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视域下培育高校基层党建品牌探析

2024-01-30 02:27牛韵罗鹃杨春晖
生活文摘 2023年6期
关键词:民族基层建设

牛韵?罗鹃?杨春晖

建设高校基层党建品牌是提升基层党建活力、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本文从民族文化角度探索党建品牌的特色化、差异化、个性化,用SWOT分析法探索民族文化融入党建品牌建设工作的策略,从而对党建品牌的品牌力、管理力、传播力建设进行探索。具体从党建品牌定位、党建品牌形象、党建品牌内涵及党建品牌管理四个象限提出高校学生党支部品牌建设思路。

前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面向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1]。由此可見,民族文化承载着我国经济发展战略。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2]。贵阳是一个多民族共存的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根基,作为贵阳高校的基层党组织,从民族文化视角出发探索基层党建品牌建设既激发了民族文化创新创造的活力,又以此为抓手有效实现了基层党组战斗堡垒作用。用SWOT分析法将民族文化融入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从点—线—面各层次对基层党建品牌建设进行探究,以期通过寻找党建品牌建设策略,思考党建品牌定位,树立党建品牌形象,确立党建品牌价值,维护党建品牌效应。

一、以SWOT为“点”分析基层党建品牌策略

SWOT分析法是学者们在对企业战略管理研究过程中逐步演化出的一种矩阵列举法,通过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四个象限对被分析企业进行资源整理,通过整合业务要素来扩大战略决策的决策范围。在民族文化视域下将此分析方法融入高校基层党建品牌建设,增加了党建品牌建设策略,拓宽了党建品牌建设思路,丰富了党建品牌建设方法,为民族地区高校基层党建品牌建设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优势(S):多民族混居的城市,拥有海量的民族文化素材,对于以民族文化视角建设高校基层党建品牌可起到长效助推作用。民族文化内容丰富、探索周期长、建设后劲足,品牌建设延展性强。通过挖掘民族历史、民族艺术、民族心理、民族习俗、民族建筑等内容,可梳理出高校基层党建品牌建设路径及具体方法。

劣势(W):品牌是经济学中的理念,将其融入党建工作也是一种创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需立足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师生,创新实践受限于品牌建设经验不充足、品牌建设机制不完善、品牌建设时间不充足,品牌建设质量把控不规范等方面,品牌建设需要有相应的长效机制保驾护航,才能培育出品牌的力量。

机会(O):以民族文化视角探索高校基层党建品牌建设,丰富了基层党建的工作思路,增加了基层党组织凝心聚力的手段。高校基层党组织以学生为主体,其作为品牌建设的参与者对党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方式。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可以助推大学生建立文化自信,党建品牌的建设要求可以启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两者的融合可以拓宽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路及方法。

威胁(T):当前关于高校基层党建品牌建设的研究成果中,多数更关注于基层党建品牌的内涵探索、基层党建品牌的特征归纳、基层党建品牌的价值创建等方面,缺乏关于民族文化融入高校基层党建品牌创建的实践研究、管理建设等内容。说明在高校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时受限于人才专业培养方式,挖掘特色民族文化的创新意识不足,基层党建品牌建设的行动力不足,未能起到更具特色的带动和示范作用。

二、以民族文化为“线”串联高校基层党建品牌设计

(一)高校基层党建的品牌定位

学生党支部是最常见的高校基层党组织,学生党支部开展党建品牌工作的第一步应是强化党建品牌意识,合理定位党建品牌。品牌定位需要突显与众不同的个性亮点,展示独特鲜明的文化特点,以此来塑造品牌的差异性。以下将围绕参与者定位、目标定位两方面来探讨高校基层党建品牌定位内容。

学生作为学生党支部的主体是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的主要参与者,也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主要对象,通过研究其思维特点充分挖掘其认知习惯,从众意识出发,围绕学生的民族特色及专业特点丰富党建品牌的打造方式,建设学生喜爱的党建品牌。强化师生员工特别是学校党务行政工作人员的品牌意识,是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的根本前提,也是提升高校建设党建工作品牌价值的先决条件[3]。以党建活动主要参与者的角色进行品牌定位,以参与者的民族特色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为主线,选择适合参与者年龄特征的活动方案开展党建品牌建设工作。党建工作的开展不再拘泥于会议形式的理论学习,可以拓展到民俗博物馆参观学习、传统村落民族文化探究学习等,将政策前沿、民族发展添加进党建活动中来。

高校基层党建品牌建设的目标是通过挖掘、重塑、发扬民族文化,从根源上了解自己的民族,建立民族文化的情感认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强化民族团结的具体形象,明确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使命和担当,以民族文化为根源、情感认同为抓手,党建品牌建设为契机,增强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以此达到品牌建设的目标。目标定位从方向上指明了工作道路,工作执行过程中还需要将目标细化成各类短期目标以此完成量的积累,达成质的变化。

(二)高校基层党建的品牌形象

品牌形象是消费者对于商品或者服务的反馈结果,多数选择以一特定标识为载体,承托商品的全部价值。对于品牌形象的考核多数以量化的指标展开,如品牌知名度、品牌忠诚度、品牌追随度等。高校基层党建的品牌形象建设也可参考商科思维中品牌打造思路。回看学生党员成长过程,学生热血的青春身影、无私奉献的党员志愿者、见义勇为的纯真感情等共同丰富了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形象,但这是高校党员学子普遍的党员形象,打造形象的本质是要与众不同、凸显自我的特色,构建独特的展示窗口,所以本文以民族文化为切入口探讨少数民族学生党支部的品牌建设。

