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好青年奋斗精神培育探析

2024-01-30 06:02赵菁
生活文摘 2023年6期
关键词:精神时代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党的二十大报告对青年的培养作出了重要的论述,其中明确指出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要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新时代青年坚持弘扬奋斗精神。全面了解新时代好青年奋斗精神的内涵,深刻把握奋斗精神对新时代好青年的重要性以及培育路径,有助于促进青年全面发展,传承奋斗精神,从而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一、新时代好青年奋斗精神的内涵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在新征程上勇于“挑大梁”,积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在政治建设、文化发展等方面奋勇争先,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不断奋斗的精神风貌。

(一)自强拼搏的精神

自强拼搏即依靠自身力量改造世界,是一种不怕困难、积极奋进的精神状态。青年是“最有生气、最富闯劲、最少保守思想的群体”“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的拼搏奉献”。马克思把人的实践看作是对世界、社会和人本身的改造,在实践与斗争中,青年人要对顺境与逆境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有更深刻的理解。

自强拼搏的精神,让新时代好青年能够根据自身的社会角色要求,担负起与之相对应的社会义务,发挥主观能动性朝着自己的目标奋斗。无论是奥运会、亚运会还是大运会的赛场上,都有中国青年在国内外比赛中争金夺银的身影,中国运动员们积极发扬体育精神,用“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这一奥林匹克新口号,展现出中国年轻人顽强拼搏的精神。从谷爱凌到苏翊鸣再到全红婵等“00后”在不同的赛场都展示了新时代青年的年轻朝气和无限可能。新时代好青年在投身实践的过程中,把追求美好生活的个人理想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理想中,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打下了更加坚实的思想根基。

(二)担当实干的作风

担当实干即敢于担责任,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新时代,中国青年积极投身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广阔实践,始终保持着奋发图强的态度,在脱贫攻坚的战场摸爬滚打,在科技创新的岗位奋勇攻坚,在奥运竞技场上奋勇争先,在保家卫国的哨位英勇守卫,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冲得出来、顶得上去,19岁戍边战士陈祥榕写下“清澈的爱,只为中国”,30岁殉职的扶贫干部黄文秀曾说“只有扎根泥土,才能懂得人民”,这些口号无不令人动容,成为当代中国青年的心声。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但是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少“涉险滩”“啃硬骨头”的问题,需要青年勇挑重担、接力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当代青年肩负着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同时也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时代际遇,因此,新时代好青年要继续发扬担当实干的作风,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理念牢牢地记在心中,把远大志向落实在奋斗的实际行动中。

(三)胸怀世界的态度

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青年以“四海一家,天下为公”的思想为指导,以家国之心、人文之心,与其他国家的青年一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

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通过出国留学、旅游等途径认识世界,并以一种更为开放、自信的态度与国际接轨。中国青年在不同的国际舞台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中国青年的智慧和担当,在多边体制下积极开展交流和合作,实现互惠互利、共贏发展,成为中国和世界各国间交流的青年使者。第二,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自觉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北京冬奥会、联合国大会等平台团结协作,推动全球治理理念和制度的变革,在网络平台自觉维护国家利益,贡献中国方案。新时代的青年,拥有更加宽广的眼界和更好的沟通能力,以稳健的步伐走向世界,向世界展示“中国智慧”、发出“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

二、培育新时代好青年奋斗精神的价值意蕴

奋斗精神的具体内涵包括理想坚定、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等,培育奋斗精神对青年成长成才和人生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自我效能感偏低的青年经常会对自己奋斗目标的实现产生怀疑和否定;而自我效能感偏高的青年,通常会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目标追求,并不断付诸行动。培育新时代好青年的奋斗精神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延续中国精神的要求,也是投身中国梦实践的需要。

(一)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基础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志士仁人辈出,革命时期赵一曼、杨靖宇等人不畏生死,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为新中国的建立打下了牢固的根基;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了许多像铁人王进喜和焦裕禄这样无私奉献的人,他们用汗水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新时代,罗阳和黄文秀等人在不同的领域以不懈的奋斗拼搏,为“两大奇迹”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在奋斗中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社会主义事业中,从而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当代中国青年是走向世界的脊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代社会,任何事情都不是一曝十寒就能实现的,成功必须靠努力奋斗才能获得胜利。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与建立的关键阶段,作为祖国和民族的未来,青年的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未来社会的整体价值取向,因此,做好青年价值观的培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2022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寄语广大青年:“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只有在青年时期树立正确的奋斗观,敢于突破“舒适区”,始终保持高昂的奋进姿态,一生才能走得直、走得远。

(二)延续中国精神的时代要求

五千年中华文明绵延不绝,历经风雨依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这与中国青年一脉相承的奋斗精神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是中国精神的主要传承者,延续中国精神不仅是党对广大青年寄予的厚望,更是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的重要保证。

