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中文教育的使命及其他*

2024-01-29 03:18陆俭明
关键词:书面语二语口语

陆俭明

(北京大学 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中文系,北京 100871)

一、国际中文教育最重要的使命

我曾问过许多国内、国外从事汉语教学的老师:“国际中文教育的使命是什么?”回答有同有异,归纳起来有这样一些说法:“教外国人学习掌握好汉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汉语和中华文化。”“促进汉语走向世界。”“传播好中国声音,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更好地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服务。”等等。这些回答都很好,但说实在的,都未能说到实处。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不妨先回顾一下汉语二语教学的发展历程。

众所周知,新中国的汉语二语教学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然而从20世纪50年代到21世纪初,我们的汉语二语教学主要是让外国汉语学习者来到中国作为留学生学习汉语。派出国任教的也有,如1952年教育部就派北京大学朱德熙副教授去保加利亚任教3年,从事汉语教学。然而这种派出从事汉语教学的情况很少,因此,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汉语二语教学一直被称之为“对外汉语教学”。2005 年7月,我国在北京举行盛大的“世界汉语大会”,这届大会成了汉语二语教学的分水岭,汉语二语教学发生了新的重要的变化,主要是(1)陆俭明.汉语教学的新变化、新问题、新任务、新意识[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8,(3).:

1. 由“招进来”变为“招进来和走出去并举”。

2. 先前主要在汉语环境下开展汉语教学,2005年后开始要大面积地在非汉语环境下开展汉语教学。

3. 汉语教学对象的年龄层次开始呈现降低的趋势——原先在中国学习汉语的留学生基本都是成年人;在海外开展汉语二语教学,其教学对象不仅有成年人,而且更多的将是中小学生。

有鉴于汉语二语教学出现了新形势,于是2012年教育部在本科专业目录中就将“对外汉语教学”更名为“汉语国际教育”。这是第一次更名。这第一次更名的意义在于告诉大家:(1)汉语二语教学已从国内走向国外;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也具有国际性。(2)更重要的是要告诉人们,汉语教学不能光是教汉语,也必须贯彻“教书育人”这一基本教育原则。

第二次更名是在2019年。那年12月在湖南长沙举行主题为“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的创新和发展”的“国际中文教育大会”。会议名称和主题就是“国际中文教育”。我们知道,随着我国强劲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重视汉语教育的国家越来越多,各国对学习汉语的需求持续旺盛,汉语人才越来越受到欢迎。很多国家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大中小学开设汉语课程,并支持企业、社会组织参与汉语教育,以促进跟中国的人文交流。这次湖南长沙大会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名中外嘉宾因中文的魅力而相聚,一起探讨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的创新和发展。这就孕育了第二次更名——由“汉语国际教育”更名为“国际中文教育”。这次更名除了继续坚持“教书育人”教育原则外,还进一步告诉人们,不能只教授汉语口语,必须注意教授中文书面语。

可见,汉语二语教学的两次更名是有深刻意义的。更名告诉人们,开展国际中文教育不要忘记“教书育人”!不要忘记“中文书面语教学”。目的是为了能更好地为世界各国培养他们所需要的中文人才。而这也充分体现了国际中文教育所肩负的使命——要为世界各国培养他们所需要的高素质的中文人才。具体是什么样的中文人才?一是懂中文、会中文的“双语或多语人才”; 二是坚持公平正义的高水平、高素质的中文人才,包括高水平的中文教师、高水平的中文翻译家、高水平的中文研究人才。

世界各国对汉语学习的需求当然是多元的,国际中文教育当然要满足这多元化的需求。但是,国际中文教育的真正使命是培养上述两种人才。这一点无论是国际中文教育的各部门领导还是广大汉语教师必须明白,并牢记在心。如果各个国家都能有这样两支中文人才队伍,汉语才会真正走向世界,中华文化也才能为世界各国民众所了解和认识,才能融入世界多元的文化大家庭中去;国际中文教育才能真正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国际中文教育的使命决定必须抓好汉语书面语教学

要为各国培养好上述两类中文人才就必须抓好汉语书面语教学。为什么这样说?理由是:

第一,大家都知道,任何外语教育都要完成好两个任务:一是培养学生的跨语言交际能力;二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但我们更要了解,前者是基础,有了跨语言交际能力这个基础,学生才能真正获得跨文化交际能力。而就汉语而言,跨语言交际能力又以汉语书面语为基础。为什么?我们知道,任何有文字的语言都会存在书面语和口语的差异。但更要知道,汉语书面语跟口语的差异远远大于西方语言。请注意这样一个现象——中国人学西方语言,一般来说,口语学习与书面语的学习几乎是同步的;可是西方学生学习汉语,其口语与书面语的学习无法同步。为什么?