贵阳某民办高校学生党支部由布依族、苗族、侗族、土家族、白族等7个民族组成,该党支部的学生党员性格活泼开朗,能歌善舞,热情好客,从其参与常规性的党建活动中可以看出学生独特的民族文化还未发挥所长,以民族文化视角融入党建工作是凸显少数民族党员特色的必修课。发展少数民族党员不仅扩充了党员队伍的民族多样性,也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输送了了解党的理论、熟悉党的章程、实践党的指示的高素质人才。

在高校党支部品牌建设实践中,不能仅仅追求事务性工作开展的工作量为建设目标,而应着重打造品牌质量,以高质量提升党建品牌美誉度。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文化活动,如舞蹈比赛、歌唱比赛或以民族特色小吃、民族特色首饰、民族特色建筑等为载体撰写的创新创意参赛书等,展示党支部少数民族学生高昂的精神势头,勇往直前的闯劲儿,多才多艺的民族风情,这些都将是少数民族党支部党建品牌的外部形象。无论外部形象多么丰富多彩,其内部核心形象实为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组建成中华民族,通过对少数民族党支部品牌建设,以民族文化为窗口向外展示自己民族特色,以此建立文化自信,获取情感认同,增强民族团结凝聚力,充分实现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的作用。

(三)高校基层党建的品牌内涵

品牌文化蕴涵深刻的价值内涵和文化内涵,品牌文化是一种价值文化,反映出品牌所代表的价值观和价值理念,品牌文化是一种精神文化,反映出品牌所代表的精神气质、个性特质和生活品质[4]。高校基层党建品牌以学生党支部为主力进行品牌建设,需要对学生党支部品牌建设内涵进行逐步演化。

作为文化传播,道德建设的重要场所,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本质属性,学生党支部作为树立三观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发掘民族文化,唤醒民族记忆,增强文化自信的重担,第一步通过学生党支部品牌建设可以将学校教育目标与党建工作目标相结合,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党建品牌价值属性。第二步从民族文化的视角拓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動”等党建工作的开展方式,将民族语言、民族服饰、民族美食等民族文化融入其中,让少数民族学生从展示自我中获取情感认同,这是建设学生党支部品牌的具象化目标。第三步围绕具象化目标塑造民族团结的党建品牌形象,也是展示以学生为主体品牌个性与品牌文化属性。

三、以民族文化为“面”展示高校基层党建品牌管理

(一)高校基层党建的组织建设

基层党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只有基层党组织有活力、党员起作用,党的根基才能牢固,党才能有战斗力[5]。高校学生党支部是最具活力的基层党支部,也是党的战斗力的主力军,政治引领依然是基层党组织贯穿始终的职能,尽管为了激发学生党支部的活力、创造力,为了丰富创新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选择以民族文化融入党建工作,但依然要注意严禁将党建工作娱乐化。因此,对党建品牌的管理应以党的组织建设为抓手,从政治思想引领、纪律作风建设、制度规章建设几方面完善党建品牌管理,以此不断深化党建品牌内涵、优化党建品牌形象,确保党建品牌的生命力。

高校学生党支部的组织结构以三级组织结构为常态,第一级为党支部书记,负责统筹党建工作,需要统筹将融合民族文化特色的党建品牌建设工作用系统的规章制度固化定型,用以维护品牌的持续性。第二级由四名委员组成,其中纪检委员从纪律上维护党建品牌;组织委员通过党员发展强化党建品牌;宣传委员主要通过推广提高党建品牌知名度;统战委员从思想上扩展党建品牌的影响力。第三级由各位党员组成。组织活动具体可以“主题党日活动”为窗口,以民族美食、民族乐曲、民族歌舞、民族服饰、民族建筑、民族风俗为主题,结合党的新理念进行分享,塑造民族自豪感,明确民族文化繁荣的依托是国家经济蓬勃发展,国家文化百花齐放的根基在于多元民族大融合。也可以通过开展党建品牌开放日,邀请别的学生党支部参观交流学习,以此促进品牌建设,增强品牌影响力。

学生党支部还应对组织机构建立合适的考评机制,从党建活动的次数、参与人数、活动影响力、活动成果等方面对党建品牌建设阶段性成果进行评估,检查工作流程、工作方式、工作内容是否需要优化。

(二)高校基层党建的宣传建设

党建品牌宣传建设须要依托物理空间和网络空间两类载体进行品牌推广,学生党组织的主体是青春活跃的学生群体,网络空间成为学生社交的主要场所,党建工作也需要与时俱进,开放网络空间的同时也不放弃对物理空间的利用。

学生党支部可以根据本民族文化特色建设民族特色+党建文化墙、设计民族特色+党建宣传栏、设立民族特色+党员志愿岗、开展民族特色+党建主题展等活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展示党建和民族文化融合的亮点,利用好物理空间充分发挥党建品牌文化阵地的功能打造出集学习、交流、分享、感悟为一体的活动空间。

在大数据时代,党建工作也须要利用好互联网思维,利用好更利于品牌推广的工具能让党建品牌知名度提升得更快,可以开设学生党支部的微信公众号、申请党建微博、校园文化墙等新媒体,线下民族文化+党建活动开展时也可同步进行线上活动宣传推广,扩大品牌影响力,实现线下和线上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共产党员网,2022(10).

[2]高万能,李瑞熙.论民族文化的内涵与创新[J].贵州民族研究,2005(3).

[3]郭济汀.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1(4).

[4]高校党建品牌的生命周期与创建路径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22(10).

[5]为什么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N].共产党员网,2023(5).

◎ 2022年贵阳人文科技学院校级课题《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2rwjs063)

作者简介:

牛韵(1990—),女,苗族,湖北鄂州人,硕士研究生,贵阳人文科技学院,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猜你喜欢
民族基层建设
我们的民族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基层在线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多元民族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