中国精神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内涵也不断发生变化。不管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还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都始终贯穿着奋斗精神,奋斗精神是中国青年不断前进的动力。“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由此可见,奋斗精神不仅是中国青年的优良传统,还是新时代青年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力量源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我们现在所拥有的美好生活是经过不懈奋斗取得的,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继续发扬奋斗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

(三)投身中国梦实践的现实需要

青年在中国梦的实现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而奋斗精神是培养青年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动力,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积极作用。奋斗精神作为一种社会意识,要通过社会实践才能将其转化为改造世界的强大精神力量,只有这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在青年人的接力棒下实现。

目前我国处在实现中国梦最近的历史时期,不能有丝毫地懈怠,江泽民曾提到,如果一个国家、民族不提倡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只想着在前人创造的物质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坐享其成、不思进取,那么这样的国家、民族是毫无希望的,必将走向衰落的。一个国家的强盛在于青年,培育新时代好青年,关系到祖国的繁荣与人民的福祉,关系到中国青年的全面发展,唯有具有奋斗精神,才能勇于面对困境,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站稳脚跟。同时从目前的社会环境来看,我们所处的时代前所未有,矛盾错综复杂,通往光明前途的道路是曲折的,新时代青年如果能够树立起积极进取、艰苦奋斗的精神,就会形成一股巨大的能量,推动整个民族的发展,最终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三、新时代好青年奋斗精神培育的实践路径

新时代好青年奋斗精神的培育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必须遵循青年工作的思想原则,要从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实践锤炼、注重家风建设三个方面加强引导,推动新时代好青年厚植奋斗精神,在新征程上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自己的贡献。

(一)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根基

理想信念是照亮青年前进道路的灯塔,也是青年不懈奋斗的内在动力。要引导青年从坚定的理想信念中获得奋斗的动力源泉,将理想信念转化为具体的实践和价值追求。一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使青年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原理和方法,进一步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和奋斗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二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固本培元、立德铸魂,尤其是要引导青年深刻理解、坚信笃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奋斗观的实践要求。三是要避免网络不正之风的影响。当前,网络不良风气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各大平台涌现的某些“网红”利用无底线的方式获取流量,从而达到博人眼球、哗众取宠的效果,靠网友刷礼物打赏在短期内实现财务自由,这种乱象带偏了一些青年的价值观,让他们认为从事“网红”这样的高收入职业不费吹灰之力就能一步登天,这就背离了奋斗才能获得成功的真谛。针对这一现象,要纠正错误的思想认识,让新时代青年认同并践行奋斗精神,这就要求大力弘扬“奋斗人生最幸福”的价值观,加强对青年的教育宣传,增加与青年之间的对话,只有这样才能及时掌握青年对奋斗的看法,不断坚定他们对奋斗的信心。

(二)加强实践锤炼,激发奋斗自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防止社会阶层固化,畅通向上流动渠道,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形成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避免内卷、躺平。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要激发新时代青年的奋斗自觉,就要引导青年在学与思、知与行中将奋斗精神内化为行动自觉和价值追求,完善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的育人机制。学校可以加大宣传社会先进模范和优秀学生事迹的力度,发挥榜样教育的作用,将雷锋、钱学森、张桂梅等榜样身上的奋斗精神通过文字图片、影视作品等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情感上提高學生的认同感,从而激发内生动力。此外,要注重发挥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作为社会大课堂的作用,大量灵活就业的“斜杠青年”,身份与职业多元化,工作与生活模式多样化,充分反映了时代给青年带来的机遇与选择。要重视劳动创造人的作用,在劳动中磨炼顽强意志的育人效果远超过仅限于课堂教育的效果。学校要定期开展团日活动、党日活动,组织“三下乡”、志愿服务、社会公益等各种实践活动,并通过专业实习实训引导青年在实践中内化价值观念,练就真本领。

(三)注重家风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培育新时代中国青年奋斗精神要注重发挥家庭育人的基础功能,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引导青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一方面,父母要做好表率,提升家庭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子女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在子女的成长中灌输正确的奋斗观,教导子女不要沉迷网络虚拟空间,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没有不劳而获的道理。另一方面,家长要不断更新观念,父母培养子女的理念要跟上时代的发展趋势,中国青年已从对“铁饭碗”的偏爱转向了多元化、自主化的职业选择,非公有制经济、新型社会组织等逐步成为青年就业的主渠道,家长要充分尊重子女的选择,优化教育方式,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奋斗环境。

新时代青年在前进道路上,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坚定理想信念,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广大人民的,更是青年一代的。新时代好青年必将在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的精神风貌下,奋勇向前迈向新征程,在接续奋斗中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变为现实。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时代的中国青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21.

[2]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75.

[3]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2-05-11(2).

[4]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6.

[5]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142.

作者简介

赵菁(2001.7—),女,汉族,河北保定人,闽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精神时代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壮丽七十载奋斗新时代
精神灿烂
壮丽七十载 奋斗新时代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以钉钉子的精神打好环保持久战
拿出精神
e时代
e时代