原因之一,非要过汉字关不可。学习外语,一般都从学习口语开始。学习印欧语,学习口语所学的文字就可以用来学习书面语,换句话说,学了口语后进一步学习书面语无需在文字方面再花很多时间,再下许多功夫。可是汉语则不同。学习汉语口语,主要是通过汉语拼音教学辅以极少量的汉字教学达到。这阶段所学的汉字是极为有限的,且忘得不少。北京大学主要从事汉字教学的施正宇教授对我说:“初级阶段结束开口交际没问题。由于开始以汉语拼音开路,学生能掌握多少汉字就难说了,学生即使学了也会很快就忘掉。”(2023.11.23.08:53 微信)而美国波士顿大学的汉语教师黄伟嘉先生跟我说:“在美国汉语教学的时间很少,一学期下来只能教210~240个汉字,由于是在非目的语环境下进行汉语教学,上课的课时又很少,所以学生学习的汉字忘记很多,掌握的汉字不多。” (2023.11.23.11:11 微信)显然,外国汉语学习者无论在本国学习汉语还是到中国学习汉语,要学习掌握汉语书面语还得在汉字学习上下功夫、花时间。

原因之二,中国有五千年历史,汉语书面语从甲骨文算起也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可谓历史悠久。汉语书面语中,中华文化的积淀十分厚重且至今未断,所以汉语书面语跟口语的差异远比西方语言要大。请对比以下两句话:

序号1口 语书面语这句话哪行啊,得改。[口语语体]a. 这个句子不行, 必须修改。[书面语体]b. 此句欠妥,宜加修改。[书面语体,更庄重]2口 语在学校食堂吃饭,一天三顿的饭菜嘛,还可以。[口语语体]书面语在学校食堂用餐,就一日三餐而言,尚可。[书面语体]

汉语书面语还自备一套词汇,例如:

名词口语爸爸我爸爸/我妈妈你爸爸/你妈妈同学///书面语父亲家父 / 家母令尊 / 令堂同窗///动词口语去写(书)丢找到(上海)吃饭没有书面语往撰写/著(书)丢失觅抵达(上海)用餐无形容词口语容易很小远近好漂亮长/长久(指时间)/书面语易甚微遐迩佳美丽久远/副词口语特别很没有[副词]稍微都越来越书面语尤颇未略皆/均日益/助词口 语罢了//////书面语而已//////

在语法方面,虽然大部分口语语法也大都用于书面语,但书面语还自有一套语法格式,而口语是不用的。举例来说:

A 而A少而精|多而广 | 伟大而艰巨由X而Y由秋而冬 | 由南而北 | 由喜而悲 | 由远而近为NP所V为我所用 | 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N之A品种之多|质量之好Ad+为+A/V深为不满|广为流传|大为惊讶为NP而V为现代化而努力奋斗值此…之际值此北京大学125周年校庆之际,……与其…,不如…。与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N)所……的他所了解的 | 王教授所研究的X之所以为X 汉文之所以为汉文(章太炎)| 人之所以为人

因此,外国学生如果不学习掌握好汉语书面语,就不能很好阅读中文文献,而他们又生活在非汉语环境下,他们就不可能了解、掌握中华文化的真谛,就不可能切实掌握跨文化交际能力。

第二,语言教学从来就伴随着文化教育,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国际中文教育必然伴随文化教育。中国既有辉煌、灿烂、深邃的古老文化,也有多姿多彩的中外交融的现代文化。中华文化需要走向世界,融入国际多元文化的大家庭中去,让各国民众了解、认识、喜欢、欣赏。而伴随语言文字教学是文化走向世界最为重要的渠道。但是,真要发挥这一传播渠道的作用,就必须设法使越来越多的国外汉语学习者学习、掌握好汉语书面语。这又为什么?在这方面我们一定要换位思考,想想我们自己对外国文化是通过什么渠道了解、认识的。我们主要不是通过阅读原文论著,看原文影视作品来理解认识的,而是通过阅读我们国家外语学界的专家学者和广大外语教师对各国文化的介绍,通过阅读、观看我们国家外语专家翻译的各国名著的中文译本和中文翻译的影视作品来了解和认识的。那么同样道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最有效的渠道与途径,就是通过各个国家的汉学家、中文翻译人员和本土的汉语教师向他们国家的民众介绍中华文化,将中国经典作品,包括影视作品翻译成他们的文字,让他们的民众广泛了解。现在我们常说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谁来讲?用什么语言讲?我们自己用汉语讲?抑或靠我国外语学界的学者专家和老师向各国讲?真要取得有效成果,“要让外国人来讲好中国故事。这要比我们中国人向外国人讲中国故事,效果要好得多。”(2)引自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于2019年6月5日在北京语言大学举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汉语国际教育高端论坛”上的发言。可是我们试想,如果外国汉语学习者汉语书面语掌握不好,能办得到吗?

