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视角下的旗袍文化

2024-01-30 14:29陈娣李海燕
生活文摘 2023年6期
关键词:服饰文化旗袍服饰

陈娣?李海燕

旗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既体现了中国服饰的美感,又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文化内涵丰富。旗袍文化和西方服饰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服饰的发展进步。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交流异常重要,我们要努力推动中西方文化各个层面的交流与融合。在吸收西方服饰优质元素的过程中,加强对旗袍等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我们不容推卸的责任。

前言

旗袍是中国传统服饰的代表之一,它起源于清朝,是曾经过着游牧狩猎生活、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的满族人发明的民族服饰,民族色彩浓厚。当时,清朝的统治者将满人分别编入八旗中,他们被称为“旗人”,而他们穿着的这种服饰则被称为“旗袍”。早期,旗袍的样式简单,其右边有大襟,腰部宽大,领子是立领,袖子较长,上下直线剪裁,下摆很宽,没有开衩。而在清政府没落后,原本属于满族传统服饰的旗袍却在民国的舞台上崭露头角,尤其是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一些上流社会女性,如宋美龄、林徽因和张爱玲等也视旗袍为自己鐘爱的服饰,她们的喜好也让旗袍有机会进入了普通女性的生活中。自此,旗袍成为中国传统女性服饰的典型代表,奠定了它在中国传统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跨时代的服饰经典。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跨文化交流的增多,旗袍逐渐传入了西方服饰界,两者相互影响、相互融合,见证了服饰美的传播。

一、旗袍的特点

作为中国传统服饰的代表,旗袍具有独特的外观特征和审美元素,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旗袍的特点是剪裁合身,线条流畅,展现出女性的曲线美和柔美的气质。旗袍的领口和袖口都是圆形的,衣身贴身而不紧,裙摆呈现出流畅的弧线。其流畅的线条和丰富的曲线既可以展示女性的身体线条,还能赋予旗袍更多的变化和风格。尤其是旗袍较高立领能够展现出女性的脖颈线条,这也堪称中国服饰的独特之处。

其次,旗袍色彩丰富。旗袍通常会采用米色、浅蓝、淡黄、淡绿等淡雅、柔和的颜色,因为这些颜色能够突出女性的柔美和婉约。红色、蓝色,紫色等颜色的旗袍也很常见。在中国文化中,红色是一种喜庆的颜色,红色旗袍多出现在婚礼、重大节日活动中以表达人们的喜悦;蓝色代表着沉稳、冷静和理智,因此,蓝色旗袍可以凸显女性的成熟美;而紫色代表圣人、帝王之气,是尊贵的象征,因此,紫色旗袍可以彰显女性的高贵和优雅。

再次,旗袍的领型式样很多,不同的领型适合不同的人群。其中,元宝领是比较常见的领型,是指旗袍领子高度与鼻尖平行,这种适宜的角度能很好地修饰脸型,又有很强的包容性。而凤仙领(一种小翘领),它可以打破立领的单调感,穿起来端庄大方又不失风情。筒子领形成于20世纪初,它是一种带有西方风格的领型,复古感十足。

最后,旗袍的开襟方式也具有多样性,主要有斜襟、圆襟和方斜襟。斜襟,较为常见的襟型,是指从领口斜划过胸前的一种衣襟款式,其显著特征在于它的线条感。圆襟也是旗袍常见的襟型,其线条圆顺流畅,可以凸显女性温婉沉静的气质。方斜襟,有别于以上两种襟型,其方中带圆,温和与凌厉交织,含蓄内敛,富于变化。

二、旗袍的文化内涵

旗袍的款式和细节都充满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其文化内涵丰富,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审美喜好。旗袍,是一种具有高度美感的服装,它的线条设计是独特的。紧身合体的设计,领口、袖口、下摆的开衩部分,能够凸显出女性的曲线美。曲线给人的感觉是柔美的、圆润的,因而中国传统文化对女性气质的遐想是“秀美、阴柔、优雅”。另外,旗袍中各种自然元素的图案也为旗袍增添了视觉上的美感。除此之外,色彩丰富的旗袍就像是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具有其独特的意义和美感,可以完美地阐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学观念。

(2)文化自信。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旗袍对于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旗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现代社会的流行也反映了现代人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回归。很多女性将旗袍视作在隆重庆典、正式场合的不二选择,这可以被看作是也是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的一种形式。

(3)文化传承。旗袍文化首先是中国古代的满族文化的传承,彰显了中国古代满族人的智慧,所以说它拥有的是一种古代的文化、一种古代的智慧。另外,对于旗袍的起源及内涵众说纷纭,所以也可以说它是一种百家争鸣的文化,它体现了中国的人民的智慧,体现了人们对于一件事物的不同看法,所以说应该辩证地去看待一件事情,去解决一些问题。旗袍文化也是一种审美文化,一种创新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旗袍的款式设计、颜色图案和工艺水平等方面都不断改进和提升,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三、旗袍文化对西方服饰的影响

旗袍在西方服饰中的影响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随着中国文化的传播和流行,旗袍逐渐成为西方时尚界的宠儿。许多西方设计师开始尝试将旗袍元素融入现代时装设计中,这些元素通常被用来表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喜爱。西方服饰中常见的旗袍元素如下所示:

(1)款式。古典西方裙装,上身袒胸露背,下身肥大多褶箍成水桶样的连衣裙才是西式裙装的固有风格。直到20世纪,西方设计师在吸收了改良旗袍的风格后,设计出了著名的“蹒跚女装”和“小黑女裙”,他们的特点是开衩到膝盖,显露身体曲线。至此,西式裙装才开始流行线条流畅、结构简单、显露身体曲线、下摆开衩的款式,这也意味着西式裙装逐渐发生了重大变化,

(2)色彩。旗袍的色彩和图案也非常具有特点,例如鲜艳的红色、华丽的金色、精美的绣花等。这些色彩和图案也被西方设计师所运用,用于创作出具有中国风味的服装作品。例如,在一些西方品牌的服装中,可以见到类似于旗袍的鲜艳色彩和复杂图案。

(3)面料。和旗袍同时期的西方服饰面料主要有薄棉布、白麻布、薄纱、丝织物、提花丝织物、格纹、条纹的轻质毛织物和有刺绣的蝉翼纱等。20世纪初,法国服装设计师维奥尼特设计了被称作“小黑女裙”的时装,其设计灵感源自中国旗袍和古代妇女的上衣下裳。她以中国的黑色双绉纱作为面料,做成的衣服略紧身,显得女性身材异常苗条。另外,法国设计师波埃立特非常热爱东方服饰的艺术风格,他所设计的“蹒跚女裙”用到了中国的绸缎,颇受当时追求时尚的巴黎女性的喜爱。

四、西方服饰文化对旗袍的影响

旗袍文化和西方服饰文化相互影响、相辅相成,西方文化对旗袍产生的影响以下三个方面,即造型、面料和思想。

(1)造型。20世纪初的旗袍与清朝八旗女子的服饰相似度极高,外形似桶,十分宽松,衣摆长至脚踝。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女权运动在西方拉开了帷幕。这场运动中是为了强调男女平等,因此在西方颇受欢迎的长裙改被改造为短及膝盖的款式,其腰身也得以收紧。在随后的10多年里,随着西方服饰文化的传入,中式旗袍也得以改进,变成了衣长缩短至膝盖以下,腰身也在不断收紧的款式。到了20世纪30年代初,西方短裙的出现让旗袍的長度再次缩减,修身的设计更能展示曲线,旗袍两侧或前后开衩,目的是方便行走,这些变化也就成为改良旗袍的重要标志。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逐渐扩大了旗袍的发展空间,旗袍在结构上保留了原有的传统风格,也融入了西方服饰元素。

(2)面料。清朝的旗袍所采用的面料通常是厚实的锦或缎,因为只有厚实的布料才能承载清朝流行的镶嵌和绲边装饰,这些都是当时皇室贵族才能穿得起的服饰。到了20世纪初,随着西方装饰艺术进入中国,旗袍面料印上了西方元素的图案。不仅如此,在民国时期,旗袍中的海派旗袍还极其讲究“透、露、瘦”,因此,很多女性在制作旗袍时喜欢选用镂空的纺织品或半透明的丝绸。当俄罗斯的毛皮传入中国时,中国旗袍的配饰中也出现了毛皮的元素。随着外来物的传入,南京漳绒等传统面料逐渐退出市场。这些变迁反映了旗袍面料的多样化,也表明中国传统审美走向新时期的同时,本民族原汁原味的服饰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但旗袍却以全新的形态展现自身的时尚性和世界性,同时也不失民族特色。

(3)思想。最初的旗袍非常传统、封闭,将女人的全身都包裹在里面,宽松肥大,这也是封建时期的中国人思想受到禁锢、思想闭塞的体现。1920年之后,最早期的媒体,如报纸、画报等,促进了西方服饰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西方服饰文化就像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走向世界,走向开放的领航者,不断改变着旗袍乃至中国传统服饰。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当时的封建思想。西方文化对旗袍的影响使得旗袍更加时尚、年轻和活力,同时也促进了旗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结语

旗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堪称中国女性的国服,它既体现了中国服饰的美感,又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文化内涵丰富。作为民族认同的象征,旗袍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旗袍文化和西方服饰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服饰的发展进步。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交流异常重要,我们要努力推动中西方文化各个层面的交流与融合。在吸收西方服饰优质元素的过程中,加强对旗袍等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我们不容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张晓明.旗袍: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J].服饰文化,2018(6):40-45.

[2]李当岐.中国传统服饰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120-125.

[3]李瑞婧.影视传播视角下的对外汉语旗袍文化教学研究——以电影《花样年华》为例[D].西北大学,2017.

[4]杨欢,王阳,张帆.浅析中国旗袍文化的现代化设计和发展[J].丝网印刷,2022(12):26-29.

[5]夏悦,刘文,曾茜.西方服饰文化对旗袍的影响[J].纺织报告,2022,41(4):113-115.

[6] http://zhuanlan.zhihu.com/p/369798401

◎ 本文系2022年海南省高等学校外语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信息化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研究》研究成果(编号:Hnjgw2022-3)

作者简介:

陈娣,女,海南医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汉对比,英语教学法。

李海燕,通讯作者,女,海南医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语言学。

猜你喜欢
服饰文化旗袍服饰
Classic option,stylish choice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动物“闯”入服饰界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雪人的服饰
甘丹颇章时期藏族服饰文化解读
净美雪顿·美好生活——西藏民族服装与服饰文化展演活动盛大举办
我来说说旗袍美
旗袍找不同
现代流行服饰文化视阈下的符号化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