不同指导对象的创业导师样本展开收集和分析工作。由于定性研究存在着一定主观因素影响,后续将进行更深入的量化研究,如制作相关调研问卷进行分析、纵向和横向案例研究等,以更好地验证研究结论。

[1] 王少浪. 创业指导教师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定位和作用[J].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15(4): 13−16.

[2] AUDET J, COUTERET P. Coaching the entrepreneur: Features and success factors[J].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an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2012, 19(3): 515−531.

[3] ST-JEAN E. Mentor functions for novice entrepreneurs[J]. Academy of Entrepreneurship Journal, 2011, 17(1): 65−84.

[4] SULLIVAN R. Entrepreneurial learning and mentoring[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trepreneurial Behavior & Research, 2000, 6(3): 160−175.

[5] ST-JEAN É, MATHIEU C. Developing attitudes toward an entrepreneurial career through mentoring[J]. Journal of Career Development, 2015, 42(4): 325−338.

[6] JASON C. Toward a dynamic learning perspective of entrepreneurship[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2005, 29(4): 373−397.

[7] BISK L. Formal entrepreneurial mentoring: the efficacy of third party managed programs[J]. Career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2002, 7(5): 262−270.

[8] RAFFO C, LOVATT A, BANKS M, et al. Teaching and learning entrepreneurship for micro and small businesses in the cultural industries sector[J]. Education + Training, 2000, 42(6): 356−365.

[9] CULL J. Mentoring young entrepreneurs what leads to succes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vidence Based Coaching and Mentoring, 2006, 4(2): 8−18.

[10] GRAVELLS J. Mentoring start-up entrepreneurs in the East Midlands—Troubleshooters and trusted friends[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ntoring and Coaching, 2006, 4(2): 3−23.

[11] ST-JEAN E, TREMBLAY M. Opportunity recognition for novice entrepreneurs: the benefits of learning with a mentor[J]. Academy of Entrepreneurship Journal, 2011, 17(2): 37−48.

[12] ST-JEAN É, TREMBLAY M, JANSSEN F, et al. May business mentors act as opportunity brokers and enablers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J]. 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and Management Journal, 2017, 13(1): 97−111.

[13] BARON R A. Effectual versus predictive logics in entrepreneurial decision making: differences between experts and novices[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9, 24(4): 310−315.

[14] UCBASARAN D, WESTHEAD P, WRIGHT M. The extent and nature of 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 by experienced entrepreneurs[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9, 24(2): 99−115.

[15] HENDERSON R, ROBERTSON M. Who wants to be an entrepreneur? Young adult attitudes to entrepreneurship as a career[J]. Education & Training, 1999, 41(5): 236−245.

[16] ALLEN T D, DAY R, LENTZ E. The role of interpersonal comfort in mentoring relationships[J]. Journal of Career Development, 2005, 31(3): 155−169.

[17] 周杨. 优化创业导师队伍与提升创业教育实效性研究[J].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7, 8(6): 89−91.

[18] 曾剑, 陈小影, 吕瑛姿, 等. “导师+项目+团队”创业教育模式的建立与运行——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农类专业创业教育的探索[J].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1, 2(3): 24−25.

[19] ST-JEAN E. Mentoring a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novice entrepreneurs: maximizing the learning 1[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2012, 16(3): 200−216.

[20] KLASENN, CLUTTERBUCK D. Implementing mentoring schemes: A practical guide to successful programs[M]. Oxford: Butterworth-Heinemann, 2002.

[21] 彭蛟, 张俊杰, 彭小兵. 创业导师胜任力模型构建与调适策略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2020, 42(3): 260−265.

[22] 吴小春, 谢宝国, 马娜娜, 等. 创业导师指导效果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21): 10−18.

[23] 杨建锋. 创业导师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作用机制研究——基于领导—追随行为理论视角[J].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20, 11(1): 38−42.

[24] EESLEY C, WANG Y B. Social influence in career choice: evidence from a randomized field experiment on entrepreneurial mentorship[J]. Research Policy, 2017, 46(3): 636−650.

[25] EBY L T, ALLEN T D. Further investigation of protégés’ negative mentoring experiences[J]. Group &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2002, 27(4): 456−479.

[26] EL HALLAM H, ST-JEAN É. Nurturing entrepreneurial learning through mentoring[J].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Entrepreneurship, 2016, 21(2): 1650012.

[27] 冉陆荣. 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下高校教师胜任力探究[J].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8, 9(1): 30−33.

[28] 林顺浩. 社会创业行为实现路径及内在机理——一项扎根理论的探索[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12): 73−81.

[29] 王聪颖, 赵曙明, 秦伟平, 等. 基于扎根理论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凝聚力影响机制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4): 152−160.

Research on the quality of entrepreneurial mentors in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practice—Based on Grounded theory

ZHANG Zhijian

(School of Entrepreneurship,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430070, China;School of Automotive Engineering,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430070, China)

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main forc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engaging in entrepreneurial activities, college students lack entrepreneurial knowledge, skills and experience, thus entrepreneurs need the guidance of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mentors.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such as how to provide guidance to college students in different stages of a project, This study adopts the three-level coding research method of Grounded theory to conduct relevant research on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model of entrepreneurial mentors based on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practice, and forms a “bow and arrow” model of entrepreneurial mentors’ guidance path, which includes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entrepreneurial mentors—quality of entrepreneurial students—entrepreneurial actions. The individual quality of entrepreneurial mentors is the internal basis of guiding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practice. The resources of entrepreneurial mentors are the external conditions to guide the entrepreneurial practice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quality of entrepreneurial students is comprehensively would be improved 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guidance of entrepreneurial mentors, and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mentors enables entrepreneurial students and their teams to effectively produce entrepreneurial actions. It also puts forward conclusions and suggestions on optimizing the talent pool of entrepreneurial mentor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projects and student teams, providing different guidance methods and contents in different stages of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process, ensuring the participation of entrepreneurial mentors in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practice activities, and jointly promoting the quality growth of entrepreneurial mentors by “government,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 participation and cooperation.

entrepreneurial management; bow and arrow model; Grounded theory; entrepreneurial mentor quality; entrepreneurial practice of college students

2023−02−07;

2023−03−24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创新生态系统视角下企业数字化转型行为涌现机制研究”(21YJC630063);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专项研究项目“基于高校双创能力画像的大学生培养模式研究”

张之剑,男,湖北武汉人,武汉理工大学创业学院讲师,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科技创新与创业,联系邮箱:1712234476@qq.com

G645

A

1674-893X(2023)06−0131−10

[编辑:陈一奔]

猜你喜欢
语句创业者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重点:语句衔接
V eraW an g
导师榜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互联网创业者
爱情导师
创业者要勇敢地喊出“我要”
如何搞定语句衔接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