第三,我们常常谈论汉语话语权的问题。确实我们现在汉语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很少很少。但是大家认真想过没有,怎样才能让我们汉语在国际上真正有话语权?不是光要求各种各类国际会议将汉语列为会议语言之一就能达到的。我们真要取得汉语在国际上的话语权,除了国力强,除了要有深广的文化魅力,除了教育、科技、体育居世界前列,除了要构建好国际话语体系外,也必须要让越来越多的世界各国的各个部门、各个学科的领导层和专家学者学习、掌握好汉语,特别是汉语书面语。当今英语在国际上话语权的获得,我们暂不去追究其初始原因,就当今情况来看,靠的就是世界各国各部门、各行各业的领导层和各学科的专家学者都能比较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英语。

最后,从反面来说,世界各国汉语学习者如果不学习掌握好汉字,如果不学习掌握好汉语书面语,那么他学了汉语也会逐渐成为一个仅仅会说汉语的汉语文盲;而由于他生活在非汉语环境下,很容易将所学的汉语丢掉。(3)赵金铭.“说的汉语”与“看的汉语”[A].赵金铭.汉语口语与书面语教学——2002年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李宇明.重视汉字教学(2012年8月20日在北京语言大学举办的“汉语应用语言学学科建设与发展高峰论坛”上的书面报告。)(赵金铭2004;李宇明2012)

因此,国际中文教育必须重视和加强汉语书面语教学,努力培养懂中文、会中文的二语或多语人才,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中文人才。

三、亟需开展汉语书面语教学的研究

目前在国际中文教育中,汉语书面语教学比较薄弱。原因是,普遍认识不足,更缺乏这方面的研究。要开展好汉语书面语教学,目前亟须马上组织力量积极开展“进行汉语书面语教学”的具体研究。重点研究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进行顶层教学设计,包括:如何有效开展汉语书面语教学?这方面的研究具体应包括该编写什么样的教材?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该准备什么样的课外阅读材料?以及是否需要建设汉语书面语教学相关的资源库?该建设什么样的资源库?等等。

第二个方面是有关汉语书面语词汇、句式和不同文体格式框架的研究。(4)陆俭明.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教学必须重视书面语教学[J].对外汉语研究,2007,(3).“汉语书面语教学要抓好三个环节”,即汉语书面语词语教学、汉语书面语句式教学和不同文体格式的框架教学。汉语书面语,除了会运用相当部分的口语词语和句式外,它自身有一套不用于口语、专用于书面语的词语和句式。那么对外国学生来说,最需学习和掌握多少、哪些汉语书面语词语?最需要学习和掌握多少、哪些汉语书面语句式?如何有效教授这些汉语书面语词语和句式?关于书面语文体有多种多样,如推荐信、通知、布告、请假条、请示、报告、总结、产品介绍或说明、学术论文以及论文提要等,其格式和写法各异。汉语书面语教学在文体格式方面重点该抓哪些方面?如何针对不同教学对象加以取舍?这都需研究。

第三个方面是有关汉语书面语教学成效具体保障方面的研究,所谓“教学成效的具体保障”实际是指如何有效提高外国汉语学习者的汉语书面语的能力。这方面似需要具体研究:如何有效帮助学生增加阅读量?如何有效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中文材料的习惯?如何有效帮助学生增强阅读理解能力?如何有效帮助学生提高对语段、篇章的概括能力?如何引导学生在语篇中学习词语与句式?如何有效加强汉语书面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如何有效帮助学生提高汉语书面语的表达能力?

加强并积极开展汉语书面语教学,任重道远哪!

猜你喜欢
书面语二语口语
语文课重点教的是书面语
“口语和书面语转换”备考指导
关于初中学生书面语感的思考与提升策略
酒中的口语诗
汉语书面语与口语的特征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教学二语习得简介》述评
口语对对碰
Ferris与Truscott二语写作语法纠错之争
国内二语写作书面纠正性反馈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